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解析版)温馨提示: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19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31题。经典常考题经典常考题(2023下·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①相信大家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印象颇深: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参天大树”,代表着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和期待……这颗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里蕴含着的“诗和远方”。②赞叹之余,你知道这惊艳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么实现的吗?③激光是什么?爱因斯坦提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指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有着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④?激光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举个例子,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射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也还不到2公里。⑤冬奥会上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发光强度和照射面积大、同时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利用率很高,避免了用电损失,还更加环保、高效,其光效高于同等功率LED光源的3~5倍,气体光源的10~15倍,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⑥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包括激光器、前端光学整形、末端控制、RGB三基色激光等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此次冬奥会采用了三基色大功率激光光源,出光色彩可达到1677万色,无极调色配合机械设计与信号控制,为舞台效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⑦如此,科研团队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色域达到150%NTSC的光,工作寿命超过30000小时,全密封设计,完全满足风雨雪雷尘等各种户外环境的使用。激光工程投影机由于其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低功耗等特点,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光影效果。⑧在两年的冬奥“备战”中,科研团队不断调整和升级产品状态,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1.第①段“中国式浪漫”指的是。2.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激光是由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B.高能级上的粒子受激发会跳到低能级上。C.受激发的高能级粒子会辐射出另一道光。D.所有弱光都能激发出强光从而形成激光。3.请根据④⑤两段内容补全第④段划线处的设问句。4.请为第⑦段首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A.即便……也…… B.不仅……还……C.既然……也…… D.尽管……还是……5.请根据③—⑦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答案】1.由激光汇聚成大树,以折柳送别的寓意传达中国人的送别、怀念与期待之情。2.D3.激光何以“直达天际”?4.B5.(1)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

(2)光效高

(3)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4)研发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低功耗的全工况激光工程投影机;【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①段“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参天大树’,代表着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和期待……这颗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可知,激光大树体现了中国式浪漫,可以概括为:由激光汇聚成大树,以折柳送别的寓意传达中国人的送别、怀念与期待之情。2.本题考查信息的辨析及筛选。D.结合文章第③段“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可知,D选项中的“所有弱光都能”说法有误;故选D。3.本题考查句式的衔接。本句要求根据④⑤段内容补全设问句。结合文章第④句“激光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可知,这句话是概括了激光的优点,结合第⑤段“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最后一句话用“因此”回答了激光能够直达天际,因此这句设问句应是询问激光直达天际的原因。示例:激光为什么能“直达天际”呢?4.本题考查关联词。结合第⑥段首句“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和第⑦段“科研团队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可知,激光投影技术又实现了升级,两句话构成递进关系;故选B。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③段“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可概括为: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第二空:结合第⑤段“激光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可概括为:光效高;第三空:结合第⑥段“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可概括为: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第四空:结合第⑦段“科研团队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和“激光工程投影机由于其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低功耗等特点,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光影效果”可概括为:研发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低功耗的全工况激光工程投影机。(2023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shū,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⑧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⑨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6.根据第④段的拼音写出汉字。悬shū7.第⑥段加点词语“这个道理”在文中的意思是8.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9.阅读第⑧段,完成下面的表格。(1)首先,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说明顺序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2)(4)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3)10.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一句中加点词语“比较”一词的作用。11.下列对第④—⑦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回答了第③段的问题。B.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人易于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C.四段按影响物候来临的程度大小,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D.四段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同时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性。【答案】6.殊7.秋冬两季,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8.承接上文,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北京1962年山桃、杏花等花期比1961年和1960年都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事例,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9.物候学研究的意义。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的顺序)。10.“比较”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说明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在一定程度上是简便的,但并不是非常简便。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D【解析】6.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shū——殊,悬殊:相差远,区别大。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第⑥段加点词语“这个道理”中的“这个”是近指代词,找到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可知“这个道理”是:秋冬两季,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8.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②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结合①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可知,承接上文,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北京1962年山桃、杏花等花期比1961年和1960年都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事例,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9.(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根据第⑧段关键句“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可知,本段主要说明物候学研究的意义。(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的提示,找到⑧段“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可概括为: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的提示,找到⑧段“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可概括为: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根据第8段“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等句中的“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等词语分析可知,是按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属于逻辑顺序。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第①段“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句加点词语“比较”本意是表示达到一定程度,这里说明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在一定程度上是简便的,但并不是非常简便。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四段说明语言生动典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性。选项“体现了科学性”表述不准确。故选D。(2023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chǐ],服装日趋世俗化。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12.看拼音写汉字奢[chǐ]()13.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4.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15.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2.侈1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4.不能删去。“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如果删去,就变成了都是这样打扮,不符合实际。“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解析】12.本题考查字词识记。奢chǐ——奢侈:基本意思是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从“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可知,作者在这里举出了《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后文“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可以得知,举例柴进的衣着准确地说明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再联系文章题目和前文“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得知,举例柴进的衣着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更进一步说明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4.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说明的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首先表态:不能删去;然后解词: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穿着具有普遍性,多数上身穿一件短短的糯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的就不是这样的打扮;再从反面阐释: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宋代劳动者都是这样打扮,与实际不符;最后小结: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确性与严密性。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从便服的分类,以及穿着对象的追求、爱好来分析。“短衫帮”指的是劳动者所穿的短衫,根据第④段“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可知,穿短衫的劳动者为了便于劳作而爱好这样的服装。“长袍帮”指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所穿的长袍长裤,根据第⑤段“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可知,这种服装正好和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相符,所以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2023下·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的”“得”“地”的前世今生①几年来,在学生作文、荧屏字幕,乃至报纸杂志上,结构助词“的”和“地”混淆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开始扩展到“得”字了。就连某知名报纸上也出现了“乌鸦远比人们想象得更聪明”的表述。②人们不禁要问:??③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得”“地”三个字同属于结构助词,一般置于一个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句子中语汇之间的关系。④不过,上述“的”“得”“地”的用法,并不是自古以来一直这样清楚而固定的。⑤……⑥“地”字,据现代学者推测同样源于“之”或“者”,在古代白话中经常会与“底”或“的”字互换。同时,“地”字也可特别用来表示谓语的修饰语,与今天汉语规范语法中“地”字的用法一样。⑦“得”字,则经历过一个不太一样的过程。其表示可能性或者结果与程度状态的含义,很可能来源于它的本来实词含义,即“得到”“获得”以及后来的引申义“能够”“完成”再经过一个虚词化的过程后,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结构助词。⑧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作者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这种混乱甚至持续到了近现代。白话文运动中,还曾讨论过是否应区分“的”“得”“地”“底”的用法,最终结论是可以依照个人喜好和写作习惯自行选用。胡适主张一律用的”;而鲁迅、胡适、老舍等人的作品,则是“的”“得”“地”不分。⑩直到1956年,由中国政府主导编订和推广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才最终规定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的”“得”“地”三个字各自的语法含义与用途。从学术界的观点看,“的、地、得”的分工使得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更为科学、精密,这是现代汉语书面语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权威辞书都是主张给予严格区分的。毕竟“的”“得”“地”涉及的是语法,对这三者进行区分是必要的。16.“乌鸦远比人们想象得更聪明”中的“得”应改为“的”。下列加点的“的”与此句中“想象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作者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B.“的、地、得”的分工使得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更为科学、精密。C.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权威辞书都是主张给予严格区分的。D.“的”“得”“地”涉及的是语法,语法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必须遵循的规则。17.下面四个句子是第⑤段的内容,其正确排序是B-一—A唐宋时期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献中,“底”字的用法基本与今天的“的”字相同,用来标志修饰名词的定语或者所属关系,如“文王底说”(周文王的说法)B.“的”字源于古白话中的“底”字。C.到元代,“的”字逐渐获得了“底”作为结构助词的意义,并最终大规模取代了“底”字。D.“底”字在古代曾可用做代词,作为“之”或“者”的一种音变,用来表示“什么”或者这个”如“干卿底事”(关你(卿)什么事?)18.联系全文内容,在第2段的横线处填人恰当的内容。??19.下列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请具体阐明理由。在《红楼梦》第二回中,“便要凿牙穿眼的”中“的”字与今天的规范用法相同,而“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中“的”字在今天的规范语法中则应为“得”。有意思的是,这一回中还出现了“疼得好些”,此处的“得”与今天规范语法相同。足见那时的作家们对“的”“得”“地”三字的使用较为随意,并无一定之规。【答案】16.D17.DAC18.第一句应围绕“的”“得”“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设问。示例:“的”“得”“地”的区别是如何产生的?第二句应围绕区别“的”“得”“地”的合理性设问。示例:对它们不加区别合理吗?19.第⑧段这段文字运用了举例子,列举了《红楼梦》中出现的“的”“得”混用的现象;具体说明了第⑧段“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作者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的中心句(核心、要点)【解析】16.考查拓展应用。例句中的“的”用在词或短语之后,组成“的”字结构,代指某人某事某物。A.结构助词;B.结构助词;C.语气助词,表陈述,原本就是如此;D.与前面的“涉及”组成“的”字结构,代指某项内容;故选D。17.考查句子排序。按时间排序,先是古代,然后是唐宋,接着是元代。故排序为:DAC。18.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应根据后文的内容来完成补充。第③段到第⑦段分别介绍了“的”“地”“得”的区别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这几段的内容可设定问题为:“的”“得”“地”的区别是如何产生的?最后两段先是介绍了近代人们并不太在意这三个词语的区别,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近现代。末段表明作者的观点,对这三者的使用进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这两段的内容可设定问题为:对它们不加区别合理吗?意近即可。19.考查补充文本内容。根据所给语段中的“在《红楼梦》第二回中……与今天规范语法相同”可知,本段列举了《红楼梦》中出现的“的”“得”混用的现象。语段中的“足见那时的作家们对‘的’‘得’‘地’三字的使用较为随意,并无一定之规”与第⑧段中的“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作者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相契合。所以应放在本段。模拟预测题模拟预测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航天员可以发朋友圈、打电话吗①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翟志刚率先出舱,他出舱后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②网友热赞他们是“太空群口相声组”。③有人不禁发出疑问,“太空群口相声”我们是如何听到的?在中国空间站,只要不忙,航天员可以随时给地球上的朋友打个电话,刷一刷朋友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④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用手机拨打电话,是因为城市里到处是手机基站,但一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会中断。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高速运动,肯定无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信号。⑤那么“天地通话”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载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他无线电通信技术一样,只不过因为距离更遥远,所以地球安装的通信天线就要更大,发射功率也需要更大。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时就已经使用飞船上专用的通信设备,利用飞船经过中国上空的短暂时间窗口和家人打了一个5分钟时长的电话。⑥为了解决“天地通话”问题,就需要把地球上的“手机基站”搬到更高的太空中去。从2008年开始,中国先后发射了5颗天链卫星,专门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天链卫星运行在一种特殊的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上,它是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68千米的一个圈。这个轨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当卫星在静止轨道运行时,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圈完全相同,所以卫星相对于地球就是静止的。⑦有了天链卫星,航天员只需要在空间站里安装路由器,再带上设备,接入天地通信网络就可以“天地通话”了。然而,说起来简单,工程师在实际设计时并不是随便带一台路由器就可以。因为太空里有高能宇宙射线的辐射,这些高能粒子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最终打在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有可能导致电路失效,所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此外,带去的设备也要保证不会干扰到其他电子设备,电池也要确保安全等。⑧通过“天地通话”,地面和航天员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方便顺利完成载人航天的预定任务;也让航天员的家属与航天员不“断联”,为航天员提供坚强的心理建设;对于在地面上心系宇宙的我们来讲,实时联络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航天的太空生活,学习载人航天科技知识;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实时联络也可以更好地处理异常情况,保证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进行。希望有朝一日我们都能有机会,从太空给地球的朋友打电话。20.第④段内容是为了说明(

)A.一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就会中断。B.空间站距离地球太遥远不能建基站。C.普通的手机基站无法实现“天地通话”。D.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用手机拨打电话。21.根据第⑤—⑦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2.第⑦段“这些高能粒子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最终打在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有可能导致电路失效”一句中,“有可能”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3.第⑧段画线句介绍了“天地通话”的四个作用,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案】20.C21.(1)在地球安装体积和发射功率更大的通信天线来发射信号(2)在空间站安装路由器,带上设备,来接入天地通信网络(3)保证带去的设备不会干扰其他电子设备(4)确保电池安全22.不能删去,“有可能”表示估计,说明高能粒子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有导致电路失效的可能性,突出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若删去则说明导致电路失效是必然的,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3.它们分别介绍了天地通话在天地交流、心理建设、知识传播和处理异常情况方面,对完成航天任务的作用,这四个作用的排序是按照产生的频次以及对完成航天任务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的。【解析】20.C.根据第④段“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用手机拨打电话,是因为城市里到处是手机基站,但一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会中断。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高速运动,肯定无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信号”可知,第④段通过写我们平时拨电话需要用到手机基站,但是因为空间站距离地面过远,无法接受手机基站的信号,因此利用普通的手机基站无法实现“天地通话”,体现“天地通话”的难度大;故选C。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二空:文章第⑤到⑦段点明能实现“天地通话”的原因,原因一在第⑤段,根据“载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他无线电通信技术一样,只不过因为距离更遥远,所以地球安装的通信天线就要更大,发射功率也需要更大”可概括原因为:在地球安装体积和发射功率更大的通信天线来发射信号;原因二在第⑥段,根据“从2008年开始,中国先后发射了5颗天链卫星,专门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提炼为“向太空发射天链卫星提供中继服务”,题干中已点明;原因三在第⑦段,根据“有了天链卫星,航天员只需要在空间站里安装路由器,再带上设备,接入天地通信网络就可以‘天地通话’了”可概括原因为:在空间站安装路由器,带上设备,来接入天地通信网络。第三、四空:第⑦段具体讲述了“在空间站安装路由器,带上设备,来接入天地通信网络”的具体操作;根据本段“带去的设备也要保证不会干扰到其他电子设备”“电池也要确保安全”即可填空。22.考查说分析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一般都起修饰限定的作用;③带词解句;④删词解句,与原意是否相符;⑤最后表明说明文语言特点。表态:不能删;定性:“有可能”,或许、也许,表示估计,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高能粒子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也许会出现导致电路失效的情况发生,也许不会发生,突出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删词解句:高能粒子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一定会出现导致电路失效的情况,与原意不符(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文语言特点:“有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明确观点:不能调换。原因:第⑧段画线句体现了“天地通话”四个作用,分别是天地通话在天地交流、心理建设、知识传播和处理异常情况方面,这四个作用的顺序是按照“天地通话”内容,产生的频次以、对完成航天任务的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安排的,含有逻辑顺序,不能调换位置。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锔瓷技艺①锔瓷,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②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光亮圆润、坚固耐磨,因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但瓷器易碎,且无法通过粘合或捆绑复原。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同时瓷器可制成工艺品,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大器沉雄。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于是,锔瓷技术便应运而生。③锔瓷需要金刚钻,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所以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④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则前功尽弃。再如形似订书钉的“锔钉”,两只脚打入钉眼时角度要好,否则难看不说,天长日久就走形了。⑤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再生之器看得上眼,就要讲点艺术了。因为单纯的修补只是匠活,而修复却不觉丑陋,再生而没有缺憾,就接近艺术了。乾隆年间兴起的“锔活秀”,要求锔匠们在修补瓷器时,重视对器具的装饰,能将镶嵌、锻打等工艺融入锔补拼接中。于是对瓷器进行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修饰工艺便产生了。⑥“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碎瓷的每一条裂纹,每一道缝隙都有它的走势和趋向,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此时的作品雅性自然:破碎的纹络或正或斜,亦曲亦直,状如枝蔓,形似闪电,自然而生,看似有为却若无为,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⑦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锔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一份破损的感情,但社会在前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日渐式微,昔日穿街走巷的锔瓷工匠,已经淡出人们视野。24.从第②段可概括出锔瓷之技应运而生的原因是⑴⑵2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瓷器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器具。B.除钻石外的其它金属也能用作金刚钻钻头。C.举修补紫砂壶的例子说明锔瓷是一门艺术。D.《清明上河图》可证锔瓷技艺起源于宋代。26.第⑥段画线部分乃匠心所在,其含义是。27.锔瓷之技有三个境界,可概括为:⑴⑵看得上眼,讲点艺术。⑶28.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七十二行当之说,很多行当与锔瓷技艺一样,渐渐消失,例如爆米花、捏泥人、纳鞋底、弹棉花等,请选择一种,简要说说你对这一技艺的了解。【答案】24.(1)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2)工艺品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25.A26.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27.⑴精工细作,修补完好。⑶锔以合道,达到化境。28.例1:爆米花是一种膨化食品的加工工艺。例2:捏泥人是以泥巴为材料,手工塑像的一门技艺。例3:弹棉花是一种使棉花蓬松(或恢复棉花弹性)的传统手艺。例4:纳鞋底是一种通过手工缝纫、制作鞋底的工艺。例5:捏面人是一种以面粉等为材料,手工塑像的一门技艺。【解析】24.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和“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直接提炼可得。25.B.根据第三段中的“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可知本项表述有误;C.根据第四段中的“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可知,举修补紫砂壶的例子说明锔瓷讲究精工细作;D.根据第七段中的“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可知,《清明上河图》不能证明锔瓷技艺的起源,只能证明它至少有千年的历史;故选A。26.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六段中的“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直接提炼可得。27.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锔瓷讲究精工细作”和第五段中的“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可得:精工细作,修补完好。根据第六段中的“‘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和“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可得:锔以合道,达到化境。28.考查日常积累和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爆米花,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小米)放入爆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爆米花来。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近视眼为什么越来越多?础德①眼睛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扇窗户,通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眼睛”却变得逐渐模糊起来。北京大学发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中国近视人口2020年突破7亿,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看不清大国”。除了中国之外,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城市里,上完高中的学生也十有八九都是近视,其中有10%~20%是高度近视。为什么亚洲人近视眼越来越多?②近视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常见疾病,但它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密码,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找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近视的易感程度受DNA的强力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4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眼睛的结构、发育,或者大脑与眼睛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存在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偏高。但基因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错误的用眼方式更是近视的催化剂。③书本曾被视为近视眼的“凶手”。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早在19世纪前,一些有名的眼科医生会推荐小学生们使用头靠以防止他们离书本太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即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即所谓的真性近视。④2008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凯瑟琳·罗斯为了研究儿童近视,将澳大利亚悉尼的6~7岁华裔孩子和新加坡的6~7岁华裔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结果她的团队发现,悉尼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只有3.3%,但是新加坡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却高29.1%。更惊人的是,两地孩子的父母近视率都差不多,而且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要读更多的书,更经常近距离看物体。明明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为什么两地孩子视力会天差地别?⑤罗斯团队找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会花13.75小时的时间做户外活动,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可怜巴巴的3.05小时。⑥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室外光照能够帮助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放缓眼轴长度的增长。(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26期,有删减)29.第①段“看不清大国”在文中的意思是。30.亚洲人近视眼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近视原因的传统解释原因之一:①原因之二:②近视原因的新观点③31.第⑤段主要运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2.在⑤⑥段之间还需要加入以下材料,请说明理由。2009年,图宾根大学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员发现,与在一般室内光照环境下生长的鸡相比,处于与户外光照相当的高光照水平下的鸡,实验诱发的近视发生率下降了大约60%。他们的研究控制了实验鸡的抚育环境,只改变光照强度,通过给鸡戴上眼镜来改变它们眼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诱导出鸡的近视。其他地方的研究者也在树鼯和恒河猴中发现了类似的保护性效应。【答案】29.我国近视人口之多30.近视眼是遗传造成的。书本是近视的元凶。(或“错误的用眼方式”)过少的户外运动。31.作比较将悉尼与新加坡两地同年龄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的时长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适当的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32.材料讲的是通过动物实验说明光照可以保护眼睛,有力支持了第⑤段中罗斯团队在研究儿童近视中找到“户外活动的时长”是最重要因素这一发现,而后第⑥段在“动物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室外光照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分析】29.本题考查词句在文中的指代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般采用就近原则,去这句话的前后文中找。从这句话的前面一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眼睛却变得逐渐模糊起来。北京大学发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中国近视人口2020年突破7亿”可知,“看不清大国”就是指中国近视人数越来越多。30.考查原因概括。第①题需要定位到第②自然段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近视原因之一可以概括为“近视眼是遗传造成的”。第②题需要定位到第②自然段的“但基因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错误的用眼方式更是近视的催化剂”和③自然段“学生长期不适当的用眼方式”,可以概括为“错误的用眼方式”。第③题定位到后面三段,根据第⑤段“罗斯团队找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可怜巴巴的3.05小时”,概括为“户外活动时间缺乏”或“过少的户外运动”。31.考查说明方法。“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会花13.75小时的时间做户外活动,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可怜巴巴的3.05小时”,通过悉尼和新加坡两地华裔孩子的每周户外活动的时长进行对比,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与否相联系,这为下文的实验研究“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做了铺垫。32.本题考查材料放置。由材料内容“图宾根大学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员发现,与在一般室内光照环境下生长的鸡相比,处于与户外光照相当的高光照水平下的鸡,实验诱发的近视发生率下降了大约60%”可知,主要是列举了图宾根大学对动物鸡的研究,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存在于生物中的保护性效应,即户外活动的光照对近视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这与第⑤段中罗斯团队在研究儿童近视中找到“户外活动的时长”是最重要因素一致,而后第⑥段在“动物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这是作为近视原因新观点的有力补充。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当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正在热映的《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科技的魅力。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科技做了一个大广告。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是,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已经能够做到。⑤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的智能化手段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一步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33.文章题目“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34.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35.本文围绕人脸识别技术,从、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说明3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电影情景开头,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B.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先决条件,也需要其他技术支持。C.现实生活中,人们完全能像《碟中谍4》一样,瞬间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D.第⑦段写到信息被窃取的事件发生,是为了说明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困境。37.有人认为第⑤段与文章关联不大,可删除。请联系前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33.通过人脸比对可以识别(判断)个人身份(或身份识别)3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的重要性(或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第3段首句)。35.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36.D37.不可删除,因为该段主要说明了许多因素影响人脸识别系统准确性,前文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或表述为:人脸图像数据库和现代移动互联科技也可)这是人脸识别系统准确性的前提条件,本段是围绕人脸识别技术,对上文人脸识别系统的进行补充说明或(有利于人们对人脸识别系统的现状的了解,更全面更客观。【详解】33.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中的“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可知题目表达的意思是:通过人脸比对可以识别(判断)个人身份(或身份识别)。意近即可。34.考查说明方法。第③段列举了清华大学建立人脸识别数据库的实例,这是举例子。其中有准确的数字,“256万张”“1秒钟”,根据本段首句“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可知,此处举例子和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的重要性。35.考查说明内容。本文首段引出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第②段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第③段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第④⑤⑥段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现状;⑦段介绍了其发展前景。故两空应填: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36.D.第⑦段写到信息被窃取的事件发生是为了引出网易推出的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故选D。37.分析句段作用。第⑤段介绍的是人脸识别技术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百分之一的误读率。第③④段介绍的是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这两段介绍的是建立了人脸图像数据库后的便利,第⑤段介绍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不足,是对前两段内容的必要补充。可以让读者对人脸识别技术了解的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所以第⑤段不可删除。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①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得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

)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

)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④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⑤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⑥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38.填入第③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而且 B.如果

就C.不光

还 D.不仅

也39.分析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0.如果要装修新房,为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结合最后三段内容,提出三点建议。41.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上文第几段之后,并阐述理由。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彩灯会干扰wifi。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答案】38.D39.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彩灯对网速的影响(很)大。40.①wifi设备不要安装在微波炉(家电)旁边;②wifi设备应尽量避开水管、鱼缸等带水容器;③建议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内墙面41.第②段因为第②段主要说明电子设备特别彩灯是影响WiFi信号的罪魁祸首,这段文字说明了彩灯影响WiFi信号的原因,放在②段后面,构成了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解析】38.考查关联词的运用。第②段说明的是“灯光”对网速的影响,第③段说明的则是“厨房里的家电”对网速的影响,“灯光”与“厨房里的家电”语意上是递进的关系,选用“不仅……也……”。故选D。3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子中的“高达25%”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彩灯对WiFi信号影响很大的特点,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40.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仔细阅读后三段的内容,找出影响网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结合第③段“厨房里的家电()会扰乱我们的网速”“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可建议为:wifi设备不要安装在微波炉(家电)旁边;结合第④段“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可建议为:wifi设备应尽量避开水管、鱼缸等带水容器;结合第⑤段“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可建议为:建议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内墙面。41.本题考查内容的衔接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由“彩灯会干扰wifi。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可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彩灯影响WiFi信号的原因。本文第②段主要说明电子设备,特别彩灯是影响WiF1信号的罪魁祸首,所以这段文字与第②段构成了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与第②段紧密相接,故应放在第②段后面。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古人去哪里找“热搜”李方恩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42.晓风想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的相关资料,他应该到“经史子集”中的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