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078-2014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_第1页
DG∕TJ 08-2078-2014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_第2页
DG∕TJ 08-2078-2014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_第3页
DG∕TJ 08-2078-2014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_第4页
DG∕TJ 08-2078-2014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DG/TJ08一2078一2014J11788一2015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批准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5年4月1日2015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管[2014]1050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主编的《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078—2014,自2015年4月1日起实施。原《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DG/TJ08—2078—2010)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一四年十二月八日—1—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下达的《201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沪建交[2013]391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任主编单位的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及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会同有关单位,在总结近年来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实践经验,并在行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而成。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测评与评估方法;5居住建筑能效测评;6公共建筑能效测评;7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8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9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附录A至附录J。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基础项计算结果采用相对节能率作为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主要依据;采用等效电量作为能耗计量单位;增加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要求;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调整规定项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供暖空调系统性能要求,根据上海市能效测评经验调整选择项要求;细化供暖空调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等。本标准由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负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申富路568号一号楼;邮政编码201108;E-mail:zhuwf@sina.com或rainy210@—2—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参编单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闵行区建筑建材业管理署参加单位:上海众合检测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同标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德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朱伟峰张德明张文宇王君若古小英李峥嵘潘延平参加编写人员:张秀俊黄立付刘兰香康元鸣梁一峰范梅峰吴晓清沈勤生李翠诸婷施顾宝梅文琦严炜炯于卓灏崔连锁陈达希雷振坤马季悦主要审查人员:陆善后周亚素胡仰耆姜秀清刘传聚朱伟民王宝海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4年7月—1—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测评与评估方法 75居住建筑能效测评 85.1一般规定 85.2基础项 85.3规定项 115.4选择项 136公共建筑能效测评 156.1一般规定 156.2基础项 156.3规定项 176.4选择项 197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 237.1基础项 237.2规定项 238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 248.1基础项 248.2规定项 249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26附录A居住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 28附录B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 32附录C居住建筑能效测评表 40—2—附录D公共建筑能效测评表 42附录E建筑能效标识汇总表 44附录F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45附录G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47附录H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 48附录J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 49本标准用词说明 50引用标准目录 51条文说明 53—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4Measurementandevaluationmethods 75Residential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85.1Generalregulations 85.2Basicoptions 85.3prescribedoptions 115.4Alternativeoptions 136public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156.1Generalregulations 156.2Basicoptions 156.3prescribedoptions 176.4Alternativeoptions 197Residential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 237.1Basicoptions 237.2prescribedoptions 238public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 248.1Basicoptions 248.2prescribedoptions 249Reporton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certificaion 26AppendixACalculationofbacisoptiononresidentialbuilding—4—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28AppendixBCalculationofbacisoptiononpublic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32AppendixCSheetofresidential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40AppendixDSheetofpublic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 42AppendixESummarysheetof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on 44AppendixFThermalperformancetableofresidentialbuilding 45AppendixGThermalperformancetableofpublicbuilding 47AppendixHSheetofresidential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 48AppendixJSheetofpublic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 4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50Listofquotedstandards 51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3—1—1总则1.0.1为贯彻《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规范上海市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民用建筑。1.0.3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建筑能效标识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certifica-tion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的结果,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作出建筑能效水平的明示。2.0.2建筑能效测评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通过计算、核查与必要的检测,评估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建筑物热工性能与用能系统性能的活动。2.0.3建筑能效实测评估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建筑物在能效测评完成且建筑用能设备正常运转后,对建筑物实际使用能耗进行实测,并对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进行现场检测与判定的活动。2.0.4全装修居住建筑wholerenovationresidentialbuilding房屋竣工验收时,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照明、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全部安装完成的居住建筑。2.0.5建筑物用能系统buildingenergysystem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集合。用能设备是指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生活热水和照明系统的用能设备;配套设施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2.0.6参照建筑comparativebuilding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等与所标识建筑完全一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及照—3—明节能性能满足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假想建筑。2.0.7相对节能率relativeenergysavingrate参照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标识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之间的差值,与参照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之比。2.0.8等效电量equivalentquantityofelectricity建筑物用能系统消耗的不同类型能源,按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规定的最大转换能力,统一转换为电量,按照电量来统计、核算用能量。—4—3基本规定3.0.1建筑能效标识包括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和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标识两个阶段。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有效期为1年,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标识有效期为5年。3.0.2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分别进行建筑能效标识。对于兼有居住、公共建筑双重特性的综合建筑,当居住或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10%时,应分别进行标识。3.0.3新建以及实施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进行能效测评。3.0.4能效测评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有一定规模的业务活动固定场所和测评所必须的设施和办公条件。3具有10名以上经过管理部门认可完成培训的测评人员和综合评估能力。4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3.0.5建筑能效测评应包括与该建筑物用能系统相连的管网和冷热源设备,并应将主要设备性能检测报告、系统性能检测报告及现场检查报告等相关文件资料作为基础性资料,结合全年建筑能耗计算结果进行测评。3.0.6建筑能效测评应包括基础项测评、规定项测评与选择项测评,各项测评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础项为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5—能设计标准》JGJ134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计算得到的标识建筑相对于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相对节能率。2规定项为根据上海市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本标准的规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节能性能应达到的要求。规定项测评结果应全部满足要求。3选择项为对高于规定项以及规定项中未包括且国家鼓励的节能新技术进行加分的项目。3.0.7建筑能效标识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7-1和表3.0.7-2的规定。 表3.0.7-1居住建筑能效标识等级 标识等级基础项η规定项均应满足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以及本标准的要求选择项若得分超过60分(满分130分)则应再加一星☆0≤η<15%☆☆15%≤η<30%☆☆☆η≥30%注:基础项η,即相对节能率。表3.0.7-2公共建筑能效标识等级标识等级基础项η规定项选择项☆0≤η<15%均应满足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以及本标准的要求若得分超过60分(满分150分)则应再加一星☆☆15%≤η<30%☆☆☆η≥30%注:基础项η,即相对节能率。3.0.8建筑能效实测评估应包括基础项测评和规定项测评,各项测评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础项为实测得到的全年单位建筑面积实际使用能耗。—6—2规定项为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建筑物室内温湿度、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达到的要求。规定项实测结果应全部满足要求。3●0●9申请建筑能效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1项目立项批复文件、施工许可证等立项、审批文件。2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备案文件、节能审查备案文件。3全套竣工图纸。4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的产品合格证。5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6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应检测报告。3●0●10相应检测报告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并应包括以下1墙体保温材料及屋面保温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2门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检测报告。3墙体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材料及建筑外门窗的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4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报告。5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运行调试报告或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报告。6节能新技术应用情况报告。3●0●11申请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时,应提交下列资料:1建筑能耗计量报告。2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运行记录。3●0●12当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对围护结构质量存在疑义时,测评机构应对围护结构进行热工缺陷现场检测。—7—4测评与评估方法4●0●1建筑能效测评的基础项应采用计算评估方法,其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采用软件进行计算评估时,标识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建模与计算方法应一致,计算软件应采用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且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1建筑几何建模和能耗计算参数的输入与设置。2建筑的逐时使用时间表的设置与修改。3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计算。4全年供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计算。4●0●2建筑能效测评的规定项、选择项应采用文件审查、现场检查的方法。4●0●3文件审查应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现场检查应采用现场核对的方式,进行设计符合性检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或本市现行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的规定。4●0●4建筑能效实测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项的实测评估宜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设有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建筑,可利用能源消耗清单分析获得。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定项的实测评估应采用性能检测的方法。性能检测的方法应符合国家或本市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的规定。—8—5居住建筑能效测评5.1一般规定5.1.1全装修居住建筑和非全装修居住建筑应分别进行能效测评。5.1.2居住建筑能效测评应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居住小区能效测评应抽取单项工程中节能设计计算节能率最不利、不同类型等有代表性的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单项工程中测评建筑总量的10%,且不得少于3栋。5.1.3居住小区能效测评标识的等级应按抽测单位工程能效标识最低级别确定。5.1.4能效测评机构应对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进行现场检测,或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外窗气密性能现场实体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抽检数量不得少于3槿。5.2基础项5.2.1居住建筑能效测评的基础项应以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能耗为基础,计算相对节能率。η=×100%(5●2●1)式中η—相对节能率;B0—参照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能耗(kw●h/m2);—9—B1—标识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能耗(KW●h/m2)。5●2●2标识建筑全年能耗计算所需数据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建筑物构造尺寸、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构造依据竣工图纸。2建筑物透明幕墙和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玻璃遮阳系数,应以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为准;当存在异议时,应现场抽样检测,并以检测数据为准。3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为准,其厚度应依据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报告确定,当存在异议时,应现场抽样检测,并以检测数据为准;不适于现场钻芯时,可依据节能工程隐蔽验收文件确定。4屋面及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分户墙、楼板、空调供暖与非空调供暖房间的隔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为准,其厚度应按施工验收时的厚度。如有必要,可现场抽样检测,并以检测数据为准。5●2●3标识建筑全年能耗计算时,其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建筑物构造尺寸、围护结构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2建筑室内供暖温度和空调温度均取设计值。当设计文件没有要求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确定。3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计算期应为当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空调计算期应为当年6月15日至当年8月31日。4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应为供暖与空调的冷热源、水泵等设备能耗之和,应根据实际采用的设备技术参数确定。热源效率按设计工况确定。冷源采用单元式空调时,冷源效率应按设计工况确定;冷源采用冷水(热泵)机组时,冷源效率应根据不同负荷时的性能系数确定。5.2.4参照建筑全年能耗计算时,其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标识建筑完全相同。2当标识建筑体形系数超过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的规定时,应按同一比例将参照建筑屋面、外墙分为传热和绝热两部分,并应使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面积之和除以参照建筑的体积等于规定体形系数限值。3建筑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所标识建筑相同,当标识建筑某个朝向或屋面的窗墙比超过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的规定时,参照建筑该朝向或屋面的窗面积应减小到标准的规定值。4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取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中的限值。5建筑整套居住空调区域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全天为18℃;夏季全天为26℃。6供暖计算期应为当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空调计算期应为当年6月15日至当年8月31日。7建筑供暖和空调时,新风换气次数应为1.0次/h。8建筑室内得热平均强度应取4.3w/m2。9建筑供暖、空调冷热源应为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供冷时额定能效比应取2.3,供暖时额定能效比应取1.9。10建筑供暖、空调末端形式应与标识建筑相同。11建筑全装修居住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现行值的规定。5.2.5标识建筑和参照建筑供暖空调的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应采用同一计算方法计算,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输入应符合本标准第5.2.3条、第5.2.4条规定的计算条件。采用软件计算时,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应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11—5.2.6居住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的能耗计算方法应按附录A执行。5.3规定项I围护结构5.3.1标识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的规定。5.3.2外窗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建筑物的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气密性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的规定。5.3.3外门窗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变形缝及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保温措施;当采用内保温措施时,室内空气在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5.3.4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5.3.5建筑居室等空调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不应小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的规定。"冷热源及空调系统5.3.6居住建筑不应采用直接电热供暖。5.3.7采用户式燃气热水炉作为热源时,其热效率应达到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规定值。5.3.8采用户式燃气热水炉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通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气炉应配置完善、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12—2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应配置室温控制器。3配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应与供暖系统的要求相匹配。5.3.9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器,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规定值。5.3.10名义制冷量不大于14kW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规定值。5.3.11规定工况条件下,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运行时的季节能效比(SEER)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规定值。5.3.1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户式集中空调(供暖)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规定值。5.3.13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地下资源。5.3.14采用集中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应符合本标准第6.3节中公共建筑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的要求。5.3.15全装修居住建筑内部及公共区域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非全装修居住建筑公共区域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现行值规定。5.4选择项5.4.1根据上海市气候、自然资源和建筑条件,宜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加分方法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分表项目内容比例(%)分数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占整个小区范围内户数的比例不小于25%,且太阳能供生活热水的保证率f≥3015≥4025安装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户数占整个小区范围内户数的比例不小于25%,且太阳能供暖的保证率f≥1010≥2020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建筑配电装机容量的比例≥25地源热泵①系统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户数占整个小区范围内户数的比例不小于25%,且地源热泵设计供暖供热量峰值占热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5010≥751510020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户数占整个小区范围内户数的比例不小于25%,地源热泵设计生活热水供热量占建筑生活热水总装机容量的比例≥50510010注:①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表水、海水、污水等形式的热泵系统。5.4.2在居住小区规划布局、单体建筑设计时,应对自然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并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利用效果时,加分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居住小区规划布局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设计,且小区内未出现滞留区,或即使出现滞留但采取了增加绿化、水体等—13——14—改善措施时,加5分。2在单体建筑设计时,为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居室等空调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2/15(6层及以下)和10%(7层及以上)时,加10分。5●4●3在单体建筑设计时,对自然采光进行优化设计,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等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时,加5分。5●4●4在单体建筑设计时,东、西向的外窗设置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南向设置水平遮阳或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遮阳时,加分方法应符合表5●4●4的规定。表5.4.4遮阳措施加分表项目比例(%)分数采用活动外遮阳的窗户面积占总窗户面积(东南西向)的比例≥2510≥3512≥5015采用水平遮阳的窗户面积占总窗户面积(南向)的比例≥50105●4●5居住建筑选用的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单元式空调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多联机比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中的限定值高一个等级及以上的产品时,加10分。5●4●6采用其他新颖节能措施时,应提供相应节能技术分析报告。加分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项加分不超过5分,总分不高于25分。2每项技术节能贡献率应不小于2%。—15—6公共建筑能效测评6.1一般规定6.1.1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应以单位工程建筑为对象。裙房连通的建筑群当与塔楼功能一致时视为单位工程建筑,与塔楼功能不一致时,视为不同单位工程建筑;只有地下车库连通的建筑群视为不同单位工程建筑。6.1.2能效测评机构应对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进行现场检测,或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外窗气密性能现场实体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抽检不少于3橙。6.2基础项6.2.1公共建筑能效测评的基础项应以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照明能耗为基础,计算相对节能率。其中,锅炉能耗量应折算为等效电量。η=×100%(6●2●1)式中η—相对节能率;B0—参照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照明能耗(kw●h/m2);B1—标识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照明能耗(kw●h/m2)。6.2.2计算标识建筑全年能耗时,其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规定—16—设置:1建筑物结构尺寸、围护结构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2建筑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功率、人员密度和电气设备功率宜按所标识建筑设计文件确定;当设计文件没有确定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确定。3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应为供暖与空调的冷热源、水泵等设备能耗之和,系统型式与设备类型应根据实际采用的类型确定。供暖与空调系统的年运行时间表和日运行时间表应与所设计建筑一致,当设计文件没有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确定。6●2●3计算参照建筑全年能耗时,其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标识建筑完全一致。2建筑各部分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窗墙比、屋顶透明部门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值。3建筑室内温度、照明功率、人员密度及电器设备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4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热源应采用燃油或燃气锅炉,冷源采用冷水机组,末端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型式,水系统的划分应与所标识建筑一致。冷热源效率、水泵输送能效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5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年运行时间表和日运行时间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6●2●4标识建筑和参照建筑供暖空调的年累计冷热负荷应采用同一软件计算,且计算模型与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第6●2●3条的规定。计算能耗时,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应采用典型气—17—象年数据。6.2.5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方法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6.3规定项I围护结构6.3.1不同类型标识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2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公共建筑外窗、幕墙气密性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3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且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6.3.4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6.3.5除卫生间、楼梯间、设备房以外,每个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冷热源及空调系统6.3.6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空调设计新风量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7供暖、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时应对每一供暖、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6.3.8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能直接作为空调系统的主要供热热源和空气加湿的热源: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采用其他方式提供—18—热源的建筑。2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昼间用电高峰时段和平时段启用电热锅炉的建筑。3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4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室内相对湿度的要求较高时。6.3.9选择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浪费地下水资源。6.3.10采用锅炉作为热源设备时,锅炉额定热效率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1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2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器、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3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选用能量调节装置灵敏、可靠的机型,且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空调部分负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5名义制冷量不大于14kW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19—6.3.16规定工况条件下,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运行时的季节能效比(SEER)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7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8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19设置集中供暖或(和)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备室温调节功能。6.3.20锅炉房、热力站和制冷机房的燃料消耗量、耗电量、耗热量、供冷量及补水量应设置计量装置;采用集中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处或需要独立计量的用户单元,应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6.3.21集中供暖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有监控系统。6.3.22照度、照明功率密度应满足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6.3.23对室内公共区域及室外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进行控制,降低照明能耗。当公共区照明采用就地控制方式时,应设置声控或感应延时等措施。6.4选择项6.4.1公共建筑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加分项目应符合表6.4.1的规定。—20—表6.4.1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分表项目内容比例(%)分数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生活热水的保证率≥205≥3010太阳能供暖的保证率≥105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建筑总配电装机容量的比例≥15地源热泵①系统地源热泵设计供暖或供冷量峰值占建筑热源或冷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208≥3010≥5015地源热泵供暖供冷系统同时附带供应生活热水功能,且设计生活热水供热量峰值占建筑生活热水热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305≥5010注:①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表水、海水、污水等形式的热泵系统。6●4●2在单体建筑设计时,对自然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利用效果,保证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5%时,加5分。建筑为透明幕墙建筑时,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且可开启比例小于10%时,加2分;具有可开启部分且可开启比例大于等于10%时,加5分。6●4●3在单体建筑设计时,对自然采光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时,加5分。6●4●4单体建筑设计采用合理遮阳措施时,加10分。6●4●5采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大于70%时,加5分。6●4●6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达到调节昼夜电力峰谷差异的作用,且用于蓄冷的电驱动蓄能设备提供的冷量达到设计日累计负荷的30%,且未采用蓄热式电锅炉蓄热时,加5分。—21—6.4.7新风量大于等于5000m3/h时采用排风对新风预热(或预冷)处理,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全热效率不低于50%时,加5分。6.4.8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60%以上建筑所需生活热水负荷或集中空调系统空调冷凝热回收用以加热生活热水时,加5分。6.4.9对冬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利用冷却塔提供空调冷水时,加5分。6.4.10全空气空调系统能根据全年空调负荷变化规律,进行全新风或可变新风比50%比例以上等节能控制调节,满足过渡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时,加10分。6.4.11空调系统采用水泵变流量或风机变风量节能控制方式时,加10分。6.4.12空调水系统额定工况供回水温差大于等于7℃时,加5分。6.4.13对建筑空调系统、照明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计量时,加5分。6.4.14建筑空调系统、照明等部分具备下列节能控制措施中2项及以上时,加5分:1冷热源设备采用群控方式,楼宇根据冷热源负荷的需求自动调节冷热源机组的启停控制。2进行空调系统设备最佳启停和运行时间控制,进行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运行时间和负荷控制。3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实现新风量控制。4停车库的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变频或改变运行台数的控制;2)设置CO气体浓度传感器,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自动控制通风机的运行状态。—22—6.4.15公共建筑选用的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单元式空调机、多联机比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值高一个等级或一个等级以上,且高等级产品装机容量比例达到50%以上时,加5分。6.4.16当采用其他新颖节能措施时,应提供相应节能技术分析报告,且加分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项加分不超过5分,总分不高于20分。2每项技术节能率应不小于2%。—23—7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7.1基础项7.1.1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的基础项应为单位建筑面积实际使用总能耗;采用集中供暖或空调的居住建筑,基础项还应包括单位建筑面积供暖或空调实际使用能耗。7.1.2居住建筑实际使用总能耗应包括全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等所有耗能系统及设备的耗能总量。7.2规定项7.2.1居住建筑室内平均温度检测值应达到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的规定。室内平均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考虑不同体形系数、不同楼层、不同朝向用户等因素,抽检典型用户。抽检数量为:居住小区建筑抽取比例不得小于10%,并不得少于3栋,抽检用户不得小于抽检批用户的10%,并不得少于3户,每户抽检卧室或起居室1间。2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规定。—24—8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8.1基础项8.1.1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的基础项应包括单位建筑面积实际使用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供暖或空调实际使用能耗。8.1.2公共建筑实际使用总能耗应包括全年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办公设备、动力设备、生活热水等所有耗能系统的耗能总量。8.1.3公共建筑供暖空调实际使用能耗应包括供暖空调系统耗电量,燃气、蒸汽、油等类型的能耗及区域集中冷热源提供的供8.1.4公共建筑区域集中冷热源提供的供暖、供冷量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规定。8.2规定项8.2.1公共建筑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值应达到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公共建筑室内平均温度、湿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规定。8.2.2公共建筑供暖空调水系统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方法进行检测。公共建筑供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25—1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2冷源系统能效系数。8.2.3公共建筑空调风系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方法对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进行检测。—26—9建筑能效测评标识9.0.1建筑能效标识,应符合本标准中表3.0.7-1、表3.0.7-2的规定。当基础项相对节能率小于1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一星,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则应再加一星;当基础项相对节能率大于等于15%、小于30%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二星,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则应再加一星;当基础项相对节能率大于等于30%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三星。9.0.2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委托单位、测评单位、测评日期及地点。2建筑能效测评联系人、电话和地址等。3项目概况。4节能设计执行标准。5基础项测评报告。6规定项选择项测评报告。7建筑能效测评表。8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9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10测评过程中依据的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9.0.3建筑能效测评表应按本标准附录C~附录E执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应按本标准附录F~附录G执行。9.0.4建筑能效测评的基础项测评报告应包括计算输入数据、软件的名称、版本与出品公司及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等。9.0.5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委托单位、测评单位、测评日期及地点。2建筑能效测评联系人、电话和地址等。—27—3项目概况。4节能设计执行标准。5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6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汇总表。7建筑和用能系统概况。8基础项实测评估报告。9规定项实测评估报告。10实测评估过程中依据的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11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联系人、电话和地址等。9●0●6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应按本标准附录H~附录J执行。—28—附录A居住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A.1参照建筑基础项能耗计算A.1.1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Bo)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o=Boh十Boc(A.1.1-1)式中Bo—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kwh/式中Bo—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kwh/Boh—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m2);Boc—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空调能耗(kw●h/m2);Qoh—参照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Qoc—参照建筑全年累计冷负荷(kw●h);A—总建筑面积(m2);COPoh—供暖额定能效比,取1.9;COPoc—供冷额定能效比,取2.3。A.1.2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照明能耗(Bo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o1=LPD×s×t/1ooo(A.1.2-1)式中Bo1—照明能耗(kw●h);LPD—照明功率密度(w/m2);s—建筑面积(m2);—29—t—全年运行时间(h)。A.2标识建筑基础项能耗计算A.2.1标识建筑采用单元式空调时,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B1)可按下式计算:B1=B1h十B1C(A.2.1-1)B1h=式中B1—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kwh/B1C式中B1—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kwh/B1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m2);B1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空调能耗(kw●h/m2);Q1h—标识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Q1C—标识建筑全年累计冷负荷(kw●h);COP1h—标识建筑供暖额定能效比,按设计工况确定;COP1C—标识建筑供冷额定能效比,按设计工况确定。A.2.2标识建筑采用冷水(热泵)机组时,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B1)可按下式计算:B1=B1h十B1C(A.2.2-1)(A.2.2-2)COPs,a=(A.2.2-3)COPs,b=(A.2.2-4)—30—Cops,c=(A.2.2-5)Cops,d=(A.2.2-6)(A.2.2-7)Cops,a=(A.2.2-8)Cops,b=(A.2.2-9)Cops,c=(A.2.2-10)式中B1—标识建筑供暖空调能耗(kwh/m2);Cops,d=式中B1—标识建筑供暖空调能耗(kwh/m2);B1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m2);B1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空调能耗(kw●h/m2);Q1h,a~d—负荷率分别为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累计热负荷(kw●h);Q1c,a~d—负荷率分别为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累计冷负荷(kw●h);Cops,a~d—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系统性能系数;Qjz,a~d—冷水机组分别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制热量(制冷量)(kw●h);—31—wjz,a~d—热泵机组分别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耗电量(kw●h);wb,a~d—水泵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耗电量(kw●h)。—32—附录B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B.1参照建筑基础项能耗计算B.1.1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时,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及照明能耗(Bo)可按下式计算:Bo=Boh十Boc十Bol(B.1.1-1)式中Bo—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及照明能耗(kw●h/m2);Boh—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m2);Boc—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能耗(kw●h/m2);Bol—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照明能耗(kw●h/m2)。B.1.2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Boh)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oh=Eojz,h十Eob,h(B.1.2-1)Qoh=o.o24qohZA(B.1.2-3)Qoh=o.o24qohZA(B.1.2-3)(B.1.2-4)式中Eojz,h—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锅炉耗油量或燃气量折合的耗电量(kw●h/m2);Eob,h—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循环水泵能耗(kw●h/m2);Qoh—参照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33—A—总建筑面积(m2);η0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区域集中供暖时取0.92,分散供暖时取1.0;η02—锅炉额定热效率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取值;q1—燃油(或燃气)热值(kw.h/kg);q2—燃油(或燃气)折电系数(kw.h/kg);q0h—参照建筑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Z—计算供暖期天数(d);q0h,max—参照建筑的峰值热负荷(kw);EHR0—供暖循环水泵输送能效比,取0.0072;nh—供暖循环泵总台数,与标识建筑供暖循环泵台数相同;nh1~4—供暖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Ta~d—水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运行时间(h)。B.1.3当建筑采用一种以上能源种类时,应该采用统一的能源计量单位进行计算,本标准采用等效电量作为计量单位,不同能表B.1.3各种能源对应的等效电量核算法折算系数终端能源等效电量转化效率蕴含的总能量等效电量折算系数电100%1●000kw.h/kw.h1●000kw.h/kw.h天然气10●814kw.h/Nm37●148kw.h/Nm3人工煤气5●413kw.h/Nm33●578kw.h/Nm311●967kw.h/kg7●908kw.h/kg—34—续表B.1.3终端能源等效电量转化效率蕴含的总能量等效电量折算系数柴油11.848kw●h/kg7.831kw●h/kg原煤45.4%5.814kw●h/kg2.640kw●h/kg标准煤45.4%8.131kw●h/kg3.691kw●h/kg市政热水(95℃/70℃)23.6%2.778×10—4kw●h/kJ6.556×10—5kw●h/kJ市政蒸汽(0.4Mpa)34.8%2.778×10—4kw●h/kJ9.667×10—5kw●h/kJB.1.4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能耗(B0c)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0c=E0jz,c十E0b,c(B.1.4-1)(B.1.4-2)E0b,c=E02c十E02e(B.1.4-3)(B.1.4-5)式中E0jz,c—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冷水机组耗电量(kw●h/m2);E0b,c—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循环水泵能耗(kw●h/m2);E02c—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冻水循环水泵能耗(kw●h/m2);—35—E02e—参照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却水循环水泵能耗(kw●h/m2);Q0c,a~d—参照建筑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累计冷负荷(kw●h);COPa~d—参照建筑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机组性能系q0c,max—参照建筑的峰值冷负荷(kw);ER0—空调冷冻水水泵输送能效比,取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限定值;nc—空调冷冻水循环泵总台数,与标识建筑空调冷冻水循环泵台数相同;nc1~4—空调冷冻水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COPc—可按本标准第B●1●5条中“COP限值”确定;ERe—冷却水泵输送能效比,取0.0214;ne—空调冷却水循环泵总台数,与标识建筑空调冷却水循环泵台数相同;ne1~4—空调冷却水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B.1.5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时,参照建筑不同负荷区间内的机组性能系数应根据标识建筑机组设置台数及参照建筑单台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综合确定。参照建筑单台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36—表B.1.5参照建筑单台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表冷机类型额定制冷量COP限值负荷负荷负荷负荷IPLV限值水冷螺杆<528528~1163>1163离心<528528~1163>1163B.2标识建筑基础项能耗计算B.2.1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时,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及照明能耗(B1)可按下式计算:B1=B1h十B1C十B1l(B.2.1)式中B1—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及照明能耗(kw●h/m2);B1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热能耗(kw●h/m2); B1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能耗(kw●h/m2); B1l—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照明能耗(kw●h/m2)。B.2.2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热能耗(B1h)采用锅炉或市政热力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1h=E1jz,h十E1b,h(B.2.2-1)Q1h=0.024q1hZA(B.2.2-3)EQ1h=0.024q1hZA(B.2.2-3)(B.2.2-4)—37—式中E1jz,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锅炉耗气(油)量折合的耗电量(kw●h/m2);E1b,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循环水泵能耗(kw●h/m2);Q1h—标识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A—总建筑面积(m2);η1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按设计文件取值,分散供暖时取1.0;η12—锅炉额定热效率,按设计文件取值。市政热力时取1.0;q1—燃气(油)热值,(kw●h/m3(kw●h/kg));q2—燃气(油)折电系数,按本标准表B.1.3取值;q1h—标识建筑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Z—计算供暖期天数(d);q1h,max—标识建筑的峰值热负荷(kw);EHR1—标识建筑供暖循环水泵输送能效比,取系统设计值;nh—供暖循环泵总台数;nh1~4—供暖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Ta~d—水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运行时间(h)。B.2.3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热能耗(B1h)采用热泵机组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COPs,a=(B.2.3-2)—38—COps,b=(B.2.3-3)COps,c=(B.2.3-4)式中B1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COps式中B1h—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kwh/Q1h,a~d—负荷率分别为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累计热负荷(kw●h);COps,a~d—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系统性能系数;Qjz,a~d—热泵机组分别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制热量(kw●h);wjz,a~d—热泵机组分别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耗电量(kw●h);wb,a~d—水泵在系统25%、50%、75%、100%负荷下的耗电量(kw●h)。B.2.4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能耗(B1c)采用冷水机组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1c=E1jz,c十E1b,c(B.2.4-1)E1jz,c=E1b,c=E12c十E12e(B.2.4-3)1十×ERe×ne1Ta十ne2Tbne3Tc十ne4Td(B.2.4-5)式中E1jz,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冷水机组耗电量—39—(kw●h/m2);E1b,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循环水泵能耗(kw●h/m2);E12c—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冻水循环水泵能耗(kw●h/m2);E12e—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却水循环水泵能耗(kw●h/m2);Q1c,a~d—标识建筑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累计冷负荷(kw●h);COPa~d—标识建筑负荷率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区间内的机组性能系数;q1c,max—标识建筑的峰值冷负荷(kw);ER1—冷冻水泵设计输送能效比;nc—空调冷冻水循环泵总台数;ERe—冷却水泵设计输送能效比;nc1~4—空调冷冻水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COPc—冷水机组设计COP值;ne—空调冷却水循环泵总台数;ne1~4—空调冷却水循环泵分别在系统0~25%负荷、25%~50%负荷、50%~75%负荷、75%~100%负荷下的开启台数。B.2.5标识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冷能耗(B1c)采用热泵机组时,可参照本标准附录A●2●2计算。附录C居住建筑能效测评表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建筑面积(m2)/地上层数、功能/地下层数、功能气候区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测评结果备注基础项相对节能率热工性能围护结构外窗气密性热桥部位门窗洞口密封外窗可开启面积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热源户式燃气热水炉单元式机组房间空气调节器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地源热泵系统集中供暖通风空调全装修照明—40——41—续表C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测评结果备注可再生能源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遮阳措施高等级设备其他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意见:测评人员:测评机构:年月日附录D公共建筑能效测评表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建筑面积(m2)/地上层数、功能/地下层数、功能气候区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测评结果备注基础项相对节能率热工性能围护结构外窗气密性透明幕墙气密性热桥部位门窗洞口密封外窗、透明幕墙可开启面积冷热源及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设备选型依据热源地源热泵系统锅炉冷水(热泵)机组单元式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房间空气调节器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42——43—续表D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测评结果备注冷热源及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室温调节计量方式监控系统照明照度、照明功率密度照明控制可再生能源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遮阳措施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蓄冷蓄热技术能量回收冷凝热利用冬季冷却塔供冷全新风/可变新风比变水量/变风量供回水温差分项计量节能控制高等级设备其他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意见:测评人员:测评机构:年月日附录E建筑能效标识汇总表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建筑面积(m2)/地上层数、功能/地下层数、功能气候区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审查内容基础项相对节能率[%]规定项共项,满足项选择项满足项分数12345合计能效等级有效期限节能建议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