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7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以上现象说明A.脊髓的生理活动受控于大脑皮层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C.婴幼儿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2、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入侵机体的病毒B.病毒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C.病毒利用自身含有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病毒RNA复制需要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3、神经—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下图表明影响神经肌肉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即ACh)的因素有很多(箭头所示位置即为作用部位)(注:Ca2+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Mg2+可阻断Ca2+内流进入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B.用适宜浓度的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会促进兴奋在此处的传递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中毒患者出现为肌肉痉挛D.氧气减少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在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减少产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某同学长期食用酸奶,导致乳酸摄入较多,一定引起酸中毒C.出现高原反应时,稳态遭到破坏,但细胞代谢不一定紊乱D.某同学因食物中毒引起腹泻,细胞外液渗透压不一定升高5、信息交流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依赖于细胞器间的信息交流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没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6、将植物横放;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由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A.aB.bC.cD.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新冠疫苗的生产主要有四种途径;相关生产原理和性能对比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疫苗均利用了“二次免疫”更快、更强的原理增强人体免疫力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吞噬细胞不摄取外界抗原也能呈递相关信息C.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会产生抗腺病毒的抗体,从而降低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D.利用核酸复制原理生产核糖核酸疫苗较其他疫苗的生产慢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9、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当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发生改变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轴突内外的Na+浓度有关B.神经元轴突外Na+内流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C.若要测定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需要将电极两端置于膜外D.枪乌贼感受器受到外界剌激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1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11、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图是GC影响T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C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T细胞后与GR特异性结合B.GC与GR结合后可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C.细胞因子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D.临床上可使用GC来治疗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12、当不明物体突然向你飞来时,你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不受控制的眨眼并躲避,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却一直紧盯篮球、积极拼抢,上述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传出神经组成B.惊吓引起的心跳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意识控制C.篮球运动员积极拼抢时,运动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感觉神经的活动占据次要位置D.脑干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13、某兴趣小组将含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a和b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两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左侧细胞分裂快B.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a中生长素浓度高C.若幼苗直立生长,则琼脂块a和b生长素浓度相等D.若幼苗不生长,则可能是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抗原进入体液后,先经_____细胞的_______,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_______,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______的作用下,此细胞迅速分化,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并由它产生_______,_______与抗原进行_______,从而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或______,最后结合体进一步变成_______,进而被_______消灭。第二次相同抗原进入人体,_______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_______,产生大量______。

(2)细胞免疫。

当抗原_______,需要靠细胞免疫。大致过程是: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_______,它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_______,最终被吞噬、消灭。15、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_____。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_。16、大脑的结构: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_____构成的薄层结构,这一结构被称为_______。大脑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用来增加表面积。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_______传到脊髓。17、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______细胞,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8、如图所示的是神经元的结构;根据此图回答下列各题。

(1)神经元结构包括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套有一层髓鞘,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有包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19、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胞内寄生菌等)_________后,就要靠__________来“作战”;这种方式为细胞免疫。

①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_______

③细胞免疫中记忆T细胞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从哪些细胞分化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______。活化后的_________________使靶细胞______后,________病原体,病原体____________的基础,但还需要与_______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2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叫做稳态。21、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运动受_________以及_______、脊髓等的共同调控,_______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__________是高级中枢,_______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22、向光性是指在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3、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生长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6分)24、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请回答。

(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________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________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_________;从而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

(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____________,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由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的发生。

(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

突触数目相对值。

敲除Z基因。

转入Z基因。

转入Z基因。

Ⅰ组。

-

-

25.1

Ⅱ组。

+

-

34.3

Ⅲ组。

+

+

24.9

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

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第2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5、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依靠内环境自稳态调节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图为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甲乙丙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①~②代表途径,a~f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c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那么物质a为_____。

(2)图中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

(3)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此时人体内物质f和物质e明显升高,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请依次说出f和e的物质名称_____。

(4)去年小明体检出重度脂肪肝,高血脂,胆固醇,于是他天天徒步一万步,风雨无阻坚持一年,今年体检时,检测报告出血脂恢复正常,因此,坚持长期的健身运动,对血脂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请以甘油三酯为例,简述坚持徒步运动有效降低血脂原因_____。26、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

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

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____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①______传递方向②______

(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

(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27、下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为图甲某一处电位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反射弧的结构a是_____,某人脚受伤,经检查发现病人有痛觉但脚不能运动,则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填字母)部位受损。

(2)图甲中的d结构由图乙中的_____(填序号)组成。

(3)结构③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通过_____的方式释放出细胞膜。

(4)若对图甲中b处施加一强刺激,则b处细胞膜内电位变化过程是_____,这种状态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28、胃饥饿素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瘦素是一种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

(1)下列选项中,与瘦素化学本质不同的是()。A.抗体B.胰岛素C.性激素D.唾液淀粉酶(2)胃饥饿素和瘦素的相同点有: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_______,合成场所都是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都有_______________。

近期科研人员发现发生细菌感染的伤口在愈合时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的调控;如图所示。

(3)受伤时中性粒细胞会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性粒细胞属于第一道防线B.中性粒细胞表面不存在MHC分子C.中性粒细胞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D.中性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细胞表面无抗原受体(4)胃饥饿素和瘦素可以在()被检测到。A.血浆B.组织液C.下丘脑细胞内液D.胃液(5)结合图,下列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作用关系最相似的一组激素是()。A.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B.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C.孕激素和雌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单核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区周围的单核细胞并没有直接参与消灭细菌,而是通过释放胃饥饿素来促进伤口愈合。图1和图2对比了正常小鼠和单核细胞缺失小鼠的受到感染伤口愈合情况,其中单核细胞缺失小鼠伤口愈合比较缓慢。

(6)对比图1和图2,单核细胞缺失小鼠伤口愈合时会出现的异常情况是()。A.伤口附近没有单核细胞和胃饥饿素B.血管过度增生C.脂肪细胞大量堆积D.瘦素水平异常升高(7)在正常小鼠体内;瘦素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单核细胞可以分泌胃饥饿素调控瘦素,对该过程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抑制作用发生在脂肪细胞还是血管上皮细胞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选择下列编号完善表格。

①胃饥饿素②瘦素③胃饥饿素和瘦素④空白⑤检测细胞的数量⑥检测瘦素含量。实验分组添加激素实验细胞检测指标1胃饥饿素、瘦素血管上皮细胞II___2I___血管上皮细胞3胃饥饿素脂肪细胞IV___4III___脂肪细胞

(8)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小鼠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请结合上述题干信息,提出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据此答题。

【详解】

A;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出现尿床现象(成年人则不出现这一现象)和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排尿,都属于脊髓生理活动受到大脑控制的实例,A正确;

B;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幼儿的传入神经同样达到大脑皮层,B错误;

C;人的排尿反射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可以完成该反射,C错误;

D;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D错误。

故选A。2、D【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由RNA与蛋白质构成,无细胞结构,不含任何细胞器,寄宿于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合成新的子代病毒。

【详解】

A;细胞免疫只能将有病毒入侵的细胞裂解;而不能清除病毒,A错误;

B;病毒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完成后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与有丝分裂无关,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蛋白质,C错误;

D;病毒RNA复制需要的所有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D。3、B【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

A;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不能持续起作用,A正确;

B、Mg2+可阻断Ca2+内流进入轴突末梢,用适宜浓度的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会抑制兴奋在此处的传递;B错误;

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不能分解ACh,会导致突触间隙的ACh浓度升高,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持续兴奋,导致肌肉痉挛,C正确;

D;如图所示;线粒体产生ACh的原料乙酰辅酶A需要氧气,此外突触前膜以胞吞的形式释放ACh需要能量,氧气减少会影响这两个过程,从而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ACh减少,D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等于散热,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

A;某同学在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增强,产热增加,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酸奶进入消化道后;会被胆汁、肠液中的弱碱性物质中和,此外,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也能维持酸碱平衡,B错误;

C;出现高原反应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一定紊乱,C错误;

D;腹泻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如果失水小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可能下降,如果失水大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可能上升,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不一定升高,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不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比如胞间连丝则不需要,A错误;

B;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需要不同信号分子在细胞器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递,依赖于细胞器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需要吞噬细胞的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法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根的曲线,P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d点(重力作用的结果)。

【详解】

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1cm所需时间较多,即生长速度缓慢。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B:C【分析】【分析】

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通过B淋巴细胞实现免疫。

(2)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实现免疫。

【详解】

A、疫苗的本质就是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在真正面对该病原体时,有免疫放大效应,任何疫苗都是遵循这一基本原理,A正确;

B、核糖核酸疫苗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可利用膜的流动性进入细胞,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抗原蛋白,不需要吞噬细胞的摄取,B正确;

C、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腺病毒的感染过程将重组基因带入细胞生产抗原,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感染过腺病毒的人有抗腺病毒的抗体,会降低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C正确;

D;核酸复制比核酸表达生产蛋白质更快;在体外几乎可以呈指数式扩增,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本题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当今热点的综合信息为载体,考查免疫调节、基因表达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知识获取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并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8、A:B:D【分析】【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催熟。

【详解】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脱落酸,B正确;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但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

D;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BD。

【点睛】9、B:C:D【分析】【分析】

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

【详解】

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神经细胞外Na+内流有关,神经元轴突内外的Na+浓度(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大)差越大,内流的Na+越多;动作电位越大,A正确;

B、神经元轴突外Na+内流是协助扩散;借助了钠离子通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若要测定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需要将电极一端置于膜外,一端置于膜内,C错误;

D;枪乌贼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后;兴奋会沿反射弧向后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CD。10、A:D【分析】【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详解】

A;感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A正确;

B;机体内各种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

故选AD。

【点睛】11、A:B:C【分析】【分析】

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

【详解】

A;由题意可知;GC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进入T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

B;题图中GC与细胞质内受体GR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二者的复合体可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B正确;

C;GC是免疫抑制剂;由题图可知,GC抑制细胞因子IL-2基因表达的同时促进细胞因子IL-10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IL-2能促进免疫应答,IL-10能抑制免疫应答,C正确;

D;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因此不可使用免疫抑制剂GC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ABC。12、B:D【分析】【分析】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2;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构成;A错误;

B;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

C;篮球运动员积极拼抢时;首先通过感觉神经将信息发送给大脑进行分析预判,再通过运动神经支配肌肉运动,二者同等重要,C错误;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正确。

故选BD。13、A:B:C【分析】【分析】

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2;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详解】

A;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说明左侧细胞生长快,A错误;

B、由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如果两侧都起促进作用,则说明a中生长素浓度比b高;如果左侧起促进作用而右侧起抑制作用,则说明b中生长素浓度比a高;B错误;

C、由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若幼苗直立生长,说明两侧的作用一样,则a和b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是一个小于最适浓度一个大于最适浓度,C错误;

D、若幼苗不生长,则可能是a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完全抑制了幼苗的生长,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解析】①.吞噬细胞②.摄取和处理③.T细胞④.淋巴因子⑤.淋巴因子⑥.B细胞⑦.记忆细胞⑧.浆细胞⑨.抗体⑩.结合⑪.增殖⑫.对人体细胞的黏附⑬.沉淀或细胞集团,⑭.吞噬细胞⑮.记忆⑯.浆细胞⑰.抗体。⑱.侵入宿主细胞⑲.效应T细胞⑳.裂解15、略

【分析】【详解】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解析】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内外刺激③.规律性应答反应④.基本方式⑤.反射弧16、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这一结构是大脑皮层。大脑具有丰富的沟回,用来增加表面积。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脑干传到脊髓。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解析】①.树突②.大脑皮层③.沟回④.脑干17、略

【分析】【详解】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①.神经胶质②.神经元18、略

【分析】【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详解】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

(2)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解析】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⑤.神经纤维⑥.神经末梢⑦.神经19、略

【分析】略【解析】进入细胞内部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靶细胞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不能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暴露出失去了寄生抗体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解析】相对稳定的状态21、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解析】①.大脑皮层②.脑干③.脊髓④.大脑皮层⑤.脑干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侧光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3、B【分析】【详解】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生长和发育,因此可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故错误。五、实验题(共1题,共6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能结合坐标图分析表格数据。

【详解】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

(2)由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或2、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

(3)①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

②结合(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点睛】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和表格,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分析柱形图:第1组和第2组相比,单一变量为A基因是否突变,结果A基因发生突变的第2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第2组和第4组相比,单一变量为Z基因是否突变,结果Z基因发生突变的第4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同样4、5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分析表格: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解析】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持续重复收缩增强2、4、5能够抑制(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形成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犃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六、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5、略

【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垂体;甲状腺、神经细胞、突触小体;①②代表反馈调节;a~f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

【详解】

(1)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加速组织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血糖降低,通过相关神经调节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即f是神经递质;e是胰高血糖素。

(4)运动时;一方面,为了维持血糖平衡,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转变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利用;另一方面,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减少,从而降低血脂。

【点睛】

本题通过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血糖的神经-体液调节,使学生理解内环境调节的部分机制,掌握各器官、系统在内环境稳态维持中的协调活动过程。【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组织液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运动时,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转变成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供利用,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减少26、略

【分析】【分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

(1)

由分析可知: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2)

由题意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变过程,故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而且没有突触延搁,速度较快。故①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为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

(3)

根据分析可知;若为电学传递,则没有突触延搁。故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若发现没有突触延迟,可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

(4)

题意显示: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故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即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

【点睛】

认真读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题中有用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回答起来较难。【解析】(1)神经递质(特异性递质)受体。

(2)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

(3)没有突触延迟。

(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27、略

【分析】【分析】

1、分析图甲:由于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e表示传入神经,则f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