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内容索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融会贯通学科素养·接轨高考【知识·自主学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_____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_____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_____后_____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降低上升降低升高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_____、散射和b_____。(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e___________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效应。吸收反射大气逆辐射2.热量的传递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过程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A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_________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过程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_____和_________吸收大气增温——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水汽二氧化碳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过程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e___________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_____。(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3)其他因素:其中_____因素的影响最大。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递减气象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3)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气压高低)。2.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受力F1(_____________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____________)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____与等压线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平行斜交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_____,冬季_____。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1)北半球气压带、风带。①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________)所切断,仅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亚洲低压印度低压②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强大;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由于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分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状(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_____风_____风南亚季风_____风____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_________气候赤道附近地区西风带___________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_______气候纬度___________的大陆西岸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_________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大陆西岸和内部地区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地中海30°~40°热带沙漠【微点·巧思妙记】【点拨】对流层的高度判读(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km~18km,中纬度为10km~12km,高纬度为8km~9km。(2)平流层的22km~27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辨析】对流层、平流层的大气运动方式的差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下部热上部冷,所以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因所含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其增温,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下部冷上部热,所以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点拨】阳伞效应原理【点拨】逆温现象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类型成因特点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2.图解逆温的生消过程逆温生成时总是从地面开始,然后向高空扩展;逆温消退时,也是近地面先消退,然后由地面向高空逐渐消退。【点拨】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3.“三个不同”:(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点拨】常见风向的四种表示方法【点拨】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的记忆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辨析】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点拨】绘图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辨析】1.季风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2.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都是干燥的: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命题情景】冰雹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
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①。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②,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③。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素养探究】素养①——地理实践力:归纳冰雹的形成条件。【探究提示】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0℃~-20℃。素养②——区域认知:结合冰雹形成条件和川西高原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探究提示】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泰安市泰安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版人力资源代理招聘合同范本
- 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新起点物理试题含解析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答案
- 合同解除权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与限制
- 软件开发合同范本:软件定制开发协议
- 健身房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蒿店中学2025年中考第三次模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 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服务方案技术标投标方案
- 住宅小区总承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诊断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华大学
- Oracle制造行业解决方案
- 2022膀胱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 污水处理设备调试及试运行方案
- 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辅警考试试题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一课《包书皮》课件(定稿)
- 框架结构柱、梁板模板安装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