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 课件 12.2动物类天然药物 第三节 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_第1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2.2动物类天然药物 第三节 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_第2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2.2动物类天然药物 第三节 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_第3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2.2动物类天然药物 第三节 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_第4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2.2动物类天然药物 第三节 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高专“十四五”药学类专业系列教材(第2版)《天然药物学》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十四五”系列教材(第3版)第十二章

动物类天然药物目录动物类天然药物的概述

01动物类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规律02代表药物: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031.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马科动物驴EquusasinusL.的皮,经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2.产地

主产于山东(以东阿产者为佳)、河北、河南、浙江等地。3.采收加工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阿胶

AsiniCoriiColla4.性状鉴别

本品为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5.理化鉴别

正品阿胶10%的胶水溶液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淡棕色,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炽灼残渣疏松,呈片状或团块状,或棉絮状团块,不与坩埚黏结。灰分入口无异物感。而其他伪品胶类的10%胶水溶液均无类白色物析出;炽灼残渣与坩埚黏结或颗粒状、粉泥状,质硬,色深,入口沙感,或有臭味。1.来源

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2.产地

主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等省。野生或人工养殖。麝香Moschus3.性状鉴别(1)毛壳麝香

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为棕褐色的革质皮,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云皮”或“黑衣子”),内含颗粒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3.性状鉴别

①野生质柔软,油润,自然疏松,无棱角,习称“子眼清楚”。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面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

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称“黄香”,棕褐色或黄棕色。②人工饲养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2)麝香仁4.理化鉴别针刺:取毛壳麝香用槽针从囊孔插入,应涩针而不顶针。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手搓:取麝香仁少许,置手中,加水湿润,手捏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结块。火试:取麝香仁少许,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烬白色,无毛、肉焦臭,无火焰、火星。1.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图12-12)或马鹿C.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鹿茸CerviCornuPantotrichum梅花鹿(三叉茸)马鹿(四叉茸)(1)花鹿茸:锯茸“二杠茸”,一个侧枝(3年),主枝称“大挺”,侧枝“门桩”;外皮红棕色,披黄棕色茸毛,叉间一灰黑筋脉,锯口黄白色,有峰窝状细孔,外围无骨质。体轻。2.性状鉴别(2)马鹿茸:形体粗壮、毛茸青灰一个侧枝,“单门”(2年)二个侧枝,称“莲花”(3年)三个、四个侧枝,“三岔”、“四岔”(4年,5年)(3)花鹿茸片:角尖称“血片”、“蜡片”,黄白色,半透明,外围无骨质,质坚韧。中上部“粉片”,粉白至浅棕色,中间蜂窝状,外皮无或略具骨质。下部“老角片”

(4)马鹿茸片:“血片”表面灰黑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质坚韧。“粉片”老化,(表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无或略具骨质,质坚脆。1.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蛋黄”),在胆管或肝管中产生的称“管黄”。2.产地

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3.采收加工

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用通草丝或棉花等包好,放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以防破裂,阴干。牛黄BovisCalculus4、性状鉴别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小者如粟豆,大者如鸡子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稍有光泽。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理化鉴别取小粒牛黄投入一杯静置的冷水中,吸收水分后仍不变形,且不易溶化。取少量粉末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则指甲染黄不易擦去(挂甲),且指甲盖有清凉感(透甲)。取少量粉末加水煮沸,静置,能完全溶入水,水液黄棕色,不混浊,无沉淀和和漂浮物。挂甲实验羚羊角

SaigaeTataricaeCornu一.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

的角。二.产地

主产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我国新疆北部边境地区亦产。三.采收加工

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全年可捕,以8~10月捕捉锯下的角色泽最好。1.长圆锥形,长15~40cm,略弯曲;2.顶端光滑,内有小孔直通角尖,称“通天眼”;3.全体黄白色,光润如玉;4.嫩角尖黑棕色,称“乌云盖顶“;透视内部有红色斑纹,称“血丝”;5.下部有10~16个隆起环脊(称“水波纹”),间距2cm,手指正好嵌入,称“手可握把”;6.基部锯口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铃羊塞”,长约占全角1/2~1/3,结合面锯齿形。7.质坚硬,气无,味淡。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