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393第一章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218121.1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与目的 227181.1.1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2199311.1.2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3193961.1.3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3101381.1.4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319995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4154841.1.5前期准备 4235111.1.6评价实施 4199041.1.7评价结果应用 466021.1.8文件审查法 5233701.1.9实地调查法 5176951.1.10穿行测试法 5243361.1.11比较分析法 591211.1.12风险评估法 55297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5254491.1.13组织架构设置 5140661.1.14人员配备 6197041.1.15职责分工 6107421.1.16制定评价计划 67601.1.17收集评价资料 61111.1.18开展评价工作 695371.1.19撰写评价报告 7315141.1.20报告审批与反馈 763571.1.21整改跟踪与评价 723867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712671.1.22内部控制审计的原则 815371.1.23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821863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8322431.1.24审计计划 8217031.1.25审计准备 9247881.1.26审计实施 9177311.1.27审计报告 940031.1.28文件审查法 9217991.1.29实地调查法 10132191.1.30抽样检查法 10297651.1.31风险评估法 108843第六章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10312031.1.32审计机构设置 10300311.1.33审计组织架构 11181441.1.34审计准备阶段 11281951.1.35审计实施阶段 12118151.1.36审计报告阶段 12285831.1.37审计整改阶段 1232178第七章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评价 1357241.1.38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1352901.1.39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方法 13201771.1.40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关键环节 1359801.1.41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目的 14220571.1.42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方法 1461831.1.43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关键指标 1416364第八章内部控制改进与优化 1411681.1.44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机制 14131181.1.45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宣传 14245931.1.46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15253311.1.47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15251961.1.48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1579591.1.49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15321311.1.50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1550921.1.51加强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1512038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撰写 16105571.1.5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本要求 16257181.1.5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6202581.1.54撰写注意事项 16113361.1.55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1699251.1.5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713341.1.57撰写注意事项 1713592第十章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监督与管理 17258541.1.58监督的定义与目的 17294651.1.59监督的主体与职责 1766791.1.60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8289601.1.61管理原则 1820931.1.62管理内容 19117711.1.63管理措施 19第一章内部控制评价概述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内部控制评价的概述。1.1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与目的1.1.1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合规性、适宜性和完整性进行识别、评估和报告的过程。它旨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1.2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1)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通过评价,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在识别、防范和应对风险方面的实际效果,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2)识别内部控制缺陷:通过评价,发觉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3)促进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通过评价,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4)提高企业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评价,展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第二节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与内容1.1.3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独立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涵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各个层面,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3)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技术。(4)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审慎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控制风险。(5)适时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定期进行,及时调整评价策略和方法。1.1.4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1)内部控制环境: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等。(2)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价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3)控制活动:评价企业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包括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等。(4)信息与沟通:评价企业信息与沟通机制,包括信息收集、传递、反馈等。(5)内部监督:评价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6)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整改: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整改机制,包括缺陷报告、整改措施等。(7)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与披露,保证报告真实、完整、准确。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第一节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1.1.5前期准备(1)确定评价范围: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和相关规定,明确评价的具体范围,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2)成立评价小组: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3)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间表等。1.1.6评价实施(1)收集资料:评价小组通过查阅文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与评价内容相关的信息。(2)分析与评估:评价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发觉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4)撰写评价报告:评价小组将评价过程、结果及改进措施形成评价报告,提交给企业负责人。1.1.7评价结果应用(1)反馈评价结果:企业负责人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批,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2)整改落实:相关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3)跟踪评价:企业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保证整改效果。第二节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1.1.8文件审查法(1)查阅内部控制相关文件: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手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2)分析文件内容:评价文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是否具备可操作性。1.1.9实地调查法(1)访谈法: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内部控制实施情况。(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态度及实施情况。1.1.10穿行测试法(1)选择测试样本:根据评价范围和重要性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2)实施测试:对选定的样本进行实际操作,检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1.11比较分析法(1)对比内部控制标准:将企业内部控制实际操作与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差异。(2)分析原因:针对差异,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1.1.12风险评估法(1)识别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2)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制定应对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结构1.1.13组织架构设置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结构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该机构应独立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部门,以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机构可设置为以下几种形式:(1)内部控制评价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决策。(2)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3)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设立若干个评价小组,分别负责不同业务领域的内部控制评价。1.1.14人员配备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配备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1)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企业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2)具备一定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知识。(3)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1.1.15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保证评价工作有序进行。以下为常见的职责分工:(1)评价委员会主任: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负总责。(2)评价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负责。(3)评价小组负责人:负责具体评价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对评价结果负责。(4)评价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评价资料,开展评价工作,撰写评价报告。第二节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步骤1.1.16制定评价计划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制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明确评价目标、范围、时间、方法、评价标准等。评价计划应报请企业高层领导审批。1.1.17收集评价资料评价人员应根据评价计划,收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文件、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报表等资料。同时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执行情况。1.1.18开展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应根据评价计划和收集到的资料,采用以下方法开展评价工作:(1)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识别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2)采用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3)对评价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1.19撰写评价报告评价人员应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背景和目的。(2)评价范围和方法。(3)评价结果及分析。(4)改进建议。(5)评价结论。1.1.20报告审批与反馈评价报告应报请企业高层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评价机构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其进行整改。1.1.21整改跟踪与评价评价机构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概述第一节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合规性进行评价和审查的一种审计活动。内部控制审计旨在通过独立、客观的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揭示潜在的风险和管理缺陷,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合理地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2)识别和揭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3)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内部控制的客观、真实的信息。第二节内部控制审计的原则与内容1.1.22内部控制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不受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2)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对待审计事项,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3)严谨性原则:审计人员应遵循审计准则,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4)全面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全面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各个方面,保证审计结果的完整性。1.1.23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1)内部控制环境: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权责分明、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2)风险评估:评价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3)控制活动:审查企业的控制活动,包括业务流程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合规性控制等方面。(4)信息与沟通:评价企业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包括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沟通等方面。(5)内部监督:审查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检查、内部评价等方面。(6)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整改:识别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跟踪整改效果。(7)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为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第一节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24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总体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审计人员配置等内容。1.1.25审计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审计人员应收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内部控制手册等资料,以便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2)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3)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审计人员应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4)准备审计工具: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需求,准备相应的审计工具,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表等。1.1.26审计实施(1)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测试内部控制执行:审计人员应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3)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人员应根据测试结果,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1.27审计报告(1)撰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提交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部门。第二节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1.1.28文件审查法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文件资料,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文件审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法律法规审查: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内部控制手册审查: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是否完整、合理、有效。(3)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可行。1.1.29实地调查法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实地调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访谈法:审计人员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员工等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2)观察法:审计人员通过现场观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3)案例分析法: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了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1.1.30抽样检查法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抽样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抽样检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随机抽样:审计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2)系统抽样:审计人员按照一定规律抽取样本进行检查。(3)层次抽样:审计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的不同层次,分别抽取样本进行检查。1.1.31风险评估法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性风险评估:审计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风险评估:审计人员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风险评估:审计人员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第六章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结构1.1.32审计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结构应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核心。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以实现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效领导和管理。(1)审计部门职责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效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并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结果。(2)审计部门人员配备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保证审计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1.1.33审计组织架构(1)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设立,负责对审计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政策;审批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报告;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作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审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编制审计报告;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第二节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步骤1.1.34审计准备阶段(1)制定审计计划审计部门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时间等,制定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2)收集审计资料审计人员应收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1.1.35审计实施阶段(1)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程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审计程序包括:了解内部控制环境;评估内部控制风险;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检查内部控制合规性。(2)审计证据收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1.36审计报告阶段(1)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阶段所收集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审计背景及目的;审计范围及方法;审计发觉及分析;审计结论及建议。(2)提交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1.1.37审计整改阶段(1)整改落实企业应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保证整改工作的落实。(2)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得到持续改进。第七章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评价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本章将重点阐述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评价,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第一节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1.1.38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内部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发挥预期作用,使得企业面临潜在风险的现象。1.1.39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方法(1)文件审查:通过查阅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件,如制度、流程、手册等,分析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原则,是否存在缺陷。(2)现场观察:实地查看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了解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3)询问调查:与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情况,发觉潜在缺陷。(4)分析性程序:运用财务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企业内部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潜在的缺陷。(5)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发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为改进提供依据。1.1.40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关键环节(1)设计环节:检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原则,是否存在遗漏或不足。(2)执行环节: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发觉潜在缺陷。(3)监控环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有效性,保证内部控制缺陷能够及时发觉。第二节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1.1.41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目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量化分析,为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1.1.42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价: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量化分析。(3)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全面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1.1.43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关键指标(1)缺陷数量: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总体状况。(2)缺陷严重程度: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程度。(3)缺陷整改情况:分析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效果。(4)缺陷整改成本:评估企业为整改内部控制缺陷所付出的代价。(5)缺陷整改周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速度。通过以上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评价,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并改进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不足,提升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第八章内部控制改进与优化第一节内部控制改进的措施1.1.44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机制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机制,保证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立内部控制改进小组,由高层管理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和改进工作。(2)制定内部控制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任务、进度和要求,保证内部控制改进工作的有序进行。(3)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信息反馈机制,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1.1.45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宣传(1)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加强内部控制宣传,通过企业内部网站、简报、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1.1.46完善内部审计制度(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1.1.47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1)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执行要求,保证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得到有效执行。(2)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第二节内部控制优化的策略1.1.48优化内部控制流程(1)对现有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梳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2)引入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提高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1.49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控和分析。(2)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1.50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1)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定期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进行调整,保证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1.1.51加强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融合(1)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在内部控制改进和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提高内部控制的适应性。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撰写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重要文件,以下为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撰写指导。第一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撰写1.1.5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本要求(1)报告结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件等部分。(2)语言表达:报告应采用规范、严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表述。(3)数据准确性:报告中的数据应真实、准确,保证与实际相符。1.1.5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1)引言:简要介绍评价的背景、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等。(2)评价范围及方法:详细说明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方法等。(3)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4)评价结论:总结评价结果,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状况。(5)改进措施:针对评价中发觉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6)其他事项:如需说明的其他事项,如评价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评价结果的局限性等。1.1.54撰写注意事项(1)报告应突出重点,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2)报告中涉及的数据、案例等应真实可靠,避免夸大或缩小问题。(3)报告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受到个人情感、利益等因素的影响。第二节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撰写1.1.55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1)报告结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件等部分。(2)语言表达:报告应采用规范、严谨、简洁的语言,保证表述清晰、准确。(3)审计依据:报告应明确审计依据,如相关法律法规、内部控制规范等。1.1.5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1)引言:简要介绍审计的背景、目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等。(2)审计过程:详细描述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审计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等。(3)审计发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4)审计结论:根据审计发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明确审计结果。(5)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6)审计报告的出具:明确审计报告的出具时间、报告对象等。1.1.57撰写注意事项(1)报告应突出审计重点,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2)报告中涉及的数据、案例等应真实可靠,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3)报告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受到个人情感、利益等因素的影响。(4)报告应遵循审计准则和规范,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第十章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监督与管理第一节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监督1.1.58监督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工作实施全过程跟踪、指导和检查的活动。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水平。1.1.59监督的主体与职责(1)监督的主体:企业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理化检测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景观设计快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影视编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JSP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国学智慧(东北师范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2025新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测试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4-随堂演练-第十二单元综合测评
- 航空小镇主题乐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保洁冬季防滑防冻工作措施
- 少儿美术课件-《我的情绪小怪兽》
- 永续债计入权益的必备条件分析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程序单端(自动版)
- 基坑监测课件ppt版(共155页)
- Q∕GDW 12075-2020 架空输电线路防鸟装置技术规范
- 蠕变、应力松弛、滞后和内耗讲解
- 开发区开发管理模式及发展要素PPT课件
- 急诊科科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基于MATLAB语音信号降噪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