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京剧《澶渊之盟》中一台词唱到:“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戏词中的“寡人”应该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3、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C.青铜树D.四羊方尊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5、53、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6、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加以管理。8、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代从越南引进的______推广到江南地区。9、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10、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徐光启。11、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____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12、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____.13、(1)出现五代十国的根源是______。

(2)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的是______”。

(3)“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北宋皇帝是______。

(4)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

(5)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14、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新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1)据材料一回答: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主要看中什么?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2)材料二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什么选官制度?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从材料中,你能说出当时哪一科目选拔人员最多吗?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3)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后来,武则天为大力发展该制度,创立了什么制度?材料四: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元朝,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16、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陶瓷业中心。17、唐朝后期爆发了黄巢起义,使唐朝至此灭亡。。A.正确B.错误18、判断题。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19、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0、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元朝,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2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因此,他享有“诗仙”的美称。

。A.正确B.错误2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12分)23、将下列作者和相关的作品连线。李清照《红楼梦》曹雪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关汉卿《秦王破阵乐》唐太宗《石壕吏》白居易《窦娥冤》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4、把下列事件与相应的人物连线。

山顶洞人____三顾茅庐。

秦始皇____农民起义。

孔子____出使西域。

汉武帝____建立西汉。

刘邦____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____广收门徒。

张骞____居住洞穴。

诸葛亮____大一统25、知识对对碰,将下列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道家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儒家C.“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孙武兵家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孟子儒家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2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

商鞅舌战群儒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B分别是谁?

(2)若你是当时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你对法令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3)若你是当时秦国的农民,你对法令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4)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请你谈谈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7、“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有何影响?评卷人得分六、辨析题(共1题,共3分)28、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据题干“澶渊之盟”可知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戏词中的“寡人”应该是宋真宗.

故选C.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知道澶渊之盟发生在宋真宗时.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答案】C2、A【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题干直接设问考查“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可以判断是北京人。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故选A。

【解析】A3、A【分析】试题分析:此题材料立意,考查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了解,选项中青铜立人、青铜树出土于四川,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不符合题意,出土于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司母戊鼎。A符合题意,所以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灿烂的青铜文明【解析】【答案】A4、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内容。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根据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解析】C5、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图2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图3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为了管辖广阔的疆域,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据此排除ABC,故选D。

【解析】D6、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根据材料《沁园春•雪》中的“唐宗宋祖”,可以判断这里的“唐宗”是指唐太宗,他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统治时期;“开元之治”是指唐玄宗统治时期。由此分析,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所以ABD排除,故选C。【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

市舶司。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析】市舶司8、略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宋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农作物占城稻,很快在南方得到推广.

故答案为:

景德镇;占城稻.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析】景德镇;占城稻9、略

【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生活的两宋之交。

故答案为:

武则天;李清照。

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李清照;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

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李清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武则天;李清照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不是徐光启,李时珍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而徐光启是《农政全书》的作者。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解析】【答案】错误:徐光启改正:李时珍1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中的内容:“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可知,故填黄河。考点:炎帝与黄帝【解析】【答案】黄河12、中国【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13、略

【分析】(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谏臣;他先后二百多次向唐太宗进谏,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3)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为了避免别的将领“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王位,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军官们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拘常规,破格用人和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分子,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

(5)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

(1)藩镇割据.

(2)魏征.

(3)宋太祖赵匡胤.

(4)殿试和武举.

(5)唐太宗.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魏征、杯酒释兵权、武则天、唐太宗的相关史实.知道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魏征、杯酒释兵权、武则天、唐太宗的相关史实.【解析】藩镇割据;魏征;宋太祖赵匡胤;殿试和武举.;唐太宗1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的依据。根据材料一中的“选官看中门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主要看中门第。

(2)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时科举制诞生,唐朝主要通过科举制选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根据材料中的“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可知,当时进士科选拔人员最多。

(3)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皇帝。武则天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就是殿试。

(4)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得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从材料中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可以得出,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科举制还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解析】(1)门第。(2)科举制;隋炀帝杨广;进士科。

(3)封建统治者(皇帝);殿试。

(4)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句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点评】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要求,难度不大。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制瓷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错误。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因而“北宋”错误,应改为“南宋”。故选F。【解析】F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灭亡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腐朽贪婪;藩镇割据,对百姓残酷压榨,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黄巢等人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后失败,但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历史结束。由此可知唐朝被藩镇所灭,故题干说法错误。故选B。【解析】B18、√【分析】【分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所以本题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知识,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出现,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因此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0、×【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句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点评】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要求,难度不大。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相关知识。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故选A。【解析】A22、√【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史实。【解析】√四、连线题(共3题,共12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成就。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曹雪芹的代表作是小说《红楼梦》,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剧本《窦娥冤》,《秦王破阵乐》是歌颂唐太宗武功的乐曲,《石壕吏》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绘画作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解析】【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曹雪芹《红楼梦》关汉卿《窦娥冤》唐太宗《秦王破阵乐》杜甫《石壕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4、居住洞穴焚书坑儒广收门徒大一统建立西汉农民起义出使西域三顾茅庐【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专制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从而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他还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公元前138年,西汉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三顾茅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搭配。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故选C。依据“孔子在教育上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故选A。依据“《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的一部军事著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名言,就出自《孙子兵法》一书。”故选D。依据“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故选B。考点:百家争鸣【解析】【答案】CADB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由此可知图中A是秦孝公。他当时秦国的国王。B是商鞅,他同反对变法的人们进行论战。(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对秦国奴隶主贵族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因此遭到贵族地主的反对。(3)本题考查的是农民对商鞅变法的态度的相关知识点。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们可以免除徭役。这一规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农民的支持。(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相关知识点。商鞅变法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制,直到现在还用使用。由此可知,建立县制是最深远的影响。(5)本题考查的是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下个关注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可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任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的措施要符合人民的愿望。【解析】(1)A:秦孝公;B:商鞅。(2)反对。理由:奖励军功;没有军功的贵族就没有贵族的特权。(3)支持。理由: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4)推行县制。(5)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任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的措施要符合人民的愿望等。27、(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据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春天”的寓意是改革开放;这个“春天”的到来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老人”是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据材料“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喻指建立经济特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主要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获得知识,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国对国外的影响。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南巡谈话;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5)南巡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分析】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解析】【小题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据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春天”的寓意是改革开放;这个“春天”的到来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老人”是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