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一.选择题(共11小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没有涉及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有液态水 B.自身能发光 C.不断运动 D.具有生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3﹣3题。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如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完成4﹣4题。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表为某年青海湖冰封期内部分天气现象与湖面特征。据此完成5﹣6题。日期天气现象湖面特征2月10日夜间降雪积雪覆盖冰面2月12日白天大风、沙尘沙尘覆盖冰面2月18日大风、(南岸)降雪冰面裸露且部分消融5.与2月10日相比,2月12日青海湖()A.表层湖水温度低 B.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反射率低 D.白天太阳辐射量大6.2月18日,青海湖盛行()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7﹣7题。7.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少 C.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 D.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非洲冰鼠主要分布在南非东部海拔2000多米的特定高海拔山区,这里的气候十分寒冷,地面经常积雪。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围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8,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放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8﹣8题。8.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墨石公园地区三叠纪时地层由板岩构成,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胶结形成构造糜棱岩,后糜棱岩隆升出露地表,被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塑造成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读石林景观局部图。完成9﹣10题。9.从三叠纪到第四纪,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鱼类出现 B.两栖动物出现 C.三叶虫灭绝 D.恐龙灭绝10.三叠纪以来,石林所在地区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C.变质作用﹣侵蚀搬运﹣地壳运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该假说认为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11﹣11题。11.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二.解答题(共4小题)12.(2022•城厢区校级开学)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学们进行了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实践活动。即将太阳系主要成员按比例缩小,为其选择大小比例适当的模型球,并在地图上为行星模型球设置安放点。如图为北京市局部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活动步骤一:认识太阳系成员,计算各成员大小比例和距离比例(表)。太阳系成员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成员直径比例1090.380.9510.5311.29.454.013.88距日远近比例00.390.7211.525.209.5819.230.05(1)太阳系主要成员中体积最大的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是。活动步骤二:寻找大小比例合适的实物模型(2)根据表数据,为八大行星选模型(选择填空):太阳直径6米,水星﹣小玻璃球(直径2厘米);金星﹣;地球﹣;火星﹣自制黏土球(直径3厘米);木星、土星﹣充气羊角球(直径50~60厘米)天王星﹣;海王星﹣排球(直径21厘米)A.足球(直径22厘米)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C.网球(直径6.6厘米)D.实心球(直径15厘米)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活动步骤三:为八大行星模型选择适宜的位置摆放。(3)将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台设定为太阳,在八大行星中(示例除外)任选其一,在适宜的图中绘出其运行轨迹,并选择适当位置摆放。(选点以知名度高者优先)活动步骤四:感受太阳系(4)想象一下,若某同学站在该模型中太阳的位置,(能/不能)看到距其最近的水星模型(不考虑地物等遮挡);若某同学身处真实的海王星上,(能/不能)看到太阳。13.(2022•南靖县开学)当地时间2月1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填序号)(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填序号)(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夜晚温度不至于,昼夜温差会变。14.(2022•德化县校级开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湖地区,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的中尺度天气现象,特别是在大面积湖泊水域附近,湖陆风尤为明显。材料二: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如图1示意我国鄱阳湖流域局部区域,如图2示意某日湖泊和近湖陆地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数据。(1)分析该日鄱阳湖流域吹湖风的时间段及原因。(2)鄱阳湖西岸的永修县也存在较明显的湖陆风,请标注夜间永修和鄱阳湖的近地面气压高低(“高压”或“低压”),并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湖陆风热力环流图。(3)简述城市风与湖陆风的不同点。15.(2022•南靖县开学)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乙图是,二者都是河流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处分布,乙在处分布。(3)说出甲地貌形成的原因。(4)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是。(5)根据图甲,说明农业区选择在中下部的原因。。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CDCDCCDAD一.选择题(共11小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没有涉及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分析】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解答】解:图中显示的内容有:地球、太阳、银河系的中心,对应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没有提到河外星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性,正确读图是关键。2.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有液态水 B.自身能发光 C.不断运动 D.具有生命【分析】构成宇宙的天体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解答】解:图中地球是唯一的具有液态水和生命的天体,A、D错误。图中只有太阳等恒星能够自身发光,地球无法自身发光,B错误。图中的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中心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宇宙的特征。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3﹣3题。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等。【解答】解:太阳能衣服是利用太阳能板接受太阳辐射,选项中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所以青藏高原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如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完成4﹣4题。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解答】解: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和太阳活动无关,不符合题意。B、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不符合题意。C、太阳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不符合题意。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及其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表为某年青海湖冰封期内部分天气现象与湖面特征。据此完成5﹣6题。日期天气现象湖面特征2月10日夜间降雪积雪覆盖冰面2月12日白天大风、沙尘沙尘覆盖冰面2月18日大风、(南岸)降雪冰面裸露且部分消融5.与2月10日相比,2月12日青海湖()A.表层湖水温度低 B.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反射率低 D.白天太阳辐射量大【分析】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失的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月10日和12日青海湖的湖面均已冰封,说明温度均低,故A错误。2月10日冰面上覆盖的是积雪,而2月12日覆盖的则是沙尘,受沙尘的作用,2月12日青海湖湖面反射率低,故C正确。2月12日白天大风,应该是晴天为主,晴天云量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故B错误。太阳辐射量变化不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根据表格内容分析解答。6.2月18日,青海湖盛行()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风向是风的来向。【解答】解:由于青海湖“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内陆盆地”,所以其周围的水汽难以到达青海湖,尤其是冬季,则该日南岸产生降雪应该来自于青海湖,应该是偏北风从消融的青海湖湖面带来丰富的湿润气流,受南岸的抬升形成的地形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解答。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7﹣7题。7.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少 C.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 D.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分析】沃克环流减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1)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4)全国大部冬暖夏凉。(5)登陆我国台风偏少。除了上述一般规律外,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因为制约我国天气气候的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季风变化、陆地热状况、北极冰雪分布、洋流变化乃至太阳活动等。【解答】解: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因此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德雷克海峡海冰偏多,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变小,流经德雷克海峡的乙西风漂流减弱,洋流流量变小,部分受阻水流北上,甲秘鲁寒流增强,洋流流量变大。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海水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非洲冰鼠主要分布在南非东部海拔2000多米的特定高海拔山区,这里的气候十分寒冷,地面经常积雪。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围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8,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放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8﹣8题。8.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分析】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的影响因素主要根据生活习性、太阳辐射、热量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夏季11:00到13:00可观测非洲冰鼠数量少;根据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夏季气温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非洲冰鼠可观测数量较少;根据材料“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可知,冬季非洲冰鼠需要通过晒太阳,调节体温,所以在冬季11;00到13:00气温高,太阳辐射多的时候,补充自身所需热量,C正确。昼夜长短并不是该时间段冰鼠活动相差大的原因,无论冬季、夏季,该时间段都是其白天,A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天敌信息,B错误。食物数量不影响活动时间,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与非洲冰鼠活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墨石公园地区三叠纪时地层由板岩构成,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胶结形成构造糜棱岩,后糜棱岩隆升出露地表,被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塑造成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读石林景观局部图。完成9﹣10题。9.从三叠纪到第四纪,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鱼类出现 B.两栖动物出现 C.三叶虫灭绝 D.恐龙灭绝【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解答】解:从三叠纪到第四纪是从中生代进入新生代,该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大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D正确。鱼类出现在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三叶虫灭绝出现在古生代时期,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10.三叠纪以来,石林所在地区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C.变质作用﹣侵蚀搬运﹣地壳运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材料,石林所在地区首先经历变质作用形成板岩,之后在第四纪时期经历地壳运动,遭受挤压、剪切,之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了构造糜棱岩,然后构造糜棱岩随着地壳抬升裸露出地表而遭受风霜雨雪等外力的风化和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推断地貌的形成过程。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该假说认为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11﹣11题。11.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超级火山爆发导致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气温降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2.(2022•城厢区校级开学)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学们进行了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实践活动。即将太阳系主要成员按比例缩小,为其选择大小比例适当的模型球,并在地图上为行星模型球设置安放点。如图为北京市局部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活动步骤一:认识太阳系成员,计算各成员大小比例和距离比例(表)。太阳系成员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成员直径比例1090.380.9510.5311.29.454.013.88距日远近比例00.390.7211.525.209.5819.230.05(1)太阳系主要成员中体积最大的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活动步骤二:寻找大小比例合适的实物模型(2)根据表数据,为八大行星选模型(选择填空):太阳直径6米,水星﹣小玻璃球(直径2厘米);金星﹣E;地球﹣B;火星﹣自制黏土球(直径3厘米);木星、土星﹣充气羊角球(直径50~60厘米)天王星﹣A;海王星﹣排球(直径21厘米)A.足球(直径22厘米)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C.网球(直径6.6厘米)D.实心球(直径15厘米)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活动步骤三:为八大行星模型选择适宜的位置摆放。(3)将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台设定为太阳,在八大行星中(示例除外)任选其一,在适宜的图中绘出其运行轨迹,并选择适当位置摆放。(选点以知名度高者优先)活动步骤四:感受太阳系(4)想象一下,若某同学站在该模型中太阳的位置,不能(能/不能)看到距其最近的水星模型(不考虑地物等遮挡);若某同学身处真实的海王星上,能(能/不能)看到太阳。【分析】(1)太阳体积和质量巨大,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的左邻右舍是金星和火星,其中金星离地球的距离更近。(2)根据不同天体的直径比例关系选定适合的实物模型。(3)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两个天体能够被观察到主要取决于其体积的大小、天体的亮度等。【解答】解:(1)读表可知,表中以地球直径为1,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是其中体积最大的天体。表中以日地距离为1,其他各成员的距日距离与之相比,若这个比例越接近数字1,该天体离地球越近;从表中可看出距日远近比例最接近数字1的是金星,所以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2)根据表中成员直径比例越大,体积越大的结论,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是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根据5个备选模型的直径,首先,确定天王星模型应该是A足球(直径22厘米);直径稍大一些的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为地球模型,而稍小一些的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为金星模型。(3)根据太阳系各成员距日远近比例关系,若最外圈运行轨道是火星,根据与日距离的比例关系可以在此图可以画出水星、金星、地球三颗行星运行轨道(见下面左图)。根据图1,火星到太阳,即图中中心国旗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根据上表,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约是日地距离的1.5倍,因此图中距中心国旗台2厘米处是地球的运行轨道,地球所在的位置可以选择在国家大剧院;同样的过程,可以确定水星、金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结合与太阳的距离关系,最终水星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金星选在中山公园处。根据图2,最外圈是海王星的公转轨道,仿照上面的操作办法可以确定天王星、土星、木星的公转轨道,具体如下:(4)受人类视力所限,站在太阳位置看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会由于水星体积太小而看不到;站在海王星位置看太阳,由于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加上太阳的亮度很大,因此可以看到。故答案为:(1)太阳;金星(2)E;B;A(3)六条轨道选其一;地点在轨道或附近,合理即可(4)不能;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序、特点及相关的大小、与日距离关系。13.(2022•南靖县开学)当地时间2月1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①②。(填序号)(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③。(填序号)(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温度不至于过低,昼夜温差会变小。【分析】(1)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云层增厚,则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增强。(3)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昼夜温差最小。【解答】解:(1)读图判断①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蘑菇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读图可知③表示大气逆辐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蘑菇云”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气温不至于过低,当地昼夜温差会变小。故答案为:(1)①②(2)③(3)过高;过低;小【点评】本题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喷发为切入点,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知识,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文材料和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2•德化县校级开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湖地区,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的中尺度天气现象,特别是在大面积湖泊水域附近,湖陆风尤为明显。材料二: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如图1示意我国鄱阳湖流域局部区域,如图2示意某日湖泊和近湖陆地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数据。(1)分析该日鄱阳湖流域吹湖风的时间段及原因。(2)鄱阳湖西岸的永修县也存在较明显的湖陆风,请标注夜间永修和鄱阳湖的近地面气压高低(“高压”或“低压”),并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湖陆风热力环流图。(3)简述城市风与湖陆风的不同点。【分析】(1)影响湖陆风的因素有比热容、湖泊面积等。(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1)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当陆地为热源时,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2)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陆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高空,湖泊气压高于陆地气压,气流由湖泊高空流向陆地;在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湖泊气压,气流由陆地流向湖泊。(3)城市风是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市区人口更多,产业活动更加集中,从而形成了更多的热量,成为一个“热岛”,导致市区空气做上升运动,而郊区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市区形成低压,而周围郊区形成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风的风向是不变的。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湖陆风的风向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故答案为:(1)时间段:10:00—18:00原因: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导致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2)如下图:(3)不同点:湖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