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_第1页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_第2页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_第3页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_第4页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考情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三年3考)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③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⑤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⑥推动文化沟通的意义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每年都有所涉及。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同时呈现。涉及的背景材料也特别广泛,文化遗产、民族节日、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沟通活动、中国梦等都有所涉及。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于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看法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爱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1传统习俗≠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很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2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只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体现。3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2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表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特征缘由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联系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色调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特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别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错误倾向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3敬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沟通、借鉴与融合中,要汲取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剖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2.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剖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剖析: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和总结,是共性与特性的关系。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剖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5.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剖析: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6.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剖析:我们要敬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易混点一:错误理解爱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利用文化遗产,要坚持爱护为主,合理利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利用。[矫正训练1](2024·海南高考)饱经风霜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爱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爱护为主、合理利用③政府主导、社会参加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骑楼遭到破坏主要缘由是商业开发过度,为此,政府必需加强调控,社会各方广泛参加,做到以爱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禁止利用”说法过于肯定。社会主导、市场运作可能使破坏更加严峻,④说法错误。易混点二:错误理解敬重文化的多样性敬重文化多样性,要留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次,不能认为敬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敬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第三,敬重其他民族文化和敬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矫正训练2]人类文明没有凹凸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因为同等沟通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①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②敬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旺盛③不同文化可同等沟通,相互借鉴④文化对经济社会有主动的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意思是不同文化能够交相辉映,同等沟通和发展,我们要敬重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正确;①中的“文化趋同”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对经济社会有主动的反作用,④说法不精确。故选C。命题点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202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样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加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爱护的学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爱护它们对于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所以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反对,可考虑选A、C,而A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样性”的说法错误,应解除,故选C。B、D观点错误,解除。2.(202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显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需爱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呈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探讨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爱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各具特色的古村落是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不仅对于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因此②③入选;①表述错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答案选B。命题点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2024·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美的远征吸引了国外很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射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呈现了长征这部壮美史诗,引起剧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沟通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由材料可知,80多年以来,很多国外作家和记者写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文学著作,在全世界引起了剧烈反响,体现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红军的长征历程中实现的,不是在沟通中确定的,③错误;革命文化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才具有的,④错误。故答案选A。4.(2024·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特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汲取中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解除③;不同文化要相互借鉴、沟通、融合,不能趋同,舍去④;旗袍被视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反映了各民族文化既有特性也有共性,①正确;旗袍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体现中华文化的包涵性,②正确;故选A。5.(2024·全国卷Ⅰ)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阔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沟通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旺盛,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沟通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特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像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两国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因而能推动各自文化的发展和旺盛,②正确;在法国的文化元素中可以找到中国文化的元素,法国文化也影响着中国,这是因为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和特性,③正确;①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解除;两国文化有各自的历史传统,④解除。故答案选C。命题点3敬重文化多样性6.(2024·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珍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①爱护文化遗产须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敬重文化多样性就要敬重各民族文化③爱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学问。材料中,意大利把我国流失在他们国家的文物归还给了我国,这些文物是承载我国民族记忆的珍贵遗产,这说明爱护文化遗产须要各国共同努力,敬重文化多样性就要敬重各民族文化,①②正确;爱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不是其根本动力,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不是途径,解除④。故选A。7.(2024·海南高考)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支配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创新。政府扶持莆仙戏,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①错误;莆仙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魅力,是为了挖掘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为了通过文化创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正确;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但这并不是政府扶持莆仙戏的目的,④错误。8.(202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致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学问,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缘由。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敬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属于缘由类主观题,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学问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精致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敬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考点二文化在沟通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途径手段区别内涵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侧重点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详细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化,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大体经验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联系任何文化传播途径都要借助肯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干脆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图示为:2传媒的发展及大众传媒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肯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传媒面对大众的标记印刷媒体的推广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特点、功能及地位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逝,旧传媒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沟通和发展。(2)常见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3文化沟通如何推动中外文化沟通(1)进行文化沟通,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要敬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则。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3)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沟通。(4)既要汲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文化沟通就是文化输出。(×)剖析:对外文化沟通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敬重,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2.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化。(×)剖析:文化传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干脆的文化传播手段。(×)剖析: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干脆的文化传播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4.网络的出现是大众传媒出现的标记。(×)剖析:大众传媒出现的标记是印刷媒体的推广。易混点一: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途径一般是形容解决问题所经由的路径或渠道,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人们传播文化的活动或渠道,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化、旅游、聚会等。手段在这里指的是工具设备的意思,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矫正训练1]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逝,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③观点错误。答案选C。易混点二:误认为文化沟通会使文化趋同文化沟通不会使文化趋同,相反,加强文化沟通,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矫正训练2]随着教化对外沟通合作日益深化发展,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等文化沟通活动已成为我国教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据悉,目前美国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走向美国乃至世界折射出()①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④世界各国文化在沟通中走向趋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目前美国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走向美国乃至世界折射出文化具有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在沟通中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指导思想是一元的,①说法不当;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世界各国文化在沟通中走向趋同”说法错误,解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命题点1文化传播1.(2024·天津高考)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中学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2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情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宠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A.中华文化面对世界博采众长B.中华文化具有凝合力和引领力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D.教化在文化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美国一中学通过开设中文课程,使学生们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这体现了教化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的文化沟通,而不是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不具有引领力,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C不符合题意。2.(2024·浙江高考)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②有助于满意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借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白现代传媒有助于满意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从侧面说明白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③说法正确。社会实践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①夸大了现代传媒的作用,故解除;材料中没有说明现代传媒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借鉴的作用,故④解除。本题选C。2024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觉: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据此回答下题。3.(2024·海南高考)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纳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确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④满意人民群众的须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的学问。文化影响但不是确定政府决策的科学性,②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材料做法的作用;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影响;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意人民群众的实践须要,④符合题意。答案选B。4.(2024·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意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须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留意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阅历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传播。运用文化传播的学问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沟通与文化传播的学问。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中国铁路“走出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传播,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供应了重要的窗口;中国企业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意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须要,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这有利于扩大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我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据此分析写出意义即可。命题点2文化沟通5.(2024·海南高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允、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削减与弱化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④有利于各国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