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编制说明)》_第1页
《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编制说明)》_第2页
《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编制说明)》_第3页
《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编制说明)》_第4页
《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0年8月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团体标准《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来源于市场需求。目前市场

上检测交通事件的为视频检测器,该类方式能够准确感知车辆的车

型、车牌等特征属性,但是在探测距离、速度等运动属性的时候精度

差一些,而且由于摄像头的光学特性,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例

如强光照射、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气候条件都会影响摄像头的正常工

作,导致其采集的信息结果不够准确。而微波检测方式可以完美解决

视频监控设备的问题,可以全天候24小时工作并且不受雨、雪、雾

以及黑夜的影响,检测目标的速度、距离、类型等数据在智能交通管

理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对现有标准中没有微波类交通事件检测设备的国家标准或行

业标准,将微波交通事件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增强产品的通用

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协作单位

标准协作单位为芜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璟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浙江聚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工作过程

起草组广泛收集了相关资料及标准,作为本标准编制的依据和参

考,主要收集的资料如下。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

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

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

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

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789-2012《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

GB/T31418-201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

GB/T20609-2006《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GB/T26771-2011《微波交通流检测器的设置》

起草组通过国内专题调研,广泛搜集资料等,明确了《微波交通

事件检测器》标准的编制内容、技术要求及相关规定。

标准起草的进度及主要工作过程见表1。

表1工作过程

进度安排主要工作

2019年01月~2019年02月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相关资料

2019年03月~2019年04月前期调研(贯穿标准编制工作始终)

2019年05月~2020年04月起草标准草案

2020年05月~2020年09月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4.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研究由张军负责标准起草的组织、协调工作;进行标准需

2

求分析、章节结构的编写,担任标准主编。姜荣军、陶征负责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陈俊德、章庆、付鹏负责试验方法、检验

条件相关指标的确定及说明、格式的编写工作。顾丹丹负责技术要求

中部分功能要求、基本性能要求、无线性能要求的确定及说明、格式

的编写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论据

1.编制原则

(1)按照适用性的编制原则,对涉及检测的指标进行规定和属

性描述,满足智能交通系统业务协同和联动配合的需求。

(2)按照协调性的编制原则,与交通部发布的《视频交通事件

检测器》和《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等文件中相关参数

协调与统一。

2.主要内容论据

2.1功能和性能指标确定

在确定技术要求指标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要求的数据,主要应该从现有系统中不同于以往检测

方式的功能着手。如交通信息采集功能、交通事件检测功能、自诊断

和报警功能等功能,这样才能保证与现有系统不冲突且提高普适性。

(2)基本性能要求的数据,是依据市场验证以及交通法规定,

制定的交通事件范围和类型。

(3)无线性能要求在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

录和技术要求》中认可且在现有市场采用较高的频段中选取。

2.2指标要素选取

3

针对现有标准中没有微波类交通事件检测设备的国家标准或行

业标准,微波交通事件检测器以基础行为分析、特定行为分析、智能

分析中的行为检测为基础,根据需要设定相应事件的阈值进行实时视

频巡查与布控,当事件发生并达到设定阈值即可触发报警。为将微波

交通事件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增强产品的通用性和安全性以满

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分析交通事件检测的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按照

基本属性通用要素应简洁、实用的原则,在满足多数场景下的参数取

得。

2.3指标表述要求

指标的表述要简洁,且在道路交通事件检测使用,应突出规范性、

实用性、可操作性。每项性能指标涵盖的表述信息应有据可循、有理

可查,即符合现有交通系统要求又有所改进。

2.4指标划分依据

将在道路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中,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输出大区

域范围内的交通采集信息、交通事件检测功能,同时注意符合交通部

发布的《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和《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

器》等文件要求参数协调与统一。

2.5指标体系结构

2.5.1技术要求结构(V1版)

(1)技术要求结构

按照技术要求分类,分为外观、结构、功能要求、基本性能要求、

无线性能要求、通信接口与规程、电气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

见图1。

4

图1技术要求结构(V1版)

(2)技术指标类目

技术指标目录见表2。

表2技术指标类目

对应章节1名称对应章节1名称

4.1外观4.5无线性能要求

4.2结构4.6通信接口与规程

4.3功能要求4.7电气安全

4.4基本性能要求4.7.1绝缘电阻

4.4.1安装条件4.7.2介质强度

4.4.2交通参数有效检测4.7.3接地与防雷

范围

4.4.3交通事件有效检测4.7.4电源适应性

范围

5

4.4.4交通参数检测精度4.7.5电磁兼容

4.4.5交通事件检测率4.8可靠性

4.9环境适应性

注1:此处对应章节为早期修订标准中的章节,并非对应最终版修订标准中的章节。

(3)技术指标类目细化

起草组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了有效检测范围和无线性能要求细化

研究。

1)有效检测范围研究

进行交通参数有效检测范围和交通事件有效检测范围指标需求

分析。以现有多数路口的车道情况以及交通道路规划等多角度,明确

有效检测范围的采集需求。

最小检测距离和最大检测距离由公式L1=和

L2=计算得到,因为国内大多数路口不低于4个车道,

因此标准制定的横向可检测车道数应覆盖不少于4车道。

根据交通法规定以及参考视频事件检测参数,制定了相关的指

标。

停止逆行拥堵机动车驶离超速低速

≥200米≥150米≥200米≥150米≥150米≥150米

2)无线性能要求研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

划分规定》。61-61.5GHz(中心频率为61.25GHz)指定给工业、科学

和医疗(ISM)使用,但须经部门与那些无线电通信业务可能受到影

6

响的主管部门达成协议后给予特别批准。24-24.25GHz(中心频率为

24.125GHz)也制定给工业、科学和医疗(ISM)使用,在这些频段

内工作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必须承受由于这些应用可能产生的有害干

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2号)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对于使用频率:

24-24.25GHz,发射功率限值:20mW的设备为通用微功率设备,无需

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24.125GHz是全球范围开放的通用ISM频

段之一,常用于工业、科学和医学方面应用,在交通雷达中应用该频

段较多。61.25GHz是ISM频段之一,需取决于当地的许可。即这两

个频段都能符合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24G的通用性会更强,

61.125G频段更高且检测性能更高。

所以保留这两个可通用的频段,依据各单位选择都可以实现微波

车辆检测,具备一定的普适性。

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主要功能和性能试验在《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定的标准大

气条件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35%~75%;c)大

气压力:86kPa~106kPa进行。

各项检测精度参考GB/T28789-2012和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

监督检测中心制定的检验方式进行试验。

7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未查到可以采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采用微波设备检测交通参数只有一个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0609-2006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该标准定义了交通信

息采集的相关功能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