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2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悼念dào哄笑hòng风靡mí缴械xièB胸脯pú赡养shàn犄角jī栈道zhànC枷锁jiā弹壳qiào磐石pán神甫pǔD唠叨dao笞刑chī曲谱qū单薄báo2、元曲,作为一种韵文,向来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它不但是那一个时代灿烂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论述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多少有些把文学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翻开我们的文学史,透过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更早的诗经、楚辞等文学形式的表象,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三百,原本大都是可以“弦而歌之”的民间歌谣;楚辞,是由南方民歌发展而来的文化人的歌辞;唐诗,多为可以吟唱的“歌诗”“声诗”;宋词,是专为歌曲词牌而填写的歌词;元曲,更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尽管如此,它仍然使人想到常常在街头巷尾飘然入耳的流行歌曲。实际上,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这些各自时代的“乐府”,正是那一时代的流行歌曲,与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民谣并无二致。而且,元曲与之更有一种相似之处:在它自身所处的时代,它是最为低下的艺术形式,被那些“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视为刍狗。正如我们今天对流行歌曲并不一定在意,抑或看不起它一样。然而,就是这些下里巴人使人们终于有一天幡然而悟——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是“乐府”。夸张一点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历史。流行歌曲由于体制的短小,能够迅速地反映特定的情绪。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使它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这正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元曲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其中戏曲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有着明确的观念——为了面向大众的演出而作,必须更多地表现普通人所关心的话题。而诗词则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在形式上,元曲更少格律、语言和风格上的限制,因而能更为自由地表达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一切。元代的作家们,天才地把元曲这一文学形式发挥到了极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细微、真切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与感受:他们的欢乐与烦恼,喜悦与遗憾,渴望与失望以及深藏在这背后的爱与恨。他们的描绘又是那么的淋漓尽致、曲尽人情,那么的动人心魄,尽管我们没有听到而且再也无法听到那些存于我们想象中的音乐的旋律。这便是元曲,史诗般的文学。元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散曲,它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类似于宋词,多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是由不同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二是杂剧,即以北曲演唱的戏曲。三是戏文,即以南曲演唱的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词山曲海”的说法,比喻曲作的数量之多,浩如烟海。但由于元曲是非正统的通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流散十分严重。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第一个收藏、出版和研究元曲作品的高潮。清代是寂寞的,对于元曲来说。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思潮的兴起,使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通俗文学,寻找文化与艺术的本真,寻找对抗正统的利器。于是,元曲再一次被发现和重视。(有删改)(1)下列关于元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虽然是元代最为低下的艺术形式,但却是元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正如唐诗之于唐代、宋词之于宋代。B.元曲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其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它是以韵文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下里巴人。C.元曲,尤其是其中戏曲的部分是大众文化的代表,这与作者为面向大众的演出而作、更多地表现普通人关心的话题的创作观念有关。D.元曲充分展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能让我们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与感受,尽管我们再也无法听到它的音乐旋律。3、下列各项对《陈情表》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开篇写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为下文“愿乞终养”做了必要的铺垫。B.第二段叙写自己欲奉诏就职,而祖母病情日笃,自己进退两难的窘境;第三段融情于理,连用“凡””犹”“况”“且”岂”“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地表达了“愿乞终养”的愿望。C.第四段在尽忠和尽孝的时间对比中表明尽孝比尽忠更迫切,更重要,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D.文章在叙事中动以深情,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溢美林深路隘谥号赐金千镒B.氤氲咽喉要道胭脂绿草如茵C.维护任人唯亲惟一运筹帷幄D.雾霭和蔼可亲偈语被褐怀玉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2)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3)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4)拥有千万财产的布莱恩•伯尼并不是世界首位弃商从善的富人,但像他这样对慈善事业抱有巨大热情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5)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6)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A.(1)(4)(6)B.(2)(4)(5)C.(3)(5)(6)D.(2)(3)(5)评卷人得分二、语言应用(共7题,共14分)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人间天堂”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1)____(2)____(3)____7、另选一组对象,仿造下面一段话造句。要求句子结构与上文相似,内容要有一定的哲理性。(4分)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在虚度。创造者奉献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却是生活的垃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6分)中央电视台将于2012年3月15日和16日在第一套节目20点和第二套节目15点播出专题片《2012年3.15晚会》。①____②____③____9、10、(4分)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字数20字以内。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恐怖分子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11、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然而缺少了一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一些粗俗浅陋。请改写下面两条标语,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6分)①在山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修改为: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修改为:12、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35字内)(3分)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答: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13、春日山居寄友人周贺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注】外,何人更可言。【注】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看来,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B.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颔联诗人写自己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有听到道院打钟的声音传来。

D.本诗含蓄蕴藉;比如用“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因为鹿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以“不闻钟”暗示道士化缘去了。

E.尾联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怅。

(2)颈联中的“分”“挂”的使用,妙在何处?15、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进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中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________,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①____②____③____17、“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中课堂和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调整,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的特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A项,哄笑,hōngC项,弹壳,kéD项,唠叨,dāo单薄,b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B2、【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及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原文是说“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该项漏掉了限制条件“名称中”。其他选项都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和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B项,从文章内容来看,“能成为史诗般的文学”“还因为它是元代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因果关系不当。D项,“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的是诗词。原文说小令“类似于宋词”指的是其形式、篇幅,不是指题材。只有C选项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和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跟选项有关的内容,分析比较,辨别正误,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B.“也正因其浩如烟海,它难以成为正统的文学”,无中生有。其他选项都正确,故选B。【解析】。【小题1】B【小题2】C【小题3】B3、C【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观点态度。首先浏览选项,了解大概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最后将选项和文本的句子进行比较,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主旨进行判断。C项,“尽孝比尽忠更重要”错。故选C。【解析】C4、C【分析】试题分析:C都读wéi。A.yì,ài,shì,yì;B.yīn,yān,yān,yīn;D.ǎi,ǎi,jì,h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C5、B【分析】(1)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里误以为是国产手机得到大家的青睐,不符合语境。

(2)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

(3)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这里误以为是没有全局观念。不符合语境。

(4)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使用正确。

(5)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使用正确。

(6)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用于此处形容整形机构的水平;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成语积累: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解析】B二、语言应用(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此题考查长短句的转换,三个短句各1分,语意连贯1分,三句的顺序倒过来,只要语意连贯也得满分。【解析】【答案】(1)我是通过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2)这把折扇是由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3)折扇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人间天堂”的游览图。7、略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答题时所选对象一定要具有相同点,还要指出其本质区别,指出其意义或作用。【解析】【答案】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留给人们的却是轻蔑的鄙弃。8、略

【分析】此题考查长短句转换,先找主干—中央电视台将播出专题片《2012年3.15晚会》,再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解析】【答案】解法一①中央电视台将播出专题片《2012年3.15晚会》。②第一套节目播出时间为:3月15日20点。③第二套节目播出时间为:3月16日15点。解法二①中央电视台将于2012年3月15日和16日播出一部专题片。②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一套节目20点,第二套节目15点。③该专题片名为《2012年3.15晚会》。解法三①中央电视台将于2012年3月15日在第一套节目20点播出一部专题片。②中央电视台将于2012年3月16日在第二套节目15点重播该专题片。③这部专题片名为《2012年3.15晚会》。9、略

【分析】关注句式和修辞。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时要先确定好喻体,如“航船”、“春风”、“甘霖”、“绿洲”之类的喻体。这是“某班黑板报”的文字,内容应该要符合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两句各2分,句式、修辞各1分。如内容不得体,整体扣1分)【解析】【答案】示例:①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②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考查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一句话新闻”题的解题技法:1、要素提取法。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新闻的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2、去枝取干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比较多,要拟出一句话新闻,先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去除那些枝叶信息,提取出新闻要告诉读者的主要信息。3、要点概括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是由多个要点组成,各要点又无主次之分,这就需要对多个要点进行概括,然后作答。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百姓惨遭屠戮,各界市民奉献爱心。11、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需要结合“标语”的基本要求:得体、简明、有效,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注意标语的语言要求,要么是押韵或者对偶等,总之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①保护森林谨防火灾;②高压电线碰不得生命悬于一线间12、略

【分析】此题质量很好。既考查了语法中的单句运用,也考查了有严格限定的概括压缩能力。单句的语法特点是全句只能有一套主谓宾:“某市”“是”“名城”。其余的内容都必须或筛选或提炼来有效概括,然后放入定语的位置上。答案中的“交通便利”概括的是材料二,“景色优美”筛选自材料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提炼自材料四,“国家级历史文化”筛选自材料一。【解析】【答案】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13、略

【分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形象、主旨、及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诗歌,然后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最后考虑诗歌的表达技巧有哪些,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确定诗人运用的手法和技巧即可。也可采用排除法。本题中,D项,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E项,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DE。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能力。应当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答,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解答时,可以联系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字词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考虑。表达技巧可以从如下内容: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方面考虑。本题中,第一问结合“无俗喧”、山中美景及“除忆文流外”等内容,即可得出作者的情感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第二问表达技巧可以根据整首诗的具体内容判断,前三联为借景抒情,最后一联为直抒胸臆。分别作答,意思对即可。【解析】【小题1】DE【小题2】思想感情: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表达技巧:①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14、DE【分析】(1)D.“以‘不闻钟’暗示道士化缘去了”错;只暗示道院无人。E.“从正面写出”错误,“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是问询的方式,并不是正面,而是“从侧面写出”。

(2)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静景,一个“分”字,化静为动,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动景;一个“挂”字,就又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答案:

(1)DE

(2)①分;化静为动,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也写出了云雾的浓密飘动感。②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带着露珠的桃花更加鲜艳。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李白惆怅地靠着这几株古松。

赏析: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解析】DE15、C【分析】(1)C.“热闹繁忙”错;“筚篥喧喧驿骑尘”,“筚篥喧喧”这是写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寂,“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2)“云阴不散黄龙雪”;这是写边塞之景,云色浓黑,白雪覆盖,体现出边塞的苦寒,“柳色初开紫塞春”,这是写山海关的景象,柳叶繁茂,春意盎然,给人温暖之感,前后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边塞的苦寒,表达流放边塞的苦闷。从注释和诗歌的标题来看,“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诗人此时正在山海关,可见“云阴不散黄龙雪”的苦寒是诗人的想象,而“柳色初开紫塞春”的:温暖之景是诗人眼下所见,前为虚,后为实,虚实相衬。“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姜女石”“汉家人”,这是使用了典故,诗人借用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以及被发配宁古塔而产生的孤独和失落之感。

答案:

(1)C

(2)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