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80-20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_第1页
DB3301T 80-20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_第2页
DB3301T 80-20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_第3页
DB3301T 80-20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_第4页
DB3301T 80-20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1代替DB3301/T80—2011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ⅠDB3301/T80—2018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本标准由杭州市卫计委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荣、刘新功、杨佳琦、印雪芬。本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DB3301/T80—2011。1DB3301/T80—2018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的基本要求、管理要求、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基本医疗服务要求、社区中医药服务要求、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求、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杭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试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分细则(2011年版)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3基本要求3.1机构设立3.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设立,并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3.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医疗设施、人员配置等应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等相关规定。3.2设备要求3.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备,应符合《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规定。并可根据发展需要,增加康复理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相应的设备。3.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有下列设备:a)诊疗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眼底镜、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b)辅助检查设备: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气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2DB3301/T80—2018c)预防保健设备: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量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d)健康教育及其它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f)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应超过50张病床。3.3科室设置要求3.3.1临床科室: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3.3.2预防保健科室: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3.3.3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B超诊断专业、心电图诊断专业)、药房。3.3.4其它科室:治疗室、输液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供应)室。3.4人员要求3.4.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3.4.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和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3.4.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3.4.4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3.4.5医技科室应配备相应的卫技人员。4管理要求4.1规章制度4.1.1应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的各项制度。至少应有下列制度:a)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b)人员岗位责任制;c)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d)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e)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f)服务质量管理制度;g)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h)医疗废物管理制度;i)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j)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有关制度。4.1.2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和相对应的操作手册。编制甲类和乙类参照甲类管理传染病的防控应急预案。4.2信息管理4.2.1应有满足信息管理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电话等仪器设备。4.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3DB3301/T80—20184.2.3应能提供社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管理。4.2.4应能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信息。4.2.5应能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与管理。4.3计量管理4.3.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计量器具配备、检定、使用、维护、流转等管理制度,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GB/T19022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4.3.2所配备的计量器具属于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范围的,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和产品合格证;配备的进口计量器具属于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范围管理范围的,应当具有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证书。4.3.3检验和计量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并经过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才能使用。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4.3.4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当登记造册,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申请周期检定。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当依法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保证在用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4.4责任医生团队4.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组建责任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4.2责任医师团队人员配置:全科医生、公卫医师、中医师、护士、质控员、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4.4.3责任医师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制。4.4.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辖区内居民的属地关系,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每一个网格均配备一个责任医师团队负责服务。4.4.5责任医师团队根据网格划分,对每一网格内居民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实施动态、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4.4.6网格化服务按本规范第5章~第8章的规定实施,并提供健康管理、健康心理、健康营养等服4.5服务要求4.5.1服务热情、态度和蔼、主动服务、首诊负责。4.5.2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而健康的医患关系。4.5.3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和隐私。4.5.4规范详细地书写病历和处方,并做好相应的病人信息登记工作。4.5.5对需要进行治疗后随访的病人,应该在治疗后告诉病人,安排跟踪随访。4.5.6对建立的家庭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化网格化服务。4.5.7根据不同的服务需要,签订上门服务合同。5公共卫生服务要求5.1健康教育服务5.1.1宣传普及健康知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5.1.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4DB3301/T80—20185.1.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5.1.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1.5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5.1.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5.1.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5.2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5.2.1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和家庭主要问题。至少应有下列内容a)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经济状况和其他信息;b)家庭成员信息包括与户主关系、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和个人状态等;c)家庭主要问题包括发生日期、主要问题和处理结果。5.2.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至少应有下列内容:a)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b)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c)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d)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5.2.3通过入户、健康体检、门诊接诊或利用义诊、咨询等活动为辖区居民全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5.2.4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b)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c)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d)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5.2.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应符合省、市的有关规定,并实施动态管理。5.3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3.1应对辖区内新生儿进行初访、复访和满月访。应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喂养方式及大小便情况;宣传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及预防感染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测量体重和进行体格检5.3.2对辖区内的新生儿在42天内建立儿童保健册,并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保健。5.3.3对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检查次数和时间:3岁以下检查时间分别在3、6、9、12、18、24、30、36月龄时。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三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体弱儿酌情增加检查次数。5.3.4凡患有早产或出生低体重、佝偻病、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肥胖等的体弱儿童为主要管理对象,及时进行管理与随访。5DB3301/T80—20185.3.5对集居儿童按《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行健康管理。5.3.6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辖区内发生的每一例死亡儿童及时入户核实,完整填写儿童死亡调查表,并按时上报。5.3.7及时正确收集、汇总、上报有关儿童保健信息统计资料。做好出生缺陷的报告。5.3.8开展婴儿、幼儿健康宣教。婴儿宣教重点: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护理知识、生长发育特点、定期健康检查的意义、促进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早期发展及疾病防治。幼儿宣教重点:生长发育特点、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传染病多发病防治、意外伤害防范、促进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早期发展、儿童心理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等。5.4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5.4.1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规定,对孕12周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按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保健,并负责预约产前检查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5.4.2产前检查次数和时间:孕16~20、24~28、30~34、36周至少各一次;孕36周至孕40周每周复查一次,孕40周后的过期妊娠者每3天检查1次。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5.4.3负责辖区内高危孕产妇的产后访视,第一次访视在出院或产后3天内,第二次在产后第14天,第三次在产后第28天。出现母婴异常情况应当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及时就医。5.4.4实施产后42天健康检查。5.4.5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信息统计工作。5.5老年人和困难群体健康管理服务5.5.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60岁及以上)和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5.5.2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5.5.3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对困难群体做好摸底、登记工作,按照个体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实行分类管理。5.5.4告知老年人和困难群体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5.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5.6.1高血压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注:首诊是指每年因不同疾病第一次到社区5.6.2分级随访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分级管理要求:a)一级管理:针对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者,至少3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为主,3~6个月无效再进行药物治疗;b)二级管理:针对1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和2级高血压伴有2个及以下危险因素者,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以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为重点,有针对性行为干预技能指导和规范用药指导;c)三级管理:除纳入一、二级管理以外的患者,至少1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重点是加强规律降压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出靶器官损害的预警与评价;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技能指导;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6DB3301/T80—20185.6.3随访评估: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危急情况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了解患者疾病、服药、生活方式等情况。5.6.4根据随访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5.6.5健康体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5.7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5.7.12型糖尿病筛查:对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5.7.2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的面对面随访。5.7.3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实施分类干预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5.7.4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5.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5.8.1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管理。5.8.2患者信息管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应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5.8.3随访评估:对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5.8.4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5.8.5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5.9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服务5.9.1人口信息收集与报告:掌握辖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完成完整的出生、死亡事件报告卡的填报并按规定及时上报。5.9.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及时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相关信息。5.1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5.10.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并协助调查。5.10.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建议患者去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检查,并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10.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5.10.4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5.10.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除“四害”工作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7DB3301/T80—20185.11预防接种服务5.11.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5.11.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5.11.3对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接种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5.12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5.12.1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5.12.2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专(兼)职防保人员负责收集、保管《传报卡》,并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5.12.3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及时报告疫情。5.12.4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或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不具备隔离、医学观察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病历记录原件妥善保存。5.12.5协助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对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开展随访工作。5.12.6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做好工作记录,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监督机构。5.12.7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垃圾和污水,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5.12.8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5.12.9根据辖区传染病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5.12.10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咨询、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5.12.11应做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6基本医疗服务要求6.1全科门诊6.1.1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有关惠民医疗措施,让利于民。6.1.2对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及时会诊、转诊。6.1.3提供企业退休人员体检、老年人体检、幼少儿体检、幼儿园入托体检、学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健康体检、妇女病体检等体检服务。6.1.4提供社区急救服务。对急诊病例应诊、出诊,开展院前急救、就地抢救。6.1.5提供计划生育、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8DB3301/T80—20186.1.6开展社区巡诊,上门开展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指导、医疗咨询等服务。6.2住院病房6.2.1应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6.2.2应遵守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病人发生病危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及时处理,并向上一级主管汇报。6.2.3应记录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会诊、检查等每一份医疗文书。6.2.4对社区残障者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恢复身体功能。6.3家庭病床6.3.1根据医疗和服务能力,提供出诊,家庭病床等治疗服务。6.3.2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项目。6.3.3保健、健康教育及随访服务。6.3.4传染病发现及报告。6.3.5组织建立并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6.4康复医疗6.4.1提供社区康复服务。6.4.2开展社区养老院等场所的老年病普查和康复指导工作。对需要治疗的老年人建立康复指导的档案、并定期为其进行上门服务。6.4.3康复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6.4.4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查与咨询。6.5社区急救6.5.1配置相关的急救器械、设备和药品,定期检查清点,保证抢救安全有效使用。6.5.2开展急诊病例应诊、出诊并进行初步处理,就地抢救。6.5.3向急救中心寻求紧急医疗救援。6.6双向转诊6.6.1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双向转诊网络。6.6.2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范会诊、转诊流程及标准。6.6.3责任医师团队主动跟踪、随访,开展连续性的服务。7社区中医药服务要求7.1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慢性病中医药防治。7.2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供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贴、熏洗、湿敷、药熨、敷脐、穴位注射、吹鼻、耳压、点穴、雾化吸入、送药上门等中医药治疗服务。7.3针对辖区居民开展慢性病、心理、母婴、临终护理和护理咨询指导以及家庭护理等专项中医护理服务。7.4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药康复手段,对中风、痹证、五硬(小儿脑瘫)、痿证(脊髓灰质炎)、痴呆(老年性痴呆)等造成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者、伤残诸症者、恶性肿瘤以及热病瘥后诸症者进行康复治疗。9DB3301/T80—20187.5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设“名中医馆”,为社区居民提供超一流的中医科内、外、妇、儿等的诊疗服务。8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求8.1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规定,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对辖区内居民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8.2“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协同开展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8.3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8.4“治未病”的服务准则8.4.1中医为体,中西兼用。8.4.2三观并用,动态辨识、评估、干预。8.4.3全程递进。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进行系统、全程跟踪。8.5“治未病”服务要求8.5.1适时、实时采集服务对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进行存储、整合。通过“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协助有关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适时、实时的分析、评估,并形成“知己”报告,使服务对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8.5.2根据“知己”报告反映的服务对象健康状态及其风险,以“中医为体、中西兼用”为准则,以系统改善和提升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为核心,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自助干预和他助干预。8.5.3根据“知己”报告反映的服务对象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在服务对象需要治疗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指南,并协助服务对象治疗相关疾病。8.5.4个体、系统、全程、递进。强调服务对象的个体性,体现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循环运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并循环递进地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8.6“治未病”服务内容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的服务理念、准则、流程,为服务对象提供4类、8款、M项、n个健康保障服务。四类、八款、M项、n个服务内容见附录A。9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要求9.1质量目标9.1.1建立以中心主任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9.1.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9.1.3质量目标和考核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DB3301/T80—20189.2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按《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分细则》的规定进行,具体见附录B。DB3301/T80—2018(规范性附录)“治未病”服务内容A.1“治未病”的服务内容“治未病”的服务内容应符合表A.1的规定。表A.1服务内容状态信息库”各“治未病”服务机构负责为服务对象建立“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专门网站负责为服务对象自助建立“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为服务对象阶段或永久维护和管理“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DB3301/T80—2018),病保险DB3301/T80—2018(资料性附录)绩效考核评分细则B.1绩效考核评分细则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应符合《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分细则》的规定,参见表B.1。表B.1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170分)居民健康知识知抽取1~2个乡镇(街道),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案统计报表(或电子健康档抽查居民和重点人群各10份性每发现健康档案不规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人、孕产健康档案合格率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是否真实,在10份真实档案DB33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