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1/32/wKhkGWeNIrmAQO3eAAJMiFM6kw4898.jpg)
![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1/32/wKhkGWeNIrmAQO3eAAJMiFM6kw48982.jpg)
![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1/32/wKhkGWeNIrmAQO3eAAJMiFM6kw48983.jpg)
![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1/32/wKhkGWeNIrmAQO3eAAJMiFM6kw48984.jpg)
![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1/32/wKhkGWeNIrmAQO3eAAJMiFM6kw48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章末测试试卷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1~2题。1.“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鲸鱼座γ星e”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是因为()A.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B.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C.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D.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有厚厚的大气下图是淘宝网上出售的什邡珊瑚化石商品。据此完成3~4题。3.珊瑚化石形成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深海环境 B.温暖浅海C.火山活动 D.静水环境4.什邡能够出售当地珊瑚化石说明什邡()A.地壳下沉B.地壳上升C.曾经是海洋D.曾经是陆地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水圈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6.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水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2019年11月29日(十一月初四)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四颗明亮的天体如宝石般镶嵌在蔚蓝色的天幕之上。在避开城市光源污染的情况下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即可观赏。据此完成7~8题。7.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为()A.行星和恒星B.恒星和卫星C.行星和行星D.卫星和行星8.该日“四星连珠”现象出现时,月球在天空的形状为()右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部分)”。读图完成第20~21题。9.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10.下列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A.a+b+cB.a+c+dC.b+c+dD.c+d+e右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部分)”。读图完成第20~21题。1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A.赤道 B.北纬20°C.北纬40° D.北纬60°1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C.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右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如果你把头向右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可能是太阳活动活跃的区域。读图,完成7~8题。13.“两只眼睛”位于()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地球内部14.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产生的是()A.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B.有线电话通话质量变差C.“天宫二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中断D.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乌。”《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cūn踆乌是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下图示意太阳外部结构。据此完成5~7题。读下图,回答15、16题。15.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A.①、ⅠB.②、ⅡC.③、Ⅲ D.②、Ⅲ16.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Ⅰ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17.日中出现的踆乌出现在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8.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只能看到③19.“日中有踆(cūn)乌”所描述的太阳活动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B.只考虑距日距离,地球是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C.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D.爆发后1分钟左右引起两极大量极光产生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21.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石蛋形成时期,地球上的主要生物是()A.陆上孢子植物 B.两栖动物 C.海生无脊椎动物 D.裸子植物23.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此次四川阿坝州九赛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6.图为地震波与深度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曲线代表的地震波类型为_______;M表示的是_______界面;D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是_______。(6分)(2)N界面以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3分)(3)图中C层和D层顶部共同构成了_______圈,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D层顶部的_______层。(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2)考察工具准备:__。(3分)(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4分)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6分)28.太阳是地面能源的源泉,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带分布图。材料二我国东部与全球总辐射量的对比图。(1)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请分析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请分析该地区太阳能资源贫乏的原因。(3)通过上述两题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4)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为什么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BCBCDBBAA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CACCDDCAAA1~2.解析:第1题,“鲸鱼座γ星”有5颗行星环绕,说明“鲸鱼座γ星”属于恒星,恒星与其行星构成恒星系统,此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级别相当。故选C。第2题,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需要有适宜的自转与公转周期,只根据公转周期无法判断是否适宜生命存在,A错误;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孕育生命的必备条件,B正确;行星的外观与能否孕育生命无关,C错误;孕育生命需要适宜的体积、质量从而形成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厚度,大气层过厚不适宜生命存在,D错误。故选B。【解析】第3题,珊瑚生长于温暖的浅海环境,地层中含有大片珊瑚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是一片温暖的浅海。第4题,什邡当地有珊瑚化石分布,说明当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有珊瑚生存。【解析】第5题,由蒸发和降水,可以判断甲为大气圈,乙为水圈;由氧气和二氧化碳、蒸腾,生物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判断丙为生物圈。丁指向岩浆岩,故为岩浆。第6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错误B项图中显示自然界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错误C项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将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正确D项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表面不断增温,而不是地球内部增温,地球内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错误7~8.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可知,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为土星、月亮、金星和木星,其中土星、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月亮为地球的卫星,故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为卫星和行星,D正确。故选D。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四星连珠”出现于2019年11月29日(十一月初四)晚,月相观测规律有“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个月月相出现在上半夜西部天空,月面朝西,下半个月月相出现在下半夜东部天空,月面朝东。A图出现在下半月,为残月,A错误;B图出现在上半月,为新月,与初四对应,B正确;C图为下弦月,出现在二十一、二十二,C错误;D图为上弦月,出现在初七、初八,D错误。故选B。解析:第9题,c位于莫霍界面以下,该处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向上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减慢。第10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d)以上的部分。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及图示,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第12题,由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影响最大。13.B解析:由图可知,“两只眼睛”比周围区域更亮,因此是耀斑,耀斑位于太阳大气的色球层。14.C解析: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与太阳活动无关;有线电话通话质量变差与太阳活动无关;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天宫二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中断;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引起的,与太阳活动无关。【解析】15选D,16选C。第4题,由图中各岩层所含的化石可知①与Ⅱ、②与Ⅲ是相同时代的地层。第5题,在地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势不同,沉积有差异,地层厚度不可能相同;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①与Ⅱ地层相同,Ⅰ地层最老;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晚。【解析】17选A,18选C,19选C。第17题,阅读材料可知,“日中有踆乌”所描述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而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第18题,光球层就是人们平时能够观察到的太阳表面,日冕层和色球层人们平时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仪器才能观察到。第19题,“日中有踆乌”所描述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只考虑距日距离,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此是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在1分钟左右到达不了地球;大阳活动高峰年可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答案】20.D21.D【解析】20.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21.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解析】22.材料信息表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约6亿年前,古生代早期的寒武纪开始,绝大多数海生无脊椎动物们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了,因此石蛋形成时期,地球上的主要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选项C符合题意。陆上孢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距今约1.4亿年前,排除A。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距今约3.3亿年前,排除B。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距今约2.85亿年前,排除D。23.石蛋所在陡崖岩石裸露,温差导致物理风化较强,雨水导致化学风化较强,导致石蛋依靠物剥落而滑落,因此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选项A符合题意。当地居内陆,没有海域,不会受到海水的强烈侵蚀,B不符合题意。贵州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风的摩擦力较大,当地风力较小,风力不能搬运这些量大体重的石蛋,C不符合题意。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不高,没有冰川分布,D不符合题意。【解析】24.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上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根据震源深度20千米,说明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其它选项可排除。25.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横波慢,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其它选项可排除。26.横波莫霍地幔横波消失,纵波减速岩石软流【解析】(1)横波波速较慢,纵波波速较快,因此A为横波,B为纵波。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波速发生变化的面为不连续面。其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方就业合同书样本
- 专业农药销售与购买合同范本
- 二手房合同定金纠纷处理办法
- 个人贷款合同样本
- 个人房产二次抵押借款合同
- 二手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还款协议合同范文
- 个人土地转让合同模板范本
- 产品加工合作合同模板
- 中外合资经营技术服务合同范文(适用于信息技术)
- 2025保安部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 招标采购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力系统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综述与展望
- 2024年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3-2018)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