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5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D.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2、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以DNA分子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B.需要原料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DNA分子完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D.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3、某基因由于发生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该基因一定是发生碱基对的替换B.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需要的核苷酸数目减少D.该突变导致翻译时需要的氨基酸种类一定减少4、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属于化学因素的是()A.X射线B.紫外线C.激光D.亚硝酸5、图为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2个、DNA分子8个B.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C.图中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离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6、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已知家蚕幼虫腹部彩色(B)对白色(b)为显性,选择腹部彩色雌、雄蚕成虫单对杂交,子代中腹部白色蚕的比例为1/4。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及变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根据子代中白色蚕的比例可确定亲代中雄蚕一定是杂合子B.要确定B/b基因的所在位置,可统计子代中腹部白色蚕的性别来判断C.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雌蚕没有杂合子,体细胞中最多含有两个B基因D.子代腹部白色的蚕均为雄蚕,其与腹部彩色蚕杂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7、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含量或活性来初步诊断该病D.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_____(用_____表示)进行杂交。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______,还是作父本_______,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_____,用_____表示)总是_____的,子二代中又出现_____。分析:进行数量统计,F2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接近_____。重复实验: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_____(是或不是)偶然的。9、体细胞中的_____是成对存在的,_____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____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10、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_____。在生物的_____中,控制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分别进入_____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11、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是随着_____的复制来完成的。12、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1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以二倍体生物(2n)为例,根据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

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纺锤体。

(1)由___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同有丝分裂)

(2)________(填“形成”或“不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4n→2n

/

/

色体组数变化。

2→4→2

/

/

同源染色体存在时期。

(5)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可遗传变异。

(7)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举例。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8)_________

(8)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15、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1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1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18、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19、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20、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21、孟德尔在实验选材时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2、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二倍体野生型青蒿;通过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可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不同性状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有差别,假设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狭裂片型叶(B)对宽裂片型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青蒿最多有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狭裂片型叶;白青秆宽裂片型叶、紫红秆狭裂片型叶、紫红秆宽裂片型叶植株的比例为3∶1∶3∶1;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

(3)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_。23、山葡萄以酿酒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极强抗寒性在葡萄育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对“双优”(品种名)山葡萄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幼苗成活数和变异数见下表:

。诱变剂浓度%

处理24小时。

处理48小时。

处理72小时。

茎(芽)分生组织(个)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变异数。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诱变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诱导植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零浓度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随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体诱变剂多数为有毒害的化学试剂。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这一变异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__________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24、某二倍体植物茎的高矮有高茎、中等高茎、矮茎三种情况,由基因A和a控制,a基因能表达某种物质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型中有一个a表现为中等高茎,有两个及以上a表现为矮茎。该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三种,其色素合成途径如下图,其中B基因的存在能够抑制b基因的表达: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上图情况外还能通过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只考虑花色相关基因,选取某纯合白花和纯合紫花植株杂交,F1花色表现为___________,F1自交,若F2代表现型有两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F2代表现型有三种;其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某纯合紫花高茎植株与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该植株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②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③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为了确定该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时基因突变引起;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36分)25、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植株上既有雌花也有雄花,雌花率影响黄瓜产量。研究人员利用黄瓜纯合雌雄同株品系甲培育出全雌株(只有雌花)品系乙。为确定全雌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全雌,说明全雌为___________性状。将F1与品系甲杂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表明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发现给品系甲施加乙烯,也可以增加雌花的比例。以上事实说明性状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品系甲;乙3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情况如图1所示,同时发现品系乙花蕾细胞中ASC基因的mRNA和MYB1基因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品系甲,而BCAT基因的mRNA无显著差异。

由上述结果推测,品系乙可能由于__________;从而促进了雌花的发育。

(3)为进一步确定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该系统的核心组成包括gRNA和Cas9.gRNA可以识别并结合靶基因,引导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进而破坏靶基因结构。

由于品系乙难以被直接编辑;研究人员以品系甲为背景选育了转基因植株丙和丁(图2),分别与品系乙进行杂交,结果见表。

。亲本F1全雌株雌雄同株植株丙×品系乙1518植株丁×品系乙??

①图2中转入的基因可随配子传递给子代,表达的CRISPR-Cas9系统可在受精卵中发挥基因编辑作用。请解释植株丙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②植株丁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为_________;说明MYB1基因不是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

(4)研究人员对(1)中品系甲、乙杂交得到的黄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2种表现型仍为全雌的外显子突变体:突变体1(ASCa基因突变)和突变体2(ASCb基因突变)。分别提取2种突变体花蕾细胞中的RNA,逆转录后再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1组的287个测序结果均与野生型ASCa基因序列一致;突变体2组的411个测序结果中408个与突变型ASCb基因序列一致。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A.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a基因控制。

B.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b基因控制。

C.黄瓜的全雌性状由ASCa基因和ASCb基因共同控制且2个基因发挥同等作用26、豚鼠的野生型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亲本组合F1类型及比例F2类型及比例灰色雌性×白色雄性黑色雌性∶灰色雄性黑色∶灰色∶白色=3∶3∶2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R、r位于__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亲本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2中r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

(2)若豚鼠种群足够大,从F2代开始,每代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豚鼠,照这样随机交配若干代,豚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豚鼠为实验材料,尝试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你认为该小组能否成功?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

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___________;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

(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1。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

(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

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_________作用,且对_________植株的作用更显著。

(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28、果蝇野生型为红眼正常翅;南方大学在野生型品系基础上培育出了一个紫眼卷翅突变体品系(甲品系),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甲品系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紫眼为_____突变,卷翅为_____突变。

②该实验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则果蝇的翅型属于_____染色体遗传,且决定____性状_____(显;隐性)的基因纯合致死。

③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

(2)北方大学某实验室也发现了果蝇的紫眼突变个体;经研究为隐性突变,把它培育成纯合品系(乙品系)。

①假设乙品系的紫眼基因型为aa,甲品系的眼色基因用(B,b)表示。基因a位于果蝇某号染色体上,则A/a和B/b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请在图中分别标出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_____:

②为了判断A/a与B/b的关系,南方大学与北方大学合作研究,用甲品系和乙品系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若_____,则乙品系与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为相同基因或互为等位基因。若后一代表现为_____,则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与乙品系的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定律。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9、番茄的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A/a、B/b、D/d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欲利用甲(AABBdd)、乙(AAbbDD);丙(aaBBDD)三个纯合品系培育不同的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培育基因型为AABBDD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法,基本思路是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有_____(答2点);若要快速获得AABBDD的新品种,还可采用_____法,其原理是_____。

(2)与培育基因型为AABBDD的新品种相比,培育aabbdd的新品种所需时间更短,原因是_____,请写出培育基因型为aabbdd新品种的过程:_____。30、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型为的某动物器官切片后;绘制了图所示甲;乙、丙三细胞分裂示意图(仅展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该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个动物器官是______,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2)图甲绘制了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

(3)图丁中④阶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意义是______。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填数字标号)两个阶段。在细胞水平上解释过程与过程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是显性,受3号染色体上E和e基因控制;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翅是显性,受X染色体上的B和b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紫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是显性,受H和h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考虑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这一对相对性状,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

(2)某同学为确定H和h基因是在3号染色体上还是在2号染色体上,用黑身紫眼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若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H和h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若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H和h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3)用黑身截翅雄果蝇与纯合的灰身正常翅雌果蝇进行杂交(正交),F2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F2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上述杂交实验(正反交)F2代果蝇中选取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控制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用遗传图解的形式作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详解】

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改变的是群体不是个体,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变化,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不是群落,C错误;

D;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可以产生可育后代,没有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2、A【分析】【分析】

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详解】

A;DNA复制时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模板进行复制;A正确;

B;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甘酸;B错误;

C;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方式的场所、时期、条件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B【分析】【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分析题文:“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说明翻译的肽链缩短是由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详解】

A.该基因最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也有可能增添或缺失,使启始子和终止子之间的距离不变,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A错误;

B.根据题干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B正确;

C.根据题干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需要的核糖核苷酸数目不变,C错误;

D.根据题干合成的多肽链缩短,该突变导致翻译时需要的氨基酸数目减少,氨基酸种类不一定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基因都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不同之处是真核生物的编码区又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而原核生物没有。

2、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4、D【分析】【分析】

诱变育种:(1)概念: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详解】

ABC;X射线、紫外线和激光都属于物理因素;ABC错误;

D;亚硝酸属于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其中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和a'、b和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详解】

A、由于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因此四分体有2个、DNA分子有8个,正确;

B、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错误;

C、图中1与2属于同源染色体,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正确;

D、因为1与2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离后1与2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正确。

故选B。6、D【分析】【分析】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人类和果蝇等是XY型(雌性XX;雄性XY)、矢鹅和蛾类等ZW型(雌性ZW、雄性ZZ)。

【详解】

A、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B/b基因的位置,若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ZBZb、ZBW;雄蚕都是杂合子,A正确;

B;如果子代中腹部白色的蚕雌雄都有;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都是雌蚕,则基因在Z染色体上,因此根据腹部白色蚕的性别可确定该对基因的位置,B正确;

C;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雌蚕只有一条Z染色体,不存在杂合子,体细胞复制后最多有两个B基因,C正确;

D;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后代白色蚕不可能是雄蚕,D错误。

故选D。7、B【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详解】

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说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Ⅱ-4为XAY,Ⅲ-2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由题意知,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故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C正确;该病为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D正确。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解析】①.亲本②.P③.正交④.反交⑤.子一代⑥.F1⑦.高茎⑧.矮茎⑨.3:1⑩.不是9、略

【解析】①.遗传因子②.遗传因子③.纯合子④.遗传因子⑤.杂合子10、略

【解析】①.分离定律②.体细胞③.同一性状④.成对⑤.分离⑥.不同的配子⑦.配子11、略

【解析】①.间期②.间期③.染色体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13、略

【分析】【详解】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也没有形成纺锤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由2n→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

(4)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所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加倍,所以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1→2→1;

(5)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6)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

(7)有丝分裂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方式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解析】中心粒不形成2n→n→2n→n2→1→2→1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蛙的红细胞(其他合理也可)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15、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16、A【分析】略17、A【分析】略18、B【分析】略19、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20、B【分析】略21、A【分析】略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F1代中白青秆狭裂片型叶、白青秆宽裂片型叶、紫红秆狭裂片型叶、紫红秆宽裂片型叶植株的比例为3∶1∶3∶1,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白青秆:紫红秆=1:1,为测交实验类型,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狭裂片型叶:宽裂片型叶=3:1,为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染色体是在纺锤体的牵引下运动和分离的,说明低温的作用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3)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二倍体)杂交,后代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染色体组之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解析】9AaBb×aaBb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不可育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诱变剂浓度;处理时间,因变量是茎(芽)分生组织的变异数和成活数;其中诱变剂浓度为0的组是对照组,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成活数都在逐渐增加,且诱变剂浓度过高时成活数为0。

(1)诱导多倍体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其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零浓度组为对照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山葡萄的成活率之间下降。

(3)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说明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基因突变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抗旱不耐寒与抗寒不抗旱的品种杂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析】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变异对照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基因突变用抗旱不耐寒与抗寒不抗旱的品种杂交24、略

【分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的基因型为B___,红色的基因型为bbdd,紫色的基因型为bbD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1)图示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上图情况外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F1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所以花色表现为白花。F1自交,若F2代表现型有两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BBDD;若F2代表现型有三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BBdd,F1代基因型为BbDd,F2代表现型及比值为白花(B_D_、B_dd):红花(bbdd):紫花(bbD_)=12:1:3。

(3)纯合紫花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纯合红花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Dd,表现为中等高茎。但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说明其基因组成中含有aa。为了确定该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aabbdd杂交:若F2代全为矮茎,说明不含A基因,则该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若F2代中等高茎:矮茎=1:1,说明含A基因,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若F2代中等高茎:矮茎=1:5;说明含A基因,则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题图信息推断不同花色的基因型;并能通过设计遗传实验验证生物变异的原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解析】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白色BBDD紫花:红花:白花=3:1:12均为矮茎中等高茎:矮茎=1:1中等高茎:矮茎=1:5五、实验题(共4题,共36分)25、略

【分析】【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但受环境影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

⑴品系甲与品系乙为雌雄同株,二者杂交得F1全为全雌,说明全雌为显性性状。若该性状由一等位基因控制,则F1与品系甲杂交;子代显隐性比例为1:1,即全雌:雌雄同株=1:1。给品系甲施加乙烯,可以增加雌花的比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受环境影响,即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⑵根据题意分析;品系乙中ASC基因与MYB1基因数量多于品系甲,且两种基因表达量也多于甲,说明品系乙的全雌性状可能是由于ASC或MYB1基因数量更多,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量更多,从而促进了雌花的发育。

⑶①植株丙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入基因(专一切除ASC基因)与不含有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gRNA基因和Cas9蛋白破坏了细胞中的ASC基因,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仍含有ASC基因,表现为全雌株。因此子代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比例为1:1,说明ASC基因控制全雌性状。

②植株丁也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入基因(专一切除MYB1基因)与不含有的配子的比例为1:1。两种配子形成受精卵后,MYB1基因被破坏,若MYB1基因对全雌性状无影响,则子代为全雌表现型。

⑷突变体1中ASCa基因突变,ASCb基因发挥作用;突变体2ASCb基因突变,ASCa基因发挥作用。通过测序对比,全雌突变体中有408个ASCb基因,287个ASCa基因,说明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b基因控制。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并解决新情境下遗传规律的问题。【解析】显性全雌株:雌雄同株=1:1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ASC或MYB1基因数量更多,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量更多植株丙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与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的ASCa基因和ASCb基因结构均被破坏,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仍含有ASCa和ASCb基因,表现为全雌株。因此子代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比例为1:1F1均表现为全雌株B26、略

【分析】【详解】

【分析】题目中豚鼠的体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肤色在雌雄个体之间有差异,所以有关基因有的位于X染色体上,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R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所以黑色的基因型为D__R__,白色的基因型为dd____,灰色的基因型为D__rr。

【详解】(1)题目中亲本分别是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子一代表现型为黑色雌性、灰色雄性,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说明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一代分别是黑色和灰色,这两种颜色都有D基因,所以D位于常染色体,那么R位于X染色体,由于子一代的雌雄个体的颜色不同,故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DDXrXr、ddXRY,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DdXRXr、DdXrY;在上述杂交过程中,自然选择对基因不起作用,所以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应该是2/3。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从F2代开始,每代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豚鼠,照这样随机交配若干代,这样就会使种群中,D与r的基因频率下降;种群就会发生进化。

(3)如果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这种现象是不能成功的,因为当个体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而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个体之间没有差别。

【点睛】本题的突破点是,子一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符合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杂交,子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判断出基因的位置以及亲子代的基因型。【解析】XddXRY2/3是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性豚鼠,种群d、r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进化不能白豚鼠的基因型为dd__,而D、d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27、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逐渐显著增加。在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实验中,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根据V蛋白始终与细胞内YN蛋白结合为YN-V,Xn蛋白始终与YC蛋白结合为YC-Xn,又只有YN与YC蛋白结合为YN-YC才能发出荧光,所以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先排除单独的YN与YC蛋白不能结合,YC-Xn与YN也不能结合,YN-V与YC也不能结合,只有YN-V与YC-Xn才可能结合而发出荧光。由此想到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类型包括:只含yn基因,只含yc基因,只含yn-v基因,只含yc-xn基因(注意:xn基因可表示x1、x2、x3,依次合成的蛋白质为X1、X2、X3)。

(1)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

(2)根据前面的分析,表中三组对照组是为了构建相关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细胞内排除YN与YC蛋白不能结合,YC-Xn与YN也不能结合,YN-V与YC也不能结合,最后都没有荧光发出,只有实验组构建的两种基因表达载体(只含yn-v基因,只含yc-xn基因)合成的蛋白质才可能结合(即YN-V与YC-Xn才可能结合)。如果YN-V与YC-Xn结合,则有荧光发出,从而确定该种蛋白质X就是与V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反之亦然。所以表中①为yc;②为无荧光;③为yn-v;④为有荧光或无荧光。

(3)分析图3可知;用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后,与对照组(0浓度)对比,主根长度明显变短,说明该IAA浓度有抑制主根生长的作用且对突变体作用更明显。

(4)结合第(3)小题的题干信息“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分析,在浓度为0.1mg/L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分析第(2)小题只实验设计思路:先排除YN与YC蛋白不能结合,YC-Xn与YN也不能结合,YN-V与YC也不能结合,只有YN-V与YC-Xn才可能结合而发出荧光。由此想到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有:只含yn基因,只含yc基因,只含yn-v基因,只含yc-xn基因(注意:xn基因可表示x1、x2、x3,依次合成的蛋白质为X1、X2、X3)。【解析】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yc无荧光yn-v有荧光或无荧光抑制(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28、略

【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如果是aa突变为Aa属于显性突变,而AA突变为Aa则属于隐性突变;一般可根据正反交结果初步判断基因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说明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结果不同则说明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详解】

(1)①根据亲本杂交后全部是红眼;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红眼卷翅自交后代出现正常翅,可知卷翅为显性性状。所以紫眼为隐性突变,卷翅为显性突变。

②正反交结果相同;所以两对性状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子二代中红眼:紫眼=3:1,而卷翅:正常翅=2:1.所以翅型遗传是显性纯合致死。

③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又因卷翅显性纯合致死,所以子二代中红眼卷翅和紫眼卷翅中没有纯合子,红眼正常翅和紫眼正常翅各有一种纯合子,所以所占比列是2/(6+2+3+1)=1/6。

(2)①因为两所大学发现的都是突变的紫眼果蝇,北方大学aa为紫眼,南方大学bb为紫眼,则有可能它们是相同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或者就是相同的基因,所以第一种情况是它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若它们为不同基因则北方大学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南方大学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它们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第二种情况;若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是第三种情况。

②若它们是相同基因,aa就是bb,若互为等位基因则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b,都是控制紫眼性状基因,则子代都为紫眼性状。若它们是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则子代基因型都是AaBb;肯定是红眼性状。此两种情况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

本题以题图的形式考查基因的遗传定律以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明确教材相关知识点,并且还能够读懂题意获取和整合有用的信息,最终准确的表达相关的知识点,重点培养考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解析】隐性显性常显性1/6子代全为紫眼果蝇红眼(野生型)分离六、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9、略

【分析】【分析】

一;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三、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1)

利用甲(AABBdd)、乙(AAbbDD)、丙(aaBBDD)三个纯合品系培育基因型为AABBDD的新品种,将AA、BB、DD集合到一个个体上,需要采用杂交育种,基本思路是先杂交再自交,如将甲(AABBdd)和乙(AAbbDD)杂交获得F1为AABbDd,然后F1自交获得F2,从F2中选出AAB_D_;然后连续不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得到AABBDD个体,同理甲与丙;乙与丙也相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缺点是育种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如果要快速获得优良性状,还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

与培育基因型为AABBDD的新品种相比,培育aabbdd个体更简单,时间更短,因为杂交过程中只要出现三对相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植株即为aabbdd,能稳定遗传,而出现三对相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其中含有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