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讲义_第1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讲义_第2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讲义_第3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讲义_第4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区域经济发展高考地理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知识清单<基础知识>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①温带季风

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热、降水较为充

足。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②黑土、黑钙土

广布,

且肥力较高。(2)社会经济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农业活动耕作农业区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农业对象玉米、大豆、小麦、水稻三河牛、三河马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宜牧面积广;降水多,草类茂盛;

牲畜优质宜林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热量不足 改良③品种

和技术过度放牧 ④退耕还林

、还草采育失调、皆伐为主 营林1.东北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思维拓展

东北地区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夏季雨热同期;生长期长;昼

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重点难点>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保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基础知识>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④矿产

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

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⑤劳动密集型

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业等⑥高新技术

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加速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重点难点>模式推动力区位条件特点存在问题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企建立毗邻港澳,国家政策优惠

外向型经济为主,城市化进程快遍地开花,城市间功能重

复,协调性差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基础好,城市密集度高,交通发达生产要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依赖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城市等级较合理环境污染较严重,产业升

级应加快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区位条件较差,虽在沿海,但远离经济中心,山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不贪大求洋,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心城市发展快企业经营分散,内部竞争

强东北模式国有企业建立,重工业发展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当地的钢铁、化工、建材、森林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

结构单一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境贸易迅速发展毗邻缅甸,国家政策优惠

加快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和大西南地区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

术贫乏,管理薄弱方法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1.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

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

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

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

农业。方法技巧2.分析商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

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3.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

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

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

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

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例

[2017山西大同一模,3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青海省野生

黑枸杞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颗粒饱满、汁浓甘甜味美、保健药用

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

和实验性驯化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黑枸杞

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下图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

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说出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两条),并提出合理

的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理解农产品产业化生产需要的条件➡结合青海省目前具备的条件➡分析不足与应采取的措施。

信息解读

答案问题:①人工种植起步晚,规模小,产量较低;②农户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③加工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④投入高端加工研发资金、技术不足,高值化加工利用的关键技术缺

乏;⑤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