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邵阳市高一联考试题卷历史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三部分组成。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条码粘贴区”。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说,“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下图中的何尊及其铭文A.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B.反映出商朝治国神权色彩浓厚C.印证了中国从部落向国家演变的过程D.提供了研究西周国家历史的重要史料2.右表是邵阳一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某时期特征课题时搜集到的信息,据此可知其探究的时期是政治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经济铁器牛耕、芍陂文化孟子、邹衍A.夏商时期B.东周时期C.秦汉时期D.宋元时期3.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简户籍簿中记载内容(部分):“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社会治理严密B.法度严明细密C.专制统治残暴D.百姓负担沉重4.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均输平准B.盐铁官营C.改革币制D.尊崇儒术5.据《晋书》记载,前秦皇帝苻坚“亲耕藉田,其妻苟氏亲蚕于近郊。”“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这最能说明前秦A.农耕文明远超南方B.奠定南北统一基础C.四书五经倍受重视D.认同中原汉族文化6.《唐摭言·散序进士》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说明A.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进士科在科举中地位特殊C.选官制度在唐朝臻于完善D.隋唐门第观念彻底被打破7.右图为柳公权《金刚经碑》(局部)内容,据此可知,该书法作品的风格是A.骨力遒劲B.气势雄浑C.狂放不羁D.一波三折8.《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司马光时为延安通判,见知州刘平擅自动用财政,欲扩军备,光力陈其弊,上书朝廷,终使刘平罢手。”据此可知,通判的设置有利于A.监督地方政务B.遏制武将专权C.掌管地方军队D.削减三司职权9.宋神宗曾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他这里所说的“二虏”是指A.辽、金B.西夏、金C.辽、西夏D.大理、蒙古10.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据此可知,朱熹意在A.倡导天人感应B.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探寻宇宙起源D.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在此,黄宗羲主张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君臣共治D.民主共和12.1757年,清军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1759年,乾隆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这说明A.清朝边疆隐患已经解除B.清朝对边疆采取羁縻政策C.新疆是中国领土一部分D.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13.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这反映出明朝经济的新现象是A.农业出现多种经营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复种制在南方普及1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是书”A.初步提出了学习西方以自强的主张B.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D.推动了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这一过渡时期最有可能是A.1840-1901年B.1901-1920年C.1920-1949年D.1949-1956年1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据此可知,三民主义A.有了明确的联俄思想B.主要关注政治上的革命C.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D.是指导革命的科学纲领17.下图为1912年和1919年外国在华商家数量(家)变化情况其中Y代表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8.《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记录,“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是指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994人,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57900人,到1927年底,全国党员人数剧减为10000人左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两国关系的调整B.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C.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20.1937年12月14日的《拉贝日记》记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里的“市区”是指A.武汉市区B.长沙市区C.重庆市区D.南京市区21.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指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这一政策A.源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推动了土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C.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D.彻底地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22.1956年1月15日,首都各界群众20多万人举行了庆祝胜利大会,右图是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情景。该喜报的内容是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原子弹的成功爆炸C.“四个现代化”全面建成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果23.2024年6月15日,某国际知名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在过往的国际关系发展历程中,大国凭借武力开疆拓土、争夺霸权似乎成为一种既定模式。但中国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独特的外交理念和实践在全球舞台上独树一帜。”该学者赞扬了中国的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带一路”倡议D.全方位外交的理念24.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些成就表明我国A.国力的不断提升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效果显著C.科技已领先世界D.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25.20世纪末,邵阳着力传统产业升级、商业贸易拓展及交通建设推进,积累发展资本。新世纪后,邵阳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教育资源优化,文化传承创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邵阳的发展反映了我国A.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B.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D.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7分,27题18分,共35分)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大量进口种类繁多的香料、药材、玻璃、木材、笔纸、当地布帛等特产,以满足日益成长的市民阶层的生活需要,硫磺、镔铁等矿产的进口则适应了火药和冶铁业的发展。因经济、科技、文化长期领先于周边地区,中国出口的大宗物品以丝织品、漆器、瓷器、金属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和丝绸、钱币等形式的资本为主,辅以书籍、乐器、建筑等文化产品输出。-摘编自袁超《魏晋至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的转变》材料二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部分)(单位:%)年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矿产品(机采)手工机器手工机器189316.6--28.40.152.42.5191039.10.20.513.111.928.36.9192036.40.92.88.212.331.28.2193045.11.23.43.512.227.17.5193644.12.51.66.75.632.47.1-摘编自张易《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6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出口产品结构的因素。(5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况(部分)人物简介介绍马克思主义情况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1899在《万国公报》上首次提到马克思,指出,欧洲的“受苦之雇人”,因不堪忍受“富室”强加给他们的惨无天日的生活,进行了罢工和抗争,其领袖就是“英人马克思”梁启超维新派代表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端,在多数弱者为少数强者所压服”朱执信革命派代表1906年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不但为学者所重视,而且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金科玉律”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其中对传播起较大作用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其次,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后陈独秀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再次,在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讲授“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最后,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得到了广泛流传,为人们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鄢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不同之处。(10分)(2)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8分)三、探究题(15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邮票承载着国家文明发展的记忆。(1)观察上面邮票,选择其中三幅,自拟一个主题。(要求:写出邮票序号,主题明确。)(6分)(2)任选其中一张邮票,结合邮票中的人物或事件,阐述其发行的意义。(9分)2025年邵阳市高一联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ADDBAACBC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BDCCDCDBA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7分,27小题18分,共35分)26.(17分)(1)技术密集型产品及资本为主(手工业产品为主;以丝、瓷、茶等产品为主要代表);文化产品为辅等。(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原料及初级产品等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加且占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增速迅猛;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大幅提高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生产力水平;对外政策;国际环境;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社会制度变革;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等。(每点3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得5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7.(18分)(1)不同之处:十月革命前:宣传的主体为非马克思主义者(西方传教士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内容零碎且不系统(非广泛宣传),存在一定错误(如说马克思是英国人);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文章宣传);未能引发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影响有限)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