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提倡素食能够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损失2、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B.我国生态工程已十分成熟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3、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范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等都与全球碳循环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关心碳循环。下列关于目前全球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能够反复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B.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续增高可引起温室效应C.工业化加速了碳排放,不利于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远大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4、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循环因果关系B.猎物种群数量在a~b时,捕食者可以更有效地捕获猎物C.在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猎物种群数量达到b点后保持稳定D.超过b点时,猎物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大到c点并稳定5、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名叫切叶蚁的蚂蚁。切叶蚁切割并收集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B.切叶蚁培养的真菌属于消费者C.“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食物链D.切叶蚁是南美洲热带丛林里的最高营养级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问题和对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煤源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减少环境污染B.农村综合发展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C.湿地恢复生态系统会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对人类发展不利D.只要各种生态工程技术发展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先污染,后治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下列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9、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S型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下列对各种生态足迹的描述,错误的是()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B.林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土地面积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D.碳足迹表示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海洋和土地面积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太阳光照射到植物体上开始B.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也就从非生物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12、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3、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为a14、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16、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17、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18、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19、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0、草甘膦能杀死田间杂草;还会损伤作物导致减产。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草甘膦大豆,实验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PCR技术扩增抗草甘膦基因过程中,在反应体系中除了加入模板、原料和DNA聚合酶外,还需加入____。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
(2)过程②需将抗草甘膦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中,通过农杆菌作用导入受体细胞。自然条件下农杆菌一般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原因是____。
(3)用含有草甘膦的培养基培养过程③得到的大豆细胞,目的是_____。也可利用分子杂交原理,用____作为基因探针,检测该大豆细胞中是否存在____。
(4)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新型农作物,给农民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21、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原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____。
(2)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与芦苇、伊乐藻、苦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
(3)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
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22、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吗?_____(需要或不需要),原因_____(答两点)。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点分析,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依据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既要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还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详解】
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正确;
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
D;提倡素食能使人的营养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B。2、A【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
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A正确;
B;我国生态工程已还未成熟;B错误;
C;合理投资;建设生态工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C错误;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D错误。
故选A。
【点睛】3、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中往复循环。
【详解】
A;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故生物群落能够反复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A正确;
B;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续增高会打破碳平衡;可引起温室效应,B正确;
C;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但工业化等过程加速了碳排放,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可能低于生物圈中释放碳的速率,D错误。
故选D。4、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猎物种群数量变化:a点之前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由于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所以种群数量会增加;a~b点之间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减少;b~c点之间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
【详解】
A;根据曲线所描述的数学模型;猎物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的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相互制约的循环因果的关系,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物种群数量介于a~b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即被捕食率大于其他区间值,所以捕食者可以更有效地捕获猎物,B正确;
C;据图可知;在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补充率会逐渐减小为零,此时猎物种群数量达到稳定,C错误;
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b点时;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大,在c点保持稳定,D正确。
故选C。5、A【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植物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
B;由“切叶蚁以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培养真菌”可知真菌是分解者;B错误;
C;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真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
D;南美洲热带丛林里生活着很多种生物;其中有切叶蚁的天敌,因此切叶蚁不是最高营养级,D错误。
故选A。6、A【分析】【分析】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1;植树造林;增大对二氧化碳的气体的吸收;2、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减少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
【详解】
A;开发新能源代替煤源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建立农村综合发展生态系统农;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保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产出,利用了循环原理,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耕地会暂时性略有减少,但是其生态效益是巨大的,C错误;
D;取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发展中国家就应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现象,虽然各种生态工程技术逐渐发展,但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C:D【分析】【分析】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城市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环境恶化、资源减少、供水不足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详解】
A;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水资源短缺;A正确;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人口增长无关,B错误;
C;人口增长;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C正确;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废气的排出导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D正确。
故选ACD。8、C:D【分析】【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的数值,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的数值;h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的数值,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的数值,f为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的数值,d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数值,据此解答。
【详解】
A、图中b=h+c;c=f+d,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生产者的同化量×100%;所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错误;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属于d,C正确;
D;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CD。9、B: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
A;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
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
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正确;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BC。
【点睛】10、B:D【分析】【分析】
1;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
2;土地荒漠化: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湿地减少: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等。
4;森林减少: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详解】
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A正确;
B;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草地面积,B错误;
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C正确;
D;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森林面积,D错误。
故选BD。11、A:B:C【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5)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A错误;
B;动物的摄入能=同化能+粪便能;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能量也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ABC。12、A:B: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即当L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L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L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
A、已知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而乙种群的L值约为1.0,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A正确;
B、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因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具体数量未知,所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B正确;
C、1〜3年,乙种群的值持续大于1.0,说明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从第3年末开始减少,因此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
D、这4年中,甲种群的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保持一定,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ABC。13、C:D【分析】【分析】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和J型;其中J型曲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没有最大值,而题干中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错误。
故选CD。14、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18、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19、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四、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0、略
【分析】【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抗草甘膦基因)。在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主要有引物;模板DNA、dNTP、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等。过程①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剪刀”)和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2)T-DNA可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由于单子叶植物不能合成吸引农杆菌的酚类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农杆菌一般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
(3)用含有草甘膦的培养基;培养过程③得到的大豆细胞,只有成功导入并表达抗草甘膦基因的大豆细胞才能在此培养基上正常生长,从而筛选出抗草甘膦的大豆细胞(或筛选出抗草甘膦基因导入并表达的大豆细胞)。还可以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实质是碱基互补配对),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草甘膦基因,检测该大豆细胞中是否存在抗草甘膦基因和抗草甘膦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4)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新型农作物;给农民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解析】引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T-DNA单子叶植物不能合成吸引农杆菌的酚类化合物筛选出抗草甘膦的大豆细胞(或筛选出抗草甘膦基因导入并表达的大豆细胞)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草甘膦基因抗草甘膦基因和由抗草甘膦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整体性21、略
【分析】【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程设计科研成果
- 模电灯课程设计
- 2025年度汽车租赁服务销售合同修订与客户体验优化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编剧劳务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专业美容机构超声刀销售与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建筑工地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24教育机构与在线教育平台教育服务外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行业Oracle房地产管理系统服务合同
- 2025版VOCs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运维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民间借贷合同模板范本(违约责任)2篇
- 2024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格合集(根据补充要求编制)
-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制定
- 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方案
-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投标文件
- 2024年01月11067知识产权法期末试题答案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GB/T 44713-2024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
- 2024年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