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雅虎公司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技术人员出身,缺乏将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的雄才大略,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适时地退居幕后。

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对家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安危置若罔闻;无数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功载青史,被人们传颂。

③何处宜浓,何处宜淡,章法如何组织,段落如何划分,剪裁取舍之间,编写者都自出机杼,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更能打动小读者。

④意志力坚强的人可以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发图强,干出一番事业来;意志力薄弱的人往往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最后一事无成。

⑤瞿水生老汉跟着吴仁宝干了整整30年,当他登上飞机,看到华西新楼成群、田园似锦的兴旺景象,禁不住甘之如饴,热泪交流。

⑥这幢大窗小隔的西式小楼,房内配着中式的桌椅陈设,再加上淡雅的国画和龙飞凤舞的书法,让人感到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混合。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农业在美国整体经济中占比很小,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美国出口超过进口的产业,因此每当美国与他国发生贸易摩擦时,农业往往首当其冲。

B.当下的电影市场,作品繁杂泥沙俱下,有依靠流量小生打天下的,也有靠老戏骨来征服观众的,《厉害了,我的国》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C.霍金研究的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却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追捧,他的《时间简史》已在全球销售了3亿多册。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实力相当的企业不适当地妥协退让,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在博弈中所消耗的成本实际是无用成本。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小袁有事先走,抱歉地说:“见谅,我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先失陪了。”

B.此次我处独力策划的大型招商活动恐有遗漏,欢迎大家多提意见积极进言。

C.这家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但我看重它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愿意屈就。

D.我握住老张的手高兴地说:“老张,同喜同喜啊,这次我们有幸一起晋升。”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由宋文帝贸然出兵弄得仓皇败阵的历史典故,引出了词人一段军旅生活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和满怀心事。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①

陌上弓刀拥寓公②,水边旌旆卷秋风。

书生又试戎衣窄,山郡新添画角雄。

早事枢庭虚画策,晚游幕府愧无功③。

草间鼠辈何劳磔④,要挽天河洗洛嵩⑤.【注】①本诗是陆游在嘉州(今乐山)主持了秋季军事检阅后所作;②寓公:这里指作者。③本联是指陆游早年在枢密院提出的抗金计划,未被采纳。后任安抚司参议官等幕府官职,无所作为。④磔(zhe):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这里指剿杀。⑤洛嵩:洛水和嵩山,这里泛指中原故土。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水边旌旆卷秋风”突显了阅兵场面的盛大威武,秋风猎猎,营造出了“沙场秋点兵”的悲壮氛围。

B.“书生又试戎衣窄”写书生出身的诗人被阅兵的气氛感染,穿上了紧身的军装,投入到阅兵活动中。

C.“山郡新添画角雄”大意是山城新添的号角,声音格外雄壮;一个“雄”字从听觉上衬托出了阅兵的宏大气势。

D.第三联由实及虚,诗人想到早年抗金良策被废弃、近年幕府生活功名未就的处境,心中不免涌上哀愁。

E.诗歌前两联描写检阅场面,具体真实,诗人的情感由“嘉州大阅”展开,逐联高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

(2)本诗尾联受到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极大的危害,①______。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分循环,从而起到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

②______。污水进入湿地以后,因为运动速度减慢,其中的有毒物质逐渐沉淀下来,从而得到有效地净化。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这跟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相似,③______。华明中学高一•三班张峰拾到一个钱包,写了一则招领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领启事

本人于4月5日上午在学校体育馆拾得钱包一个,内有手机、手表、人民币305元、钥匙,请大家两日内前来认领,过时不候,深表感谢。

张峰

2018年4月10日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然而,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对于初学者及普通大众而言,怎样学国学,怎样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国学要义》做了有益尝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是心性之学,重在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而通过建构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重在汲古之精华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一直处于弱势。重在“文献学问”的文献整理作品数量较多,重在阐发国学“德性学问”,出思想、出观点的精品论著较少。两种研究方式虽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从当下普及国学和发挥国学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角度看,后者亟须加强。《国学要义》就是基于后者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该书由上篇“经典”和下篇“概念”两部分组成。上篇运用解构的方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经典的作者、文本、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的角度,分别对《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编运用建构的方法,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概念的历史起源、社会背景、诸子观点和儒家论述的角度,分别对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和品评。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对经典义理的阐释,有利于帮助普通大众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学要义,使国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学的价值充分发挥。

纵观历史,国学历经千年仍绵延不息,关键在于立足时代、与时俱进。以国学主体儒学为例,在其千年演变过程中,它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阐发注释,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不同发展阶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经典就是源头,立足时代就是活水。《国学要义》以国学经典和概念为依托,渗透着历史基因;对国学的解读赋予其时代内涵,浸润着时代精神,体现出许多新特点。本书首先体现的是视角新。经典是国学的物质载体,概念是经典的精华。作者化繁为简,抓住经典和概念这两个国学核心要素,建构国学大厦的四梁八柱,搭建全书框架,展现国学要义,对于大众来说,记住“五本经典”“十个概念”,就基本抓住了国学的核心要义,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是思想新。作者结合时代特点对国学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充分展现了国学的时代价值。比如,作者通过中西对比,提出了儒家之“信”的局限性,认为儒家之“信”必须改革创新,提升为心中的道德律,改造为契约的灵魂,演化为法治的守护神。

(摘编自陈庄《普及国学,传承文明--夏海(国学要义>读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国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识别符号;作为心性之学,国学关注人的德行修养和对人格的塑造。

B.文中“大学”是基于国学经典而注意吸收古人精华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它对社会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C.“小学”是重在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它是国学研究的主流,成果丰富。受此影响,出思想观点的研究就减少了。

D.国学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之所以历千年而不绝,原因在于它能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变化,满足时代需要。

(2)下列对《国学要义》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国学要义》是一把打开国学宝藏大门的钥匙,该书视角新、思想新,从而为初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学习国学的有效方法。

B.《国学要义》上篇选取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篇运用建构的方法,以十个概念作为统领,对国学进行了系统整合。

C.从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出发,《国学要义》建构了国学解读框架,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它能帮助普通大众了解国学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D.《国学要义》没有固守对国学内涵的传统理解,而是注意借鉴创新,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对国学内涵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和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怎样学国学,把握其中的思想和智慧,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B.《国学要义》运用解构和建构方法,抓住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研究国学启示人们,普及国学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

C.儒学的历史发展表明,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国学,需要在古人的思想与今天的现代化之间找到结合点。

D.国学在发展中不断加入新时代的内容,如从西方文化中吸取养分,当今国学中西合壁,展现出更强的时代价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怀揣植物的人

王晓莉

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

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个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

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他双手捧着树苗,瞥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

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

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做《植物,或爱》。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死了。于他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株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

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

植物,慰藉了多少人的心。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精神尚健全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

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

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

从此,老同事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临的两株树。“可惜,我一醒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

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

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

而在我看来,从一株植物那里,我们可学的东西,也并不比向一个人学习到的要少。

有次我在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本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重又爆发出来。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

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

我曾听说,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如果能找到它,就可以对着它述说那不可说的心思:思念、伤害、挣扎……说完之后,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一种植物,是谁派到世上来的?谁,又不需要这样一个树洞?

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就去旅游;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和植物做朋友。

是的,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照旧能够发现到生命的美与秩序。你看见的它们为生命的努力,比你在一个人身上看见的还要多。你从来不会看见一棵植物偷懒,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

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如果连植物都不爱,也许,这世上真就没有什么好爱的了。

我总是想起那个怀揣树苗坐在我家门口的人。人们都说,他是精神失常了。

但是他真的是精神有问题吗?

在我看来,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就像一本启示录。只是那启示录是完全关闭着的。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写着些什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那怀揣植物的人,遭到世界遗弃,只有怀中的树苗与之相伴,在这独特的“二人世界”里,植物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B.“我”的那位退休老同事,对植物有着狂热的爱,文章用“俞伯牙与钟子期”之事,表现了他与植物关系密切,互为知音。

C.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植物”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们热爱植物的一个理由--它能让很多人愉悦。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与植物”的思考和感悟,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2)作者说:“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植物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这样的人称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就其功能来说,睡眠除了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和精力、促进生长和代谢调节、增强免疫力之外。还负责大脑功能培育,参与记忆和学习。因此,对人类来说,睡眠不仅仅是健康的要素。而且是智慧的源泉。

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早已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人类借助人造光源把黑夜驱散,同时也击碎了睡眠的自然节律。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到如今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不离我们左右,尤其是网络游戏几乎绑架了青少年的夜晚,工作和娱乐对睡眠的过度透支,最终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睡眠问题。睡眠限制研究揭示了缺乏睡眠会导致严重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炎症以及心血管代谢疾病,睡眠差导致的免疫缺陷甚至削弱了人们对疫苗的反应。睡眠不足扰乱了人体生物钟,睡眠障碍与情绪失调、神经性疾病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编自思柯《睡眠的科学常识》,《世界科学》2013年07期)

材料二:

晚上睡不好,也许是因为压力大,也可能因为年龄大,但科学家说,基因也有可能在其中作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贾森•格斯特纳等人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里发现了有一种叫FABP7的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让人睡不香。这种基因也影响小鼠和果蝇的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小鼠开展实验,结果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敲除FABP7基因的小鼠的睡眠断断续续。这意味着FABP7可能是哺乳动物保持正常睡眠的必需基因。为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近300名日本人的基因,结果发现,其中29人FABP7基因发生变异。在参与为期7天的睡眠研究时,这些基因变异者睡眠质量较差,夜里醒的次数较多。研究人员接着又向果蝇大脑星形胶质细胞里插入正常或变异的FABP7基因制造转基因果蝇,结果也发现,携带变异FABP7基因的转基因果蝇睡眠不佳,跟在小鼠和人类身上观察到的情况类似。虽然研究人员表示很高兴找到一种对睡眠有显著影响的基因,但他们强调肯定还有其他基因参与调节睡眠过程。

(摘编自《科学家发现一种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基因》,2017年4月6日新华社)

材料三:

“考试才是真功夫,分数才是硬道理”,已成为一些学校和家长信奉的圭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甚至还有“人生总要长眠,何必今日多睡”的所谓“励志语录”。一方面,学习效率不提高,一味通过缩减学生的睡眠时间来延长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些人内心深处最执著的理念是“刻苦刻苦再刻苦”,“向时间要学习效果”,在一天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唯一具有弹性的就是睡觉时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即使没有晚自习和作业量,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学校“减负”之后有的学生反而更累的原因。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应当积极应对。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次,教育“减负令”应强化问责追究,不仅针对教育部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也不能违反“减负令”,要通过“减负令”倒逼家长善待自己的孩子。从长远看,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摘编自《确保中小学生睡眠需要多措并举》,2018年3月23日《北京青年报》)材料四:

国家规定: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个小时。

(摘编自《半岛都市报》记者关于青少年睡眠健康状况的网络调查问卷)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现代人的睡眠问题日益严重,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这是因为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人类借助人造光源驱散黑夜,击碎了睡眠的自然节律。

B.科学家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里发现一种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基因,这种基因发生变异,会让睡眠质量变差,夜里醒的次数变多。

C.诸如“人生总要长眠,何必今日多睡”“向时间要学习效果”这样的励志语倡导的学习方式值得商榷,忽略了睡眠不足对学生产生的身心损害。

D.记者网络问卷调查中小学生146名,达不到国家规定睡眠时间的占大多数,可见睡眠不足的现象在受访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睡眠会对身体健康、记忆和学习产生影响,肥胖症、免疫力低下、情绪失调、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可以从睡眠质量找到原因。

B.研究人员发现FABP7基因对睡眠有显著影响,这在动物和人身上都得到了实验证实,但它应该不是参与调节睡眠过程的唯一基因。

C.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从两个问卷调查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D.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社会问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善待自己的孩子。

(3)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材料,试从学生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肜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因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遍通《五经》,尤明《三传》。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辨。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武成即位,除通直散骑常侍。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肜武应选,时号得人。及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元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以景仁宗室,自托于其亲何洪珍,公私之事,肜武常为其指南。与张景仁号二张博士。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肜武为洪珍谋主,忌恶之。洪珍又奏肜武监国史,寻除侍中,加开府。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肜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康。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肜武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尝谓郑子信曰:“向入省中,见贤家唐令(邕)处分,极无所以。若作数行兵帐,肜武不如邕;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长鸾等阴图之。及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幸晋阳,为长鸾所谮,诛。临刑,帝使段孝言诘之。肜武曰:“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语其政道,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则臣虽死,犹生之年。”因蕨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其子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

(节选自《北史•张肜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就业:成就功业。B.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尊礼:尊重礼遇。C.见贤家唐令处分,极无所以处分:处理,处置。D.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拥蔽:阻塞,遮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

B.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

C.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

D.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张肜武备受推崇,深得皇帝礼遇。琅邪王选他做博士,人们认为选对了人,皇帝十分看重他,让他担任侍讲,准允他进入华元殿。

B.张肜武深受信任,为官颇为自信。他历仕两朝,均得信任,尤其在武成帝时期,被委以朝政,意气风发,自比于能辅佐尧、舜的稷、契。

C.张肜武一心为公,受冤死而无怨。他励精图治,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被处死的时候,仍然希望皇上开启视听,多关心治国之道。

D.张肜武抨击奸邪,为官不避利害。议论朝政得失,他毫不回避;对恣意妄为的人,他加以约束;对韩长鸾等权贵,他也讥讽抨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②其子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⑤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名言警句意蕴深厚,启悟后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句子间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①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用来形容“雄才大略”,正确。

②置若罔闻: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此处不合“革命先烈对家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安危不顾惜”这一语境。

③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此处符合“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语境。

④坚苦卓绝:是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此处用来指“环境”,对象不当。

⑤甘之如饴:甜得像糖一样。比喻对某件事物极为喜爱。也用来表示乐于承受艰难、痛苦。此处不符合因看到华西繁荣景象而“热泪交流”的语境。

⑥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此处用来指“书法”,符合语境。

故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语境一致。

成语使用中的不合语境:

成语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例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2.【答案】C

【解析】A.语序混乱。“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美国”应为“但却是美国为数不多的”,“为数不多”是修饰“出口超过进口的产业”,而不是“美国”;

B.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主语“作品”,最后一句主语“《厉害了,我的国》”,应为“也有靠耳目一新带来全新感受的,如《厉害了,我的国》。”;

C.没有语病;

D.缺少主语,关联词的语序错误导致主语的缺失。把“如果”放到“实力相当的企业”后面。

故选:C。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的三种类型:

①两个句式的杂糅

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

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②两个句子的粘连

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

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杂糅

例如:老人右腿骨折,左腿却被植钢板。发生在通城中医院的这一荒唐透顶的医疗事故刚一曝光,便立即使有关主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是“使重视”,一方面是“引起重视”,被动和主动杂糅)3.【答案】A

【解析】A.失陪,客套话,表示中途先走,不能陪伴对方,正确。

B.进言,对尊长者或平辈提供意见,敬辞,不用于别人对自己一方。

C.屈就,降低身分任职,后用为请人担任职务的套话,不用于自己。

D.有幸,很幸运,谦辞,用于自己,不用于“我们”。

故选:A。

考查表达得体,要熟记谦辞敬辞,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语言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4.【答案】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故答案为: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重点字:烽)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寄)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言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答案】AE

【解析】(1)A.“悲壮氛围”错,中国古代的战役一般发生在秋季,这一时期农忙结束,粮食充裕,战马肥壮,战争的条件成熟了,“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E.“结尾处达到了高潮”错,尾联表达的是作者的雄心壮志,透露出诗人“无所作为”的失意。

(2)尾联“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挽天河洗洛嵩”直抒胸臆。“草间鼠辈”指入侵南宋的金兵。“磔”,分裂牲体,即碎尸万段的意思。表达了对入侵金军的藐视和仇恨。“洛嵩”即“嵩洛”,按照律诗的格律,诗人写成“要挽天河洗洛嵩”。嵩山和洛水并称为“嵩洛”,两者都在东都洛阳附近,这里泛指中原故土。“要挽天河洗洛嵩”是想象,表达了光复中原的决心和扫清入侵外敌的信念。

参考答案:

(1)AE;

(2)①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驱逐外敌、收复失地、洗除耻辱的雄心壮志,凸显了全诗主旨。②本联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用“草间鼠辈何劳磔”反衬出了诗人“洗洛嵩”的伟大抱负。③“挽天河洗洛嵩”想象奇特,用语雄健,意境阔大,彰显了诗人的非凡气概,具有豪放风格。

译文:

我这个寄居他乡的小官吏被弓箭刀戟簇拥着,阅兵场上秋风猎猎,水边旌旗翻卷。

一介书生穿上紧身的军装,嘉州新增添了画有纹彩的号角,号声嘹亮,使队伍更加雄壮。

想到早年抗金良策被废弃、近年幕府生活功名未就的处境,心中不免涌上哀愁。

寻常小盗贼何须动劳剿杀,要挽取银河之水来洗涤陷落在金兵手中的洛水、嵩山的污秽。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道九年(1173)八月,当时陆游四十九岁,他在嘉州检阅秋操,弓刀旌旆、戎衣画角,诗人感到非常自豪。第三联情绪回落,想到早年在临安时向朝廷提供的抗金良策被废弃,想到近年在汉中和成都的幕府中也是功名未就,心头涌上了一股哀愁。第四联表达了诗人对目前在边城只是防备小盗贼是不称意的,他有远大的抱负,他想奔赴抗金前线,施展才能,“要挽天河洗洛嵩”,就是诗人的伟大理想。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和情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诗歌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对诗意的理解,逐项认真排查,确定正误。

(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分析时可从表现手法、语言特点、抒发感情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6.【答案】湿地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湿地还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解析】段意:湿地对环境的好处。

①承接“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后句“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分循环,从而起到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是对本句的进一步解释,应指出湿地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

②根据后句“污水进入湿地以后,因为运动速度减慢,其中的有毒物质逐渐沉淀下来,从而得到有效地净化”,应是湿地还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③承接“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这跟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相似”,应是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故答案为:①湿地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

②湿地还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③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7.【答案】①招领启事中的钱数不能具体,以防有人冒领,应将“305元”去掉;

②招领的对象是失主,不是大家,改为“失主”;

③缺少认领的地点、对象,应写具体:到高一三班找张峰接洽;

④“过时不候”,不够礼貌,应改为:敬请及时;

⑤“深表感谢”,不合招领启事的语境,应去掉。

答案:①“人民币305元”改为“人民币”,②“大家”改为“失主”,③应写明在何地、找何人认领,“到高一三班找张峰接洽”,④“过时不候”改为“敬请及时”,⑤去掉“深表感谢”。

【解析】

考查表达得体,要掌握招领启事的具体要求。

招领启事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内容:

1.标题。在第一行中央写上“招领启事’招领皮包”等字样,字体稍大于正文。

2.正文。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

3.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8.【答案】C;A;D

【解析】(1)C.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为“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不仅仅是“小学”,而是“这两种研究方式”。

(2)A.“是一把打开国学宝藏大门的钥匙”表述不全面,原文第一段为“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

(3)D.“从西方文化中吸取养分”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为“作者通过中西对比”。

答案:

(1)C

(2)A

(3)D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答案】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B.结合文本内容“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分析可知,“互为知音”判断错误,突出对植物的爱。

(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基本能力。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启示,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植物慰藉着人心;“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让人们懂得牺牲白己,成全他人;“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顽强面对生命的灾难;“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让人们封存那些绝望的心思,重新开始生活;“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应努力生存。

(3)本题主要考查人称使用及效果分析的基本能力。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效果。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文章倒数第五、六段,使用第二人称,引导人们感受不同植物的生命特点,揭示出人物对植物的具体认知,使得文本内容更为全面,从而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使得文本更具流畅性,利于文本的具体转换。

答案:

(1)B

(2)①植物慰藉着人心,让我们懂得爱。②那作为陪伴的树木,让人们懂得牺牲白己,成全他人。③受伤的老槐树启发人们应顽强面对生命的灾难。④树洞的存在,让人们封存那些绝望的心思,重新开始生活。⑤小花小草的生命状态启发着人们应努力生存。

(3)答案示例:①第一人称便于作者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文章倒数第五、六段,使用第二人称,引导读者从身边的小植物,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这能拉近读者的距离,引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文章的表达,使行文更加活泼而有变化。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基本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人称使用及效果分析的基本能力。

小说人称的具体作用:

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得体会作者心情;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第二人称: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10.【答案】(1)A

(2)C

​(3)①从学生自身来看,睡眠不足可能有这些原因:沉溺网络游戏过度透支睡眠,参与调节睡眠过程的基因变异,学习压力内化,内心充满焦虑。②从外部环境来看,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过于严苛,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学习时间过长,缺乏有力的体制和政策保障学生真正减负。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解答】

A强加因果,原文为“睡眠限制研究揭示了缺乏睡眠会导致严重慢性疾病”。故A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解答】

C结合材料四第一幅图表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表述绝对化。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可以结合“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到如今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不离我们左右,尤其是网络游戏几乎绑架了青少年的夜晚,工作和娱乐对睡眠的过度透支,最终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睡眠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从长远看,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等内容概括得出。

11.【答案】A;B;D

【解析】(1)A.“就业”解释为“成就功业”有误,应解释为“前来学习”。句子翻译为:从远方过来学习的弟子有几百人。

(2)根据句意断句。“今者之谏”与“臣实首谋”是两件事,应断开,排除AD;“意善”与“功恶”是对称的,应在“恶”后断句,排除C,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我从

诸生起步为官,光荣宠幸非常隆盛,今天的进言,我的确是主谋者,本意是好的,而效果却不好,几乎无法逃避而死。希望陛下珍惜爱护珍宝般的人才,开发神明,多多引用贾谊的伦理。

(3)D.“对韩长鸾等权贵,他也讥讽抨击”分析有误,原文并未提及他讥讽抨击韩长鸾等权贵。

(4)①“大被委任”,很受重用;“见”表被动,被;“从”,采纳;“趋”,快跑。句子翻译为:很受重用,他的意见大多被听从采纳。皇帝特别下令允许张肜武奏事时不用快跑,又称呼他为博士。

②“执”,逮捕;“冤酷”,冤狱和酷刑;“殒绝”,扑倒;“苏”,苏醒。句子翻译为:他的儿子张德冲一起在朝堂上被逮捕,亲眼看见冤狱和酷刑,大声痛哭,仆倒在地,很久才苏醒过来。

答案:

(1)A

(2)B

(3)D

(4)①很受重用,他的意见大多被听从采纳。皇帝特别下令允许张肜武奏事时不用快跑,又称呼他为博士。

②他的儿子张德冲一起在朝堂上被逮捕,亲眼看见冤狱和酷刑,大声痛哭,仆倒在地,很久才苏醒过来。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