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病毒很小,必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C.病毒寄生在其它生物细胞内时,用该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来繁殖后代D.病毒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从细胞结构看,幽门螺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细胞质的有无B.细胞膜的有无C.细胞核是否成形D.细胞壁的有无3、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禽流感患者属于A.传染源B.传播途径C.病原体D.病毒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完成B.屈肘时只有肱二头肌收缩C.一组骨骼肌两端附着在一块骨上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5、鸭足趾间有蹼,适于运动的形式是A.飞翔B.爬行C.游泳D.滑翔6、如果用透明胶片写上“9>6”;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该是()

A.9>6

B.6>9

C.6<9

D.9<6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1)“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或“南橘北枳”等,可以用遗传学上的________现象来解释。(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________,由________,由________。(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不适应被___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4)由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8、如图是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方法;在每个图对应的字母后填上繁殖方法的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9、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等阶段。10、【题文】白化病的祖辈一定有人患白化病,他的子女也一定会患白化病。()11、【题文】当抵抗____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____。疫苗通常是用____或____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双名法是由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提出的。1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相等.______(判断对错)14、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______.(判断对错)15、水螅的刺细胞位于外胚层,它有麻醉小动物的作用.______(判断对错)16、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做神经末梢,它分布在身体的表面。______(判断对错)17、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18、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4分)19、科学探究将一个完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分别编号为1、2、3、4,其中1、2、3号均带有1个芽眼,4号无芽眼。将它们分别放在4个同样的装有适量水的无色透明的大口塑料瓶中。按表要求连续培养20天。结果1、2号发芽,3、4号未发芽,请回答:(1)分析该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答出两个)?它们分别是通过哪两个组进行对照得出的?(2)请找出此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2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我省某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共记录鸟类158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9种,占65.99%:从迁徙来看,留鸟(不迁徙的鸟)共104中,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有24种,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为13种和12种,占8.23%和10.76%

(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调查法;实验法)。

(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望远镜;显微镜)。

(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______。

(4)通过调查发现;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秋天天气转冷,它们要飞到较暖的地区过冬,这说明了______。

(5)请将活动中记录的鸟类种数情况,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饼状图。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9分)21、【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2、【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3、【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A、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10-6毫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不正确;

B;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B正确;

C;病毒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因此病毒能繁殖后代,C不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D不正确.

故选:B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和生理特点.【解析】【答案】B2、C【分析】解: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因此幽门螺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C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解析】C3、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清楚三个环节,并能描述每个环节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因此,禽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4、D【分析】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B;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错误.

C;一组骨骼肌两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错误.

D;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正确.

故选:D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分析解答.

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解析】D5、C【分析】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动物的结构相适应的,如鸭的趾间有蹼,蹼相当于撑船的浆,所以,鸭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解题需熟知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飞行、游泳、爬行、奔跑,这些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宜的。【解析】【答案】C6、D【分析】

显微镜所成的像是一个倒像;上下左右与实际物体正好相反.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要观察的字母或汉字旋转180°,就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

故选:D

【解析】【答案】本题是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做实验时可以再载玻片上书写汉字或字母来理解.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1)变异

(2)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3)生存斗争生存淘汰

(4)病原体【分析】(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变异的类型。【解答】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出现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改变引起的变异,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是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因此属于变异。故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或“南橘北枳”等,可以用遗传学上的变异现象来解释。(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进化的趋势。【解答】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解答】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故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染病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解答】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解析】(1)变异(2)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3)生存斗争生存淘汰(4)病原体8、略

【分析】

A;由图可知;该过程为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B;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由图看出该过程是嫁接.

C;由图可知是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D;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由图看出此过程是压条.

故答案为:组织培养;嫁接;扦插;压条。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几种繁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常见的有:嫁接;压条、扦插等,识图、分析、解答.

9、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进化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有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其中中期、晚期猿人又被称为能人、直立人。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解析】【答案】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1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其遗传图解是:

可见白化病的祖辈不一定有人患白化病;他的子女也不一定会患白化病,如果和正常人结婚,则不会患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可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题。【解析】【答案】错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疫苗是指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疫苗属于抗原.故答案为:抗原;过敏反应;杀死的;减毒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的表现,及掌握疫苗的概念和作用.【解析】【答案】抗原过敏反应杀死的减毒的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分析】【解答】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故题干错误。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13、×【分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因此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的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贮存着遗传信息.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小分子片段,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析】×14、√【分析】解: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解析】√15、√【分析】解: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能够放出刺丝,能够麻醉小动物.

故答案为:√

腔肠动物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有口无肛门,体表有刺细胞.

明确水螅的结构特征.【解析】√16、×【分析】解: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它们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也就是说神经末梢有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故答案为:×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元的结构组成。【解析】×17、×【分析】试题分析: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而骨的硬度和弹性又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成年人,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物大于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解析】【答案】错18、×【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考点:显微镜的成像。【解析】【答案】错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4分)19、(1)2号和4号;没有芽眼的马铃薯不能发芽;2号和3号,马铃薯发芽需要适当的空气。

(2)马铃薯块数量有些少【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控制实验变量。【解答】(1)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这样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的惟一性,实验结论更科学合理,有说服力。通过分析,4号无芽眼,2号有芽眼,其它实验相同,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没有芽眼的马铃薯不能发芽;2号和3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空气,实验的结论是马铃薯发芽需要适当的空气。(2)实验中马铃薯块数量只有一块,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解析】(1)2号和4号;没有芽眼的马铃薯不能发芽;2号和3号,马铃薯发芽需要适当的空气。

(2)马铃薯块数量有些少20、调查法望远镜有无迁徙习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分析】解:(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望远镜。

(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有无迁徙习性。

(4)通过调查发现;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数在逐年增加,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留鸟(不迁徙的鸟)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占8.23%和10.76%,有迁徙习性的占15.19%

+8.23%+10.76%═34.18%.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的饼状图如图:

故答案为:(1)调查法。

(2)望远镜。

(3)有无迁徙习性。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

(1)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异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标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调查法望远镜有无迁徙习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五、其他(共3题,共9分)21、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析】【答案】(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3)①③

(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