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读拼音,写字词。

dài款

zhì嫩

zhàn放

花pǔ

依wēi

tài山

qī息

xī牲

cùgāng

qiū

yǐn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同学们在梳理古诗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发现。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学习单补充完整。诗句我的发现有“月”这一景物的诗句:

例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例2:______________我发现:诗人常借助“月”这一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耐人寻味的咏物诗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2).诗句共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

(3)词的开头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送别时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和心思。3).填空。

(1)《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表面看都是写______,实际上是______的写法,在赞美人的品格和精神。《石灰吟》中暗喻面临严峻考验却能从容不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认识伟人毛泽东。作为诗人毛泽东,他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了______的精神;作为领袖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他表达了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而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我们领略了他领袖胸怀的同时,也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______的一面。4).填空。

(1)我们与韩愈相约看早春的雨——“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和杜甫相逢在《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我们和王维一起送别好友则在清晨的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弈》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蕴含着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劝诫人们孝敬父母要及时。

(3)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_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5).快乐读书吧。

A.汤姆出现在人行道上,提着一桶白色灰浆,拿着一把长柄刷子。他打量了一番围墙,所有的欢乐离他而去了,一阵深深的沮丧笼罩着他的心灵……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妙不可言。

B.这是我来到荒岛上度过的最愉快的一年,他的英语已说得相当不错了。有一次,我有心想试试他,看他是否还怀念自己的故乡。我问他,他的部族是否在战争中从不打败仗。听了我的问题,他笑了。他回答说:“是的,是的,我们一直打得比人家好。”他的意思是说,在战斗中他们总是占优势。

A段中的汤姆沮丧的原因是_______。后来他想出的“妙不可言的主意”是________。

B段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___。选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的出现给鲁滨逊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园无此声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B.因风飞过蔷薇

因释其耒而守株C.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D.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2).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A.李贺、杜甫、李商隐B.李白、李贺、杜甫C.李白、李商隐、李贺D.李白、杜甫、李贺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勾勒(lèi)沮丧(sàng)

冠冕(miǎn)B.参差(chā)枯萎(wěi)怀孕(yùn)C.芭蕉(bā)馥郁(fù)恍然(huǎng)D.晶莹(yíng)苍穹(qóng)

点缀(zhuì)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

1.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

2.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

4.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

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试一试,写一写。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_________

6.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用这种说明方法再写一句话。________

7.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

8.银河系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

9.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换一种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1.根据所学内容连一连。丹尼尔•笛福

《匆匆》

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朱自清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说明时间飞逝,应该珍惜时间。马克•吐温

《鲁滨逊漂流记》

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老舍

《北京的春节》

讽刺和批判对美国陈腐的教育。2).将诗词句及作者连一连。

最是一年春好处

眉眼盈盈处

黄庭坚

应怜屐齿印苍苔

唤取归来同住

韩愈

若有人知春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叶绍翁

欲问行人去那边

小扣柴扉久不开

王观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将下列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③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④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⑤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列下列错乱的句子。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几只游船正在上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痕迹。

()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从湖面吹来,好凉爽啊!

()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玩。

()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望见一抹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古塔。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_____(判断对错)

(2)《好的故事》是鲁迅为纪念臧克家而作。_____(判断对错)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把各部分内容连接起来。_____(判断对错)

(4)“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颜色,“柳”指的是柳树。_____(判断对错)

(5)《匆匆》一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阅读理解。是谁的脸被卡出了深深的印记?穿上战袍的他们,奋战在一线,那最亮的星是白衣天使的眼,璀璨而闪亮。是谁的身影深夜仍旧屹立社区岗亭?手握体温枪,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志愿者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他们被通知提早复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是谁将大街消毒了一遍又一遍?日常的工作已消耗大量体力,如今的工作又平添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但他们依然无悔地做着城市的美容师。是谁在这特殊时刻仍然选择接单?疫情之下,他们顶着危险,毅然选择跨上摩托,为那些不方便在外用餐的人们送来温暖。是谁主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站出来?又是谁奔走在大街小巷燃烧着自己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他们在苦难来临时总是一往无前!1.下面这句诗的朗读怎样停顿比较合适?(

)A.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B.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2.诗歌最后一小节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A.急促B.激昂C.悲伤D.低沉3.诗歌写道:“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那诗歌中写到哪些人?请予以补充。

你想对“星光熠熠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两句话。

4.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叙述,能引起读者关注和共鸣。B.诗歌情感充沛,表达了对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崇高敬意。C.诗歌的语言特别写意,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D.诗歌从视觉这一角度给我们描绘了战疫人员的工作情景,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5.都说题目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给这首诗歌取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

以《我和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题目中的横线上,可以填某个人,某种动植物,某件物品,还可以是你成长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请你选取自己最想写的一个对象,讲述你们之间的故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个。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阅读短文。水稻“爬”上了青藏高原①大家都知道,水稻一般是种在水田里的。然而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中国科研团队竟让水稻在这里扎了根,帮助水稻家族扩大了生活版图。水稻为什么可以在青藏高原扎根?水稻家族曾经到过哪儿?②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日益响亮起来。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2011年,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表明,我国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被驯化为梗稻,中国的栽培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私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中华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③水稻被驯化后,经过一代代的蜕变,产量不断提高。然而,人口越来越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有限,粮食短缺问题再次出现。面对这一问题,科学家想到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两种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杂交,产生一种各方面都比双亲优秀的水稻后代,如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产量、品质等都得到提升。其实利用杂交培育出更优秀的后代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据记载,早在140多年前我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提到过这种技术。我国科研团队在袁隆平院士等人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优秀的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穗大粒多,堪称水稻中的“超级英雄”。④培育出“超级英雄”杂交水稻后,科研人员可能怕它孤独,又培育了一些水稻家族新成员“特长生”来陪伴它。瞧瞧这些水稻“特长生”都有啥特长吧。⑤1号“特长生”:水稻“绿巨人”。随着水稻产量的增加,稻穗会越来越重纤细的稻秆很可能被压弯甚至被压断。为解决这个问题,巨型水稻应运而生。巨型稻是中科院利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新技术培育出来的巨型水稻。它的高度能达到2米,茎纤秆直径足有18.5毫米,堪称水稻中的“绿巨人”。身躯如此伟岸的巨型稻使再重的稻穗也压不垮它了。⑥2号“特长生”:盐碱我不怕。有一种水稻本领高强,它的生存环境打破了人们对水稻的传统认知,它就是耐盐碱水稻。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配比,对水稻进行耐盐碱试验和耐寒试验,培育出了一种专门用于高原寒地种植的水稻。⑦3号“特长生”:迪拜是一个完全建在沙漠中的城市,昼夜温差可达30摄氏度,白天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还经常有沙尘暴发生。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科研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打造了一片海水稻绿洲。这里的海水稻长势喜人,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亩产超过500千克的优秀海水稻,成为迪拜沙漠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下列对文本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据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培育杂交水稻?

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文本,写出“水稻家族新成员特长生”各自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