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方案TOC\o"1-2"\h\u26935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322904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理念 344531.2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现状 416700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5581第2章节能示范工程目标与策略 5274012.1节能示范工程目标 5135652.2节能技术策略 5294062.3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整合 515349第3章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 658103.1建筑布局与形态 6271063.1.1设计原则 6301543.1.2空间布局 6293383.1.3建筑形态 6183663.2建筑采光与通风 676873.2.1采光设计 6124743.2.2通风设计 7132883.3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7175993.3.1墙体设计 778163.3.2屋面设计 766383.3.3门窗设计 7175123.3.4地下室与地面设计 72595第4章节能材料与部品 7225054.1节能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716394.1.1无机非金属材料 754854.1.2有机保温材料 7130644.1.3复合材料 8275514.1.4生态材料 8310624.2高效保温隔热材料 899044.2.1真空绝热板 8256824.2.2气凝胶 8160814.2.3硅藻土保温材料 820044.3节能门窗与遮阳设施 8110634.3.1节能门窗 8281544.3.2遮阳设施 8262074.3.3可再生能源利用 89427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9300755.1太阳能光伏系统 958005.1.1系统概述 951565.1.2系统设计 9269655.1.3技术措施 9283615.2太阳能热水系统 9177975.2.1系统概述 9270005.2.2系统设计 9114845.2.3技术措施 976575.3地源热泵技术 10323305.3.1技术概述 10212415.3.2系统设计 105455.3.3技术措施 10254第6章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0255026.1建筑节水措施 10208766.1.1节水设计与技术 10276566.1.2节水管理与维护 10160456.2雨水收集与利用 10132146.2.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216626.2.2雨水利用措施 11242766.3中水处理与回用 11293136.3.1中水处理技术 11293736.3.2中水回用途径 112480第7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11249837.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162867.1.1设计原则 11145427.1.2技术措施 11176827.2室内噪声与振动控制 11255817.2.1设计原则 11236377.2.2技术措施 12215997.3室内光环境与色彩设计 12266067.3.1设计原则 1271467.3.2技术措施 1220200第8章智能化建筑技术 12144098.1智能化系统概述 1226505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2818.2.1系统架构 12185118.2.2关键技术 12265018.2.3功能特点 13229828.3能源管理与优化 13130638.3.1能源管理系统 13307618.3.2关键技术 13213138.3.3功能特点 1310988第9章绿色施工与建筑废弃物处理 14286159.1绿色施工技术 14270309.1.1施工过程节能技术 14243719.1.2施工过程节水技术 14247449.1.3施工过程节材技术 14212709.1.4施工过程环保技术 14323419.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469.2.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436709.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34509.2.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 1495149.3工程现场环境保护 14104839.3.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4241889.3.2施工现场绿化与生态保护 15222479.3.3施工现场污染防治 15203559.3.4施工现场环境卫生 1531049第10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52191110.1项目组织与管理 151394610.1.1项目组织架构 152722610.1.2项目管理体系 152542410.1.3项目进度管理 151282710.2施工过程监控与验收 152929010.2.1施工过程监控 152415710.2.2施工质量控制 151512210.2.3验收管理 16350910.3绿色建筑与节能效果评估 161541910.3.1评估指标体系 162337310.3.2评估方法 162569110.3.3评估结果分析 16917110.3.4持续改进 16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理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2)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以人为本:绿色建筑关注人的健康、舒适和福祉,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4)全寿命周期管理: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拆除的全过程,都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1.2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逐渐形成,各国开始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摸索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2)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广绿色建筑。(3)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绿色建筑在各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如下:(1)政策支持: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市场规模:我国绿色建筑市场逐渐扩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和面积逐年增长。(3)技术进步: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评价体系: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绿色建筑功能进行量化评价的工具,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对能源的节约和利用情况。(2)节材与材料利用:评价建筑在材料选择、施工过程中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情况。(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情况。(4)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质量。(5)室外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室外景观、生态、交通等方面的质量。(6)运营管理:评价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落实情况。(7)创新与特色:鼓励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创新和特色做法。第2章节能示范工程目标与策略2.1节能示范工程目标为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示范工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措施,使建筑能源消耗较现行标准降低30%以上。(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耗与产出比降低20%。(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助力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4)提升绿色建筑品质: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保证节能示范工程在环境、舒适度、健康等方面达到绿色建筑要求。(5)推广与应用:将节能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技术进行推广,引导建筑行业整体节能水平提升。2.2节能技术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节能示范工程采取以下技术策略:(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提高建筑外墙、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2)高效能源系统应用:采用高效能源系统,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节能设备选型: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如节能型空调、照明设备等,降低设备能耗。(4)智能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建筑能源系统的智能监控与优化运行。(5)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2.3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整合为实现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的有效整合,节能示范工程采取以下措施:(1)遵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保证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符合绿色建筑要求。(2)将节能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如建筑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等。(3)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施工、运营到维护,全方位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4)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等条件,制定针对性的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方案。(5)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水平。第3章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3.1建筑布局与形态3.1.1设计原则在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中,遵循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周边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3.1.2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降低建筑能耗。采用紧凑型布局,减少建筑体量,提高建筑空间利用效率。同时考虑建筑的可扩展性,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3.1.3建筑形态建筑形态设计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同时注重建筑物的朝向、开窗方向和面积,以利于采光、通风和景观视野。3.2建筑采光与通风3.2.1采光设计建筑采光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环境质量;合理设置窗户、天窗等采光设施,提高采光效率;采用高透光、低辐射的玻璃材料,降低能耗。3.2.2通风设计建筑通风设计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利用自然风向,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合理设置通风口、通风道等设施,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有序流动;采用可调节的通风设备,满足不同季节的通风需求。3.3建筑围护结构设计3.3.1墙体设计墙体设计注重保温隔热功能,采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降低传热系数。同时考虑墙体的防水、防潮、防火等功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功能。3.3.2屋面设计屋面设计采用绿色屋面技术,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屋面绿化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3.3门窗设计门窗设计选用高功能的节能门窗,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功能。合理控制窗墙比,减少建筑能耗。3.3.4地下室与地面设计地下室与地面设计充分考虑防水、防潮、保温隔热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同时注重地下空间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第4章节能材料与部品4.1节能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节能材料在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中起着的作用。合理选择与应用节能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节能功能。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节能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1.1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功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硅酸盐保温板等。4.1.2有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如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等,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面等部位的保温。4.1.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优点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和保温隔热功能。如:酚醛树脂复合板、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4.1.4生态材料生态材料是指对环境友好、可再生的材料,如竹纤维板、麻纤维板等。它们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担。4.2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其功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以下列举了几种高效保温隔热材料:4.2.1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板采用真空绝热技术,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是目前建筑领域功能最高的保温材料之一。4.2.2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轻质、多孔、纳米级别的保温材料,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适用于建筑领域的高效保温隔热。4.2.3硅藻土保温材料硅藻土保温材料具有天然环保、防火功能好、保温隔热功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保温。4.3节能门窗与遮阳设施节能门窗与遮阳设施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4.3.1节能门窗节能门窗采用高功能隔热材料、低辐射玻璃等,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和气密功能。如:断桥铝门窗、塑钢门窗等。4.3.2遮阳设施遮阳设施可以有效阻挡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负荷。常见的遮阳设施有:遮阳篷、遮阳百叶、遮阳帘等。4.3.3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通过以上对节能材料与部品的介绍,可以为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5.1太阳能光伏系统5.1.1系统概述太阳能光伏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储能装置等组成。在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中,太阳能光伏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1.2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光照资源、建筑结构等因素,合理选择太阳能电池板的类型、容量和安装方式。(2)结合建筑用电需求,确定光伏系统的容量和配置,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优化光伏系统布局,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建筑物的美观性。5.1.3技术措施(1)采用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提高转换效率。(2)配置合适的逆变器,保证光伏系统输出电能的稳定性和质量。(3)采用储能装置,实现光伏系统在夜间或阴雨天气的自给自足。5.2太阳能热水系统5.2.1系统概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该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泵、控制器等部件。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5.2.2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热水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的类型和容量。(2)优化储热水箱的容积和保温功能,保证热水供应的稳定性和节能效果。(3)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降低管道热损失。5.2.3技术措施(1)采用高效太阳能集热器,提高热转换效率。(2)配置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热水系统的智能调控。(3)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降低储热水箱和管道的热损失。5.3地源热泵技术5.3.1技术概述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资源,通过热泵机组将地下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实现供暖和制冷。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稳定等优点,适用于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5.3.2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地源热泵机组的类型和容量。(2)设计合理的地下换热器布局,提高换热效率。(3)考虑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需求,优化热泵系统的运行策略。5.3.3技术措施(1)采用高效地源热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地下换热器设计,降低换热器阻力,提高换热效率。(3)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热泵系统的优化运行。第6章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建筑节水措施6.1.1节水设计与技术(1)采用先进的节水设计理念,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用水需求。(2)选用高效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3)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用水的精细化管理。6.1.2节水管理与维护(1)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用水人员的节水意识。(2)定期检查和维护用水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水耗。(3)开展水平衡测试,掌握用水情况,及时发觉并解决漏水问题。6.2雨水收集与利用6.2.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特点,合理设计雨水收集设施,提高雨水利用率。(2)采用生态型雨水收集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2.2雨水利用措施(1)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用水、冲厕等非饮用领域。(2)采用渗透性铺装,增加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6.3中水处理与回用6.3.1中水处理技术(1)选用适宜的中水处理工艺,保证处理后的中水满足回用标准。(2)采用先进的中水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6.3.2中水回用途径(1)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建筑内的非饮用领域,如冲厕、绿化等。(2)结合区域水资源状况,摸索中水回用于周边设施或区域的可行性。通过以上措施,本示范工程将有效提高建筑节水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第7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7.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7.1.1设计原则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设计中,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是核心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环保、健康、低污染的建筑材料;优化室内通风系统设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7.1.2技术措施(1)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释放。(2)采用合理的室内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3)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污染物浓度,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措施。7.2室内噪声与振动控制7.2.1设计原则室内噪声与振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室内噪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隔音、吸音、减振等综合技术手段;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备布局等因素,降低噪声与振动影响。7.2.2技术措施(1)合理布局建筑空间,减少噪声传播途径。(2)选用隔音、吸音功能优良的建筑材料,降低室内噪声。(3)采用减振技术,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7.3室内光环境与色彩设计7.3.1设计原则室内光环境与色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照质量;合理搭配色彩,营造舒适、和谐的室内氛围;降低照明能耗,提高照明效率。7.3.2技术措施(1)优化建筑布局,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2)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降低照明能耗。(3)合理搭配室内色彩,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4)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室内照明的智能化、个性化调节。第8章智能化建筑技术8.1智能化系统概述智能化建筑技术作为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有机互动。本章主要介绍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功能特点。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8.2.1系统架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收集建筑内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决策支持;应用层实现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和管理。8.2.2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实现对建筑内温度、湿度、光照、能耗等参数的实时监测。(2)数据传输技术:利用有线(如以太网)和无线(如WiFi、ZigBee)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对建筑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和预测。8.2.3功能特点(1)实时监控:对建筑内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故障预警与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觉设备故障,提前进行预警和诊断。(3)能耗分析:统计设备能耗数据,为能源管理和优化提供依据。(4)智能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节能降耗。8.3能源管理与优化8.3.1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建筑内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能源监测、能源分析、能源优化等功能模块。8.3.2关键技术(1)能源数据采集技术:利用智能电表、水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建筑内能源消耗数据。(2)能源监测与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能源消耗规律,发觉节能潜力。(3)能源优化技术:采用优化算法,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降低建筑能耗。8.3.3功能特点(1)能源消耗可视化:以图表形式展示建筑内能源消耗情况,便于管理人员了解能源使用状况。(2)节能诊断:通过对比分析,发觉建筑内能耗异常情况,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3)能源优化建议: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运营成本。(4)智能调控:根据实时能源需求,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第9章绿色施工与建筑废弃物处理9.1绿色施工技术9.1.1施工过程节能技术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包括但不限于高效节能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利用可再生能源等。9.1.2施工过程节水技术绿色施工需注重节水技术应用,如收集和利用雨水、施工废水循环利用、采用低水量施工工艺等,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9.1.3施工过程节材技术在绿色施工中,应推广使用高功能、低消耗的建筑材料,减少材料浪费。同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9.1.4施工过程环保技术绿色施工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扬尘、噪声、振动等污染,保证施工过程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9.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2.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包括拆除废弃物、施工废弃物、装修废弃物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破碎、筛分、回收等。9.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同时推广废弃物利用技术,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9.2.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降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化方案】2021高考英语(外研版)总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一)
- 202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规范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双基限时练14
- 人教版2022年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讲-第1讲-种群和群落
- 2022年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生物试卷(含答案)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北师版数学文(陕西用)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五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全程复习方略】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8)电化学基础
- IT工作半年总结:组织好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 2022高考(新课标)数学(理)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十章-概率10-9a
- 8位半万用表大比拼
- 品牌管理部绩效考核指标
- 《数学广角——数与形》评课稿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物业设备设施系统介绍(详细).ppt
- 公司走账合同范本
- 获奖一等奖QC课题PPT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判断题(共3页)
- 国际项目管理手册The Project Manager’s Manual
- 小学五年级思政课教案三篇
- 华为内部虚拟股管理暂行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