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级年级12月份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的考古证明了良诸古城居民结构迥然不同于依照血缘关系形成的农业村落,古城并无农业生产的迹象,城内却发现了大规模粮食仓储,据此推算古城直接垄断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剩余和其他资源。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发展水平较高B.城乡之间存在紧密的辖制关系C.社会分化日益加剧D.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2.西周时期,周王在政治场合对臣下的称名方式以私名和官名为主;春秋时期的王命多用“伯父”“叔父”来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来称异姓诸侯国。这一转变旨在()A.协调诸侯纷争B.增强华夏认同C.构建新的统治秩序D.稳定宗法血缘关系3.如图为战国中期邾国的青铜冶铸遗存,包括熔炉、烘范坑、浇铸坑、沙料存储坑、铸后修整活动面、废弃物堆积场等。它可以作为一手史料实证邾国()A.金属铸造的技艺B.私营作坊的实况C.青铜农具的推广D.商品经济的繁荣4.秦代法律规定,父母具有杀、刑其子的权利,而子因受父母杀、刑而状告官府,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子坚持诉讼,则子有罪。即父母对子(女)有人身伤害的权利,但子女如果因此诉讼父母,便有了“不孝”之罪。上述规定表明秦代()A.实行严刑峻法B.认同儒家道德价值取向C.推崇外儒内法D.运用家庭观念教化民众5.公元前87年,武帝临终遗诏霍光等一干辅政大臣辅佐昭帝,霍光拜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时任丞相的田千秋“居丞相位,......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霍光曾直言对田千秋说“今光制内,君侯治外”。这体现了()A.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尖锐B.国家机构职责的明确C.尚书台确立为行政中枢D.中央权力重心的转移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在婚姻上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顶级士族之间频繁联姻。《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士族名士之间的清谈雅集,很少有庶族人士参与其中。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A.政治稳定促进了区域交往B.士族政治具有封闭性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D.南北政权的文化差异7.有学者指出:“中国思想史上第二次大“突破”发生在汉末,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士的个体自觉.超越于群体分化之外。个体自觉即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并且充分发挥个性,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促成这一“突破”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文化的社会影响B.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C.皇权统治相对弱化D.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8.唐中期为了应对北方突厥等势力的崛起和袭扰,在边疆屯驻了大量军队,设置了负责边防军务的节度使,节度使拥有边防军队的统帅权和人事权。唐朝此举()A.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力量B.标志着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表明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D.为安史之乱爆发埋下隐患9.进士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图1、图2分别是唐代、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图中的变化说明了()图1唐代进士籍贯分布示意图图2北宋进士籍贯分布示意图A.经济发展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选官制度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文教水平与政治中心保持一致D.学术文化权力的重心开始下移10.唐朝推行两税法,实施“上供、留使、留州”三分制财政体系,其中“上供”确保中央财力稳固,而“留使、留州”则赋予地方一定的财政自主性。该体系()A.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B.减轻了农民赋税和徭役负担C.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D.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经济矛盾11.下表为三国时期部分书札与论序作品。据此可知,当时()题目作者内容存佚出处备注《与朝歌令吴质书》曹丕博戏存《全三国文》弹棋闲设,终以六博《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曹魏中散大夫)闲钓存抱琴行吟,弋钓草野《典论·自序》曹不游猎存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A.国家文化政策相对宽松B.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士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市民阶层价值多元12.唐代诗歌繁盛。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体现出道家的自然无为与佛家的寂静空灵;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出儒家积极进取的态度,也隐含着道家追求超脱、高远的境界;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既有道家顺应自然的观念,也有儒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体现了唐代()A.治国理念无为而治B.文化内涵多元包容C.诗歌风格奋发激昂D.社会风气奢靡开放13.如表为西晋、唐前中期、北宋三个时期的战争数量对比表(部分)。由此可推知,西晋到北宋()西晋(266年-316年)唐前中期(618年-763年)北宋(960年-1127年)战争总数219350579北方地区战争数176295408A.阶级矛盾较为尖锐B.黄河流域农耕经济急剧衰退C.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人口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4.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如下表)。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岁《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人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A.乡约与法律的合流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理学深入社会基层15.宋代,民间的画家群体不断扩大,其绘画作品广泛进入普通家庭。出现了擅长农村题材绘画的杨威,“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的叶仁遇,擅长描绘婚嫁、村落祀神的陈坦,擅长画亭台楼阁的赵楼台等。这一现象()A.彰显理学的世俗化倾向B.反映了文人题材的多样C.表明商业品牌效应明显D.缘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6.龙和狮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其中“狮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如表是明朝“贡狮”状况节选。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狮子输出国或地区贡品来源形式备注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下西洋忽鲁谟斯国贡品永乐十九年(1419)第六次下西洋阿丹国非贡品郑和派太监购买宣德五年(1430)第七次下西洋天方国非贡品郑和分派使者购买成化十九(1483)撒马尔罕贡品陆路来贡,拟海道返回,被明廷拒绝弘治二年(1489)土鲁番贡狮不由甘肃,假道满剌加贡品狮子浮海至广东,经大臣倡议后却贡不通A.民间需求推动了贡狮引入B.郑和下西洋促成“狮文化”C明代对外交通范围广泛D.礼仪之争阻碍中外交往17.康熙年间,清政府组织了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贝加尔湖,南至崖州的实地绘测,制成《皇奥全览图》;乾隆时期又两次派人前往西藏和新疆测绘,使疆域版图更加完整。这表明清朝前中期()A.维护和巩固了传统宗藩关系B.强化了领土管辖的意识C推进了边疆内地治理一体化D.掌握了先进的测绘技术18.如表为雍正十二年到嘉庆十七年的人口增长情况表,对这一时期人口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有()年代人口(万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9845乾隆六十年(1795年)29696嘉庆十七年(1812年)36169①人头税的彻底废除②高产农作物的种植③国土的开发和利用④宗族救助活动兴起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9.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交换的媒介,继而出现了“商品-白银一商品”的流通方式,借贷关系中也出现了“白银-增值后的白银”的现象。同时,白银跨地区流通的限制减少,流通费用降低,甚至出现了借助汇兑实现白银流通的现象。材料所述现象()A.彰显了商品生产的区域性分工B.推动了自由雇佣劳动的普及C.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20.据范楷《汉口丛谈》载,汉口“肇于有明中叶,盛于启、祯之际”,“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鹾商典库,咸数十处,千樯万舶之所归,货宝奇珍之所聚,询为九州名镇”。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抑商政策的松弛B.动摇了小农经济统治地位C.有利于航海技术的提升D.体现了商品货币发达21.明朝中叶,消费方式由自给自足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转向商业性占主导地位的消费,形成了新的消费格局。由于消费生活的改变,加上社会余暇的增多和市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广大市民对娱乐消费包括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增强了。明朝中叶消费型生活方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尚利好货价值观B.理学占主导地位C.社会生活世俗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22.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宋辽斗争是主要矛盾,辽邦将领也凶狠残暴;明代起,杨家将戏曲中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杨家将戏曲中还增加了辽汉通婚的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杨家将戏曲的嬗变折射出()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质变B.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戏曲取材于历史事实才具生命力D.汉族和少数民族走向融合的过程23.18世纪,法国学者依据中国先哲的“道”,提出和阐释了“自然法”概念,并以古代中国为榜样提出了“合理专制”,构建兼顾中央集权与法治主义的理论并付诸实践。这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B.文化交流影响政治实践C.中华文化输出占据优势D.欧洲学者普遍推崇中学24.下表为北宋时期部分官营典当业的实际利率情况,这反映了北宋政府()机构时间利率检校库熙宁四年(1071年)半年息20%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年息20%市易务熙宁七年(1074年)年息20%元丰二年(1079年)年息15%~12%A.扩展了商业的领域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走出积贫积弱困境D.压缩高利贷的生存空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品信息(部分)玉印刻有“大刘”之“大”,“大”应读“太”,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五铢线10余吨,近200万枚《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土饼金385枚孔子徒人图滚衣镜孔子、颜回像器物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论语》《礼记》《诗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今。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泰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的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甘薯传播路径1593年,福建长乐县人陈振龙到吕宋经商,从当地人手中,弄到几只青藤,并学会栽种、收获、藏种的办法。回国后,在住宅旁空地上,陈振龙将甘薯繁殖起来。值闽中旱饥,其子陈经纶上书巡抚金学曾倡议种植,收益显著,可充谷食之半,于是甘薯广为传种。当时人们称其为“金薯”,称颂金学曾推广甘薯有功。甘薯适应能力很强,在一般小麦、水稻难以种植的沙质土壤中都宜种。这种救荒品种很快传播到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通过当地人民的努力使甘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也能留种。甘薯、玉米等新引入的粮食作物都具有耐旱、耐瘠的特性,一般粮食作物难以生存的贫瘠土壤、深山苦寒地区均可种植,且产量高。《植物名实图考》中道;“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干以供炊,无弃物。”-摘编自邵侃、卜风贤《明清时期粮食作物的引入和传播-基于甘薯的考察》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甘薯广为传种的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甘薯传播的特点及影响。27.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二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后经隋、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正是因为隋唐大运河的兴旺,处于其中心位置的洛阳在当时成为商贾云集、物资集散的大都市。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摘编自江山壮丽我说大运河沉睡的运河不再缄默央广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条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条运河所起到的共同作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融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交融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交融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三次大规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次高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系”为主题,自己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级年级12月份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题答案】【答案】(1)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是研究汉代的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汉书》记载和玉印等可实证西汉曾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竹简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可论证汉代思想文化治理的基本情况;“五铢钱(或黄金、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印证了汉代实行币制改革、与民休息等措施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异域风格的文物”可论证西汉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原与西域间的文化交流。(任答3点)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西汉中期的时代面貌,还为研究西汉中期社会制度、经济实力、手工业技术与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统一多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寓安装橱柜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版一
- 出租土地建设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找
- 劳务外包个人合同范本
- 个人购买商铺合同范本
- 代办合同范本写
- 住宅租赁居间合同范本
- 凯迪拉克订购合同范本
- 2025年羧甲淀粉钠合作协议书
- 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 鞋类制造过程的节能与减排
- 第1课 おじぎ 课件高中日语人教版第一册-1
- 08SG510-1 轻型屋面平行弦屋架(圆钢管、方钢管)
- 事前绩效评估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研学旅行市场营销》课件-研学旅行市场营销之社群营销
- 医美机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clsim100-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