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现代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深刻地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可能理解不够深入。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对鲁迅的了解多来自于课本中的部分文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还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在诗歌朗诵的技巧方面,如节奏、重音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臧、摔、垮”等生字,会写“俯、仰、甘”等生字,理解“不朽、尸首”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在表达诗歌主题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和练习,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运用。-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激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对比手法,明确对比双方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深刻哲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1.1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体会情感-从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看似矛盾的语句背后的含义。活着的人“已经死了”,是指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虽然生命尚存,但在精神上早已被人民唾弃;而死去的人“还活着”,是因为像鲁迅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核心内容和深沉情感。-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诗句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进一步阐述两种人的不同行为和结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对两种人的鲜明态度。1.2关于对比手法-详细分析诗歌中每一组对比的内容。例如“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将那些妄图通过刻名于石来追求不朽的人和像鲁迅一样甘愿做野草默默奉献的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一方是虚荣、自私的,另一方是无私、奉献的。-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其他对比之处,如“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比双方的特点和这种对比所揭示的道理,从而深入理解对比手法在表达主题上的重要性。1.3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在朗读技巧方面,指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停顿、重音和语调。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已经”“还”等词上加重音,以突出两种人的不同状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逐渐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最终达到背诵的要求。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体会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所传达的丰富内涵,学习诗人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表达能力。2.1深入理解哲理-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肉体的存在,更在于精神的影响。通过讨论鲁迅的一生,他的作品、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精神遗产可以超越生命的局限而永恒存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身边有哪些人虽然平凡却有着伟大的精神,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生命价值的,从而加深对诗歌哲理的理解。2.2体会丰富内涵-分析诗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让学生思考“多数人”包含哪些人,“更好地活”体现在哪些方面。从鲁迅的文学创作、对青年的扶持、对社会黑暗的批判等多方面,体会这一简洁语句背后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的表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种人物形象或一种精神品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和凝练能力。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教师进行范读,在范读过程中,着重体现出诗句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的变化,如在“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一句中,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骑在人民头上的”“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记住他”这些地方的重音处理。之后再让学生模仿诵读,反复练习,直至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诗歌开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又如在分析对比手法时,问学生:“诗歌中把哪些人和鲁迅进行了对比?这些对比体现了怎样的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剖析诗歌的内涵。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理解诗歌的哲理和对比手法等重点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如找出诗中的对比之处并分析其作用,或者讨论“鲁迅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4.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例如,在讲解“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时,展示一些历史上那些妄图通过刻名留世却被人唾弃的人物事例,以及像鲁迅一样默默奉献、甘为“野草”的人物事迹,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更直观地感受到两种人的不同品质,从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鲁迅的照片,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文学成就、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如《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他会被人们如此敬重?”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鲁迅的伟大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同时,让学生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等工具自行解决读音问题。-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如“臧(zāng)、摔(shuāi)、垮(kuǎ)、俯(fǔ)、仰(yǎng)、甘(gān)”等,指名认读,正音。-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这些生字的。例如,“臧”字可以通过字形记忆,像一个“臣”字在“戈”下,然后让学生用生字进行组词,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理解“不朽、尸首”等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举例等方式进行解释,如“不朽”,可以说“英雄的事迹永远不朽,就是说英雄的事迹永远不会被人忘记,永远流传”。-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朗读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读音是否准确、是否有断句错误等。3.精读课文-学习诗歌第一节-指名读第一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的含义。-教师进行讲解: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深刻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的本质。活着却“已经死了”的人,是那些虽有生命但灵魂丑恶、对社会没有贡献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而死了却“还活着”的人,是像鲁迅这样虽生命已逝,但精神永存的伟大人物。-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节,强调重音和语调。“活着”“已经死了”“死了”“还活着”这几个词要读出对比的感觉,语调要有起伏,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学习诗歌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默读全诗,找出诗中的对比之处,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对比双方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处对比进行详细分析。例如,一组学生可能选择“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一组对比。他们在讨论中分析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是自高自大、欺压人民的,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是谦卑、奉献的。-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教师在总结时强调对比手法的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两种人的不同品质和结局,突出了鲁迅的伟大精神,深刻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是如何为多数人更好地活而努力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的作品,如《呐喊》是为了唤醒沉睡的民众,《祝福》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等,他的作品和行为都是为了改变社会,让多数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没有像鲁迅一样为多数人谋福利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联系,让学生将诗歌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4.课堂练习-例题1:诗中的“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种人?请各举一个例子(除鲁迅外)说明。-答案:诗中的“有的人”一种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如历史上的一些贪官污吏,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只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另一种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像雷锋,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例题2: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如“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将想通过刻名于石来追求不朽的虚荣之人和甘愿做野草默默奉献的人进行对比。表达效果是鲜明地表现出两种人的不同追求,前者是自私、虚荣的,后者是无私、奉献的,从而突出了像鲁迅那样无私奉献的人的伟大精神,深刻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例题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有什么不同含义?-答案:第一个“活”指的是肉体的生存,这种人虽然生命存在,但灵魂丑恶、对社会没有贡献,在精神层面上已经是“死”的;第二个“死”指的是肉体的消逝,而“还活着”的“活”指的是精神永存,像鲁迅这样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5.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更多纪念鲁迅的文章、诗歌或绘画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引导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和崇敬之情。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对比手法的运用、所表达的哲理以及鲁迅的伟大精神等。-强调诗歌对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鲁迅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7.布置作业-背诵全诗。-以“生命的价值”为主题,写一首小诗,要求运用对比手法。八、教学板书1.对比手法-活着-已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死了-活着:像鲁迅一样的人2.鲁迅精神-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多数人更好地活3.诗歌哲理-精神不朽,奉献价值九、教学资源1.鲁迅的照片、相关作品资料。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朗诵音频、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十、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投入程度等。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颁发小奖品或给予课堂加分等;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学生的发言质量,看是否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例如,如果学生在分析对比手法时能够准确找出对比之处并深入分析其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如果存在理解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关注学生的朗读表现,从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把握得当、情感是否充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学生朗读全诗后,根据以上标准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作业评价-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商铺出租合同样本3篇
- 2024物业管理系统托管服务合同
- 2024年标准简易借款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高清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协议版B版
- 2024版测量技术员劳动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借款担保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影视拍摄车辆租赁及场景搭建续约协议3篇
- 2024年许可使用合同:知名品牌商标使用许可协议
- 2024年股权转让介绍协议
- 2024版摄影棚居间合同
- 2023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完整版
- 大学《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 cn.7a一种酱香型大曲酒固态发酵的生态控制方法
- TLFSA 003-2020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 LY/T 2244.3-2014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第3部分:景观保护
- GB/T 8491-2009高硅耐蚀铸铁件
- 供水安全与抢修
- DB31 595-2021 冷库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 第三章果蔬采后生理课件
- 【英语手写体】26英文字母手写体描红书写字帖
-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态度的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