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8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1处灵敏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图中a结构表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II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内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海洋生态系统B.生产者的生物量的大小反映了净初级生产量的多少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次级生产量低于变温动物D.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所以次级生产量较高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5

46.5

53.5

53.7

43.0

30.2

A.表中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人工去雄后番茄花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将发育成无籽果实C.浓度为35mg/L的2,4-D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因此2,4-D不具有两重性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也能产生无籽番茄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小泡、突触小体、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B.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C.递质释放后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主要负责躯体的运动功能5、下图所示曲线表示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2、3中b、d、f点对应的时刻,种群内部的生存斗争最为激烈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C.图1中b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c点的相对应D.图2中的c~d段和图3中的e~f段种群的数量都在减少6、下列现象与图示不相符合的是。

A.一片稳定的森林中兔子的数量变化B.健康人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变化C.健康人血浆中K+浓度变化D.健康人一生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8、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9、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阻遇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10、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接受刺激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c处主动吸水作用增强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的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b不能识别该抗原,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11、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即苔草的“化学防御”。下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12、如图a、b、c、d为不同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a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5、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8分)18、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8分)19、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结合后;可促进________合成,还可使细胞膜上的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______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可作用于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___调节。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其完善实验步骤,并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4周后(mmol/L)

10

3.85

3.94

10

18.62

10.12

10

19.46

19.00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20、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21、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22、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的恢复过程能量流动图(单位为KJ/(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表示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KJ/(m2.a)。

(3)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

(5)某兴趣小组对该地区地震后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0分)23、北马;汉马等赛事吸引着广大马拉松运动爱好者。请回答与长跑有关的问题:

(1)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逐渐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____________(填“升高”“基本稳定”或“降低”)。

(2)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请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员在进行马拉松长跑比赛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获取能量;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某些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____细胞的成熟。若运动员不慎摔倒导致下丘脑部分受伤,其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请分析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其水的来源为[____](填字母)。

(2)图乙中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

(4)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由图中神经中枢结构可知,e是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Ⅰ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

【详解】

A;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1处灵敏电表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

C;图中a是效应器;它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C正确;

D、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识别图中各部分名称,判断兴奋传递方向,是解题关键。2、C【分析】【分析】

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1)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2)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3)三者之间的关系:GP=NP+R

2;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3;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详解】

A;海洋中大部分面积是开阔大洋;净初级生产量是陆地的一半,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海洋生态系统,A错误;

B;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即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B错误;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呼吸消耗散失用于维持体温恒定的能量更多;故其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

D;海洋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比陆地的次级生产量高;是由于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相当于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的5倍,D错误。

故选C。3、B【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度超过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详解】

A;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25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

B;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B正确;

C;浓度为35mg/L的2;4-D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但不能说明2,4-D不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有籽番茄,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需明确:1.2,4-D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而表格中与对照组相比,所有2,4-D浓度下都是促进作用。2.用2,4-D处理的植株遗传物质没变,因此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是有籽番茄。4、B【分析】【分析】

考查兴奋传导的结构及膜电位变化。

【详解】

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小体三部分构成;错误;

B、神经元兴奋时,因为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从而发生膜电位发生逆转,正确;

C;递质释放后;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但递质作用后即被分解,错误;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躯体的运动功能有着密切联系;错误。

故选B。

【点睛】

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5、A【分析】【分析】

1、根据图1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其中a点表示K/2,b点表示K值。

2;根据图2分析: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其中c点表示种群数量为K/2时的增长速率,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表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

3;根据图3分析: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前提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则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其中e点表示K/2时的种群密度,f点表示K值种群密度。

【详解】

A、图1、2、3中的b;d、f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K值;生存斗争最激烈,A正确;

B;由题图分析可知;图1、2、3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而不是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B错误;

C、图1中b点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而图2中的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表示种群数量为K/2,C错误;

D;图2中的c~d段和图3中的e~f段对应种群中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都在增加而不是减少,D错误。

故选A。6、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曲线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处于先增加后降低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

【详解】

一片稳定的森林中,兔子的数量先增加,后因为食物的减少导致兔子的数量降低,当兔子的数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后草的数量又不断增加,则兔子的数量也随之增加,A正确;健康人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B正确;健康人血浆中K+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正确;健康人一生中酪氨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不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D错误。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C:D【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A正确;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B错误;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CD。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A:C:D【分析】【分析】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

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

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A:D【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Na+内流产生兴奋,乌头碱使Na+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而不能恢复静息状态;A正确;

B、Na+通道和K+通道是两种不同的通道蛋白;B错误;

C、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扩散平衡时,仍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

D、在乌头碱中毒后使用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促进Na+通道关闭;从而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引起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原因和电荷分布,明确Na+内流和K+外流均属于协助扩散方式是解题的基础。10、A:B【分析】【分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

【详解】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可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过程,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此时a表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重吸收能力增强,但吸水方式不是主动吸水,A错误;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B错误;

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则a为记忆细胞、b为浆细胞细胞;c为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C正确;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D正确。

故选AB。11、A:B:D【分析】【分析】

当苔草大量被旅鼠捕食时;苔草会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进而影响旅鼠的进一步捕食,这种“化学防御”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

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

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会减小被捕食的程度;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

故选ABD。12、C:D【分析】【分析】

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b的多样性程度最高,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A错误;

B;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B错误;

C、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4、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7、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四、判断题(共1题,共8分)18、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4题,共8分)19、略

【分析】【分析】

图中所示为胰岛素作用模式图;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从增加去路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分解,两方面进行的。

【详解】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是通过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胰岛素还可以加速血糖的分解,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等)转化为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浓度。

(2)某人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对其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因为胰岛素无法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可作用于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b.实验前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为实验组;甲;乙组大鼠为对照组,因此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等量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③实验结果:

第一组实验前后血糖都较低;因此是正常大鼠,为甲组;第二组实验前血糖都较高,为糖尿病大鼠,试验后血糖下降,说明是给药组(喂食桑叶提取液),为丙组;第三组实验前后血糖都较高,因此为糖尿病大鼠,且没有给药,为对照组-乙组。

④实验结论:对比三组大鼠可以发现:桑叶提取液可以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显著降低;但不能降低到正常大鼠的水平,即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点睛】

考查血糖的调节,第(4)题的实验探究题考生应注意对照组的设置。【解析】胰岛素受体蛋白质、脂肪、糖原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能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血糖浓度胰岛B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等量蒸馏水甲、丙、乙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20、略

【分析】分析图1曲线看出;甲曲线代表的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图2曲线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

(1)①从图1中看出;横轴代表2.4-D的浓度,随着2.4-D的浓度的升高,对甲乙两种植物的生理作用均是先促进后抑制,说明2.4-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位于横轴以上;即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农作物的作用效果均是促进.2.4-D作为除草剂应该对甲植物起抑制作用,而对乙植物起促进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此浓度对甲植物的抑制效果较强,对乙植物的促进作用也最强;

③由于生长素的两重性;导致作物绝产可能是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2)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因此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图2中看出,2,4-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最高,因此可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2--6之间;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解析】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促进F或D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2~6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521、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Ⅲ的种群数量比同期“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少;阴影部分表示减少量,是环境的阻力下所淘汰的个体。

(3)K代表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不变时,一定环境条件下容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为蝗虫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容纳量增大,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I。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所以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

【点睛】

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减少害虫的危害、降低控制害虫的成本,应该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解析】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保持不变环境的阻力所淘汰的个体环境容纳量ⅠK222、略

【分析】【试题分析】

1.图中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少部分是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去路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无此去向),流向分解者,未利用(不是最终去向)和呼吸消耗。

2.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1)一般来讲;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有三个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的,流向下一营养级的(最高营养级无此去向),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的。所以图中能表示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最终去向是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

(2)由数据可知,流入植食性动物被同化的能量是14+2=16,被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16-4-9-0.5=2.5,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能量去向共消耗0.25+2.1+5.1+0.0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有机物输入的能量=(3+14+70+23)+2+5=117KJ/(m2.a)。

(3)生态系统的物种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