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利用超声波能够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危机引起世界对安全利用核能的关注.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裂变才能释放出核能。

B.裂变和聚变都能释放出核能。

C.核能和电能都是二次能源。

D.核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3、2015

年9

月3

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如图是轰油鈭�6

空中加油机与歼鈭�10

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驾驶加油机飞行员感觉战斗机纹丝不动,感觉天安门城楼在缓缓后退,则该飞行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安门B.地面上的人C.加油机D.战斗机4、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受;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入射光线与液面夹角为45鈭�

且保持不变时,反射到光电转化器接受平面上的光点从S1

点移向S2

点,S1

和S2

之间的距离为1

米,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

)

A.上升0.5m

B.下降0.5m

C.上升1m

D.下降1m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A.

水中倒影B.

树荫下圆形光C.

手影D.

铅笔“折断”6、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慢慢变成水是升华现象B.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这是液化现象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9、如图所示,电磁铁P

和Q

通电后,在相互靠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

的右端是N

极,Q

的左端是S

极,它们相互吸引B.P

的右端是S

极,Q

的左端是S

极,它们相互排斥C.P

的右端是N

极,Q

的左端是N

极,它们相互排斥D.P

的右端是S

极,Q

的左端是N

极,它们相互吸引10、某物质的密度是2.7隆脕103kg/m3

它的物理意义是()A.每立方米该物质的质量是2.7隆脕103kg

B.每立方米该物质的质量是2.7隆脕103kg/m3

C.2.7隆脕103kg

该物质的体积是1m3

D.每千克该物质的体积是2.7隆脕103m3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水桶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手上B.用3N

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3N

C.用大小不变的力F

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钩码,F

一定大于mg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12、如图所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这些信息的共性特征,并简述其合理性。()

A.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B.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C.人发声频率范围最窄D.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13、老师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做出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水对石头的浮力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足球迎面而来,守门员迅速接住,是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D.放在斜面上的书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的14、小北在一辆向右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当其顶部的拉环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在做减速运动B.汽车在做加速运动C.绳子对拉环的拉力和拉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拉环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拉环具有惯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成语“一手遮天”确有其道理:虽然手比天小,但用手遮住眼睛后,人便看不到天空了,这主要是因为光______.16、如图所示,将B、A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悬浮”在空中,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关系为GB=2GA=2N,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____N.

17、如图所示,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树木比在岸上看到的树________(

选填“高一些”或“低一些”)

18、小华乘水上游船游星湖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湖岸的建筑物是______的.

如图所示的s鈭�t

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______米/

秒,它在30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19、小科在还地面上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钻石”(石英石),而真正的钻石其璀璨夺目的效果离不开切割加工技术。如图是不同加工方式所得的钻石样品及其检验的光路示意图。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从正面观察,______钻石样品最亮,理由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一般情况下,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______(判断对错)2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判断对错)2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23、“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4、城市公共汽车在夜间行车时,司机一般要将车厢内的电灯关闭.

因为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请问其中有何科学道理?可画图来辅助说明.(

至少写出两点)

25、一部科幻电影中出现这样情景:太空中,一艘飞船向另一艘飞船发射导弹,被导弹击中的飞船响起巨大的爆炸声,接着看到爆炸产生的火

请你指出这个情景其中的一个科学性错误并说明原因.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1题,共2分)26、(2013•镇江)如图是一种公交车破窗器;使用时只需轻轻旋转90°,然后用力敲打,整个车窗玻璃立刻全部粉碎.这个破窗器的核心部件是用钨钴合金制成的“钉子”,它之所以能破窗是因为:

(1)钨钴合金的____较大;

(2)“钉子”可以产生较大的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4)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该选项说法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

D;超声波不能测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2、B【分析】

由于核裂变和聚变都能释放核能;故A错误,B正确;

C;核能是一次能源;故该选项错误;

D;对于风能来说是可再生能源;但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故选B.

【解析】【答案】核聚变和裂变都能释放能量;但聚变不容易控制,所以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核反应堆工作时会放出能量,也会产生射线,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核能直接取自于地壳中的核物质,是一次能源.

3、C【分析】解:战斗机纹丝不动;研究对象是战斗机,且是静止的;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了加油机为参照物;

天安门城楼在缓缓后退;研究对象是天安门,且是运动的;天安门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同样是选择了加油机为参照物.

故选:C

分析: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C

4、A【分析】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

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

点移向S2

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可知O隆盲B=S1S2=1

米;

由于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始终为45鈭�

反射角=

入射角=45鈭�

则隆脧O隆盲OB=90鈭�

则鈻�O隆盲C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C=O隆盲C=12隆脕O隆盲B=12隆脕1m=0.5m

故被监视的液面上升0.5m

故选A.

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本题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法线和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入射角不会变化,反射角也不会变化,从而导致反射光线只是平行移动,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随反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解析】A

5、A【分析】【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析】【解答】解: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树荫下圆形光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A.6、B【分析】【分析】

(1)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

(2)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物质的三态变化分析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解答】

A.冰雪变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此选项描述错误;

B.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因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即“白雾”,此选项描述正确;

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此选项描述错误;

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此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B。【解析】B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CD【分析】【分析】根据图示的四点与焦距的位置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其成像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具体应用,即可确定各选择项的正误.【解析】【解答】解:A;物体放在a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符合题意;

B、物体在b点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不符合题意;

C;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符合题意;

D;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符合题意.

故选ACD.8、BCD【分析】解:A

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

故本选正确.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

故本选项错误.

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

故本选项错误.

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CD.

(1)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

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3)

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等大的.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

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

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实像.

(6)

凹镜的虚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

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

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3)

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解析】BCD

9、ACD【分析】解:由右手安培定则可得螺线管P

左侧为N

极;右侧为S

极;

螺线管Q

左侧为S

极;右侧为N

极,即两磁铁同名磁极相对,相互排斥.

只有B

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ACD.

由右手安培定则可知两螺线管磁极的分布;再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电磁铁的作用力.

此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右手安培定则的应用,都属于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解析】ACD

10、AC【分析】【分析】正确描述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密度所描述的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本题考查的是对物理量复合单位的理解;正确表述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复合单位的物理意义,这类题目,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都找出来进行系统总结,对比理解;记忆。

【解答】

物理意义的表述;首先是表述单位体积,然后才是质量;

某物质的密度是2.7隆脕103kg/m3

表示体积为1m3

的该物质质量为2.7隆脕103kg

或2.7隆脕103kg

该物质的体积是1m3

故选AC。【解析】AC

11、CD【分析】解:A

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手提水桶时,手也受到水桶对手的力的作用的缘故。A

不正确。

B;用3N

的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拉力的方向不一定水平,故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一对平衡力,即不一定是3N

B错误。

C;用大小不变的力F

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钩码时;钩码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F一定大于mg.C

说法正确。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

说法正确。

故选:CD

解决此题需知道:

垄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垄脷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了平衡。两个相互平衡的力大小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应用及力与运动的关系。注意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才平衡。【解析】CD

12、ABD【分析】解:A;由图知;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是20000Hz,比其他的动物低;故A正确;

B;由图知;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故B正确;

C;由图知;人发声的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猫发声的频率范围为760Hz-1500Hz,所以人发声频率范围不是最窄的;故C错误;

D;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地震前发出的是次声波,人听不到,像狗这类动物能够听到;故D正确。

故选:ABD。

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的不同;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不同。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而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根据给定信息搜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得出一些总结性结论。【解析】ABD13、ACD【分析】【分析】(1)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浮力;(2)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它们是一对平衡力;(3)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4)

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本题考查对力的作用效果、对受力分析和对压力的认识,是基础题。【解答】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水对石头的浮力,故A正确;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B错误;

C.足球迎面而来,守门员迅速接住,是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放在斜面上的书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的,故D正确。故选ACD。【解析】ACD

14、AD【分析】【分析】(1)(1)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匀速运动时,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现在小球向右运动,根据惯性现象可判断其可能的运动状态;(2)(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本题考查对惯性和二力平衡的理解,要区分开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解答】当汽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环应在竖直方向上,当汽车运动状态改变时,拉环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由图中的情景可知,汽车突然减速运动;绳子对拉环的拉力和拉环受到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解析】AD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解:成语“一手遮天”确有其道理:虽然手比天小;但用手遮住眼睛后,人便看不到天空了,这主要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析】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6、略

【分析】

以A、B两磁环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它们组成的系统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木支架底座对它们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它们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N=GA+GB=1N+2N=3N.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FN=3N.

故答案为:3.

【解析】【答案】以A;B两磁环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由平衡条件解题.

17、高一些【分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熟练运用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不论从岸上看水里的景物还是在水里看岸上的景物,看到的都是被折射的物体的虚像。【解答】岸上的树木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树木,实际是变高了的虚像。故答案为:高一些。【解析】高一些18、运动;1;30【分析】解:(1)

小华乘水上游船游星湖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湖岸的建筑与游船之间有位置的改变,就说明湖岸的建筑是运动的.

(2)

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20

秒时,对应的通过的路程是20

米.

则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v=st=20m20s=1m/s

它在30s

内通过的路程为30m

故答案为:运动;130

(1)

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会应用运动物体的速度公式v=st

进行计算.

(1)

判断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与所选的参照物作比较,不要想当然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默认的参照物是在题干中未注明参照物的情况下.

(2)

游船的某一段时间对应路程从图象中对应的坐标得出,然后利用公式v=s/t

求解,同时要在求解过程中有单位,且单位统一.【解析】运动;130

19、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入射光线经样品A多次反射和折射后,正面射出的光最强【分析】解:由图可知;从正面观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入射光线经样品A多次反射和折射后,正面射出的光最强,所以从正面观察时,A种钻石最亮。

故答案为: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入射光线经样品A多次反射和折射后,正面射出的光最强。

钻石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和折射其它光使人们认为它发光,分析各个图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即可。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应用,明白钻石本身不发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入射光线经样品A多次反射和折射后,正面射出的光最强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分析】解:男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响度较大;女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快,音调高.故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析】×21、√【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22、√【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23、√【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