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Ⅰ组和第Ⅲ组到达K值所需时间相同B.“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2、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降低C.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最大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种群的K值3、杭州市河道“人工生物浮岛”项目;是五水共治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生物浮岛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下列有关生物浮岛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浮岛上的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N、P元素B.生物浮岛能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C.生物浮岛项目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浮岛上的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4、《小雅·鹿鸣》中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句中描写的生物种间关系是()A.互利共生B.种间竞争C.捕食D.寄生5、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单细胞绿藻和蓝细菌含量高。用人工模拟自然条件的方法,选取三种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进行净化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含量可反映水中绿藻和蓝细菌含量B.三种水生植物均可降低水体叶绿素a浓度C.水生植物对绿藻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其在营养和光能利用上的竞争优势D.水生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下降6、为探究光照对扇形游仆虫的影响,研究者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扇形游仆虫,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可抑制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其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的K值约为450C.228h后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D.由图推测扇形游仆虫繁殖一代的时间在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短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8、下列属于森林生物群落特点的是()A.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降雨量充沛B.动植物多具有抗干旱的能力C.树栖和攀缘类动物种类特别多D.和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相比物种种类最少9、群落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系统,发展着的群落可演化为顶极群落。与发展着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通常具有()A.较复杂的群落结构B.较快的演替速度C.较高的物种丰富度D.较快的能量积累10、我国某公园湖中出现一条长80cm左右的鳄雀鳝,此鱼源于北美,尖嘴长牙,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由于鳄雀鳝的存在,湖中的其他鱼类数量越来越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鳄雀鳝属于外来物种,引入后能迅速生长、繁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本地缺乏天敌的制约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C.随意放生鳄雀鳍,会导致本地鱼类的生态位发生改变,最终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鳄雀鳝与湖中其他鱼类的关系为种间竞争11、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B.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自生原理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2、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6、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1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18、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子的地方;喜食竹笋;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其他小动物昆虫等,发情期雌雄个体往往发出特有的求偶声,雌性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吸引雄性,一般5到7月产仔。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等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小熊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丙两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在发情期内;雌雄小熊猫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其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是单方向的。

(4)在针阔混交林中小熊猫与___________构成生物群落。引起混交林中小鸟、昆虫、小熊猫等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a、b;c分别代表营养级的级别。

(1)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

(3)据图中给出的三个能量数值,推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范围为________。

(4)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主要原因除了各营养级生物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外,还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总是伴随着________循环。2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兔、鼠、鹰等动物属于______。

(2)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____(选填“植食性”或“肉食性”)动物。

(4)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_____,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

(5)图中鹰和蛇存在的关系是______。

(6)该图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该有分解者和______部分。21、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需全面发掘固碳资源。研究者利用弃耕农田探究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中与C5结合,最终还原产生C3,此类植物为C3植物(包括豆科)。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含有对CO2亲和力较高的PEP羧化酶,在干旱、高温、强光等条件下大部分气孔关闭时C4植物仍能利用__________,影响该反应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写出两个)。

(2)研究者选取若干大小相同的弃耕农田样地;去除原有植物根系;大颗粒等,分别种植1、2、4、8、16种植物,每块样地中的植物从16种草原物种中随机选择。所有样地均不施肥,若干年后测定样地固碳速率,结果如图。

种植过程中及时去除杂草的目的是__________。结果显示,__________土壤固碳速率越高,14-22年间土壤固碳速率增加可能与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增加有关。

A.地上植物凋落物B.土壤根系生物量。

C.土壤微生物及其残体D.根系分泌物如糖;氨基酸等。

(3)研究者发现豆科、C4植物联合种植对土壤固碳作用贡献较大。豆科植物根部共生根瘤菌能够固氮,其根系生物量较低且易被分解,C4植物根系生物量高不易被分解。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二者联合种植固碳速率高的原因__________。

(4)草原生态系统存储了约三分之一陆地碳储量,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碳储量明显下降。从稳态与平衡角度,提出恢复草地碳储量的措施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是否改变或相同是判断环境容纳量是否改变或相同的关键。

【详解】

第Ⅰ组和第Ⅲ组培养液体积相同;K值相同,但由于开始的个体数量不同,所以到达K值所需时间不相同,A错误。

“J”型曲线下种群的数量一直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有K值,B错误。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C正确。

种内斗争是一个种群的内部变化;不是种群环境的改变,K值不会变,D错误。

【点睛】

把握核心概念的要点是关键,K值是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一定看种群的外在条件是否改变或相同2、D【分析】【分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防止珍稀动物被捕杀,提高它们的存活率。

【详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短时间内超越;但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不是不可超越,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环境容纳量不会变化,B错误;

C;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C错误;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还原容纳量的影响因素,掌握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的目的,属于中档题。3、D【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生活污水N;P等进入水体后使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使水中含氧量减少,从而造成动物大量死亡,水质变坏.生态浮岛的建立可有效吸收水中的N、P等,抑制浮游藻类过度生长繁殖,从而有效的控制富营养化;

【详解】

A;生物浮岛上的植物吸收水中的N、P等可以减少富营养化;A正确;

B;浮床遮光;能够抑制浮游藻类过度生长繁殖,B正确;

C;生物浮岛项目受人为因素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C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生物浮岛上的动植物不能够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睛】4、C【分析】【分析】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详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思是鹿呦呦地不停鸣叫,在野外吃青苹(艾蒿)。鹿吃青苹反映了生物之间典型的捕食关系。

故选C。5、D【分析】【分析】

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单细胞绿藻和蓝细菌含量高。

【详解】

A;叶绿素a含量可反映水中绿藻和蓝细菌含量;叶绿素a含量越多,水中绿藻和蓝细菌含量越多,A正确;

B;根据图可知;三种水生植物均可降低水体叶绿素a浓度,B正确;

C;水生植物对绿藻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其在营养和光能利用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得绿藻的数量减少,C正确;

D;水生植物无法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是由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被植物利用的,D错误。

故选D。6、A【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分析曲线图: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较低;黑暗条件下培养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在一定培养时间内逐渐增加,到一定培养时间后,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很小,判断光照抑制了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即该种群密度受光照制约,A正确;

B;分析曲线图;黑暗条件下,在一定培养时间内扇形游仆虫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约为450,B错误;

C;分析图可知光照条件下;228h后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造成。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一直较低,可能是繁殖力较低造成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该曲线图反映的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繁殖一代所需时间,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

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D。8、A:C【分析】【分析】

(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草原上以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3)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中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中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详解】

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降雨量充沛,A正确;

B;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动植物多具有抗干旱的能力,B错误;

C;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C正确;

D;和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相比;森林生物群落物种种类最多,D错误。

故选AC。9、A:C【分析】【分析】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或一个演替系列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详解】

A;顶极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群落的结构复杂,A正确;

B;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较慢,B错误;

C;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C正确;

D;顶极群落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达到平衡;发展着的群落的能量累积较快,D错误。

故选AC。10、A:B: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鳄雀鳝源于北美;属于外来物种,引入后在自然环境中能迅速生长、繁殖的原因可能是在本地缺乏天敌的制约,且环境条件适宜,A正确;

B;外来物种的入侵会通过捕食或种间竞争对本地物种形成选择;可能会使本地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B正确;

C;鳄雀鳝被放生后;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鱼类的生态位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最终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C正确;

D;鳄雀鳝不仅抢占其他鱼类的食物、栖息地等;还对其他鱼类等动物进行捕食,故其与湖中其他鱼类的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D错误。

故选ABC。11、B: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2;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详解】

A;矿区的土壤条件被严重破坏;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不符合题意;

B;超载放牧;生物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符合题意;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使得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3、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4、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17、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的数量是因变量。酵母菌初期呈S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先快后慢,K/2时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K值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被不断消耗;代谢废物不断积累,种群进入衰退期,数量开始下降。

【详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下,6h-8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75.2-20.1=55.1)最大。

(2)酵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要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如下:

【点睛】

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掌握是本题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生长曲线的改变。【解析】①.种群密度②.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稳定在减少③.6-8④.缩短⑤.增大⑥.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18、略

【分析】【分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大;则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小。

【详解】

(1)小熊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可能是由于A是在繁殖期过后进行的调查。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则可能是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就再次被捕获,使被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偏大。

(2)图中甲的老年个体多;幼;小个体少,其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丙的老年个体少,幼、小个体多,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在发情期内,雌雄个体发出特有的求偶声属于物理信息,雌性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

(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其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

(4)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的生物;所以在针阔混交林中小熊猫与所有植物和微生物;其他动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信息传递的种类、群落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识记群落的结构特征,识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的种类,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各小题。【解析】标志重捕A是在繁殖期过后进行的调查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就再次被捕获衰退型、增长型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能量流动所有植物和微生物、其他动物食物、栖息空间19、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意义,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c表示第一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表示第二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a表示第三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详解】

(1)图中c表示第一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为c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a第三营养级。

(3)图中c第一营养级和b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8÷89.4≈10%,b第二营养级和a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8.8≈20%。因此据图中给出的三个能量数值;推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范围为10%~20%。

(4)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主要原因除了各营养级生物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外;还有①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②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

【点睛】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解析】生产者c→b→a9.8%~20.5%或10%~20%(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各营养级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物质20、略

【分析】【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和合作;而捕食关系指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1)

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猫头鹰;鼠、兔等动物属于消费者。

(2)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鹰,共5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3)

食物链的第一环节是生产者即植物;第二环节的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即植食性动物。

(4)

在这条食物链中草(生产者)是数量最多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所以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的有毒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