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_第1页
【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_第2页
【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_第3页
【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_第4页
【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2单元2训练创新思维3【探讨2-4】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

在地震中屹立不倒?【案例描述】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那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死亡万余人,震中511个街区的房屋被无情地震毁。令人惊奇的是,一片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竟安然屹立,而大厦正前方的街道地面却呈现了上下达1/2英寸的错动!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4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著名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他在设计美洲银行大厦时,试图设计一座震中不会出现房屋崩裂的大厦,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解决建筑材料在强大外力下不变形、裂开的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到如果不是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正面(因为放在正面不能彻底解决防震问题),而是把思维着重放在反面呢?5于是,在多方筛选测算后,他采取了框筒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结构不同,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一般受力的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外力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主要构件建筑材料承受的地震力。这种以房屋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思维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6在这里,林同炎选择了以“逆”保护来保护。保护与破坏是完全对立的,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互补共存。如果不遗余力的保护不能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那么用“破坏”来“保护”。使“保护”和“破坏”双方呈现出相互依存的态势,主动设计一些在强地震中会被破坏的东西,恰恰成就了保护的目的。在主要建筑体完好的前提下,次要内部结构的破坏反而使得建筑物避开了强震的摧残。7【各抒己见】结合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