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2025年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官方答案)_第1页
(一模)2025年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官方答案)_第2页
(一模)2025年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官方答案)_第3页
(一模)2025年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官方答案)_第4页
(一模)2025年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官方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5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2025.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解读文明形态一定要着眼于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的统一。文明形态不管如何千差万别,总是不可能完全偏离社会形态的大框架,这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的统一性;而文明形态的千姿百态,则是积淀在现实道路中的文化传统的表现,这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的丰富性。文化传统在文明形态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构成了民族的文化血脉,通过最为深沉持久的价值追求,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源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经五千多年而从未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其最深厚的根源就在于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次,它孕育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基本方式。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滚雪球般的拓展中形成的,其最大特色在于这一文明的拓展过程主要依靠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交流交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亲和交往、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正是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代价值的体现。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旦融入时代潮流,必然为当代人类文明走出困境作出开创性的贡献。社会形态决定了文明形态的生命力和前途。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是判断文明进步的基础”的观点没有过时.我们确定的文明古国,就是那些因生产方式先进而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国家;我们讲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我们赶上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潮流;我们认为当代人类文明发展遇到的种种挑战,从根本上说源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无论从世界还是一国的视角来看,能否顺应历史潮流都是文明进退乃至存亡的根本。社会形态也决定了文明形态的转型和基本走向。从根本上说,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两次飞跃,决定了人类文明的两次转型和飞跃:其一是借助资本的无限扩张活力,社会生产力由此而跃升为社会化生产力;其二是借助经济全球化引领力的转变,社会化生产力由此而开始向全球化生产力跃升。进入21世纪,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这不仅是发展道路的选择,而且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更新。(摘编自侯惠勤《论人类文明新形态》)材料二:王治河:您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您认为这种新文明与现代文明应该有哪些不同?柯布: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述,它昭示着我们要与旧文明告别。与旧文明膜拜财富不同,新文明应该将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放至首位,优先考虑个体和共同体的共荣与幸福;与旧文明膜拜竞争不同,新文明应该推崇合作,全球人类社会必须纳入更大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正确地指明了这一方向。长路浸没,如果人类不想毁灭的话,人类文明新形态无疑是个正确的方向,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樊关筠: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提出的“有机过程哲学”与中国文明非常契合,您认为拥有有机过程思维,对中华文明在化解文明冲突方面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吗?柯布:答案是肯定的。在有机过程思维看来,正是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合作互助关系构成了事物本身。在深层的意义上,任何真实的存在一定是“关系性的存在”。相信对于这种思维,中国人一定不陌生。从中国道家思想先驱庄子的“齐物论”,到宋代哲学家张载的“民胞物与”,到明代大哲人王阳明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无不体现了这样一种有机过程思维。我一直认为这种有机过程思维也会给中国的科学家带来优势,使他们有别于西方同行的碎片化研究,得以用一种动态的、整全性的视野指导自己的研究。王治河: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在您看来,中国式现代化为创建生态文明能作出什么样的独特贡献?柯布:如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那我举双手赞同。在中国人的宇宙观中,人仅仅是宇宙的一个构成要素。这一点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在那里,人物居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美丽的植物、动物和山水則成了主角.这样一种认真看待自然、敬畏自然的传统,在中国一直没有中断,它直接影响着中国向生态文明迈进。这样一种思想上的优势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所不曾具备的。除了思想资源上的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在创建生态文明方面还具有一种后发优势,她可以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代化的过程中的沉重教训。当然,中国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特别是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此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也为创建生态文明乃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摘编自王治河等(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生态文明——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访谈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明形态由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构成,从二者出发研究文明形态,可以发现历史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丰富性。B.文化传统孕育了民族的文化基因,而植根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往往正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C.在社会化生产力、全球化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资本无限扩张活力与经济全球化引领力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D.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先,将全球人类社会纳入更大的生命共同体,应该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她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交流交融关系密切。B.对文明古国的确定和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审视,都证明社会形态是判断文明进步的基础。C.理解“齐物论”等传统思想对“物”的论述,应是深刻把握有机过程哲学的先决条件。D.如果善于吸取他国教训、利用绿色科技,且重视制度保障,就能更好地创建生态文明。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人的宇宙观”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用箭射九日以救众生,大禹亲自率领民众与汹涌的洪水作斗争。B.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上,武士威风凛凛,身着明光铠,双手扶剑,头顶凤翅盔,脚踏牛形怪兽。C.北京古城因中轴线的确立而形成独有的壮美秩序,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建筑体型和空间分配都以中轴线为依据。D.《五牛纳福》盆景的主体是一块造型奇特的山石,其间五只神牛各具神态,牧童趴在牛背上,只露出头部和衣服。4.比较是一项基本的思维技能,也是进行复杂思维活动的必要基础。材料二中柯布反复运用比较的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旦融入时代潮流,必然为当代人类文明走出困境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请根据材料谈谈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传统对解决当代人类文明面对的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语文试题!3页(共1C次)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漂泊的屋顶彭程梦境里,常常会有一列火车擦身而过。那列长长的火车后面是一个更长的梦境.梦境遥远的那一头连着二十几年前,翼东南平原上的一间乡村土炕头。一个孩子,当他的感觉正发育得十分敏锐时,如果每天是在野草和树丛、苇荡和坑塘间度过的,那么即使日子贫困,也总会有许多幸福的时刻。但当夜晚、阴雨天,或者大人不允许出去的日子,一颗童心也会无聊烦闷,这时候,连环画册成了点燃我最初的想象力的火花。那些画面让我知道还有和村子里的日子不同的、别的样子的生活,它们在遥远神秘的地方,不可企及而充满吸引力。可是,这些同火车又有什么联系呢?我在一个阴天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那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正在村边的一片洼地里玩,阴天里声音传得更远、更清晰,我听到很长一声低沉的、颤动的声音,像老牛吼,但要有力得多。我好奇地问小伙伴这是什么,他很不屑的样子,说连火车叫都不知道。他告诉我,东边十多里路外有铁路,一直通向南方。于是,仿佛是在一瞬间,那个从画册上看到过的遥远的世界,在我心里立刻变得可以触及了。我激动不已,像获得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也有一样东西,能够和那陌生遥远地方的奇妙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是火车。到这时,我还没有见过火车,只从大人的话中听到过几次,像听到其他我不理解的词一样毫无反应,但那个阴天,在那声汽笛声中,这个词第一次具有了意义,我发觉自己对这个不知模样的东西竞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差不多快读完小学了,我才有机会第一次坐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破旧的客车在乡间简陋失修的公路上颠簸着,天气又热,很不舒服,但我却始终处于一种十分兴奋的状态中,觉得美妙无比。车站到了,候车室刷成墨绿色的墙壁,售票处圆形的小窗口,背靠背摆放的、好多栅条已经折断的破旧长椅,都让我感到新奇,喜爱.我还没有看够呢,小姨拉起我的手,从入站口来到月台上,不一会儿,一列也是墨绿色的火车从远处驶过来,当它停下时,车身下喷出浓雾般的白色蒸汽……第页(共10页)

又过了几年,我去外地读大学,四个寒暑假期,是一道铁轨连接了故乡和校园,今天,那些失散的日子已深埋在记忆底层,只有偶尔才浮现几处断片。有关火车的回忆,便是一束温暖的光波。寻检过去的时光,每每最先看到它的闪亮。最清晰的记忆是大学一年级暑假返家那次。七月的炎热烧炙着车厢。阳光透过大开的车窗,投射在座位和过道上,明晃晃刺眼。光线中有无数尘埃漂浮、旋转,时时被脚步搅乱成另一种形状。到处充满了简陋的短途车厢特有的气味。车逢站必停,上下车的多是沿线的乡下人,穿着破旧,说着家乡话,串亲或者做些小买卖.其中一个来旁边找座位的人很小心地递给我一支烟。车厢的女乘务员三十五岁上下,个头高高的,表情生动,两只显得过大的眼睛总给人一种喜欢大惊小怪的感觉。她一刻不闲,时而和同伴高声谈论什么,时而脚步急急地走来走去。有一次她向我借笔用,我说没有.她眉毛一挑,很夸张地指着我的校微,对同伴说:“大学生还没有笔……”然后是一串响亮的笑声。这些都充满难言的魅力,使我迷醉.我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出奇地敏锐、清晰,几乎是怀着一种贪婪的热情,看着,听着,嗅着,想把一切印象都吸收进来,储存在心中。四五个小时的旅程,一直沉浸在难言的快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即将回到家的成分。这一切,其实更多是后来才感受到的.它们在记忆里沉淀,发酵,很长时间以后才散发出醉人的香味。多年后我常常没有来由地忆起这次旅行,那种心情我以后再没有过。甚至不只限于旅行,在一直到今天的全部生活中,即使最快乐惬意的时刻,都不能比拟它的纯粹、圆满、深沉和无穷无尽感。如果勉为其难让我命名,迟疑到最后,我拈出的会是“幸福”二字。为什么是这样?它有着什么意义?这种强烈的幸福感受,同青春欢乐明媚的心境是怎样的关系?同自己的信心和对生活的憧憬又是怎样的关系?也许这一切同火车并无关系,只是由于它恰好负载了幸福,本身便也成为幸福的一部分了。这是一种存在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高峰体验无法重复,以后的多次旅行,再不曾达到那样的沉醉,但仍有许多可图可点的瞬间。一次在贵昆铁路,辗转卧铺,快天明时才勉强入睡,梦境中遗散不去的是刚刚辞别的山城贵阳的阴雨和晦暗,以及夜行车在荒蛮的贵州高原上被一轮月亮照耀的悲凉。被旅伴推醒时,看到他脸上挂满兴奋。诧异中朝窗外一瞥,即刻愣怔全无。原来已到中午,车已进入昆明郊区。天蓝得不真实,大朵大朵的云白得耀眼,沉静地悬挂着,低得仿佛伸手可触。大气中充满一种响亮、欢快、生气勃勃的东西,一下子把心底照得透明,也好像

在突兀中,过去从哪儿看到过的、对这块土地的诗意的称呼——“云之南”这几个字眼跳入脑海,美丽得揪心……许多年后,我读到一首小诗《旅程》,开头几句是这样的: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漂泊的屋顶,多么好!我感到被词语的闪光照亮了。移动的车厢,正是每个旅人的屋顶,而从行进中的列车窗口外望,在缓缓转动的大地之上,天空是一个更大的屋顶。诞生,劳作,歌唱,恋爱,受苦,死亡,生活和生命的一切,都在它的下面展开、在这样一个屋顶下面,我们更能够具备开阔的目光,更容易感觉到和读出那些无穷和深邃,那些大地上的秘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以梦境起笔,以梦境中的梦境引发回忆,字里行间隐含着人生如梦的喟叹,以及对岁月流逝、往事难忘的感慨。B.在叙述“我”随小姨坐火车的经历时,“墨绿色的墙壁”“墨绿色的火车”等事物特色鲜明,场景的年代感颇为浓郁。C.在描写车厢女乘务员时,作品使用“大惊小怪”“一刻不闲”“眉毛一挑”等词语,暗示“我”对她夸张言行的不满。D.作品以贵昆铁路上梦境的晦暗悲凉,反衬初到昆明所见的明亮欢快,表达了对《旅程》的赞美之情,并以此铺垫下文。7.关于文中“我”第一次听到火车汽笛声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汽笛声在阴天里如同“老牛吼”一般清晰有力,“我”在激动之余,也颇感好奇。B.连环画册让“我”对远方充满了想象,火车则让“我”感觉找到了通往远方之路。C.“我”和《哦,香雪》中主人公一样,对火车将打破乡村的贫穷与落后充满期待。D.本段主要以儿童视角进行描述,真切呈现了“我”在儿时对火车最初的认知过程。8.本文作者笔下的“漂泊的屋顶”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本文用“火车”串联起一段段有关成长的故事,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以“火车”为中心谋篇布局的。(6分)第6页(共10页)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光武受《尚书》,通大义,召桓荣入说,甚善之。每朝会,辄令荣敷奏经义,帝称善。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显宗孝明帝十岁通《春秋》,光武奇之。既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及即位,尊以师礼。乘舆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之。后,三雍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帝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材料二:光武早为儒生,及即位,孜孜经术又如此,宜其光复旧物,身致升平。惜其时,儒臣作辅如伏湛、侯霸辈皆章句书生,未明乎古人格心之业。故在位三十余年,虽鲜有过事,而以无罪废正后、易太子,则有愧刑家之义,以直谏杀大臣,则有乖从谏如流之美。盖其所学未至于明善诚身之地,故于父子、夫妇、君臣之际不能无可憾者焉。圣学不明,虽有不世之资如光武者,迄不能追帝王之盛.然则人主之于务学,其可苟也哉!先儒胡寅以为显宗事师之意,百千年鲜有其俪,可谓人主之高致;惜乎桓荣授经,专门章句,不知仲尼修身治天下之微旨,故其君之德业如是而止。斯言当矣!学者所以治性情者也,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故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若显宗者,岂无所当戒者乎?传称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至见提曳。帝尝受《书》于师矣,《书》之称尧曰“允恭”,称舜曰“温恭”,称文王曰“徽柔懿恭”,是皆以恭为贵也。曰“御众以宽”,又曰“宽绰厥心”,是又以宽为贵也。帝于二者,两皆失之。既无容人之度,又失遇下之礼,然则又何贵于学乎?先儒有言:“未读是书犹是人也,既读是书亦犹是人也,则为不善读矣。”其殆显宗之谓邪!(节选自真德秀《大学衍义》)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乘舆常幸A太常府B令荣坐东面C设D几杖E会百官F及荣G门生数百人。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以……为善,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意思相同。B.师,以师的礼节,与《师说》“惑而不从师”的“师”字用法不同。C.鲜,少,与《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鲜”字意思相同。D.其,难道,与《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的“其”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帝每天临朝听政,直到太阳偏西才退朝,并且屡次延请公卿等人讲经论理,夜半才会休息,皇太子劝谏他注意颐养精神,他却表示自己乐此不疲。B.学明帝即位以后仍然对老师桓荣十分尊重,他曾经亲自执经授业,每次在发言时都会说“老师在这里”,之后还会把太官陈设酒食的器具全都赏赐给桓荣。C.光武帝虽然给天下带来了太平之世,但是缺少儒臣辅佐,以致于曾在皇后和太子没有罪过的情况下严厉处罚他们,在大臣直言进谏的情况下诛杀他们。D.孝明帝未能对自身性格缺陷保持警惕之心,据说他喜欢将暗设耳目揭发隐私当作是英明之举,公卿大臣乃至近臣尚书也因此数次受到诋毁,深受其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学者所以治性情者也,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2)未读是书犹是人也,既读是书亦犹是人也,则为不善读矣。14.材料一讲述了光武帝、孝明帝读书求学的事迹,材料二对此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简要概括。(5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踏莎行・送子权赴藤朱敦儒花涨藤江,草熏鸭步①,锦帆兰棹分春去。二翁元是一溪云,暂为山北山南雨。绿酒多斟,白须休觑②,飞丹约定烟霞侣。与君先占赤城春,回桡早趁桃源路。[注]①鸭步:鸭跖草。②觑:瞧,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描绘春暖花开,水涨藤江,芳草气息弥漫的景象,富有审美意趣。B.友人乘舟远行,也将分走眼前的春光,以春之分写人之别,造语十分奇妙。C.词人将自己与友人合称“二翁”,并以溪云为喻,写出二人漂泊无依的悲哀。D.“赤城”“桃源”运用典故,含蓄写出了词人对神仙府邸、世外桃源的向往。16.词人为什么说“白须休觑”?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刚以《过秦论》中惠文、武、昭襄“,”的做法为例,说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都应建立在前人的基业和策略之上。(2)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红心社团的同学们调弦校音,准备演奏,这让观众联想起《琵琶行》中“,”的诗句。(3)在参加巢湖自然生态主题研学活动时,你看到白鸥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嬉戏,不禁想起古代诗文名句:“,。”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根据最新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②截至2024年6月,③短视频用户达10.50亿人,④占网民整体的95.5%,⑤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使用时长稳步增加。而网友与知识类短视频“双向奔赴”,平台算法可谓A,贡献良多。弦理论作为理论物理的分支学科,确实有高冷之姿。但是拥有120万粉丝的“弦论世界”博主,用最基础的物理学概念作切入口,将原本高深的知识在云聊天中传递出去.不同文化背景的网友纷纷留言“看完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并且产生了一种弄懂它的强烈欲望”。有人看完一条“宇宙速度”的视频后仍然觉得不过瘾,找来钱学森的《星际航行概论》阅读。此外,还有古典哲学、量子隧穿、真空灾变等各类知识在短视频平台B,网友频频追更。这些原本不为人所知的知识,()?算法推动了知识传播的开源与引流,这让知识找到了真正感兴趣的人。对于视频而言,受众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受众来说,相似赛道的系列视频也会不断出现。此外,更有便捷的主动搜索、热门推荐、用户分享等算法机制,吸引观众从不同渠道汇聚而来,让这些冷知识重新沸腾了起来。算法为视频创作者提供了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也在影响着科普的创作方式。从“超硬核”到“软科普”,再到同网友们分享学术见闻、同行聊天、博物馆游览经历,短视频平台既创造了新的知识消费者,().第9页(共10页)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文中加点的“冷知识”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样的效果?(4分)22、下面的文字是一则关于蛤蜊的“冷知识”,文字不够简明扼要。请对这则“冷知识”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4分)在学习海洋生物的时候,人们会常常提及蛤蜊。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蛤蜊可能已经生长了好几百年。冷知识告诉人们,蛤蜊贝壳的边缘有一条活性的生长带,与木本植物木质部外生长层的功能一样,这条生长带会随着贝类动物的生长也不断地向外生长。由于一年内的生长速度不一样,从生长纹理土还可以看到疏密相间的年轮。比如一只命名为“明”的蛤蜊,科学家根据其夼上的年轮认为它活了405年,后来更认定它活了507年!除了确定贝壳的年轮之外,科学家透过对蛤蜊壳上纹路的研究,还可以推算出一个乃至多个世纪前的气候变化。这一点无疑更为重要。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碎片化时间,因其零散短暂而难以利用。有人在时间的碎片里自在欢歌,抛撒生命的花瓣;有人在时间的碎片里耕耘不辍,铸造登月的阶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72分)(一)(19分)1.(3分)A2.(3分)C3.(3分)D4.(4分)①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旧文明进行对比,在进行分类考察的基础上,有助于进一步凸显更新人类文明形态的必要性;②将有机过程思维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类比,在强调中西思维共性的基础上,有助于进一步凸显探究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必要性。(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6分)①以“天下一家”的理念来实现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为摒弃零和博弈提供理论借鉴;②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形成动态的、整全性的视野,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维方式;③以敬畏自然的文化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思想资源。(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16分)6.(3分)B(3分)C8.(4分)①“漂泊的屋顶”指充满温暖与幸福的火车车厢,它激发人们去追求诗意与远方;②“漂泊的屋顶”也指覆盖生活和生命的一切的天空,它启示人们以开阔的目光探索大地的秘密。(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火车连接“我”的过去和现在、故乡和校园、梦境和现实,是木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多次乘坐火车的所见所闻所感;③最后从火车意象延展至天空意象,诠释了“漂泊的屋顶”对成长的意义,升华主题。(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22分)10.(3分)BCE11.(3分)A12.(3分)C13.(8分)(1)学习是用来陶冶性情的,陶冶性情的方法必须细察自身过分之处,增益自身不足之处。(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未读此书前好比是此等人,读此书后好比也还是此等人,那就是不善于读书了。(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是”“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5分)①光武帝、孝明帝勤学不怠、尊师重教,有益国家治理,值得肯定。②光武帝不明圣人之学,很多方面都留有缺憾,未臻于古帝王的盛世;③孝明帝不能以书为鉴,改变自己褊狭苛察的性格,有失恭宽之道。(评分参考:答出第①点给1分,答出第②③点分别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四)(9分)15.(3分)C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