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流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2、人体内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激素B.尿素C.维生素D.纤维素3、已有研究表明;在无机盐缺乏的环境中,植物根尖会产生更多的根毛。科学家以拟南芥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茉莉酸甲酯是植物代谢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A.茉莉酸甲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结果表明,乙烯可促进根毛产生C.结果表明,乙烯的作用依赖于茉莉酸甲酯D.在无机盐缺乏的环境中,植物产生更多的根毛以适应环境4、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与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见下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的32P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结果如下表。下述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

受精幼铃。

脱落率(%)

未受精幼铃。

脱落率(%)

放射性强度(CPM)

受精幼铃。

未受精幼铃。

受精幼铃。

未受精幼铃。

GA

3.3

18

14242

14399

H2O

3.3

100

9667

7336

A.H2O处理组在该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没有影响C.GA处理后两种幼铃的32P放射性强度差异不明显D.H2O处理后两种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无关5、在同一地方进行多次甲、乙两种植物的混种实验,连续进行若干代后,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变化情况。(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M=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完全重叠B.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C.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乙将被甲淘汰D.若甲、乙达成竞争平衡,则收获的甲种子数等于乙种子数6、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并运输到伸长区,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而出现向光弯曲。B.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借助琼脂块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7、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B.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D.再次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时,机体可产生大量抗体进入细胞并消灭病毒8、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0~t3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维持平衡C.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不断增大,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9、蝗虫适合在干旱环境中生长和繁殖,是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主要害虫之一。成年雌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孵化后的幼虫(跳蝻)在地表或矮草间爬行跳跃,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活跃在植株上啃食枝叶。下列有关蝗虫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蝗灾极易爆发,说明其种群密度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通常选择不同的方法调查蝗虫的幼虫数量和成虫数量C.蝗虫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活空间不同,有明显的垂直结构D.蝗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其种群增长速率表现为不断加快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11、近期国内多地爆发新冠疫情,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是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如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时间段曲线①含量低,但曲线②含量上升的原因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但未释放B.曲线①在乙时间段快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巨噬细胞对其进行了吞噬和处理C.丙时间段主要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识别抗原后产生大量抗体D.丙时间段T细胞的免疫指标较高的原因是其同时参与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2、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此外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该群落中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捕食B,但不捕食A,三者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可能低于同纬度的森林群落B.该群落中灌木较少,原因可能是该地降雨量较少C.植食性动物B的繁殖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可能都强于植食性动物A的D.C捕食B,但不捕食A,所以该群落中A种群数量大于B种群数量13、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小型土壤线虫。秀丽隐杆线虫存在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2,性染色体组成为XX)和雄性个体(2n=11,性染色体组成为XO)。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与雌雄同体线虫杂交,但雌雄同体之间不可杂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秀丽隐杆线虫的种群密度B.雌雄同体与雄性线虫交配,其后代的性别比例约为1:1C.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个体(XaO)混合培养,后代基因型有5种D.雌雄同体自交产生雄性个体的原因是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14、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农作物→蝗虫→青蛙”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单位是J·hm-2·a-l(计算时保留一位小数)。若蛇迁入了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2·a)C.蛇的迁入增加了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及其天敌的数量D.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15、几年前浏阳河起源地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及人类电鱼行为引起水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科研人员运用生物学相关原理对该段河流的水华进行治理。下列措施与原理都正确的是()A.禁止电鱼、保护鱼类等水生动物,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B.定期定量打捞浮游藻类,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氨、磷等无机盐平衡C.投放大量杀藻药物让浮游藻类从水体中消失,可维持氮、磷平衡D.引入大量捕食浮游动物的本地鱼类,通过捕食关系可调节生态系统相对稳定16、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表示土丘)。图2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种群的次生演替B.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C.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生长D.彻底消灭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9、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21、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3、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依赖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来实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会增加,但血浆pH保持稳定,此时参与稳态调节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等。

(2)图中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典型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若Y细胞代表甲状腺细胞,物质甲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乙的分泌量会________,此调节过程为________调节。

(3)当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时,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尿液中尿素的浓度________。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________细胞。

(4)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血清中存在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用针刺患者脚部皮肤,对侧腿无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欧洲兔曾被人无意中带入澳洲草原,对袋鼠等当地生物种群造成极大威胁。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调查欧洲兔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开始几年;欧洲兔侵入后迅速繁殖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_____型;有人依据其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预测欧洲兔在澳洲草原仍有增长趋势。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锐减。

(2)图中B表示________的能量;其数量为_________。依据此图显示的数据_______(“能”或“不能”)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5、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选用拟南芥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去掉尖端的拟南芥幼苗作如图1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处理: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_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实验1中,幼苗将直立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I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_________。(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即可)27、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28、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同龄生理状态相近性别相同的健康成年鼠;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实验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

②给各组鼠注射_______;并测定________。

③分别给甲;乙、丙3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_______、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④将甲;乙、丙3组实验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___;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是________。

(4)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机制(或方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详解】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由于第一道防线的缺失,则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故选B。2、D【分析】【分析】

【详解】

A;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要通过血浆运输到靶细胞,故A可能出现在内环境;

B;尿素由肝脏产生后需经过血浆运输到肾;所以B也是可以的;

C;维生素可以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C也可以出现在内环境;

D;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在人体消化道被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才被小肠吸收,所以纤维素不可能出现在内环境。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C【分析】据图可知,茉莉酸甲酯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根毛数量增多,说明茉莉酸甲酯能够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A项正确;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根毛数量比野生型少,说明乙烯可促进根毛产生,B项正确;对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用茉莉酸甲酯处理,不能明显提高根毛数量,说明茉莉酸甲酯的作用依赖于乙烯,C项错误;在无机盐缺乏的环境中,植物产生更多的根毛,以尽可能地吸收无机盐,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正确。4、D【分析】【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受精和赤霉素(GA)溶液处理还是清水处理,因变量是脱落率和放射性强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没有影响,对未受精幼铃脱落有抑制作用;GA处理组与清水处理组相比,GA对32P的磷酸盐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

【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对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脱落率与营养物质运输的影响,H2O处理组在该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A正确;据表可知,H2O处理和GA处理受精幼铃脱落率相同,说明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没有影响,B正确;GA处理后32P放射性在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中的强度分别为14242cpm、14399cpm,差异不明显,C正确;受精幼铃可以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促进含32P的磷酸盐向棉铃的运输,H2O处理后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等,能够通过实验过程图解和表格数据的分析并结合题意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识图和分析能力。5、B【分析】【分析】

如果N>M则表示甲收获率低,甲与乙竞争时甲处劣势,若N=M,表明两者竞争力相等,若N

【详解】

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任何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都不会完全重叠,A错误;

B;外源性调节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疾病、以及捕食、寄生、竞争等;故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C;从曲线可以看出;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即N增大,则M也增大,说明乙没有被甲淘汰,C错误;

D;若甲、乙达成竞争平衡;即是M=N,当M=N时,代表(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可理解为两种生物收获与播种比相等,而收获的甲种子数未必等于乙种子数,D错误。

故选B。6、A【分析】【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详解】

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到伸长区;并没有阐述向光性的原因,A错误;

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

D;温特借助琼脂块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7、C【分析】抗体和记忆细胞均具有专一性;即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只能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A错误;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抗原,B错误;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C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但是不会进入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关系。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8、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当Nt+1/Nt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Nt+1/Nt等于1时,种群数量稳定;当Nt+1/Nt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小。

【详解】

A、乙种群在0~t2段,Nt+1/Nt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Nt+1/Nt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0~t3段,甲种群Nt+1/Nt先小于1后大于1,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Nt+1/Nt先大于1后小于1;最后等于1,说明其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维持平衡,B正确;

C、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虽然不断增大,但0~t2段的Nt+1/Nt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故0~t2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2~t3为增长型;C错误;

D、甲种群在t3后Nt+1/Nt大于1且保持恒定;种群数量增加,且呈“J”形增长,很有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D正确。

故选C。9、B【分析】【分析】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或称为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

A;蝗灾极易爆发;说明蝗虫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均较强,但其种群密度仍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如温度、湿度等,A错误;

B;蝗虫幼虫飞行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成虫适合用标记重捕法(或称为标志重捕法)调查其数量,B正确;

C;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蝗虫是种群,没有垂直结构,C错误;

D;蝗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其种群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增长速率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并在K值附近波动,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B:D【分析】【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11、A:B:D【分析】【分析】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详解】

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甲时间段曲线①含量低,但曲线②含量上升的原因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但未释放,A正确;

B;巨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曲线①在乙时间段快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巨噬细胞对其进行了吞噬和处理,B正确;

C;丙时间段主要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丙时间段T细胞的免疫指标较高的原因是其同时参与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ABD。12、A:B:C【分析】【分析】

13、A:B:C【分析】【分析】

依题意可知;雌雄同体XX线虫可自交,不可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均为雌雄同体XX;雄虫只能作父本X0,与雌雄同体XX的母本杂交,产生后代有XX和X0。

【详解】

A;由题干可知;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小型土壤线虫,故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

B;雌雄同体XX与雄性线虫X0交配;其后代中雌雄同体XX与雄性线虫X0比例约为1:1,B正确:

C、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线虫(XaO)混合培养,会存在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以及雌雄同体与雄性杂交两种交配方式,其中雌雄同体(XAX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XAXA、XAXa和XaXa;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个体(XAO)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XAO、XaO、XAXa、XaXa;因此两者混合培养后代基因型总共有5种,C正确;

D;雌雄同体自交产生雄性个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D错误。

故选ABC。14、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和迁出率及迁入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动物的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主要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详解】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A正确;

B、青蛙捕食蝗虫,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暂时未被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据图可知其同化量为2.25×107J/(hm·a),其中呼吸量为2.18×107J/(hm·a),暂时未被利用的为1×107J/(hm·a),则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的6×105J/(hm·a),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a);B正确;

C;蛇的迁入会对青蛙的捕食增多;青蛙减少,则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数量会增加,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减少,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故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D正确。

故选ABD。15、A:B【分析】【分析】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又叫蓝细菌,包括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详解】

A;水华是由于淡水湖泊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浮游动物及植食性鱼类都可以捕食浮游藻类,禁止电鱼,保护鱼类等水生动物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定期定量打捞浮游藻类;能将浮游藻类吸收的氮、磷等无机盐输出河流,从而抵消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氮、磷等无机盐,进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氮、磷等无机盐平衡,B正确;

C;投放大量杀藻药物让浮游藻类从水体中消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一方面杀藻药物会污染河流,另一方面浮游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氮、磷等无机盐仍然在增加,C错误;

D;引入大量捕食浮游动物的本地鱼类;会使浮游动物大量减少,浮游藻类被捕食减少,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B。16、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题图分析,图1;图2数据显示,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详解】

A;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因为该条件下有土壤条件,种群没有演替的特点,A错误;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但超过C密度值后,植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B错误;

C;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D;调查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彻底消灭鼢鼠会使植物丰富度下降,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8、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9、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21、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

(1)若A细胞是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会增加,但由于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依旧会保持稳定。

(2)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典型的功能外;还具有分泌的功能。若Y是甲状腺细胞,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用物质丙(甲状腺激素)饲喂动物,通过负反馈调节会使乙(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3)当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时;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促进了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因而血浆渗透压下降,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增加。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胰岛B细胞。

(4)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血清中存在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用针刺患者脚部皮肤,由于受体受损导致兴奋无法传递,所以对侧腿无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解析】NaHCO3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负反馈下降增加胰岛B受体受损,导致兴奋无法传递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生态系统;考查对种群特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和识记。

(1)欧洲兔活动能力较强;调查欧洲兔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欧洲兔侵入后的开始几年,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J型;依据年龄组成可预测欧洲兔的增长趋势。欧洲兔的入侵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的能量,其数量为30+50=80J/(cm2·a)。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不等于其同化量;依据此图显示的数据不能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标志重捕J年龄组成生物多样性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80J/(cm2·a)(无单位不给分)不能图示没有给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无法计算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答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六、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5、略

【分析】【分析】

根据图解变化;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图示过程去顶芽前,顶芽产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详解】

(1)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去除顶芽后,激素甲含量下降,激素乙含量上升,侧芽萌动,逐渐长长,据此可知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分别是抑制和促进。

(2)①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除了无生长素;其余和实验组相同(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有等量的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是促进作用,故根向地生长。

【点睛】

植株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去除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解除。【解析】生长素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详解】

(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实验一中没有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不会出现横向运输,在胚芽鞘内不会出现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不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2)据图分析可知,根据A曲线可知,在无外源乙烯和低浓度IAA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