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696第一章工业自动化概述 3166251.1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 3221961.2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328148第二章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 426372.1传感器原理及分类 430422.2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 5195702.3常用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 58008第三章执行器与驱动技术 5317193.1执行器的分类与特点 6283103.1.1电动执行器 694933.1.2气动执行器 675263.1.3液压执行器 6191283.1.4电磁执行器 67403.2驱动技术原理 6207733.2.1电动驱动 673033.2.2气动驱动 622103.2.3液压驱动 6182993.2.4电磁驱动 6306323.3常用执行器与驱动技术的应用 7323593.3.1电动执行器的应用 7194623.3.2气动执行器的应用 716653.3.3液压执行器的应用 7210503.3.4电磁执行器的应用 73586第四章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731994.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739624.2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739364.3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 810395第五章工业网络与通信 8142895.1工业网络的分类与特点 8185405.1.1工业网络的分类 8120585.1.2工业网络的特点 9307235.2工业通信协议与技术 948925.2.1MODBUS协议 9231045.2.2PROFINET协议 935115.2.3ETHERCAT协议 987285.2.4工业无线技术 9154465.3工业网络的安全与故障处理 9318525.3.1工业网络安全 1043335.3.2工业网络故障处理 104492第六章工业自动化软件与编程 10245676.1工业自动化编程语言 1091676.2常用工业自动化软件介绍 11110496.3工业自动化软件编程实例 1115336第七章生产线自动化 12304547.1生产线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1263647.2生产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12105327.2.1设计原则 1222567.2.2设计流程 1284377.3生产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3145877.3.1传感器技术 13321837.3.2执行器技术 13160087.3.3控制技术 13283457.3.4数据处理与分析 13264127.3.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332752第八章工业技术 1460718.1工业的分类与特点 14125088.1.1工业的分类 14286548.1.2工业的特点 14203258.2工业编程与控制 14262198.2.1工业编程 1478788.2.2工业控制 14256958.3工业的应用领域 1521192第九章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 15267189.1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的原则 15270979.1.1目标明确原则 15124529.1.2全过程管理原则 1512129.1.3协同作战原则 15124089.1.4风险管理原则 1543329.2工业自动化项目的实施流程 15290679.2.1项目策划 157439.2.2项目立项 15188369.2.3项目设计 1620439.2.4项目施工 16198239.2.5项目验收 1649379.3工业自动化项目的质量控制 16303439.3.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1620769.3.2质量监督与检查 16215979.3.3质量改进与优化 1650689.3.4质量考核与评价 1613150第十章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709310.1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61112410.2工业自动化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172352810.3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17第一章工业自动化概述1.1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工业自动化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以下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概述:(1)早期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工业自动化主要体现在机械化和半自动化设备的运用。例如,汽车制造、纺织等行业开始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2)数字化自动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进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控制技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业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使得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3)网络化自动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始实现网络化。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1.2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控制与调整。主要包括PLC、DCS(分布式控制系统)、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2)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执行器则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生产设备进行操作,如调节阀门、启停电机等。(3)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桥梁。通过通信网络,各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生产过程的协同性和效率。(4)人机界面人机界面(HMI)是操作人员与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生产过程的状态,进行设备参数设置和故障诊断等操作。(5)软件与算法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软件与算法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6)安全与保护装置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还包含各种安全与保护装置,如紧急停车按钮、限位开关等。这些装置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切断电源、停止设备运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第二章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2.1传感器原理及分类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量信号的装置,它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流量等)或化学量(如浓度、成分等)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电信号。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被测物理量的不同,传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类:(1)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的变化来感知被测物理量,如热电阻、应变片等。(2)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感知被测物理量,如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3)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感的变化来感知被测物理量,如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感式测速传感器等。(4)霍尔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来感知磁场变化,如霍尔式电流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5)热敏传感器:利用热敏元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特性来感知温度,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6)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的传输特性来感知被测物理量,如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等。2.2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自动化仪表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测量、显示、控制各种物理量的设备。它主要包括测量仪表、显示仪表和控制仪表。(1)测量仪表:用于测量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转换为标准的电流或电压信号。(2)显示仪表: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如数字显示、指针显示等。其工作原理是将测量仪表输出的标准信号经过处理后,驱动显示器件显示相应的数值。(3)控制仪表: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如PID控制器、PLC等。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测量仪表输出的信号,按照预设的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实现自动控制。2.3常用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被测物理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测量可选择热电阻、热电偶等。(2)根据测量精度、环境适应性、安装方式等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3)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表、显示仪表和控制仪表。以下是一些常用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温度传感器: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监测与控制,如炉温控制、管道温度监测等。(2)压力传感器:应用于各种压力测量场合,如液压系统压力监测、气压系统压力监测等。(3)流量传感器:应用于流体流量测量,如水流量测量、气体流量测量等。(4)位移传感器:应用于位移测量与控制,如机械位移测量、伺服控制系统等。(5)转速传感器:应用于转速测量与控制,如电机转速测量、汽车转速监测等。第三章执行器与驱动技术3.1执行器的分类与特点执行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实现各种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执行器可分为以下几类:3.1.1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通过减速器将电动机的旋转速度降低,以实现较大的输出力矩。其主要特点为: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输出力矩大。3.1.2气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或气马达实现机械动作。其主要特点为:结构简单、动作迅速、维护方便、输出力矩较大。3.1.3液压执行器液压执行器以液压油为动力源,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实现机械动作。其主要特点为:输出力矩大、动作平稳、控制精度较高。3.1.4电磁执行器电磁执行器利用电磁力实现机械动作。其主要特点为: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3.2驱动技术原理驱动技术是实现执行器动作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原理如下:3.2.1电动驱动电动驱动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执行器实现动作。根据电动机类型的不同,电动驱动可分为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3.2.2气动驱动气动驱动通过压缩空气推动气缸或气马达,实现执行器的动作。气动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气源、气缸、气马达、阀门等部件。3.2.3液压驱动液压驱动通过液压油推动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实现执行器的动作。液压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阀门等部件。3.2.4电磁驱动电磁驱动利用电磁力驱动执行器动作。电磁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电磁线圈、磁铁、弹簧等部件。3.3常用执行器与驱动技术的应用3.3.1电动执行器的应用电动执行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场合,如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伺服驱动、步进驱动、变频调速等。3.3.2气动执行器的应用气动执行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广泛,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等。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气缸驱动、气马达驱动、气动控制阀等。3.3.3液压执行器的应用液压执行器在重载、高精度控制场合具有较大优势,如液压起重机、液压控制系统等。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液压缸驱动、液压马达驱动、液压控制阀等。3.3.4电磁执行器的应用电磁执行器在高速、高精度控制场合具有较大优势,如电磁阀、电磁铁等。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磁驱动、电磁控制系统等。第四章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4.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与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预定的控制目标。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控制器根据给定的控制策略和被控对象的实际状态,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反馈环节则用于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调整控制策略。4.2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控制系统设计的几种常用方法:(1)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方法:以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为基础,通过对系统开环和闭环特性的分析,确定控制器参数。主要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2)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以状态空间为基础,通过对系统内部状态的建模和分析,设计控制器。主要包括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3)智能控制设计方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如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4)混合控制设计方法:结合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设计。4.3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是保证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预期功能的关键步骤。以下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的主要环节:(1)参数调试:根据控制策略和被控对象的特性,调整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稳定、快速的响应功能。(2)系统功能测试: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故障诊断与处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发觉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4)系统优化:针对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不足,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改进控制策略等方法,提高系统功能。(5)功能评估: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功能评估,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方面,以验证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以上调试与优化环节,可以使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满足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的需求。第五章工业网络与通信5.1工业网络的分类与特点工业网络是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分类与特点如下:5.1.1工业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工业网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星型网络: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单独的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2)环形网络:各节点通过环形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3)扁平网络:多个星型网络通过级联方式组成,具有较强的扩展性。(4)树形网络:多个星型网络通过级联方式组成,形成一种层次结构。根据传输介质,工业网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有线网络: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传输介质。(2)无线网络:采用无线电波、红外线等无线传输介质。5.1.2工业网络的特点(1)实时性:工业网络需要实时传输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以满足控制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2)可靠性:工业网络在恶劣环境下运行,要求具有高可靠性。(3)抗干扰性:工业现场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工业网络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扩展性:工业网络需要适应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和复杂的控制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展性。5.2工业通信协议与技术工业通信协议是工业网络中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与技术:5.2.1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简单、易用、可靠等特点。它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5.2.2PROFINET协议PROFINET协议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工业通信协议,具有高功能、实时性、安全性等特点。它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实时通信、非实时通信等。5.2.3ETHERCAT协议ETHERCAT协议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实时工业通信协议,具有高实时性、高确定性、高效率等特点。它采用分布式时钟同步技术,保证各节点之间的精确同步。5.2.4工业无线技术工业无线技术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蓝牙等,具有安装简便、扩展性强、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工业现场,无线技术主要应用于传感器网络、移动设备通信等领域。5.3工业网络的安全与故障处理5.3.1工业网络安全工业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护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等硬件设施,防止恶意破坏。(2)数据安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认证,防止数据泄露、篡改。(3)访问控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防止未授权操作。(4)安全审计:记录网络操作日志,便于追踪和分析安全事件。5.3.2工业网络故障处理工业网络故障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诊断:通过检测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等硬件设施,发觉故障点。(2)故障定位:根据故障诊断结果,确定故障原因。(3)故障排除: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4)预防措施: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第六章工业自动化软件与编程6.1工业自动化编程语言工业自动化编程语言是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重要工具。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工业自动化编程语言:(1)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Text,ST):结构化文本是一种类似于高级编程语言的描述性语言,广泛应用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它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能够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2)功能块图(FunctionBlockDiagram,FBD):功能块图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通过功能块之间的连接来表示逻辑关系。它适用于简单的逻辑控制,具有直观、易理解的特点。(3)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FunctionChart,SFC):顺序功能图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用于描述控制过程的顺序和并行关系。它适用于复杂的生产线控制,能够清晰地表示控制流程。(4)梯形图(LadderDiagram,LD):梯形图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采用类似于继电器逻辑的形式表示控制逻辑。它适用于简单的逻辑控制,具有直观、易理解的特点。(5)指令表(InstructionList,IL):指令表是一种类似于汇编语言的低级编程语言,具有较好的执行效率。它适用于对执行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6.2常用工业自动化软件介绍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工业自动化软件:(1)西门子STEP7:西门子STEP7是一款广泛应用于PLC编程的软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结构化文本、功能块图等。它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和模块,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2)施耐德EcoStruxureControlExpert:施耐德EcoStruxureControlExper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PLC编程软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梯形图、结构化文本等。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进行编程和调试。(3)RockwellAutomationStudio5000:RockwellAutomationStudio5000是一款适用于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编程软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结构化文本、功能块图等。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函数,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4)ABBAC500编程软件:ABBAC500编程软件是一款适用于ABBAC500PLC的编程工具,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结构化文本、功能块图等。它具有易于使用的界面和丰富的库函数,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6.3工业自动化软件编程实例以下为一个简单的工业自动化软件编程实例:假设某生产线上的输送带需要实现以下控制要求:(1)当物料到达输送带入口时,输送带开始运行。(2)输送带运行一段时间后,物料到达输送带出口。(3)当物料离开输送带出口时,输送带停止运行。以下为采用结构化文本编程语言实现的代码:VARInput:BOOL;//输入信号,表示物料到达输送带入口Output:BOOL;//输出信号,表示物料离开输送带出口Run:BOOL;//输出信号,控制输送带运行Timer:TON;//定时器END_VAR//初始化IFInputTHENRun:=TRUE;//输送带开始运行Timer(IN:=Run,PT:=T10s);//定时器启动,延时10秒END_IF//运行控制IFTimer.QTHENRun:=FALSE;//输送带停止运行Timer(IN:=FALSE,PT:=T10s);//定时器停止END_IF//输出信号Output:=NOTRun;//当输送带停止运行时,物料离开输送带出口第七章生产线自动化7.1生产线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生产线自动化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自动化技术、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优化和管理。其核心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生产线自动化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软件系统则涵盖控制算法、数据处理和优化策略等。7.2生产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7.2.1设计原则生产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安全性: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3)灵活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调整和优化需求。(4)经济性: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成本。7.2.2设计流程生产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分析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设备特性、生产规模等,明确自动化系统的需求。(2)方案制定: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自动化系统的初步方案,包括硬件设备选型、软件系统架构等。(3)详细设计:对初步方案进行细化,包括电气原理图设计、控制系统编程等。(4)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5)系统调试: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保证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行。(6)优化与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7.3生产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7.3.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生产线自动化的基础,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7.3.2执行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是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电机、气缸、伺服驱动器等。这些执行器可以根据控制指令,实现生产线的各种动作。7.3.3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生产线自动化的核心,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这些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线各部分的精确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7.3.4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生产线自动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7.3.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生产线自动化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主要包括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工艺优化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水平,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第八章工业技术8.1工业的分类与特点8.1.1工业的分类工业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运动形式分类:直角坐标、圆柱坐标、球坐标、关节坐标等。(2)按照驱动方式分类:电动、气动、液压、混合驱动等。(3)按照功能分类:搬运、焊接、喷涂、装配等。8.1.2工业的特点工业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率:工业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且作业速度远高于人工。(2)高精度:工业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能满足高精度作业需求。(3)高可靠性:工业采用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维护方便。(4)高灵活性:工业可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编程,适应性强。(5)安全性:工业具有故障诊断和紧急停止功能,保证作业安全。8.2工业编程与控制8.2.1工业编程工业编程主要包括示教编程、离线编程和在线编程三种方式:(1)示教编程:通过手动操作,记录的运动轨迹和参数,程序。(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编程,然后到控制器中执行。(3)在线编程:通过控制器上的编程界面,实时编写和修改程序。8.2.2工业控制工业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开环控制:根据预设的轨迹和速度,控制运动。(2)闭环控制:通过传感器反馈信息,调整运动轨迹和速度。(3)智能控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的自适应控制和优化控制。8.3工业的应用领域工业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汽车制造: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2)电子制造:组装、检测、搬运等环节。(3)食品工业:包装、搬运、切割等环节。(4)医药行业:制药、搬运、检测等环节。(5)仓储物流:搬运、分拣、码垛等环节。(6)铸造行业:铸造、打磨、搬运等环节。(7)环保行业:垃圾分拣、搬运、清洁等环节。第九章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9.1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的原则9.1.1目标明确原则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应保证项目目标明确,包括项目的规模、范围、质量、成本、进度等各个方面,以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9.1.2全过程管理原则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应贯穿项目从策划、实施到验收的整个过程,对项目各阶段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9.1.3协同作战原则工业自动化项目管理需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9.1.4风险管理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识别和评估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进展的影响。9.2工业自动化项目的实施流程9.2.1项目策划项目策划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目标制定、项目预算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等。9.2.2项目立项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对项目策划阶段的内容进行审核,保证项目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9.2.3项目设计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电气设计等。9.2.4项目施工项目施工阶段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等,需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项目质量。9.2.5项目验收项目验收阶段需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9.3工业自动化项目的质量控制9.3.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在项目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