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2/3B/wKhkGWeGFfeAJ3fbAAJoHWr2A4Q186.jpg)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2/3B/wKhkGWeGFfeAJ3fbAAJoHWr2A4Q1862.jpg)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2/3B/wKhkGWeGFfeAJ3fbAAJoHWr2A4Q1863.jpg)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复习资料汇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2/3B/wKhkGWeGFfeAJ3fbAAJoHWr2A4Q1864.jpg)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复习资料汇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2/3B/wKhkGWeGFfeAJ3fbAAJoHWr2A4Q1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复习费料汇编
一、解读高考
1.考查内容。
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散
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
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
2.趋势分析
(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
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
最易失分的题。
(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
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
二、考点探究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莅平人。少不,家褰,独嗜学,善《苛》《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
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
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含新丰,哆率主人不之
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宜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修
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
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
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敕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
正应比耳。然杳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
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日:“根吾资品妄高,不
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
赐周日:“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
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
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学并昭陵。(节选自《新唐书》)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有“母死日孤”的说法,死了母亲的人就成了孤儿。
B.“诗”是指《诗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逆在古语中为“迎接”,旅为“旅人、行者”
之意。
D.“陪葬”是封建帝王给予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的殊荣,也是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
手段。
答案A
解析本题为最新考试大纲的新增题型,为文学和文化常识题。对于此类题目,我们需
从平时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
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的积累。A项中应是“父死日孤”。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莅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c他十分喜爱学习,精
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
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
客居到密州。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拿很多行装给他,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
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
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
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
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
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
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催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
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职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
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辨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
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
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
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
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传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八
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彳台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
“只遗撼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
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
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
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地,经常让御厨为他
备饭,派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
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师逵,字九达,东阿人。少孤,事母至孝。年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南二十余
里求得之。及归,夜二鼓,遇虎。逵惊呼天,虎舍之去。母疾寻愈。
洪武中,以国子生从御史出按事,为御史所劾,逮至。帝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书案
牍。久之,擢御史,迂陕西按察使。狱囚淹系千人,淡旬尽决遣,悉当其罪。母忧去官,庐
墓侧,不饮酒食肉者三年。成祖即位,召为兵部侍郎,改吏部。
永乐四年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出采木。逵往湖、湘,以十万众入山辟道路,召商贾,
军役得贸易,事以办。然颇严刻,民不堪,多从李法良为乱。左中允周干劾之。时仁宗监国,
以帝所特遣,置不问。八年,帝北征,命总督馈饷,逵请量程置顿堡,更递转输。从之。逵
佐蹇义在吏部二十年,人不敢干以私。仁宗嗣位,与赵祖、古朴皆改官南京,而逵进户部尚
书,兼掌吏部。宣德二年正月卒官,年六十二。
逵廉,不殖生产,禄赐皆分宗党。有子人人,至无以自赡。成祖在北京尝语左右曰:“六
部扈从臣,不贪者惟逵而已。”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鼓”就是二更天,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二鼓便是二更的意思。
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
B.“国了生”是指在国了监肄业的学生,但•般为官员了弟。
C.“尚书”为各部的部长,副手为侍郎,吏部尚书就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D.“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也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答案D
解析
古代五更计时制及地支计时法:
戌时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亥时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子时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7点
丑时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寅时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子时一一夜半三更又称午夜,过了午夜,则进入下半夜。
所以,A项没有错误。反观D项,考查的是年号与庙号的区别。“皇帝死后,在太庙立
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叫庙号,和年号不同。
参考译文:
师逵,字九达,东阿人。少年失怙,侍奉母亲非常孝顺。他十三岁时,母亲得病,想吃
藤花菜。师逵到城南二十余里的地方找到了它,回来时已是夜二鼓时分了。途中遇到老虎,
师逵惊呼喊天,老虎舍他而去。母亲的病不久好了。
洪武年间,师逵以国子监生的身份随御史出京按察事情,被御史弹劾,逮到皇上跟前。
皇上见他相貌奇伟,释放了他,贬到御史台去书写案宗。过了很久,他被升为御史,又升为
陕西按察使。当时陕西监狱关有上千人,师逵仅用十天就全部处理完毕,判罪都非常正确。
母亲去世时他挂官而去,在墓侧结庐居住,三年不饮酒不吃肉。成祖印位后,把他召为兵部
侍郎。后改到吏部任职。
永乐四年(1406),修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出去采办木材。师逵前往湖、湘,他以十万
之众入山开辟道路,召来商贾,军役得以贸易,使事情办成了。但他过于严酷,百姓无法忍
受,多追随李法良作乱,左中允周干弹劾他。当时仁宗监国,因师逵是皇上特遣的人,便置
之不问。八年,皇上北征,命师逵总督粮饷供给,师逵请求计算路程设置顿堡,步步转输。
皇上同意了。师逵在吏部轴佐蹇义二十年,人们都不敢谋私。仁宗继位后,他与赵殂、古朴
都改到南京任职,而师逵升为户部尚书,兼学吏部事务。宣德二年(1427)正月他在任上去世,
终年六十二岁。
师逵为官清廉,不经营产业,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亲族乡党。他有八个儿子,到
了无法养活自己的地步。成祖在北京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六部扈从大臣,不贪婪的只有师
逵一个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男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宇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投投
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
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林盐爽),诸县争占
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
成。耀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
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槌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脸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
问焉。对日:“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散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
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
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
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
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
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
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
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濡皖山谷寺、石牛
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B.“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
必是升职。
C.“河北”在古代是指“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
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
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B
解析“‘左迁’必是升职"错,从平时的课文中不难推出“左子”是降职的意思。如
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亡郡司马”。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
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幸最优秀,担任了北京
国子监教按,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文才,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
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
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征收分摊盐焚,其他县都争着
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克,迁著作佐郎,加集
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
日夜察看母亲的面容,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
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任鄂州
知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分别居于京城附近
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脸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
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
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
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
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
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
赛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
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
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
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
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社
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
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
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
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滥皖的上
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技巧点拨】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
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
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拜、除、授等同
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如:道,在唐代为行政区划,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
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中“道”
指道的长官。
4.除了课堂时间学习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每天掌握一点,日积月累,会收
到比较好的效果。
【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埠时,极意尽言,无所
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W归买马司。登请复其
旧。守目:“买马、齐士孰急?”登日:“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本,与
古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日:“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
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手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
日:“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感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将,请矍于学,买书以谢
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日:“是可
以阶改秩。”登日:“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舛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东十余事告之。
晦日:“此古人之政,令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箱,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更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
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里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
钱者,昼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目:“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日:“桧为
相亡状,祠不可立。”癖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癖陟遂创
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遗健卒捕登,啰登母死舟中,藁葬水
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四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
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
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鳌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爰不乐,大失则恸哭随
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快逑为本,有《东溪集》行世。(《宋史•列传第一百五
十八》,有删节)
[注]丞相,指秦桧。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在文中是指大臣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这是皇帝考查官员的重要形式
之一,是提拔官员的主要凭借。
B.“满秩”,也称“秩满”,官吏任期结束的意思。
C.“衣冠之士”在文中借指读书人。
D.“慎独”是一种情操,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
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答案A
解析A项中“是提拔官员的主要凭借”表述不当,只是主要凭借之一。
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k自己。绍兴二年,在
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
富川主薄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
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办法。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赘说:
“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
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
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
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
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赘推辞,不被允许,又无处归还,就请求放在州
学中,买书来答谢士民。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
订《徽宗实录》,他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
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赘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
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笳之地推行,
说不能推行,是诚心不到要了。”
豪民秦琥欺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称“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胁迫。高登到
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秦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
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企把秦
琥叫来,当面责备他,声色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城气
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鳌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
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登日:“秦桧做宰相不像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
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亲自写了
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
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登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
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
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
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奉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府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
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做的事
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
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一、人物称谓和作品命名
(一)人称姓名
1.直称姓名(或名)
⑴用于自称。例如:庐陵冬自呼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⑵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日手本构恶于前,,舍底献谄于后。(《指南录
后序》)
(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落母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4)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本,尔何如?(《论语》)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虫也?(《论语》)
2.称字、号、斋名、谥号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⑴称字。例如:东阳马生茗砂,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2)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
记》)
(3)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学擘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4)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平寿先生”,梁启超为“"本隼主人”。
3.称官名、爵名
⑴称官名。例如:可巧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与妻书》)
(2)称爵名。例如:宇由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例如:今电学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称郡望
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苟承世人遂称其为“韩
日警”O
6.几项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
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员外》。(张
籍为水部员外郎,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
8.特殊称谓
(1)职业+人名。例如:也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2)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举冬不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3)封地+人名。例如:百超姓卫,商为其封地。
(二)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1)王侯自称
【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
称,他人不得擅用。例如:落为始皇帝。(《史记》)
【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例如:穿人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例如:权叹息日:“诸人持议,甚
失斗望。”(《赤壁之战》)
【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I: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
传》)一
【不毂(我)、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例如:齐侯曰:“岂不尊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救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2)臣子自称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例如:张良日:“秦
时与乌游,项伯杀人,g活之。”(《鸿门宴》)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
策》).•
(3)一般人自称
【仆】谦称,译为“我”。例如:力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例如:学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例如: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
而已,则非卷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小人】谦称,译为“我”。例如:少勺有母,皆尝,!'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
“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
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
【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
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不佞(nlng)】同“不才”。例如:不住寝疾,不能趋走。(《战国策・赵策》)
【贱子】谦称自己。例如:辱于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无家别》)
(4)女子自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例如:去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
在东南飞(并序)》]
【贱妾】女子自称。例如:冷本留空房。[《孔雀东南飞(并序)》1
【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例如:若晋君朝以入,则净于夕以死。(《左
传.僖公十五年》)
(5)自称家人
【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谦辞。(对人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
常加“舍”字)
【拙荆】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
穿着,故以此代称。又作,'山荆”、“荆室”。
【贱息】古人对自己子女的谦称。例如:老臣瘩亭舒祺,最少。(《触龙说赵太后》)
【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例如:同去手,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鹃坞天•为
老母寿》)
又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例如吾虎女安肯嫁为乎乎?(《三国演义》)
【弱息】称自己的子女,犹言“小儿”、“小女”。也可专指女儿。
【息女】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臣有亭夕,愿为箕帚妾。(《汉书・高帝纪》)
【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I:贫贱有,!、夕。(《宋史》)
2.敬称
(1)称君土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例如:今喀下兴义兵,诛贱贼,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
的敬称。例如:古者天子由岁,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
传。(《史通称谓》)
【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
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
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以后只称皇太子、皇太后、皇后为殿下,侯王不称。
(2)称臣子
【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麾”是古时军中将帅指挥用的旌旅,为将帅指挥权
力的象征,故以此称之。例如:愿学于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秦兵
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冬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执事】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孙平。(《烛之武退秦师》)
【阁下】尊称,译为“您”。例如:侧闻阳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与于襄
阳书》)
【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专有。(《廉颇蔺相
如列传》)
也用作称呼对方的客气语。例如: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4有。(《报任安书》)
【君】尊称,译为“您”。例如:今芭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
(3)称师、长
【夫子】尊称,译为“老师”或“您”。例如:
①为于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②愿未于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译为“您”。例如:至江上,欲涉,
遇一去勺。(《吕氏春秋》)
【老】对老年人的尊称。如张老、谢老等。
【父(间】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
以示性别,后多用“父”或“甫”作为男子的美称。另用“父”作为对老年男子之尊称或称
呼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如渔父、田父等。
另读拘,父亲或男性长辈的统称。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亚父】亚,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称自己尊敬的贤臣为“亚父”。意为仅次于父
亲的人。例如:平与南向坐,——平手者,范增也。(《鸿门宴》)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女性长辈。周代贵族女子取字时,字前要加姓,
姓前加孟(伯)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别,如姬原母、孟姜女等。另泛指
女性长辈,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
【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往往用于书面语。例如:故亲生之蜂下,以养父母日
严。(《孝经•治经》)
【爷】旧称父亲或尊贵者。例如:不闻干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
诗》)
【高堂】古称父母为高堂。
【泰山】旧时呼妻父为泰山。
【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先妣(bi)】对已故母亲的敬称。
(4)称朋友、同辈的人
【先生】尊称,译为“您”或不译。例如:十九人谓毛遂日:“小生上!”(《史记・平
原君列传》)
【卿】尊称,译为“您”。例如:吧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世说新
语•德行》)
【子】尊称,译为“您”。例如:子路曰:“愿闻手之志。"(《论语・公冶长》)
【公】尊称,译为“您”。例如: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例如:寡君闻甫于将步师出于敝邑,
敢犒从者。(《左传》)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千金】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3.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这种称呼,无尊卑之说,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例如:
①不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②港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4.贱称
【小子】贱称,含有轻蔑的意味。例如:少于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
序)》]
【竖子】贱称,如同“小子”。例如:擎于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力口“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小弟也。(《谢安传》)
(2)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
事》)•.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例如I:妪,生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三)名、字、别号
1.名、字
古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
笄5,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
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关系,有三种情况:①意义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
阔平坦的意思。《尔雅・释地》:“广平日原。"又如:诸葛亮,字孔明;辛弃疾,字幼安。
②意义相反。例如: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朱寰(寰,光亮、光明的意思),字符晦,一字
仲晦;曾点(点,小黑也,引申为污),字皙(皙,人色白也)。③意义相关。例如:苏轼,字
子瞻。“登轼而望(与“瞻”同义)之。"(语出《左传•曹刿论战》)
2.别号
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有别号(又称别字)。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
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
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四)谥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日景
威强春悠日武'柔质慈氏日思
圣闻周达日昭,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日平'照临叫方日明
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日康哧德执义曰穆
(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日灵'杀我无辜日厉
近内远礼日炀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
在国遭忧日愍(min)
2.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3.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如汉武帝改了11次年号,唐高宗用过14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
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4.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
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
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卜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
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己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一“戎马书生”。
(五)年龄称谓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
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例如:军捱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龊、gg§t(tiaochen))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例如:有遗男,始愁。(《愚公移山》)
【总角、垂髻】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李营,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疑袅十三余,早萼梢头二月初。(《赠别》)
【笄5)年】指女子15岁。例如:复有双幼妹,毛手来结编。(《对酒示行简》)
【束发、成童】指男子15岁。例如:余自枣农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例如: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
序》)..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
【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60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60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
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又《论语》中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⑷)艾】古称60岁为誉,50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古稀】70岁。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寺未营。(《曲江》)
【耄耋(m2di6)】指高寿,老年。“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例如:奉事
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对酒歌》)
【期(qT)颐】100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即。(《次韵子由》)
(六)作品命名
1.以“地名”命名
《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称韩昌黎。
《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2.以“书室名”命名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名。
《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名。
《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轩”是其书室名。
《七录斋集》作者张溥,“七录斋”是其书室名。
3.以“谥号”命名
《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谥文。
《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文忠。
《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文正。
4.以“名号”命名
《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号文山。
《震川文集》作者归有光,号震川。
《洪北江全集》作者洪亮吉,号北江。
5.以“字”命名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李笠翁一家言》作者李渔,字笠翁。
6.以“官职”命名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尚书右丞。
《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7.以“年号”命名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嘉祐集•权书》作者苏洵,比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二、古代官职和科举
(一)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
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
都是宰相C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T部C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
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
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
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
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
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
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
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1.中国古代官职名称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
5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
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
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被封为
莱国公,王安石为荆国公,司马力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
刘基为诚意伯,王阳明为新建伯;清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左宗棠为二等恪靖侯,李
鸿章为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
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例如:
①王侯将根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②烝田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
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
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
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
代张居正曾有'8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
太子讲过课。
【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
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
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
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
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
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
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
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
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
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例
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舟为上尊。(《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
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例如:木皆军邓鹭奇其才。(《张衡传》)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代始设,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
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马齿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监控器底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知识产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
- 2025年影城保洁合同
- 中国婴童藻油软胶囊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尿胶醛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中国其他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庭审要点
- 室内外云台解码控制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热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正式版)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和维护保养
-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2短视频前期创意
- 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移交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
- 高中英语元宵节猜灯谜活动英文课件
- 家校合作共育课件
- 2023年全国报关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