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古代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罗马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中心。以下选项中,搭配错误的是A.图拉真广场——中轴对称,功能齐全B.万神殿——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C.《创世纪》——文艺复兴的一座丰碑D.大斗兽场——建筑力度与外观美感相结合2、下图是古希腊某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式样;下列项中有关该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注重人文与审美的结合B.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C.南边柱廊矗立着六尊大理石女雕像D.三神殿分别供奉宙斯、赫拉和波塞冬3、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形成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在()

A.16—19世纪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工业革命期间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6、下表为越南李朝、陈朝、梁朝(分黎初、莫朝、黎中兴三阶段)开科次数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越南()。朝代李朝陈朝黎初莫朝黎中兴1009—12251226—14001428—15271527—15921533—17891533—1789开科次数813302273考试内容儒道释三教合一全部考儒学

A.科举制度变化频繁B.选官制度中国化程度加深C.官修队伍急剧膨胀D.立国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材料二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1)指出材料一;二中民本思想的内涵有何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结合戊戌变法,举例说明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和政治实践。9、社会的变迁涵盖多方面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建筑室内空间的顶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显“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据尹晖《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等整理材料三20世纪初;当人们还在跪拜君上;礼拜神佛的时候,所穿礼服已有用新式机织衣料者,甚至出现了“批洋衣揖孔孟”现象;当人们还在以牲醴笾豆于春秋岁时祭祀祖先的时候,西点西肴、洋酒洋饮料已悄悄进入日常饮食中;当有的贵族、官吏建房逾制遭到参奏的时候,西式洋楼已矗立于通都大邑閱闠之中。

——摘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基本观点,并简要分析“邪辟之说灭息”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凸显“中庸”观念的中国古代建筑两例。

(3)阅读材料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一种文化对于异质文化的吸纳,往往学开始于最表面的生活习尚层次”。试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并科指出这段时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②有学者认为“旧事物的异变往往需网要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请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10、(历史一选修3:2O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有约2000余万难民,是饱受战火浩劫的欧洲国家根本无力接收并安置的。杜鲁门政府为解决欧洲的难民问题在国内积极倡导立法,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难民法《l948年战争难民法》最终制定。其将“在战后因种族、宗教或政治观点将受到政治迫害或害怕受到政治迫害、不能或不愿回国的人”列为接纳难民。在1950年的难民法修正案中,将流亡英国的波兰难民、捷克斯洛伐克以外的其它东欧国家的难民也纳入安置范围,并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完成,向将会有力推进反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难民发放500个签证”。从1946年到1994年,美国共接纳了2471628人次的难民,其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占了95%左右。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接纳难民的能力下降,接纳大量“逃离共产主义国家的人”,成为了美国社会沉重的负担。社会各界民众都要求政府改革现有的难民政策,严格限制难民入境。出于反共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l980年难民法》,有选择地允入难民。

——摘编自李晓岗《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等(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难民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难民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1、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12、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至19世纪末,作为临近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南美洲现代采矿区的地区,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政治层面而言,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至19世纪末,作为临近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南美洲现代采矿区的地区,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政治层面而言,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

作为殖民者,美国人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西方文明论”的救赎。在他们的历史叙述中,巴拿马始终生活在一个天然、原始、蒙昧的时代。这一成见又催生了运河区人口外迁政策,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就政治而言,美国人认为巴拿马内战的原因是气候和种族,而非因为19世纪美洲大多数国家嫁接美国的政治制度,比如中央集权、联邦制度、奴隶制、教会、国家关系等问题上的普遍的政治分歧。这也揭示了为何巴拿马无法赶上现代化的列车,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不能将巴拿马引向现代化的原因。——摘编自(哥伦比亚)玛丽萨·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14、说一说材料历史的解读:一段史话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历史的解读:一段史话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

请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史产生的巨大影响。——摘编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東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简述其意义。材料三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且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分权制,但名义毕竞是三个拥有”天下共主”的统一王朝,只是在东周后期才出现了诸侯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而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向往和逸求的则是国家统一,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導君爱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特点表述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楚。)18、大英博物馆是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汉斯.斯隆是享誉英国的收藏家,其藏品包括书籍、手稿、动植物标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1751年,他立遗嘱将私人收藏捐赠给国家,希望建立一座博物馆,“或将不时欢迎—切具有相同参观和浏览之渴望的人到访参观”“这渴望可以是,尽可能有用,或是努力满足好奇求知之欲,或是增进所有人的学识和新知”。社会舆论认为建立博物馆“有益于增进不列颠的荣耀”。1753年英国国会立法成立大英博物馆,斯隆的收藏成为展品核心。后来以库克船长为代表的探险家提供来自澳洲及更远的世界的珍岛,进一步丰富了馆藏。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者需要提前提出书面申请。门票一开始每天十张,后来增加到二十五张。大英博物馆在19世纪的新获藏品,反映了英国基于海上霸权获致的日新月异的帝国势力。英国在埃及击败法国后,将法国在埃及收集的文物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保存于大英博物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来自英国人埃尔金在希腊进行的考古发掘,将这些艺术品偷运回英国的做法被认为是对希腊的公开破坏。I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从圆明园中盗出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女史箴图》。1810年,登记参观制度被废弃,结果访客人数急剧上升。19世纪中期,大英博物馆被批评“开放时间正好处于劳工和匠人最不方便的时间段”,因而增加了开放时间,以求更好地为公众服务。20世纪大英博物馆继续“关注过去”,又在全球范围收集大量当代藏品。70年代,围绕是否收参观费发生了争论,“考虑博物馆回报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它给公众带来的教育红利,的观点占了上风,博物馆坚持免费参观。197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宝藏特展》吸引了160多万人,这个惊人的数字在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史上无出其右;这批藏品在整个70年代都在苏联、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各大博物馆巡展。此后大英博物馆与各国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览都获得成功。博物馆的受众面也在—系列电台节目,如《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中得到拓展。——摘编自【英】詹姆斯汉密尔顿《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的诞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大英博物馆”的发展史。要: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但并非是最宏伟的建筑,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2、A【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古希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建筑是雅典卫城,它体现了古希腊文明注重人文与审美的结合,故选A项;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排除B项;伊瑞克提翁神庙,南边柱廊矗立着六尊大理石女雕像,排除C项;伊瑞克提翁神庙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希腊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奥林匹亚遗址中赫拉神庙供奉着女神赫拉,排除D项。3、D【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标志性事件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选D项,排除ABC。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迁往美国,其次是西欧和中东地区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北美、西欧和大洋洲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吸收了非洲的大量劳动力。B项正确;16-19世纪是欧洲、非洲、亚洲移民到南北美洲的时期,排除A项;工业革命期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没有非洲、亚洲移民到中东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即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民族独立运动属于政治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强调文化的重构,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并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6、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越南李朝、陈朝、梁朝时期开科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考试内容从儒释道转向全部考儒学,选官方式和考试内容都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B项正确;材料中都是越南的科举考试概况,无法得出当时科举制度变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开科次数与考试内容的变化,未涉及官僚队伍的人数变化,排除C项;材料是越南王朝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无法得出其立国思想改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可归纳出变化是孟子主张重民保民,而董仲舒主张轻民重天。原因:可从汉代大一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演变及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嫁接”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进行变法改革,但是最后以失败告终。【解析】(1)变化:孟子主张重民保民;董仲舒主张轻民重天。原因:大一统君主专制国家的形成。

(2)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嫁接”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政治实践: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9、略

【分析】【详解】

(1)基本观点:根据“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根据“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得出等级森严;根据“‘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得出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根据“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得出体现“天人合一”;例子可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等。

(3)如果选择①,根据“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所以主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如果选择②,根据“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外力主要是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1)基本观点: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等级森严;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体现“天人合一”;例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

(3)选择①: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选择②: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从婚俗、丧葬、其他习俗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外力: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10、略

【分析】【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难民政策的目的主要强调两条,一是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防止欧洲出现社会主义革命,二是利用难民搜集情报,达到遏制苏联;压制苏联的目的。

(2)二战后美国难民政策的变化主要突出从接纳到严格限制、不接纳即可。美国难民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方面(美国自身经济实力下降)、国家利益方面(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群众的态度(美国民众反对大量接纳难民)方面多方面分析。【解析】(1)目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利用难民搜集情报;遏制苏联。

(2)变化:从大量接纳到严格限制。

原因: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美国民众的抗议11、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1)重视海上扩张;特别是1898年的扩张;从1900年贸易状况看,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菲律宾,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2)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吸收工业化的成果,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资源丰富,发展后劲足,通过西进运动使国力大增,地理位置优越,没有卷入与列强的斗争中去,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3)总体上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取得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解析】(1)水平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

(2)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

(3)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12、略

【分析】【详解】

(1)因素:结合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政治上,民国时期,长期战乱,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上,特别是一战期间,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文化上,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策上,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由材料“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可分析得出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材料“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可得出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由材料“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可分析得出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由材料“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可分析得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析】(1)因素: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简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略

【分析】【详解】

(1)含义:依据材料“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得出巴拿马已开启工业化(机械化)建设;依据材料“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得出民众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依据材料“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得出巴拿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公民政治地位平等;从种族平等角度分析,得出巴拿马实行种族平等政策。

(2)原因:依据材料“作为殖民者”,得出美国对巴拿马地区实行殖民统治;依据材料“西方文明论”,得出美国通过“西方文明论”对巴拿马人民进行思想控制;依据材料“这一成见又催生了运河区人口外迁政策,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得出美国在巴拿马地区实行种族歧视、人口外迁的错误政策;依据材料“而非因为19世纪美洲大多数国家嫁接美国的政治制度”,得出美国将本国政治制度强加给巴拿马地区;从美国的侵略和奴役分析,得出持续对巴拿马进行经济侵略和人民奴役。【解析】(1)含义:巴拿马已开启工业化(机械化)建设;民众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巴拿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公民政治地位平等;巴拿马实行种族平等政策。

(2)原因:美国对巴拿马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美国通过“西方文明论”对巴拿马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美国在巴拿马地区实行种族歧视、人口外迁的错误政策;美国将本国政治制度强加给巴拿马地区;持续对巴拿马进行经济侵略和人民奴役。14、略

【分析】【详解】

事件:据题干“一段史话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蒙古西征。

影响:据题干“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西征对亚欧大陆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据题干“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并结合所学可知,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据题干“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使亚洲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解析】示例:历史事件:蒙古西征。

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洲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15、略

【分析】【详解】

(1)趋势;根据材料一“严格限制外来移民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放宽;种族歧视、制度完善等方面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原因,据材料一“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等方面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移民人数、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构成、职业多元化等方面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对外开放、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人力资源流失、移民纠纷等方面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解析】(1)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

因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2)新特点: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出现扩大趋势;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影响:海外移民的扩大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中国走向开放的重要起点标志;海外移民与其他国家的移民共同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海外移民可以帮助中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对中国来讲,海外移民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点。16、略

【分析】【详解】

(1)民族观: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可知,各族同源同祖;根据材料一“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可知,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可知,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原因:结合所学从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等角度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可知;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二“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可知,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可知,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结合所学从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角度分析。

(3)内涵:根据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可知,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根据材料三“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可知,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根据材料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可知,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意义:结合所学从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解析】(1)民族观:各族同源同祖;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原因: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和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

(2)影响: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内涵: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意义: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激发了国民的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四、论述题(共2题,共18分)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可提炼出主题为崇尚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论述时可根据“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等信息,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理解概括中国古代统一的相关史实。同时可结合思想文化领域中关于统一的思想内涵进行说明。【解析】示例。

特点:凝聚性;延续性和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特征。

阐释:中国古代虽然爆发过许多次战争,也出现过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情况,如十六国时期五胡内迁,宋元时期契丹;女真族的相继南下,乃至蒙古、满清入主中原,但都未能中断中国传统文化,相反这些民族的文化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族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与中国文化融合,如佛教文化等。

示例二。

特点:崇尚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阐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歌颂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局面,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企图由霸主代替天下共主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并根据法家思想采取了一系现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不仅继承了秦朝天下一统的局面,而且实行了秦始皇制定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基本的政治、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