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单元专项循环练(一)_第1页
【江苏专版】2020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单元专项循环练(一)_第2页
【江苏专版】2020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单元专项循环练(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专项循环练(一)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宗法制、分封制、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制度等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西周的‘列土封建’是接受宗族殖民方式建立的家天下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授权”与“尽忠”的关系。此制度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王位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A解析由“周王”和“诸侯”等信息可排解B、D两项,由“授权”“尽忠”信息可排解C项,故选A。2.影视剧常见的台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自己血缘愈近的人愈靠得住,血缘关系愈远,“失信”则会频繁。这种生疏有可能是下列哪些历史现象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A.君主专制B.中心高度集权C.宗法宗族意识D.文字、度、量、衡的全国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牢靠性,与宗法制特点全都,故选C。3.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精确     的是()A.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B.司马迁确定了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作用C.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D.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秦设郡县而避开了分封的后患,秦通过皇帝对郡县地方长官的任免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的严密把握,避开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再次消灭,所以材料的本质含义是确定了郡县制的作用。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确定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训练。”从人类政治文明进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乐观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了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5.汉武帝先后以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裙带亲戚统大军驰骋塞外,后又下遗诏以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他宁可与舅爷“共治天下”也不愿信任同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同姓因血缘关系难以服众B.卫青、霍去病等才能超群C.同姓王发动“七国之乱”,中心对其失去信任D.同姓王主要负责地方管理答案C解析汉初大封同姓王使王国对中心政权造成严峻威逼,“七国之乱”使同姓王失去了中心和皇帝的信任,故选C。6.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心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与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答案C解析西汉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举孝廉是当时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与察举制符合,C项正确;A项为设“中正”评定本地人等第的九品中正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是打击门阀士族的科举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为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不符合题意。7.(2022·全国新课标高考)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照旧葫芦样,要把葫芦认真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内阁官员事务是否繁忙,故排解A、C两项;D项不精确     ,材料没有反映官员听从皇帝命令的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体现了在清代僵化的政治体制下,官员拘泥规制的情形,故选B项。8.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有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②商代青,铜礼器③《韩非,子》书影④明内阁,大堂旧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商代青铜器”反映的是商朝奴隶社会的社会状况,排解②;秦始皇陵兵马俑、韩非子的著述、明朝内阁都与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亲密相关。故B项正确。常考易错针对练常考易错点对“封建”的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分、科举制的评价、中外内阁制的对比等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材料中“封建”具有不同内涵的是 ()A.“命于下国,封建厥福。”B.“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夫。”C.“高皇帝拨乱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D.“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的缘由是对材料中“封建”的内涵理解不清。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从前周公因管叔、蔡叔二叔联合殷后裔武庚叛周,故广封亲戚功臣,以作周室屏障。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封建”指的是分封诸侯国(封邦建国)。认真阅读材料可知,A、C、D三项中的“封建”也是指分封诸侯国,B项中的“封建”指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2.“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的缘由是对分封制与宗法制区分不清。宗法制将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大一统”观念,为中华民族的进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分封制由于其诸侯国相对独立,导致了长期的割据混战,后被郡县制所取代,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和行省制不是西周的典章制度。3.(2022·安徽高考)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惩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留意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留意品德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     理解材料原意。唐代接受科举制选拔官吏,而缺乏对所选拔官吏品德的考核,唐太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的弊端,认为即使所选拔官吏因腐败失职得到惩处,也难以弥补他们给人民造成的困苦。这里唐太宗强调的是从选官源头上留意品德。B项是科举制的优势,故排解。A、C两项虽是从不同角度据材料意思得出的生疏,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故排解。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的缘由是不理解两国内阁制的性质。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心一级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废除宰相,内阁长官称首辅,故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解。D项反映了两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大题冲关规范练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进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进行仪式祈求他们的爱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查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进行纪念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与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沟通》材料二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1)归纳材料一、二中宗法制对后世影响的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乐观影响?(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材料三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谐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3)依据材料三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答案(1)祭祀祖先、家族父权家长制等。影响:有利于分散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分散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猛和稳定,把“国”和“家”亲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2)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的祭祀原则。宗法制。(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大宗永久是小宗的领袖,小宗永久要听从大宗。(4)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核心手段;政权与族权亲密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及其与分封制关系的理解。第(1)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所述,归纳出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所学学问,抓住乐观影响结合制度的特点分层次说明。第(2)题依据材料一、二,从继承制、祭祀等方面归纳原则;指出反映的制度。第(3)题据材料从家族关系、政治关系角度进行说明。第(4)题实际上是回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放争辩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方法一史料研读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化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方法二问题争辩(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化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②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