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耕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4、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实行的政治改革A.恢复了西方入侵前的制度B.建立起高度的中央集权C.帮助埃及实现了独立自主D.建立了近代的民主制度5、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年份1950-19571958-19601966-19761978-1984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8-17.1317.92-23.01

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C.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6、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当时;全国学制的完全统一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确定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以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为此,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完全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和需要,它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吸取了我国人民教育(主要是革命老根据地的教育)的经验,改革了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旧学制,制定了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所必需的新学制。新学制完全革除旧学制的弊端,其改革的重点是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明确作出关于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的规定,这两种教育不是占次要的地位,而是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影响。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拓跋焘(408一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高欢割据山东富饶之地建立东魏政权,鲜卑贵族宇文泰则率领部分汉人世族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西迁到相对闭塞的关陇地区,建立西魏政权。为了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宇文泰对随自己西迁关陇地区的世族进行了郡望(世家大族的祖籍)改革。他首先将其中汉人世族的山东郡望改为关陇郡望,并将其祖辈同鲜卑贵族建立起血缘联系。如此时西迁的杨忠(隋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弘农,李虎(唐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陇西。后来,宇文泰又将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的郡望从河南改为关陇。历经西魏;北周、隋,至唐朝初年,这批改为关陇郡望的世家大族,都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郡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宇文泰改郡望的影响。11、(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农业绩效方面;从1952年到1978年,农作物的平均增长率是2.5%,谷物(即粮食)的平均增长率是2.4%,而同期中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按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1978年与1952年相比只增长了当时政府得出结论:第一,生产队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低下;第二,统购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取消了农贸市场之后,农村恢复到自然经济状态,因为缺乏专业分工,所以效率低下。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当时中央讨论城市工业部门效率低的原因时,看到了协调问题;结构失衡和激励机制的问题工业部门呈现出结构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短缺长线的东西永远是长线,短线的东西永远是短线过去资源全部由国家通过计划部门来调配这样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导致了低效率原来的国有企业中,“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励机制非常不明显,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普遍很低。

——摘编自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2、(17分)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4分)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2)结合材料二与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8分)

材料三(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4)从上述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3、材料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之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雷平(1906--1911年在任)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宣布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准许农民退出村社。1907年至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地主和富农的谷物产量占一半,其余一半由中农和贫农生产。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之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雷平(1906--1911年在任)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宣布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准许农民退出村社。1907年至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地主和富农的谷物产量占一半,其余一半由中农和贫农生产。——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重要举措,“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即奉当地酋豪为土司,授以官职,统治和管理当地。元朝统一中国后,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贵州遍行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在土司统治地区,土司占有了统治区内绝大多数的耕地、山林、水源,土民只有零星而贫痔的少量土地,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明代镇压播州杨应龙叛乱后,在原播州宣慰司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并设置了遵义、桐梓、仁怀等州县,由流官进行管理;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对土司完纳钱粮、缉捕盗贼、保境安民、出征打仗立军功者给予奖赏、加官进爵。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重要举措,“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即奉当地酋豪为土司,授以官职,统治和管理当地。元朝统一中国后,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贵州遍行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在土司统治地区,土司占有了统治区内绝大多数的耕地、山林、水源,土民只有零星而贫痔的少量土地,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明代镇压播州杨应龙叛乱后,在原播州宣慰司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并设置了遵义、桐梓、仁怀等州县,由流官进行管理;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对土司完纳钱粮、缉捕盗贼、保境安民、出征打仗立军功者给予奖赏、加官进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改土归流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土归流制度的影响。——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15、【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币制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4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18、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据材料“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B正确;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A不合题意;据材料“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C错误;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D错误。

【点睛】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2、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所以本题答案是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3、D【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D项正确。迁都洛阳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不符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排除A。整顿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的清明,与题意不符,排除B。移风易俗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但不符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排除C。4、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消除马木路克势力对政权的威胁,二是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阿里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未恢复西方入侵前的制度;C选项错误,穆罕默德·阿里后期战争失利,埃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英国等欧洲列强势力也进入埃及,埃及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D选项错误,改革后的埃及仍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化率提高,A项正确;1958年我国大搞大跃进运动,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导致城市化率提高,B项正确;1966~1976年我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率变化变低,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为我国在1984年才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973年;构建新大西洋宪章”“欧洲各国日本则犹豫不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日本;西欧实力增长,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日本对构建新大西洋宪章的态度犹豫不决,未体现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瓦解,美国企图建立新组织,排除C项。西欧国家联合始于50年代,排除D项。

【点睛】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理解材料中各方力量的变化,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1)依据材料中“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吸取了我国人民教育(主要是革命老根据地的教育)的经验”“新学制完全革除旧学制的弊端,其改革的重点是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措施和所学从有利于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迎合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的需要角度思考回答。【解析】(1)借鉴老根据地教育经验与革除旧学制相结合;注重教育的相互衔接;平等地对待各级各类教育;拓宽教育的渠道。

(2)有利于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迎合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的需要。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得出重用汉臣,推行汉制,整肃吏治;根据“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得出劝课农桑,减轻赋税;根据“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得出尊崇道教,崇尚儒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北魏统治、鲜卑族封建化、北方经济文化、后续改革、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历史意义。【解析】(1)重用汉臣;推行汉制,整肃吏治;劝课农桑,减轻赋税;尊崇道教,崇尚儒学。

(2)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加快了鲜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为后续的改革奠基;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交融。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北方再度分裂。高欢割据山东富饶之地建立东魏政权”可得出外有强敌;根据材料“为了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得出新政权凝聚力不足和西魏国力贫弱;根据材料“北方再度分裂”和“率领部分汉人世族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西迁”得出北方的长期战乱与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山东郡望改为关陇郡望;将其祖辈同鲜卑贵族建立起血缘联系”得出强化了统治集团的地域认同;根据材料“西迁的杨忠(隋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弘农,李虎(唐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陇西”得出稳定了政权,为隋唐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根据材料“将其中汉人世族的山东郡望改为关陇郡望,并将其祖辈同鲜卑贵族建立起血缘联系”得出促进了进一步的民族交融;根据材料“至唐朝初年,这批改为关陇郡望的世家大族,都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增强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控制,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宇文泰改郡望的背景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解析】(1)背景:外有强敌;新政权凝聚力不足;西魏国力贫弱;北方的长期战乱与民族交融。

(2)影响:强化了统治集团的地域认同;稳定了政权,为隋唐的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进一步的民族交融;增强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控制,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11、略

【分析】(1)原因:由材料中的“在农业绩效方面;从1952年到1978年,按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1978年与1952年相比只增长了”可以得出农业生产力落后,产量低下;由“生产队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低下”;“统购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可以得出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体制阻碍农业发展;由“取消了农贸市场之后,农村恢复到自然经济状态,因为缺乏专业分工,所以效率低下”再结合所学1978年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可知,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由材料中的“协调问题、结构失衡和激励机制的问题”可以得出其内容应该涉及到三个方面。由材料中的“过去资源全部由国家通过计划部门来调配这样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导致了低效率”再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从材料中的“工业部门呈现出结构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短缺长线的东西永远是长线,短线的东西水远是短线”再结合所学城市改革的内容可知在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再结合所学城市改革的内容可知,在分配方面,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承认物质利益原则。【解析】(1)农业生产力落后;产量低下;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体制阻碍农业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管理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方面,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承认物质利益原则。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抓住题干要求“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可得出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第二小问特点直接联系教材知识可得出改革具有革命性、中庸性。

(2)心灵紧闭;即保留日本的传统,眼观八方,即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信息和明治维新的措施分别归纳其表现即可,如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3)抓住题干要求“与富商争夺利益”;结合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措施来归纳,可得出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4)启示紧扣材料得出认识;从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从明治维新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富强之路;从以上改革中可得出改革一定程度上能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措施、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解析】(1)措施: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2分)

特点:革命性;中庸性(2分)

(2)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分)。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6分)。

(3)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3分)

(4)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中二点即可)(2分)13、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中“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内容:根据材料中“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等信息,可知其从所有权、经营权和社会组织生活等方面对俄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影响:根据材料中“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在生产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解析】(1)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1905年革命打击沙皇制度;社会矛盾尖锐;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严密,农民要求变革土地制度的要求强烈;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美欧国家。

(2)影响:积极方面:农民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谷物收货量增加,商品化程度提高;推动俄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14、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可归纳出土司侵占土民大量权利,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可归纳出土司只是名义上服从统治,威胁中央集权。特点:根据材料“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可归纳出特征是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力,又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管理。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改土归流的影响可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及为后世提供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背景:土司侵占土民大量权利;社会矛盾尖锐;土司只是名义上服从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特点: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力;又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管理。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为后世民族地区的管理提供借鉴15、略

【分析】【详解】

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信息“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国民政府进行了“废两改元”实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的角度分析。

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推动中国金融的近代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由于白银外流而引起的银根紧缩和金融危机、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消极方面:造成通货膨胀、国民政府掠夺大量白银、改革本质上是半殖半封货币性质等角度分析。【解析】(1)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1933年3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