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_第1页
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_第2页
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_第3页
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_第4页
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营养品选择与使用指南TOC\o"1-2"\h\u5850第一章运动营养品概述 2209561.1运动营养品的定义与分类 255701.2运动营养品的作用与重要性 322337第二章蛋白质补充品 3264642.1蛋白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311822.2常见蛋白质补充品介绍 486432.3蛋白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4478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补充品 4128213.1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5235153.2常见碳水化合物补充品介绍 5274463.3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526896第四章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 5138044.1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6239484.1.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6224674.1.2健康状况与需求 67164.1.3成分表 6117394.2常见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介绍 6319014.2.1维生素C 6253964.2.2维生素E 6119774.2.3钙 697774.2.4铁 6268664.3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7162414.3.1摄入时机 7211564.3.2摄入量 7154024.3.3特殊人群 78360第五章氨基酸补充品 7124625.1氨基酸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797435.2常见氨基酸补充品介绍 7316815.3氨基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89885第六章脂肪酸补充品 8312036.1脂肪酸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8157326.2常见脂肪酸补充品介绍 8204216.3脂肪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9562第七章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 9280287.1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 9102047.1.1功能性需求 9143837.1.2营养成分 9277277.1.3口感与吸收 10302907.1.4安全性 1092327.2常见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介绍 10150277.2.1运动饮料 10198807.2.2电解质补充品 10114837.3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 10125417.3.1摄入时机 10167897.3.2摄入量 1029247第八章运动营养品的使用原则 10196138.1个人化原则 10320938.2平衡原则 11237428.3安全原则 115674第九章运动营养品与运动训练的结合 1176579.1运动营养品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11313809.2运动营养品与运动训练的相互作用 126415第十章运动营养品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 121218310.1运动营养品选购注意事项 121018110.1.1确认产品品质与安全性 12584810.1.2了解产品成分及含量 122507710.1.3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13666910.1.4关注产品口碑与评价 131591410.2运动营养品使用注意事项 132523710.2.1严格遵循使用说明 13851010.2.2注意与其他营养补充品的搭配 13178110.2.3观察身体反应 131649610.3运动营养品与药物相互作用 13948810.3.1了解药物成分 13439510.3.2咨询医生建议 132236010.4运动营养品的使用误区与禁忌 13717410.4.1误区一:过度依赖运动营养品 13929010.4.2误区二:盲目追求高剂量 132989410.4.3误区三:忽视个体差异 141713010.4.4禁忌一:过敏体质者谨慎使用 142647010.4.5禁忌二:未成年人及孕妇慎用 14第一章运动营养品概述1.1运动营养品的定义与分类运动营养品是指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为满足运动员特殊营养需求而研发的食品或补充剂。这类产品通常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旨在为运动员提供额外的能量、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以优化运动表现、促进恢复和增强身体健康。根据其营养成分和功能,运动营养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能量补充剂: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饮料、能量棒和能量胶等,主要用于补充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2)蛋白质补充剂:包括乳清蛋白、大豆蛋白、鸡蛋蛋白等,主要用于补充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蛋白质的摄入不足。(3)电解质补充剂:如运动饮料、电解质片等,主要用于补充运动过程中流失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4)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包括维生素片、矿物质片等,用于补充运动员日常饮食中可能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5)生物活性物质补充剂:如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等,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1.2运动营养品的作用与重要性运动营养品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量摄入:运动营养品可以为运动员提供高浓度的能量,满足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能量需求,从而提高运动表现。(2)优化营养素摄入:运动营养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可以帮助运动员补充日常饮食中可能摄入不足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3)促进恢复:运动营养品中的某些成分,如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等,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更快地恢复,降低疲劳程度。(4)增强身体健康:运动营养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5)个性化补充:运动营养品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运动项目和训练强度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补充,以满足运动员的特殊需求。运动营养品在运动员的营养保障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使用运动营养品有助于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保持身体健康。但是运动员在使用运动营养品时,应遵循专业指导,避免过量摄入和滥用,以保证安全有效。第二章蛋白质补充品2.1蛋白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蛋白质补充品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1)成分:选择纯度高、质量可靠的蛋白质来源,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鸡蛋蛋白等。(2)含量:蛋白质含量应在每份产品中达到一定比例,以满足人体需求。(3)添加剂:尽量选择无添加剂或添加剂较少的产品,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4)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以保证产品质量。(5)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适中、性价比较高的产品。2.2常见蛋白质补充品介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蛋白质补充品:(1)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动物蛋白,来源于牛奶。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运动后补充。(2)大豆蛋白:大豆蛋白是一种植物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适合素食者和对乳糖不耐受者食用。(3)鸡蛋蛋白:鸡蛋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动物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适合早餐或运动后食用。(4)蛋白粉:蛋白粉是将各种蛋白质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粉末状产品,方便携带和食用。常见的蛋白粉有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等。(5)肽类产品:肽类产品是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易于吸收。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2.3蛋白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蛋白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和量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运动强度进行调整:(1)摄入时机:运动后30分钟内摄入蛋白质补充品,有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2)摄入量:根据个人体重和运动强度,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1.22.0克/千克体重。例如,一个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84140克。(3)分配摄入:将蛋白质摄入量分配到三餐中,保证每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4)注意事项:在摄入蛋白质补充品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代谢。同时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第三章碳水化合物补充品3.1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选择标准在选择碳水化合物补充品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成分:优先选择纯度高、添加成分少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品,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2)口感:选择口感较好、易于溶解的补充品,以便于服用。(3)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4)价格: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品。3.2常见碳水化合物补充品介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品:(1)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单糖,易于消化吸收,可迅速补充能量。(2)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双糖,口感较好,适合运动后食用。(3)果糖: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中的单糖,口感较甜,适合运动前食用。(4)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消化吸收速度较慢,适合长时间运动时食用。(5)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3.3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和量应根据运动类型、强度和时间来确定。(1)运动前:在运动前3060分钟内,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建议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2克。(2)运动中: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应每隔3060分钟补充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血糖稳定。建议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51克。(3)运动后:运动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恢复肌肉糖原储备,减轻疲劳。建议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1.5克。需要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补充品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不适等问题。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运动营养补充的关键。第四章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4.1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应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品牌和产品;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运动需求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要关注产品的成分表,保证所含成分符合实际需求。4.1.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生产和销售应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查看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书,以确认其合规性。4.1.2健康状况与需求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运动员、孕妇、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需要针对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补充品。4.1.3成分表成分表是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重要信息来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关注以下方面:查看所含成分是否全面,是否包含自己需要的营养成分;了解各成分的含量,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注意是否有添加不必要的辅料或添加剂。4.2常见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介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4.2.1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常见的补充形式有片剂、颗粒剂等。4.2.2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常见的补充形式有胶囊、滴剂等。4.2.3钙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补充形式有碳酸钙、乳酸钙等。4.2.4铁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对预防贫血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补充形式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4.3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和量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为一般建议:4.3.1摄入时机一般来说,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佳时机为餐后。餐后服用可以减少胃部不适,同时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4.3.2摄入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要遵循适量原则。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具体摄入量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或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4.3.3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老年人等)在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摄入量和时机。第五章氨基酸补充品5.1氨基酸补充品的选择标准在选择氨基酸补充品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成分:优先选择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品,保证补充品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满足人体需求。(2)纯度:选择高纯度的氨基酸补充品,避免含有杂质和有害物质。(3)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生产的氨基酸补充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4)价格: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氨基酸补充品。(5)剂型: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如胶囊、片剂、粉剂等。5.2常见氨基酸补充品介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氨基酸补充品:(1)蛋白质粉:蛋白质粉是常见的氨基酸补充品,主要成分包括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和鸡蛋蛋白等。蛋白质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助于肌肉生长和修复。(2)支链氨基酸(BCAA):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有助于肌肉生长,减轻运动疲劳。(3)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对免疫系统和肌肉修复具有重要作用。(4)精氨酸: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有助于提高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肌肉生长。(5)赖氨酸: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对肌肉生长和骨骼发育具有重要作用。5.3氨基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氨基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和量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运动强度进行调整。(1)摄入时机:运动前后是补充氨基酸的最佳时机,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运动前摄入可提供能量,运动后摄入有助于恢复。(2)摄入量:成年人在一般情况下,每日氨基酸摄入量为0.81.2克/千克体重。运动人群可根据训练强度和需求适量增加摄入量,但不宜过量。(3)注意事项:在摄入氨基酸补充品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避免与药物和其他营养品相互作用。同时注意保持饮食均衡,合理安排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第六章脂肪酸补充品6.1脂肪酸补充品的选择标准在选择脂肪酸补充品时,以下标准:(1)来源:优先选择天然来源的脂肪酸补充品,如鱼油、亚麻籽油等,以保证产品的纯度和质量。(2)成分:查看产品标签,确认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保证所选补充品符合个人需求。(3)纯度:选择经过严格提纯和检测的脂肪酸补充品,以降低污染物和重金属的风险。(4)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度高、口碑良好的品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5)价格:在预算范围内,选择性价比高的脂肪酸补充品。6.2常见脂肪酸补充品介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脂肪酸补充品:(1)鱼油: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和改善大脑功能。(2)亚麻籽油:富含ω3脂肪酸,同时对心血管健康、皮肤和头发有保护作用。(3)月见草油:含有γ亚麻酸(GLA),有助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经痛和改善皮肤状况。(4)沙棘籽油:富含多种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5)核桃油:富含ω3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对大脑、心血管和免疫系统有益。6.3脂肪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脂肪酸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和量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1)摄入时机:建议在饭后服用脂肪酸补充品,以促进吸收。早晨或晚上服用均可,但需保持规律。(2)摄入量:根据个人需求,遵循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以下为一般建议:ω3脂肪酸:每日摄入量为12克,分两次服用。γ亚麻酸(GLA):每日摄入量为50100毫克。其他脂肪酸:根据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摄入脂肪酸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等。在服用脂肪酸补充品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天然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第七章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7.1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选择标准7.1.1功能性需求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运动员的具体需求,包括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个人体质差异。针对不同运动项目,选择具有相应功能性的饮料或补充品。7.1.2营养成分在选用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时,应关注其营养成分,包括糖分、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合理搭配营养成分,以满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和电解质平衡。7.1.3口感与吸收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口感和吸收速度也是选择的重要标准。口感好、易于吸收的产品更受欢迎,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使用意愿。7.1.4安全性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安全性不容忽视。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保证运动员的健康。7.2常见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介绍7.2.1运动饮料运动饮料分为等渗饮料、低渗饮料和高渗饮料。等渗饮料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液相近,有利于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低渗饮料渗透压较低,适合长时间运动;高渗饮料渗透压较高,有助于迅速补充能量。7.2.2电解质补充品电解质补充品包括电解质片、电解质粉和电解质饮料。这些产品含有丰富的电解质,有助于维持运动过程中的电解质平衡。7.3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与量7.3.1摄入时机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摄入时机应根据运动类型和强度来确定。一般来说,运动前、中、后均需补充。运动前补充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运动中补充可维持电解质平衡,运动后补充有助于恢复。7.3.2摄入量运动饮料与电解质补充品的摄入量应根据运动员的体重、运动强度和天气条件来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小时补充5001000毫升运动饮料或电解质补充品为宜。具体摄入量还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八章运动营养品的使用原则8.1个人化原则运动营养品的使用应遵循个人化原则,即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运动类型、身体状态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具体内容包括:运动员应根据自身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生理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运动营养品;考虑运动员的运动项目特点,如耐力性、力量性、爆发力等,选择相应的营养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如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激素水平等,调整营养品的种类和剂量;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和比赛周期,应根据营养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运动营养品的种类和用量。8.2平衡原则运动营养品的使用应遵循平衡原则,保证运动员在摄入运动营养品的同时保持整体营养的均衡。具体内容包括:运动员应在摄入运动营养品的基础上,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运动员应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满足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中的需求;避免过度依赖运动营养品,以免导致营养失衡。8.3安全原则运动营养品的使用应遵循安全原则,保证运动员在服用过程中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内容包括: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运动营养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了解运动营养品的成分、作用、副作用等信息,合理选择;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使用运动营养品,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运动营养品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注意运动营养品与其他药物或补品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第九章运动营养品与运动训练的结合9.1运动营养品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运动营养品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动营养品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他们在高强度训练中所需要的能量。例如,高蛋白营养品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后快速恢复肌肉,碳水化合物饮料则可以在长时间的运动中提供能量。运动营养品能够帮助运动员调节体内环境,提高运动功能。比如,电解质饮料可以在运动员大量出汗后补充流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运动营养品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体型,达到理想的运动状态。例如,减脂营养品可以帮助运动员降低体脂比例,增加肌肉线条。9.2运动营养品与运动训练的相互作用运动营养品与运动训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运动营养品使用能够优化运动训练效果,反之,不合理的运动营养品使用则可能影响运动训练的成效。,运动营养品的使用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运动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力量型运动员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来促进肌肉生长,而耐力型运动员则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另,运动训练也会影响运动营养品的效果。在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会增加,此时需要增加运动营养品的摄入量。而在低强度、低负荷的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低,运动营养品的摄入量也应相应减少。运动营养品的使用还需结合运动员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和营养师需要密切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营养品的种类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第十章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