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6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是兔子的牙齿.其中1的作用是()

A.切断食物。

B.磨碎食物。

C.撕裂食物。

D.吞咽食物。

2、今年;某省决定完成“退耕还林”170万亩,这样做的目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畜牧业。

C.发展旅游业。

D.提高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蚯蚓的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在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中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些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B.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C.生物必须与环境相适应D.以上三项都是4、下列关于组织培养技术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培育出优良的植物品种B.培养有病毒感染植株C.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D.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快速地繁殖植物5、下列有关生物圈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地球就是生物圈,到处都有生物生存C.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都有联系的D.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一定生存空间,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不属于采用转基因技术方法生产的是()

A.干扰素。

B.器官移植。

C.克隆羊多利。

D.乙肝疫苗。

7、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只由基因决定B.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D.环境也影响生物的性状,并且能遗传下去8、家鸽的生殖和发育方式都比青蛙高等,主要体现在家鸽是()A.体内受精B.体外发育C.卵生D.有卵壳保护卵、有孵卵和育雏行为9、下列关于生物生殖与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螅、青霉菌、马铃薯都是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B.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的过程中,DNA总量在不断增加C.桃花的胚珠受精后,最终会发育成果实中具有胚、胚乳和种皮的种子D.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是在水中完成的10、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B.农田秸秆焚烧处理C.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D.把旧作业本的反面当草稿纸11、(多选)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子代()A.通过胎盘和脐带有母亲遗传B.由体细胞遗传C.由精子遗传D.由卵细胞遗传12、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运动系统结构完整不一定能完成各种运动C.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连接在同一块骨上D.只需要一组肌肉就可以牵拉骨绕关节运动13、在“非典”肆虐期间;我国某医学教授不幸被感染,他冒险尝试将已痊愈的“非典”病人的血清注入身体内,结果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免疫的类型以及已痊愈病人的血清相当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

D.抗体。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基因工程是按人的意愿,运用____方法,对生物的____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____技术.15、如图表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说明:图中“x”表示婚配关系).基因显性用B表示,隐性用b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内的具体位置是位于____上.

(2)若图中的b代表白化病基因,则由受精卵(fa_questions_shengwu_temp)发育成的后代是否患白化病?为什么?____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Bb,这在正常人群中是不多见的,但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____

(3)若图解中的B代表豌豆的黄色,b代表绿色,若亲代都是Bb,种植后子代共收获100粒种子,从理论上推测,绿色种子有____粒.

(4)假若基因B、b分别代表小麦的高茎和矮茎,将基因组成为BB的小麦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果长成矮茎,这种变异属于____的变异.

(5)同植物的组织培养相比,图解所示生殖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产生较多的____,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

16、如图表示.对基因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

(1)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内的具体位置是在____上.

(2)若b代表白化病基因,则由受精卵Bb发育成的后代是否患病?____.为什么?____.

双亲的基因型都是Bb的情况在正常人中并不多见,但在____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3)若B表示豌豆子叶的黄色,b表示绿色,用种植Bb豌豆收获的100粒豌豆种子中,绿色种子应该有____粒.

(4)若基因B、b控制小麦的高茎和矮茎,将基因组成为BB的小麦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果长成矮茎,这种变异属于____.

17、仔细观察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写序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1)如图表示的是____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位于种子的最外面.

(2)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的结构是[____]____.

(3)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____]____.

(4)②的作用是____.

(5)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构成的一个整体.

18、【题文】鸟类在所有的季节都有迁徙行为。19、可用于生产鸦片、吗啡、海洛因的植物是____。20、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质发表了一篇文章,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超极鼠,他们用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地将大鼠生长激素重组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小鼠变成了大鼠,这项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被誉为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

(1)根据描述,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____,与之有关的基因是____,那么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

(2)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小鼠比没处理的小鼠个头大,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此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____的影响.

(3)以上研究过程主要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技术,在此实验中国外源基因是____21、请将下列不同的动物与他们的主要运动形式用直线连接起来:。金鱼____a跳跃袋鼠____b爬行棕熊____c行走蜥蜴____d游泳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2、在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活动中,博才八年级的同学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骨骼标本,制作的标本有鲫鱼、牛蛙、鸽子等等。(1)某位同学在制作鸽子的骨骼标本时,发现鸽子的胸肌特别发达,附着于_______上,利用________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2)吴同学解剖牛蛙时发现,牛蛙肺不发达,而且皮肤底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见牛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3)制作鲫鱼标本的同学发现,鲫鱼的体型呈现流线型,有利于__________,鲫鱼在水中游动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的协调运动。23、(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①抵抗抗原的侵入②皮肤的保护作用③溶菌酶的作用④吞噬细胞的作用(下列两小题的答案用图中相应字母表示)(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图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3)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____。24、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2)植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______和非生物成分。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若此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含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鹰和鼠的关系是______,昆虫和鼠的关系是______。

(5)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填“适应”或“影响”)。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15分)25、【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6、【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7、【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

兔为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图中1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故选A.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家兔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A【分析】

我国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

故选:A.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持水土、吸尘降噪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3、D【分析】试题分析: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环境是指影响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分布,即是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土壤、温度等是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即是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通过分析,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时的阻力,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有保护作用,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能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表明蚯蚓适应在土壤中穴居生活;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了土壤的结构,表明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故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考查了蚯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即可作答。【解析】【答案】D4、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组织培养的特点及优点。【解答】植物的组织培养的优点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等。A.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组织培养能培育出无病毒植株;所以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故B符合题意;

C.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地快速地繁殖植物;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B5、B【分析】生物圈是有一定范围的,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的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1km的深度和海平面以上约23km的高度。【解析】【答案】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BC【分析】

转基因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内;并使该转基因生物能稳定地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技术.

A;把从人身上克隆的某种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B;移植器官转基因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将不同的目的基因导人特定的供者器官,然后将这些经修饰后的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诱导免疫耐受和降低移植排斥免疫反应.但器官移植不属于转基因技术.

C;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而不是转基因技术培养出来的.

D、由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可知;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乙肝病毒的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大量疫苗.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故选:B;C

【解析】【答案】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7、BC【分析】解: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其中由基因决定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B正确;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C正确;

D;环境也影响生物的性状;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BC.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人的眼睛不同颜色和不同肤色等.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解答时可以从性状的决定及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解析】【答案】BC8、AD【分析】解: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家鸽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家鸽的生殖和发育方式都比青蛙高等,主要体现在家鸽是体内受精,有卵壳保护卵、有孵卵和育雏行为,故AD符合题意.

故选:AD

家鸽属于鸟类;其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大多数有孵卵、育雏过程;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变态发育,据此解答.

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鸟类是体内受精,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相比,提高了受精率.【解析】AD9、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掌握不同的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解答】A.水螅和马铃薯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很多生物既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的过程中,细胞进行不断进行分裂、分化,细胞数量不断增多,DNA总量不断增多,故B符合题意;C.桃花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而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了,故桃树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故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动物的胚胎在水中发育,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胚胎在羊水环境中发育完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解析】BD10、BC【分析】解:A;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秸秆焚烧处理;会增加大气的污染物,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

D;把旧作业本的反面当草稿纸;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解析】BC11、CD【分析】解:通过分析可知;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亲代的性状由精子遗传或由卵细胞遗传给子代.

故选:CD.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解析】CD12、AB【分析】解:A;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正确。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正确。

C;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连接在不同的两块骨上;错误。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错误。

故选:A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解析】AB13、AD【分析】

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题中医生将“非典”病人的血清注入自己的体内;用以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非典”病毒有防御作用,故而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由于“非典”病毒的侵入,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因而痊愈病人的血清相当于抗体;非典病毒能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属于抗原.

故选:A;D

【解析】【答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定义.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

基因工程的概念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基因称为外源基因.

故答案为:人工基因重组。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概念.

15、略

【分析】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内的具体位置是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由受精卵(fa_questions_shengwu_temp)发育成的后代,显示的性状是B控制的肤色正常.故不会患白化病.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Bb;这在正常人群中是不多见的,但在近亲结婚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

(3)、若图解中的B代表豌豆的黄色,b代表绿色,若亲代都是Bb,从图解中看出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黄色)、fa_questions_shengwu_temp(黄色)和bb(绿色)共三种基因组成,其中bb(绿色)的约占25%;因此,种植后子代共收获100粒种子,从理论上推测,绿色种子有100×25%═25(粒)

(4)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将基因组成为BB(高)的小麦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果长成矮茎,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5)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有性生殖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从图解中也看出子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类型,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故答案为:

(1)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2)否;近亲结婚;

(3)25;

(4)不可遗传的变异;

(5)变异子代;原始材料.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位置;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近亲结婚的危害,变异的类型,有性生殖的特点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

16、略

【分析】

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大写字母通常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通常表示隐性基因,因此BB、Bb是显性性状,bb是隐性性状.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内的具体位置是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由受精卵(fa_questions_shengwu_temp)发育成的后代,显示的性状是B控制的肤色正常.故不会患白化病.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Bb;这在正常人群中是不多见的,但在近亲结婚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

(3)从遗传图解中看出,若B表示豌豆子叶的黄色,b表示绿色,用那么种植Bb豌豆收获的100粒豌豆种子中,绿色种子bb应该有25粒.

(4)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将基因组成为BB(高)的小麦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果长成矮茎,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

(1)染色体;

(2)不患;因为正常基因B对白化病基因b为显性;近亲结婚;

(3)25;

(4)不遗传的变异。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位置;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近亲结婚的危害,变异的类型,有性生殖的特点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

17、略

【分析】

(1)图中①胚根;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此题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示意图,包括③种皮和胚,种皮质地坚硬,具有保护作用.

(2)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②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④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①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3)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⑤子叶.

(4)②胚根将来发育成植株的根.

(5)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④胚芽;①胚轴、②胚根、⑤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故答案为:(1)双;③;种皮;(2)④;胚芽;(3)⑤;子叶;(4)发育成根;(5)胚;①;②;④;⑤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的知识;据此答题.

1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因此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并不是所有的季节都进行迁徙,如候鸟,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迁徙行为。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迁徙行为。【解析】【答案】错19、罂粟【分析】【解答】鸦片类包括从植物罂粟中得到的鸦片;以及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海洛因、可待因、杜冷丁(盐酸哌替啶)等,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最大,海洛因是从大麻、罂粟果中提取的。

考点鸦片类包括从植物罂粟中得到的鸦片,以及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海洛因、可待因、杜冷丁(盐酸哌替啶)等,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最大,海洛因是从大麻、罂粟果中提取的。20、个头大小生长激素基因基因控制性状变异环境因素转基因大鼠生长激素重组基因【分析】【解答】(1)根据描述;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头大小,与之有关的基因是生长激素基因,那么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

(2)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小鼠比没处理的小鼠个头大;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变异,此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以上研究过程主要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在此实验中国外源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重组基因.

故答案为:(1)个头大小;生长激素基因;基因控制性状。

(2)变异;环境因素。

(3)转基因;大鼠生长激素重组基因。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1、dabc【分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金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蜥蜴生活在陆地上,运动方式是爬行;袋鼠有发达的后肢,运动方式是跳跃;棕熊的运动方式是行走.

故答案为: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四、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2、(1)龙骨突(胸骨)肺。

(2)肺和皮肤。

(3)减少阻力(运动;意思相近即可)鳍。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形态结构特点,蛙的呼吸特点,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鸟类,鱼类及蛙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解答】

(1)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胸肌的收缩为飞行提供动力;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在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因此,某位同学在制作鸽子的骨骼标本时,发现鸽子的胸肌特别发达,附着于龙骨突上,利用肺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2)牛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祼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因此,吴同学解剖牛蛙时发现,牛蛙肺不发达,而且皮肤底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见牛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和皮肤。(3)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运动器官是鳍,有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及尾鳍,所以鲫鱼在水中游动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运动。【解析】(1)龙骨突(胸骨)肺。

(2)肺和皮肤。

(3)减少阻力(运动;意思相近即可)鳍。

23、(1)②③①④

(2)AC

(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1)图A表示人体②皮肤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③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C表示的是①抵抗抗原的侵入;图D表示血液中的④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

(2)因此图A表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和图D表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图C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做非特异性免疫;图C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1)②③①④

(2)AC

(3)C24、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太阳能鹰鹰捕食竞争影响【分析】解:(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4条食物链:①牧草→人工放养的牲畜→人,②牧草→昆虫→食虫鸟→鹰,③牧草→鼠→鹰,④牧草→鼠→狐狸→鹰;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植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其生物的数量就越少。所以获得能量最少的应该是鹰。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鹰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

(4)该生态系统中;鹰吃鼠,鹰和鼠的关系是捕食,昆虫和鼠都吃牧草,昆虫和鼠的关系是竞争;

(5)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1)4;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太阳能;鹰;鹰;

(4)捕食;竞争;

(5)影响。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析】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太阳能鹰鹰捕食竞争影响五、其他(共3题,共15分)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