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氧气的验满B.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C.
吸取液体药品D.
固体药品的取用2、成年人每分钟需8L氧气,则10min内大约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为()A.100LB.500LC.400LD.320L3、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4、r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B.空气中约含有rm{21%}氧气,是指rm{100}克空气中含有rm{21}克氧气C.由于人口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D.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5、逻辑推理和归纳是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性质与用途:rm{O_{2}}助燃rm{-}气焊切割金属、rm{H_{2}O_{2}}分解放出rm{O_{2}-}实验室制rm{O_{2}}B.日常生活经验:石油液化气可以压缩保存在钢瓶中rm{-}分子之间有间隔C.安全常识: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rm{-}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化学与生活: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rm{-}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6、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rm{(H_{2}}rm{CO}甲烷为可燃气体rm{)(}rm{)}A.rm{H_{2}}和rm{CO}B.甲烷和空气C.rm{N_{2}}和rm{O_{2}}D.rm{CO}和rm{CO_{2}}7、孙武湖是我县的以水景为主体,将驳岸、绿带、水面、景观融为一体,将自然风光与文化体验完美结合,营造了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度假环境。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B.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9、下列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对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盐酸;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rm{(}rm{)}A.木炭燃烧生成灰色固体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12、莱州市某村的水质为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一种混合物。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写出下列各项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
(2)乙炔充分燃烧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____.
(4)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
(5)工业上用稀硫酸除铁锈____.
(6)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盐酸,常加石灰水中和其酸性____.14、某同学在家里利用废旧塑料瓶、洁净无锈的铁片、自来水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半个月后,他将看到铁片____,同时塑料瓶也变瘪了.你认为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
1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集气瓶中留水的作用______.
(2)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结论:______.
(4)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5)某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两点条):______.
(6)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从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______;化学性质______(写1条即可).16、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为______;配制rm{5%}的氯化钠溶液时,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在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现象为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用数字和符号表示:rm{2}个氢原子:______;一个氧分子______;铵根离子______;氮元素______.18、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克.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用“>”“<”或“=”表示出来).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32分)19、象科学家那样观察。
观察是科学发展与发现的基础;化学中的观察指运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和试剂获得信息的过程。观察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一:
直接观察:通过感官rm{(}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rm{)}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和试剂进行的观察是间接观察。
分类二:
定量观察:通过具体的数据或数量来描述观察结果。如,rm{QQ}上有rm{12}位好友在线;
定性观察:不用具体的数据或数量来描述观察结果。如葡萄是酸甜的。
rm{(1)}以下观察中,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____rm{(}填数字编号,下同rm{)}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
rm{垄脵}某学生用量筒测量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rm{垄脷}科学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
rm{垄脹}老师用托盘天平称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rm{垄脺}某学生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rm{垄脻}妈妈用嘴品尝食盐的味道。
rm{(2)}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推理。
rm{垄脵}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小华围绕催化剂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向图rm{1}所示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rm{A}中没有气泡产生,rm{B}rm{C}中均有大量气泡产生,且rm{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rm{C}慢。由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rm{垄脷}小明在实验室观察到老师采用图rm{2}所示装置收集某种气体,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rm{(}写一条即可rm{)}
20、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rm{.}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rm{垄脵}______;
rm{垄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rm{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rm{垄脹}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该气体______rm{(}填“支持”或“不支持”rm{)}燃烧;
rm{垄脺}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rm{垄脻}小梅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rm{A}rm{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rm{C}rm{D}两处的夹子;想一想.
rm{(1)}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______瓶;原因是______.
rm{(2)}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1、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rm{(MnO_{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rm{(}一rm{)}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rm{(}二rm{)}称取rm{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rm{(}三rm{)}量取rm{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rm{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rm{(}四rm{)}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rm{/}秒生成氧气的体积rm{/}毫升rm{0.1}克rm{MnO_{2}}rm{0.2}克rm{MnO_{2}}rm{0.3}克rm{MnO_{2}}rm{0.4}克rm{MnO_{2}}rm{0.4}克rm{MnO_{2}}rm{40}rm{49}rm{61}rm{75}rm{86}rm{80}rm{77}rm{87}rm{90}rm{92}rm{120}rm{89}rm{92}rm{92}rm{92}rm{160}rm{92}rm{92}rm{92}rm{92}rm{(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rm{(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
rm{(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______rm{.(}选填序号rm{)}
rm{(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A.有气泡即收集rm{B.}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加热rm{3}分钟后收集rm{D.}加热较长时间后收集.22、化学小组同学讲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加热;发现稀盐酸除铁锈后溶液变为黄色,而稀硫酸除铁锈后溶液仍为无色。这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请你共同完成。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为什么氯化铁溶液呈黄色而硫酸铁溶液无色?
[查阅资料]Fe3+的水溶液呈黄色;遇酸会褪色。
[猜想与假设]根据查阅资料,同学们一致认为硫酸铁溶液含有Fe3+;溶液应该是黄色,其呈现无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1)②中是______溶液;则猜想正确。
(2)根据实验;对比②④中的溶液颜色,同学们认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可能是_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实验方案:取试管①中的溶液;______。
(请描述必要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4题,共32分)2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图;请回答:
①实验室若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24、锅炉发生爆炸,可能是由于锅炉内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过厚或缺水造成的.为了防止锅炉爆炸,常采用下列措施:锅炉使用软水.生活中区别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有______.
25、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26、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硫黄和玻璃粉;火柴盒侧面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热量使磷燃烧;
(2)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KClO3]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
(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使火柴杆着火.
请写出以上(1)(2)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2P2O5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3题,共15分)27、rm{(1)}已知:化合物甲rm{+}单质乙rm{overset{脪禄露篓脤玫录镁}{=}}化合物丙rm{+}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点燃条件下,rm{A}和rm{B}反应生成rm{C}和rm{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rm{(1)1}个rm{B}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rm{(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rm{(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rm{(}填图中字母rm{)}rm{(4)}写出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rm{(5)}在该反应中,生成的rm{C}和rm{D}的质量比为______rm{(}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rm{)}29、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采用两种方法制取氮气。第一个办法是让空气通过烧得红热的装满铜屑的管子,氧气与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测得剩下的气体密度为rm{1.2572g/L}第二个办法是让氧气和氨气rm{(NH_{3})}反应,生成水和氮气,生成的氮气密度为rm{1.2506g/L}
瑞利没忽视这细微的数据差异,继续进行研究。两年后,在别人提醒下他查阅了rm{100}年前卡文迪什的论文。卡文迪什让氧气和空气中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发现用来吸收反应产物的碱溶液中有一个极小的气泡,一直浮在溶液上面,怎样也不肯同氧气反应。卡文迪什写道:“根据这个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空气中的氮不是单一的,其中约有rm{1/120}主要部分的性质绝不相同。可见空气中的氮并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在卡文迪什的启发下,瑞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这个小气泡。同时科学家拉姆齐用灼热的镁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也得到了这个小气泡。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rm{隆陋隆陋}氩。
rm{(1)}根据资料可以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氮气的的化学性质有____。rm{(2)}氧气与铜生成氧化铜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解答】解:A;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错误;
C;吸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挤压胶头,把胶头滴管内的气体赶出后,再伸入试剂瓶内吸取试剂,故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操作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吸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挤压胶头,把胶头滴管内的气体赶出后,再伸入试剂瓶内吸取试剂;
D、取用固体药品要一横、二放、三竖.2、C【分析】【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占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8L氧气,大约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是8L÷=40L;10分钟吸入的空气体积为400L.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D【分析】解:A;石油可以燃烧;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说法正确;
B;石油、煤、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
C;石油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至石油着火点以下,石油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石油可以燃烧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石油燃烧的生成物分析;
D;根据无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解析】【答案】D4、D【分析】【分析】根据空气中的成分、用途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分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空气中约有rm{21%}的氧气是指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呼吸和含碳物质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在自然界中进行着氧气;二氧化碳的循环,不会由于人口的增长而造成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的情况,故C错误;
D.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要防止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故D正确。
故选D。【解析】rm{D}5、C【分析】【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rm{H_{2}O_{2}}分解放出rm{O_{2}}分析;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根据水汽化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分析;根据硬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加热煮沸可以转化为沉淀物而除去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由于氧气具有助燃,因此可以用作气焊切割金属,rm{H}rm{H}rm{{,!}_{2}}rm{O}rm{O}rm{{,!}_{2}}分解放出rm{O}rm{O}
rm{{,!}_{2}}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石油液化气可以压缩保存在钢瓶中,故B正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故A正确;
B.由于
C.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水汽化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C错误;【解析】rm{C}6、B【分析】解:rm{A}一氧化碳和氢气均是可燃性气体;没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遇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rm{N_{2}}不具有可燃性,rm{CO_{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rm{B}.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B}7、C【分析】【分析】根据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分析;根据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分析;根据节约用水方法措施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A错误;
B.保护水资源,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能禁止使用,故B错误;
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C正确;
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D错误。
故选C。【解析】rm{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B【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看出;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9、AC【分析】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
B;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正确;
D;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熟石灰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锈钢和硬币都属于合金;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10、BD【分析】解:rm{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rm{BD}.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解析】rm{BD}11、AD【分析】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5+2+20+22=49;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1+28+5+x=49,则x=5,甲质量没变,可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乙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丙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丁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
A;由以上分析;丁生成乙和丙,故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故可能为催化剂,故B说法正确;
C;乙增加了11g-2g=9g;丙增加了28g-20g=8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解析】【答案】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
12、AB【分析】
A;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所以硬水中不仅有水,还含有其它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所以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故B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或加热煮沸;所以硬水放一段时间不会变成软水,故C错;
D;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软水中也含有杂质,故D错.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而含较少钙镁离子的水为软水;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本题.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乙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2C2H2+5O24CO2+2H2O;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5)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6)根据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答案】(1)根据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乙炔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石灰石和盐酸会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5)根据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进行分析;
(6)根据盐酸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
14、生锈生锈的铁片消耗了氧气,使塑料瓶中压强减小【分析】【解答】解:铁在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时易生锈;铁片生锈消耗了氧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故填:生锈.生锈的铁片消耗了氧气,使塑料瓶中压强减小.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15、略
【分析】解:(1)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需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反应掉,所以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同时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所以,集气瓶中留水的作用是: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
(2)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某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6)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从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2)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6)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通过本实验的现象还可以分析氮气的性质.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解析】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耗尽;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生成的白烟;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16、Na+、Cl-;偏小;有白色沉淀生成;NaCl+AgNO3═AgCl↓+NaNO3【分析】解: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则所取的水量过多,导致溶液偏稀,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填:rm{Na^{+}}rm{Cl^{-}}偏小,有白色沉淀生成,rm{NaCl+AgNO_{3}篓TAgCl隆媒+NaNO_{3}}.
根据氯化钠的微观构成粒子;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氯化钠和硝酸银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氯化钠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氯化钠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Na^{+}}rm{Cl^{-}}偏小;有白色沉淀生成;rm{NaCl+AgNO_{3}篓TAgCl隆媒+NaNO_{3}}17、略
【分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rm{2H}.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氧分子可表示为:rm{O_{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铵根离子表示为:rm{NH_{4}^{+}}.
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m{N}.
故答案为:rm{2H}rm{O_{2}}rm{NH_{4}^{+}}rm{N}.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rm{垄脵}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rm{垄脷}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rm{(}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2H}rm{O_{2}}rm{NH_{4}^{+}}rm{N}18、40是b=c>a(或a<b=c)【分析】解:(1)根据图示可知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说明只溶解了40g,所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0g;
(2)实验③中有20g氯化钾没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
(3)实验①中只溶解了20g氯化钾;实验②;③中都溶解了40g氯化钾,溶剂都是100g,所以①质量分数最小,实验②③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1)40;(2)是;(3)b=c>a(或a<b=c).
(1)根据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考虑;
(2)根据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考虑;
(3)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质量.【解析】40是b=c>a(或a<b=c)四、探究题(共4题,共32分)19、略
【分析】解:rm{(1)垄脵}某学生用量筒测量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属于定量观察。
rm{垄脷}科学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属于间接观察。
rm{垄脹}老师用托盘天平称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属于定量观察。
rm{垄脺}某学生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属于定量观察。
rm{垄脻}妈妈用嘴品尝食盐的味道;属于直接观察。
rm{(2)垄脵}向图rm{1}所示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rm{A}中没有气泡产生,rm{B}rm{C}中均有大量气泡产生,且rm{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rm{C}慢。由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理出的结论是红砖粉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rm{(}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红砖粉好,或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等,合理即可rm{)}
rm{垄脷}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故答案是:rm{(1)垄脵垄脹垄脺}rm{垄脻}
rm{(2)垄脵}红砖粉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rm{(}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红砖粉好,或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等,合理即可。注:未围绕催化剂进行解答不得分rm{)}
rm{垄脷}密度比空气小。
rm{(1)}根据定义填空;
rm{(2)垄脵}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结论;rm{垄脷}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排水法”的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解析】rm{垄脵垄脹垄脺}rm{垄脻}红砖粉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rm{(}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红砖粉好,或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等,合理即可rm{)}密度比空气小20、略
【分析】解:rm{(1)}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rm{(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rm{1}刻度处rm{.}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rm{dfrac{1}{5}}
rm{(3)}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
rm{(4)}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rm{(5)(1)}甲装置中红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红磷和木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rm{C}rm{D}两处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rm{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rm{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
产生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rm{(}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rm{)}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rm{(2)}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待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由于整个装置中是联通的,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rm{(1)}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rm{(2)dfrac{1}{5}}rm{(3)}氮气;不支持;
rm{(4)}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rm{(5)(1)A}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rm{(2)}因为反应后整个装置中的气体都变少了;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根据空气成分中主要包括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水会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剩余的气体主要包括氮气和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以及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空气和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rm{.}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解析】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rm{dfrac{1}{5}}氮气;不支持;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rm{A}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因为反应后整个装置中的气体都变少了,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21、略
【分析】解:rm{(1)}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和质量分数都是相同的,只是三次加入的二氧化锰的量不同,并且记录了在不同量二氧化锰的条件下,不同时间生成的氧气的量rm{.}可见此实验探究达到问题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rm{.}故填: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rm{(2)}实验中要称取二氧化锰,所以要用到天平;并要计时,所以用秒表rm{.}故填:天平;秒表;
rm{(3)}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装置rm{垄脷}来制备,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要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排水法更好故选rm{垄脻}故填:rm{垄脷垄脻}
rm{(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填:rm{B}.
rm{(1)}根据rm{(}二rm{)}rm{(}三rm{)}所用物质和rm{(}四rm{)}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推测;
rm{(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
rm{(3)}根据制备气体与收集气体的方法进行解答;
rm{(4)}根据收集氧气的方法进行解答.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解析】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天平、秒表;rm{垄脷垄脻}rm{B}22、Fe2O3+6HCl═2FeCl3+3H2O稀硫酸过量无色Cl-的存在使溶液显黄色先滴加稀H2SO4再滴加NaCl溶液,溶液先褪色再变黄【分析】解: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猜想与假设]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Fe3+的水溶液呈黄色,遇酸会褪色,同学们一致认为硫酸铁溶液含有Fe3+;溶液应该是黄色,其呈现无色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过量。
故填:稀硫酸过量。
[现象与结论]
(1)稀硫酸过量时②中是无色溶液;则猜想正确。
故填:无色。
(2)根据实验,对比②④中的溶液颜色,同学们认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可能是Cl-的存在使溶液显黄色。
故填:Cl-的存在使溶液显黄色。
(3)证明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的实验方案:取试管①中的溶液,先滴加稀H2SO4再滴加NaCl溶液溶液先褪色再变黄;说明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和氯离子有关。
故填:先滴加稀H2SO4再滴加NaCl溶液;溶液先褪色再变黄。
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对比②④中的溶液颜色,同学们认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可能是Cl-的存在使溶液显黄色;这是因为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铁离子和氯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Fe2O3+6HCl═2FeCl3+3H2O稀硫酸过量无色Cl-的存在使溶液显黄色先滴加稀H2SO4再滴加NaCl溶液,溶液先褪色再变黄五、计算题(共4题,共32分)23、略
【分析】
(1)从教材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部分可以找到:双氧水水+氧气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可知: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是制取装置;C和E都是收集装置,但是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要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所以最佳组合是BC.
(2)根据题干: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说明反应物是固体和固体.A一般使用于固体和固体,因此选用A.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性非常大,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所以收集装置选择D.
【解析】【答案】①这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一种方法,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一种物质变成两种(多种)物质的反应,可知双氧水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B是制取装置;C是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
②根据题干: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说明反应物是固体和固体.A一般使用于固体和固体,B一般使用于固体和液体或者液体和液体.因此选用A.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性非常大,所以不能用排水法.
24、略
【分析】
硬水能与肥皂水结合形成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水结合形成泡沫,所以硬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多;降低水的硬度就是减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采用加热煮沸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方法.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解析】【答案】日常生活中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与软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常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5、略
【分析】
对于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一般对瓶内气体加热,然后看有无气泡冒出或冷却后看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水柱.故答:将导气管插到液面以下,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或用热毛巾加热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无气泡则说明漏气或松开双手,看导管口能否形成一段水柱,若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
【解析】【答案】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26、略
【分析】
(1)磷燃烧的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是:4P+5O22P2O5;
(2)氯酸钾分解的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1)4P+5O22P2O5;(2)2KClO32KCl+3O2↑.
【解析】【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4猎头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出口运输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软件测试与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建设行业劳务分包协议书版B版
- 福建省南平市将口镇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引进与培训合同
- 2024版城市广告牌施工协议细则版B版
- 2024民政局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及法律依据6篇
- 2025年湖南出版中南传媒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商用厨房油烟机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3月恒丰银行2024年春季招考毕业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方案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4:“6策划-6.3变更的策划”(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特厚板行业现状分析:中国特厚板市场占总销售量45.01%
- 202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招聘1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 音乐老师年度总结5篇
- 2024版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与商标授权协议3篇
-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