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阅读专题训练专题题量页码散文阅读121-7说明文阅读108-12文言文阅读1112-16诗词阅读816-18专题一散文阅读(一)阅读《渔村的炊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渔村的炊烟简梅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缠络,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腔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缭绕、繁忙的炊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⑦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28日,有删改)1.在作者笔下,不同时期的炊烟各有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炊烟的特点小时候欢快、朴素后来“我”乡愁的记忆中①②欢快、繁忙、喜气洋洋如今③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缭绕、繁忙的炊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时空跨度大,从童年到现在,从村里到村外,选材丰富,手法灵活,中心突出。B.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琐事不“琐”,小事不“小”,以渔村炊烟表现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时代的变迁。C.渔村人的生活,早年艰辛如今富足,对比鲜明,突出了改革开放让渔村经济由落后走向快速发展。D.尽管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只有在岁末年关时渔村才重新飘起炊烟,这里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与伤感之情。E.“渔村的炊烟”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但文中过多笔墨描写渔村人的饮食生活,冲淡了主题。(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婆的香橼树华明玥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注:橼(yuán)(选自《读者》2023年1月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是典型的过渡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她的孩子们最后能够考上大学,竟然是与她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C.“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属于直接描写,通过引用外婆的话,正面表现了外婆坚韧的性格特点。D.每次回到故乡,闻到香橼树的香味,就仿佛是外婆在鼓励着作者一样,要心平气和地应对人生中遇到的沟沟坎坎。6.请你从行文线索角度梳理外婆与香橼的故事情节。我遇香橼树我望香橼树7.散文语言独特有味。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8.有同学发现,有的编者在选用此文时将标题改为“我的外婆”。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林湄①傍晚,车子经过兰州临河的带状公园时,友人说那条河就是黄河。“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②在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后来,我总是以文人的童心,想象着黄河的壮观与独特,想象着她咆哮、搏击,如万马奔腾。③记得从前,老师曾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历史上黄河流域频繁地暴发洪水,相传最早与洪水作斗争的是共工氏族,他们靠木、石、蚌器从山丘取土填充低洼,抵挡水浸。尧当部落联盟首领时,鲧借鉴共工氏族的治水经验将填充低地改为筑土围墙。舜为首领时不满意洪水浸泡即溃的土墙,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几经考察,采取以凿山辟谷疏导为主的治水法,从而减少了洪水的灾患。④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际里。⑤黄河啊,正因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所以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⑥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后来,我离开了那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未能亲见黄河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⑦现在,我站在兰州滨河中路黄河南岸,夜幕即将降临。趁着夕阳未落,黄河,让我好好地看看你——你静静地横卧在我面前,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南依小西湖公园,北与“白马浪”为邻。⑧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如今,当周遭的世界变得流光溢彩,你仍然是那么朴素,保持着你的端庄与宁静。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⑨岸边矗立着著名的兰州水车,那是兰州段家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友人说,四十多年前,有252轮水车林立在兰州黄河的两岸。那是何等壮观、独特的景观!水车源自人类的智慧,像一件艺术品,又灌溉了农田,养育了子孙。⑩沿着带状公园的南岸,我来到了黄河铁桥下,这里是古代通羊皮筏子和木舟的渡口,也是明洪武年间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浮桥遗址。眼前的铁桥则是光绪年间清政府请德国人建成的。⑪站在铁桥上,望着桥下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象着黄河水上涨时羊皮筏子在滚滚波涛中漂流的画面。是不是像漓江上的木筏一样,上面站着一位艄公,他握着一根长竿,在水上悠哉滑行?其实,羊皮筏子比木筏更轻便。将几块羊皮绑在一起,吹足气,即成黄河上来去自如的筏子,即使水流湍急,也能横渡激流。⑫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是他们的机智镇静制服了波涛,还是因为他们是黄河的主人,在黄河面前自有无畏与淡定?⑬正流连忘返时,最后一朵晚霞渐渐隐去。⑭夜色深沉,北岸白塔山上寺院的灯火亮了起来,兰山索道闪着彩色的光。我依然痴痴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夜色中的黄河固然另有一番风情,但更让我留恋的还是黄河本来的面目,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面容。⑮黄河,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4日,有删改。作者现旅居荷兰)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啊,黄河!……”感叹号省略号连用,体现作者见到黄河时的激动与兴奋。B.文章讲述大禹治水,是为了突出频繁暴发洪水的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患。C.作者面对“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到了羊皮筏子,又联想到漓江上的艄公。D.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流畅,饱含着深情。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赏析加点词语)(2)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1.为什么说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12.作者为什么想“好好看看”黄河?请参考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专题二说明文阅读(一)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照壁,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①中国有许多宏伟优美的照壁,它们是珍贵文物和优秀的古建筑,是闻名于世的东方文化艺术瑰宝。②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照壁往往把宫殿、王府或寺庙大门前围成一个广场或庭院,给人们有个回旋的余地,因此成为进大门之前的停歇和活动场所,也是停放车轿上下回转之地。③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摩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座大多砌成台基式或须弥座式样;壁身多用对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间以雕饰纹样面砖;壁顶形式常为歇山顶和庑殿顶。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大都雄伟精美,装饰瑰丽,而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小巧玲珑,素平无华,间或有些装饰,但并不那么豪华。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④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一般多用清水砖雕花嵌缝砌作。照壁正对府宅大门,面临街坊,精美的雕花、讲究的工艺使整个宅第显得富丽堂皇。照壁墙面上的水磨清砖,有方砖斜嵌或嵌成八角、小方等图形,显得光洁古雅。照壁中间用砖雕或石刻“福”“鸿喜”“开门见喜”“纳福吉祥”等字样。⑤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华夏著名的九龙壁有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在大同市东大街上。山西大同是明代北部重镇,建有代王府。建府时,修造了这座九龙壁,全长45米,高8米,厚2米多。九龙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物。⑥古代民居的大门处,迎面墙上有照壁,大门内有屏门,门堂内照壁可以用板壁为屏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照壁》云:“得文木如豆瓣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不则,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洒盒描画,俱所最忌,亦不可用。”古人的审美观点,以有精美天然的纹理木质为上品,称之为“文木”,认为此种天然的木材质地既华丽又文雅,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可见,照壁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⑦照壁建筑宏伟,结构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古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它在中国古建筑中和世界建筑史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焕发着灿烂的光辉。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①②③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析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最”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4.下列这段文字放入文中第几段最合适?请说说理由。山西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照壁,它们做工精良,其中一面的壁心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字,背面是个巨大的麒麟;还有一座是由石料满雕的透雕照壁,内容是“鲤鱼跳龙门”。其他民居照壁也常如此,用砖、木、石材料雕出精美的装饰。第段,理由:。(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书房中的国粹——砚①砚台,也称砚田、墨海、即墨侯、万石君等,是文房四宝之一。②砚台蒙于史前,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砚台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佳砚如玉,一方好砚置于案头,有定心养性之用。③一方砚台主要由砚堂、砚侧、砚岗、砚额、砚背等几部分组成。砚堂俗称砚心,是砚的核心部分,位于砚的中心研墨处,此处石质的好坏决定着砚的品质以及使用价值的高低。砚侧又称砚旁,即砚的周围侧面,人们常在其上镌刻铭记。砚岗是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其作用是贮存墨汁。砚额又称砚头,它是提高砚台观赏价值的重要部位,人们一般把重要的纹饰、图案雕刻在这一部位。砚背也叫砚底,人们通常把诗词镌刻在上面。④砚的铭文集诗、书、画雕刻、金石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砚铭形式可长可短或散或韵;内容亦诗亦文,或言志寄情,或记事抒怀,不拘一格,韵味深长。据记载,宋代爱国诗人谢枋得一方好砚,并将其赠予好友文天祥,文天祥在砚侧书写铭文云:“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一砚铭为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情操做了最真实的诠释。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群体之中,得一方佳砚,是文房必备,佳砚配佳铭,方能体现砚台的文化价值。⑤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材质,砚台多以坚固的石头为材质,这利于砚台传百世而不朽。其次是雕工。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的深雕和透雕。砚台雕工的好坏决定着砚台工艺价值的高低。雕刻设计要注意因材施艺与天人合一。设计时要反复比较和观察石料的形状、质地、颜色与纹理等天然造化,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最佳的雕刻主题,如送长辈可配松、鹤、祥云等图案,送友人可配荷花、锦鲤等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美好的寓意。⑥砚台的鉴别有法可循。一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刻、纹饰以及新旧程度是鉴定砚台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方形、圆形的砚台身价较高,有铭文的砚台尤其是有名人铭文的砚台,要比没有铭文的砚台更具有收藏价值。二摸,好的砚台质感莹洁滋润、光滑细嫩,摸起来像婴儿的肌肤一般。三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以此来判断其品质。四髓,即掌握各种砚台的特点。如端砚,其特点是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嫩而不滑。歙砚的特点是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⑦砚台使用有方。砚是极深邃的物件,需要长期滋润。平日,砚池里放清水滋养;用时须换清水,接着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锭研磨;用后,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选自《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有删改)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台蒙于史前精于清代,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B.一方砚台品质的优劣以及使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砚堂石质的好坏。C.“重要”“一般”等限定性词语的使用,使本文语言显得准确、严谨。D.本文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6.选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砚台?请简要概括。7.小明购买了一方砚台,想雕刻图文后送给同学小方。你认为雕刻什么图文才能更好地传达祝福和情谊?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苏州沧浪亭①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当然这是受历史条件所限,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代的匠师们,能在这个小天地中创造别具风格的宅园,间隔了城市与山林的空间;如将园墙拆去,则面貌顿异,一无足取了。苏州尚有一座沧浪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名园。这座院子的外貌,非属封闭式。因野溪之水,自南因泽徊曲折,过“结草庵”涟漪一碧,与园周匝,从钓鱼台至藕花水榭一带,古台芳榭,高树长廊,未入园而隔水迎人,游者已为之神驰遐想了。②沧浪亭是个面水园林,可是园内则以山为主,山水截然分隔。“水令人远,石令人幽”,游者度平桥入门,则山严林肃,矍然岑寂,转眼之间,感觉为之一变。园周以复廊,廊间以花墙,两面可行。园外景色,自漏窗中投入,最逗游人。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此沧浪亭构思之着眼处。若无一水萦带,则园中一丘一壑,平淡原无足观,不能与他园争胜。园外一笔,妙手得之,对比之运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③园林苍古,在于树老石拙,唯此园最为突出。而堂轩无藻饰,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高洁无一点金粉气。明道堂闾敞四合,是为主厅。其北峰峦若屏,耸然出乔木中者,即所谓沧浪亭。游者可凭临全园,山旁曲廊随坡,可拼可憩。其西轩窗三五,自成院落,地穴门洞,造型多样;而漏窗一端,品类为中国诸园冠。④看山楼居园之西南隅,筑于洞曲之上,近俯南园,平畴村舍(今已皆易建筑),远眺楞伽七子诸峰,隐现槛前。园前环水,园外借山,此园皆得之。⑤园多乔木修竹,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小园兰香,时盈客袖,粉墙竹影,天然画本,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从宋代苏子美、欧阳修、梅圣俞,直到近代名画家吴昌硕,名篇成恢,美不胜收,尤以沧浪亭最早主人苏子美的绝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最能写出其中静趣。⑥沧浪亭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五代钱氏时为广陵王元璋池馆,或云其近戚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所作。宋庆历间苏舜卿(子美)买地作亭,名曰“沧浪”,后为章申公家所有。建炎间毁,复归韩世忠。自元迄明为僧舍。明嘉靖间筑妙隐庵,韩靳王祠。释文瑛复子美之业于荒残不治之余。清康熙间朱荦抚吴重修,增建苏公祠以及五百名贤祠(今明道堂西),又构亭。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重修,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重建,遂成今状。门首刻有图,为最有价值的图文史料。沧浪亭在性质上与他园有别,即长期以来,略似公共性园林,官钟“宴宴”,文人“雅集”,胥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8.下列关于沧浪亭的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沧浪亭设计精妙,突破了多数传统苏州园林具有的局限性。B.沧浪亭虽以山为主,但精彩的风景大都在萦带园林的水中。C.沧浪亭的植物不仅让园林更显古朴幽深,本身亦优美如画。D.沧浪亭虽曾为私家园林,但后来长期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9.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形式整齐、结构相似的整句与形式不同、长短各异的散句交替出现,落错有致。B.文中多处引用古代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展现沧浪亭的文化气息以及作者的斐然文采。C.本文的语言古朴考究,文中所描写的沧浪亭古老雅致,文章的风格与内容和谐统一。D.本文的语言不仅十分优美,而且清晰准确,生动客观地说明了沧浪亭的外貌和历史。10.我们在教材中学习过的《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沧浪亭也是苏州园林之一,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沧浪亭在哪一处的设计上既“因地制宜”,又“自出心裁”。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三章)【乙】甫,字子美,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③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④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情不忘君。(节选自《新唐书》,有删减)[注]①羸服:破旧的衣服;②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③房琯:唐朝宰相,因门客董庭兰而获罪;④三司:唐代的司法机关。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往之女家通假字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女: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苦其心志:苦,使……受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淫:会禄山乱使用词典选择义项会:①会合;②领会;③适逢,恰巧遇上。(3)会:(填序号)为贼所得关联教材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4)为: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4.阅读【甲】【乙】文段,你认为杜甫能称得上“大丈夫”吗?请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进行阐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①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节选自梁章钜《归田琐记》[注]①畜:同“蓄”。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3)后功亏其一而止。止:(4)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
俱:6.材料【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凡苍蝇飞A集塔上B无论C多少D头E皆向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8.【甲】【乙】两文都写到承天寺,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说不同之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节选自《智囊全集》)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欲速至齐
至:(2)其所唱适宜走
走: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11.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专题四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雨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3.首联写南行途中的盎然春景,有何作用?4.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旅夜书怀①[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星垂③平野阔,月涌④大江流。名岂文章著⑤,官应老病休⑥。飘飘⑦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⑧。【注释】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自成都乘船东下,此诗写于漂泊途中。②危樯:高竖的桅杆。③星垂:星空低垂。④月涌:月亮倒映在江面,随江水流涌。⑤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⑥官应老病休:因年老多病而被罢官。这里和上文的“名岂文章著”都是反用其意。⑦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是飘零、飘泊的意思。⑧沙鸥: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一类鸟。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星垂平野阔”营造了清丽婉约的意境。B.颈联表明诗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诗文名满天下。C.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写出自己此时像天地间的沙鸥一样自由自在。D.诗歌前两联描写“旅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写情怀。6.请你结合全诗说出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独”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令。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②,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此诗是诗人客居四川第五个年头所写。②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③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乐府旧体写边塞战争,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B.甲诗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C.乙诗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从时间上驰骋遐思,下句从空间上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D.甲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乙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融自然景观、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8.甲、乙两诗最后两句在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专题05阅读专题训练专题题量页码散文阅读121-11说明文阅读1011-19文言文阅读1119-26诗词阅读826-31专题一散文阅读(一)阅读《渔村的炊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渔村的炊烟简梅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缠络,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腔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缭绕、繁忙的炊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⑦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28日,有删改)1.在作者笔下,不同时期的炊烟各有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炊烟的特点小时候欢快、朴素后来“我”乡愁的记忆中①②欢快、繁忙、喜气洋洋如今③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缭绕、繁忙的炊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时空跨度大,从童年到现在,从村里到村外,选材丰富,手法灵活,中心突出。B.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琐事不“琐”,小事不“小”,以渔村炊烟表现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时代的变迁。C.渔村人的生活,早年艰辛如今富足,对比鲜明,突出了改革开放让渔村经济由落后走向快速发展。D.尽管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只有在岁末年关时渔村才重新飘起炊烟,这里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与伤感之情。E.“渔村的炊烟”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但文中过多笔墨描写渔村人的饮食生活,冲淡了主题。【答案】1.亲切、轻盈、温暖改革开放后缠缠绕绕、蓬蓬松松2.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炊烟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欢快、繁忙、喜悦的样子,表现了改革开放给渔村带来的兴旺、希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3.(1)收束全文,照应标题。(2)景物描写,渲染了炊烟下的渔村宁静而美好的氛围。(3)升华了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渔村的喜爱和赞美,对渔村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4)言有尽而韵无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4.DE【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由第③段“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可知,后来“我”的乡愁记忆中炊烟的特点是亲切、轻盈、温暖、喜悦。由第⑤段“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可知,“欢快、繁忙、喜气洋洋”是改革开放后炊烟的特点。由第⑥段“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可知,如今炊烟的特点是:缠缠绕绕、蓬蓬松松。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画线句将炊烟人格化,赋予炊烟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欢快、繁忙、喜悦的样子。由第⑤段内容“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可知,画线句表现了改革开放给渔村生活带来的兴旺、希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⑧段是尾段和“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可知照应了题目“渔村的炊烟”,收束全文;“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是景物描写,通过“缕缕”和“慢慢”等词语,描绘出来渔村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引人遐思;“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表达了对渔村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喜爱,点明了主旨,升华了感情;省略号的使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悠长。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D.由第⑤段“愈燃愈旺”“喜气洋洋”等词语可知,改革开放后,渔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作者和渔民都由衷地感到喜悦、幸福;而第⑥段写人们“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这引起作者“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表达了作者的乡思和对童年的怀念,并未流露出无奈与伤感之情。E.文中以较多笔墨描写渔村人的饮食生活,并未冲淡主题,而是为了表现渔村人的生活图景。故选DE。(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婆的香橼树华明玥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注:橼(yuán)(选自《读者》2023年1月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是典型的过渡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她的孩子们最后能够考上大学,竟然是与她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C.“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属于直接描写,通过引用外婆的话,正面表现了外婆坚韧的性格特点。D.每次回到故乡,闻到香橼树的香味,就仿佛是外婆在鼓励着作者一样,要心平气和地应对人生中遇到的沟沟坎坎。6.请你从行文线索角度梳理外婆与香橼的故事情节。我遇香橼树我望香橼树7.散文语言独特有味。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8.有同学发现,有的编者在选用此文时将标题改为“我的外婆”。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5.B6.外婆种香橼树
外婆制/做/制作香橼片
外婆串香橼果
外婆摆/放香橼果7.动作描写,运用“洗”“切”“晾”“码”“晒”等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外婆制作香橼片的动作娴熟,表现了外婆的勤劳能干,流露出我对外婆的赞美之情。8.示例一:①我认为《外婆的香橼树》好。②“香橼树”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③“香橼树”具有象征意义,既能散发出芳香清冽的气味,又象征着外婆的美好品行;④“香橼树”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录了外婆克勤克俭、温柔而有力量的人生故事;⑤“香橼树”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寄托了作者对于外婆美好品行的赞美,又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思念。⑥而《我的外婆》只是交代了文中的主要写作对象,因此,我认为《外婆的香橼树》作为文章标题好。【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根据第⑦段“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可知,外婆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把书读起来”分别花了8年和10年的时间,这种坚持的劝说才是小舅舅和三姨最终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考上大学的原因。选项中“她的孩子们最后能够考上大学,竟然是与她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理解有误;故选B。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此题,注意题干“梳理外婆与香橼的故事情节”这一要求,答案要围绕“外婆”和“香橼”进行组织。第一空,根据题干“我遇香橼树”可定位第①段“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联系第④段“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可概括出:外婆种香橼树。第二空,根据第④段“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可概括出:外婆制/做/制作香橼片。第三空,根据第⑤段“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可概括出:外婆串香橼果。第四空,根据第⑤段“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可概括出出:外婆摆/放香橼果。7.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通读句子,本题要求从词语的运用角度赏析句子。阅读整句话可知,该句描述了外婆制作香橼片的过程,通过“洗”“切”“晾”“拿”“码”“摊”等一系列的动词,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外婆制作香橼片的过程,从而表现出她制作香橼片时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进而写出外婆的勤劳能干的品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外婆的赞美和怀念。据此总结作答即可。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阅读全文可知,原题“外婆的香橼树”中“香橡树”贯穿文章的始终,通过写外婆种香橼树、制作香橼片、串香橼果、放香橼果,串联起外婆的人生故事,所以“香橼树”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录了外婆克勤克俭、温柔而有力量的人生故事,它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起到贯穿起全文的作用。结合第①段“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第⑧段“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可知,“香橼树”有着象征意义,它本身能散发出芳香清冽的气味,又象征着外婆的美好品行。结合第⑧段“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可知,“香橼树”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既寄托了作者对于外婆美好品行的赞美,又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思念。而“我的外婆”这一题目只是交代了文中的主要写作对象,既不能很好地概括文章内容,也不能表现作者情感,所以原标题更好。据此总结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林湄①傍晚,车子经过兰州临河的带状公园时,友人说那条河就是黄河。“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②在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后来,我总是以文人的童心,想象着黄河的壮观与独特,想象着她咆哮、搏击,如万马奔腾。③记得从前,老师曾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历史上黄河流域频繁地暴发洪水,相传最早与洪水作斗争的是共工氏族,他们靠木、石、蚌器从山丘取土填充低洼,抵挡水浸。尧当部落联盟首领时,鲧借鉴共工氏族的治水经验将填充低地改为筑土围墙。舜为首领时不满意洪水浸泡即溃的土墙,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几经考察,采取以凿山辟谷疏导为主的治水法,从而减少了洪水的灾患。④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际里。⑤黄河啊,正因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所以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⑥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后来,我离开了那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未能亲见黄河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⑦现在,我站在兰州滨河中路黄河南岸,夜幕即将降临。趁着夕阳未落,黄河,让我好好地看看你——你静静地横卧在我面前,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南依小西湖公园,北与“白马浪”为邻。⑧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如今,当周遭的世界变得流光溢彩,你仍然是那么朴素,保持着你的端庄与宁静。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⑨岸边矗立着著名的兰州水车,那是兰州段家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友人说,四十多年前,有252轮水车林立在兰州黄河的两岸。那是何等壮观、独特的景观!水车源自人类的智慧,像一件艺术品,又灌溉了农田,养育了子孙。⑩沿着带状公园的南岸,我来到了黄河铁桥下,这里是古代通羊皮筏子和木舟的渡口,也是明洪武年间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浮桥遗址。眼前的铁桥则是光绪年间清政府请德国人建成的。⑪站在铁桥上,望着桥下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象着黄河水上涨时羊皮筏子在滚滚波涛中漂流的画面。是不是像漓江上的木筏一样,上面站着一位艄公,他握着一根长竿,在水上悠哉滑行?其实,羊皮筏子比木筏更轻便。将几块羊皮绑在一起,吹足气,即成黄河上来去自如的筏子,即使水流湍急,也能横渡激流。⑫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是他们的机智镇静制服了波涛,还是因为他们是黄河的主人,在黄河面前自有无畏与淡定?⑬正流连忘返时,最后一朵晚霞渐渐隐去。⑭夜色深沉,北岸白塔山上寺院的灯火亮了起来,兰山索道闪着彩色的光。我依然痴痴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夜色中的黄河固然另有一番风情,但更让我留恋的还是黄河本来的面目,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面容。⑮黄河,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4日,有删改。作者现旅居荷兰)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啊,黄河!……”感叹号省略号连用,体现作者见到黄河时的激动与兴奋。B.文章讲述大禹治水,是为了突出频繁暴发洪水的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患。C.作者面对“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到了羊皮筏子,又联想到漓江上的艄公。D.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流畅,饱含着深情。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赏析加点词语)(2)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1.为什么说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12.作者为什么想“好好看看”黄河?请参考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答案】9.B10.(1)“点”是动作描写(动词),写出了艄公动作的轻巧,体现了他们的机智镇静,以及无畏与淡定。(2)运用拟人(或比喻),把黄河当作母亲来写,写出了黄河给予炎黄子孙母亲般的呵护,以及中华儿女(我)对黄河母亲的深情。11.熟悉:“我”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老师曾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历史)。(我从小就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我梦寐中的景致。)遥远:“我”从小生长在东海,远离黄河,长大后离开祖国(旅居荷兰)。12.首先,黄河有独特壮观的景象,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其次,黄河是作者自小“神往之地”,远离祖国后未见黄河成为“憾事”,可见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意思对即可)【分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④段“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际里”可知,文章讲述大禹治水,是为了突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而非“为了突出频繁暴发洪水的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患”。故选B。1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要求赏析加点词。⑫段画线句“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中加点词“点”意思是向下微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艄公动作的轻巧,结合⑪段“即使水流湍急,也能横渡激流”可知,体现了他们的机智镇静,以及无畏与淡定。(2)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根据⑧段画线句“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把黄河当作母亲来写(或将黄河人格化)可知,运用拟人(或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黄河给予炎黄子孙母亲般的呵护,以及中华儿女(我)对黄河母亲的深情。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⑥段“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②段“在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后来,我总是以文人的童心,想象着黄河的壮观与独特,想象着她咆哮、搏击,如万马奔腾”和③段“记得从前,老师曾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可知,“我”从小生长在黄河边,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老师也曾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等,因此“熟悉”。根据⑥段“后来,我离开了那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未能亲见黄河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可知,“我”后来离开了祖国、离开了黄河,一直未能亲见黄河,并且“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因此,觉得“遥远”。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可知,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了赞美之情,咱们白杨树,实际上就是赞美“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结合选文④段“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际里”和⑧段“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可知,因为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代子孙,同时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因此,作者想“好好看看”;结合⑤段“黄河啊,正因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所以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和⑮段“黄河,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可知,黄河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而成为“我”的“神往之地”,并且“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因此,作者想“好好看看”,寄寓着“我”浓浓的家国情怀。专题二说明文阅读(一)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照壁,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①中国有许多宏伟优美的照壁,它们是珍贵文物和优秀的古建筑,是闻名于世的东方文化艺术瑰宝。②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照壁往往把宫殿、王府或寺庙大门前围成一个广场或庭院,给人们有个回旋的余地,因此成为进大门之前的停歇和活动场所,也是停放车轿上下回转之地。③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摩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座大多砌成台基式或须弥座式样;壁身多用对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间以雕饰纹样面砖;壁顶形式常为歇山顶和庑殿顶。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大都雄伟精美,装饰瑰丽,而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小巧玲珑,素平无华,间或有些装饰,但并不那么豪华。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④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一般多用清水砖雕花嵌缝砌作。照壁正对府宅大门,面临街坊,精美的雕花、讲究的工艺使整个宅第显得富丽堂皇。照壁墙面上的水磨清砖,有方砖斜嵌或嵌成八角、小方等图形,显得光洁古雅。照壁中间用砖雕或石刻“福”“鸿喜”“开门见喜”“纳福吉祥”等字样。⑤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华夏著名的九龙壁有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在大同市东大街上。山西大同是明代北部重镇,建有代王府。建府时,修造了这座九龙壁,全长45米,高8米,厚2米多。九龙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物。⑥古代民居的大门处,迎面墙上有照壁,大门内有屏门,门堂内照壁可以用板壁为屏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照壁》云:“得文木如豆瓣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不则,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洒盒描画,俱所最忌,亦不可用。”古人的审美观点,以有精美天然的纹理木质为上品,称之为“文木”,认为此种天然的木材质地既华丽又文雅,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可见,照壁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⑦照壁建筑宏伟,结构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古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它在中国古建筑中和世界建筑史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焕发着灿烂的光辉。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①②③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析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最”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4.下列这段文字放入文中第几段最合适?请说说理由。山西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照壁,它们做工精良,其中一面的壁心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字,背面是个巨大的麒麟;还有一座是由石料满雕的透雕照壁,内容是“鲤鱼跳龙门”。其他民居照壁也常如此,用砖、木、石材料雕出精美的装饰。第段,理由:。【答案】1.照壁的定义及功用照壁的砌筑方法古代皇家宫廷照壁2.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照壁运用广泛,也说明了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3.“最”表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这里说明了皇家宫廷照壁中琉璃九龙壁尊贵的程度,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最”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4.④文章第④段主要讲“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的内容,而材料是对做工精良的照壁的介绍,符合第④段内容。【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的总结和提炼。已给区间信息,提炼需在②一⑥段之间。“照壁的形状、结构及外观”这一段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根据“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可知,介绍的是照壁的形状;“一摩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这是照壁的结构;“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间以雕饰纹样面砖,雄伟精美”等词可知是照壁的外观的一个描写;第一处要填写的可确定为第②自然段。根据“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可知,这是对照壁是什么做出的一个解释;根据“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这是介绍的照壁的功用,因此,可概括出第一空:照壁的定义及功用;“照壁的典型代表”在第⑤自然段,通过“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九龙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物”可知。第⑥自然段是古代居民照壁,可确定第二空要概括的是第④自然段。根据“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一般多用清水砖雕花嵌缝砌作”可知,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因此第二空:照壁的砌筑方法;“照壁的典型代表”分为两类。一类已经给出,古代居民照壁,在第⑥自然段。通过第⑤段中心句“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可知,第二类是古代皇家宫廷照壁。故一空为:照壁的定义及功用;第二空为:照壁的砌筑方法;第三空为:古代皇家宫廷照壁。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此句中将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的雄伟精美的样子和一般民居前照壁素平无华的样子进行比较,一方面突出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照壁被应用的广泛,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表示在程度上达到极点,超过一切同类的人或事物表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以“最”字说明了皇家宫廷照壁中琉璃九龙壁尊贵的程度,超过了其它一切形式的照壁,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能力。文章中第②段介绍了照壁的定义和作用;第③介绍了照壁的形状、结构及外观;第④段介绍了照壁的砌筑方法。根据所给文字的信息可知,这段文字介绍的是陕西王家大院的照壁的做工精良、装饰精美,与第④段的内容符合。因此放在第④段合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书房中的国粹——砚①砚台,也称砚田、墨海、即墨侯、万石君等,是文房四宝之一。②砚台蒙于史前,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砚台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佳砚如玉,一方好砚置于案头,有定心养性之用。③一方砚台主要由砚堂、砚侧、砚岗、砚额、砚背等几部分组成。砚堂俗称砚心,是砚的核心部分,位于砚的中心研墨处,此处石质的好坏决定着砚的品质以及使用价值的高低。砚侧又称砚旁,即砚的周围侧面,人们常在其上镌刻铭记。砚岗是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其作用是贮存墨汁。砚额又称砚头,它是提高砚台观赏价值的重要部位,人们一般把重要的纹饰、图案雕刻在这一部位。砚背也叫砚底,人们通常把诗词镌刻在上面。④砚的铭文集诗、书、画雕刻、金石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砚铭形式可长可短或散或韵;内容亦诗亦文,或言志寄情,或记事抒怀,不拘一格,韵味深长。据记载,宋代爱国诗人谢枋得一方好砚,并将其赠予好友文天祥,文天祥在砚侧书写铭文云:“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一砚铭为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情操做了最真实的诠释。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群体之中,得一方佳砚,是文房必备,佳砚配佳铭,方能体现砚台的文化价值。⑤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材质,砚台多以坚固的石头为材质,这利于砚台传百世而不朽。其次是雕工。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的深雕和透雕。砚台雕工的好坏决定着砚台工艺价值的高低。雕刻设计要注意因材施艺与天人合一。设计时要反复比较和观察石料的形状、质地、颜色与纹理等天然造化,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最佳的雕刻主题,如送长辈可配松、鹤、祥云等图案,送友人可配荷花、锦鲤等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美好的寓意。⑥砚台的鉴别有法可循。一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刻、纹饰以及新旧程度是鉴定砚台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方形、圆形的砚台身价较高,有铭文的砚台尤其是有名人铭文的砚台,要比没有铭文的砚台更具有收藏价值。二摸,好的砚台质感莹洁滋润、光滑细嫩,摸起来像婴儿的肌肤一般。三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以此来判断其品质。四髓,即掌握各种砚台的特点。如端砚,其特点是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嫩而不滑。歙砚的特点是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⑦砚台使用有方。砚是极深邃的物件,需要长期滋润。平日,砚池里放清水滋养;用时须换清水,接着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锭研磨;用后,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选自《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有删改)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台蒙于史前精于清代,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B.一方砚台品质的优劣以及使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砚堂石质的好坏。C.“重要”“一般”等限定性词语的使用,使本文语言显得准确、严谨。D.本文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6.选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砚台?请简要概括。7.小明购买了一方砚台,想雕刻图文后送给同学小方。你认为雕刻什么图文才能更好地传达祝福和情谊?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5.D6.①砚台的历史;②砚台的结构;③砚台优劣的判定;④砚台收藏价值的鉴别;⑤砚台的使用方法。7.示例:在砚额雕刻荷花图案,提高观赏价值,希望小方能保持高洁脱俗的品质;在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同步课件)-第二辑: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化学课件+练习 特供省重点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练习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医临证施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培正学院《Java海量数据分布式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原创】江苏省宿迁市2013-2020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期中综合试题
- 广播电视概论(河海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销售员个人总结
- 《创新大课堂》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睾丸炎的护理》课件
- 村庙修建合同
- (完整word版)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
- 《生物制品技术》课程标准
- 《人工智能课件-基础入门》
- 骨科手术的术中应急处理与纠正
- 渔业安全与事故预防
-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英语情景运用练习
- GB/T 16462.1-2023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检验条件第1部分:卧式机床几何精度检验
- 截止阀使用说明书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