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Cl2中点燃铁丝,有FeCl2生成B.实验室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将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C.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D.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3、核外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组微粒是rm{(}rm{)}A.rm{Na^{+}}rm{Mg^{2+}}rm{S^{2-}}rm{Cl^{-}}B.rm{Na^{+}}rm{Mg^{2+}}rm{O^{2-}}rm{F^{-}}C.rm{F^{-}}rm{Cl^{-}}rm{Br^{-}}rm{I^{-}}D.rm{K^{+}}rm{Ca^{2+}}rm{Ne}rm{S^{2-}}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钠B.氨气C.NH4Cl的电子式D.硫化钠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6、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密度大于水).下列装置中不适宜作NH3的尾气吸收的是()A.B.C.D.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分为rm{7}个主族、rm{7}个副族、rm{1}个rm{0}族、rm{1}个Ⅷ族,共rm{16}个纵行B.己知rm{As}元素位于第四周期rm{VA}族,故rm{NH_{3}}比rm{AsH_{3}}稳定C.已知rm{Sr}元素位于第五周期rm{IIA}族,故rm{Sr(OH)_{2}}碱性比rm{Mg(OH)_{2}}弱D.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占大部分,金属元素占少部分8、已知乙醇、石墨和氢气的燃烧热分别为rm{a}rm{b}rm{c(}均为正值,单位均为rm{kJ隆陇mol^{-1})}则反应rm{2C(s}石墨rm{)+2H_{2}(g)+H_{2}O(l)=C_{2}H_{5}OH(l)}的焓变rm{)+2H_{2}

(g)+H_{2}O(l)=C_{2}H_{5}OH(l)}为()A.rm{(triangleH)}B.rm{(2b+2c-a)kJ隆陇mol^{-1}}C.rm{(b+c-a)kJ隆陇mol^{-1}}D.rm{(a-2b-2c)kJ隆陇mol^{-1}}rm{(a-2b-c)kJ隆陇mol^{-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NaHCO3B.Al2O3C.Al(OH)3D.Al10、T℃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Cl2(g)⇌CO(g)+Cl2(g)△H=108kJ·mol-1;在4min;10min、14min时均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体系的温度B.1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向体系中再充入Cl2C.1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容器的体积D.若T℃时,起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Cl2、Cl2、CO均为0.20mol,则达到平衡前,v正>v逆11、常温下,在新制氯水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水(H+)与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E点对应的溶液,其pH=3B.G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Cl-)>c(ClO-)>c(OH-)>c(H+)C.常温下加水稀释H点对应的溶液,溶液pH减小D.F、H点对应的溶液中都存在:c(Na+)=c(Cl-)+c(ClO-)12、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三大合成材料是rm{(}rm{)}A.陶瓷B.塑料C.合成纤维D.合成橡胶13、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rm{A}加热的铝箔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熔点:氧化铝rm{>}铝rm{B}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rm{SO_{4}^{2-}}rm{C}硅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硅酸钠溶液呈碱性rm{D}常温下,铜与冷的浓rm{H_{2}SO_{4}}不反应铜与浓硫酸发生钝化A.rm{A}B.rm{B}C.rm{C}D.rm{D}14、下列物质可以导电的是A.蔗糖溶液B.金属rm{Cu}C.rm{NaCl}溶液D.rm{HCl}溶液15、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正反应放热)。实验测得:v正=v(NO)消耗=2v(O2)消耗=k正c2(NO)·c(O2),v逆=v(NO2)消耗=k逆c2(N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NO)、n(O2)如下:。时间/s012345n(NO)/mol0.200.100.080.070.060.06n(O2)/mol0.100.050.040.0350.030.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O)=0.03mol·L-1·s-1B.其他条件不变,往原容器中再通入0.20molNO和0.10molO2,则达平衡时NO2体积分数减小C.其他条件不变,移走部分NO2,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评卷人得分三、双选题(共6题,共12分)1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Cl2、Br2、I2B.CO2、KCl、SiO2C.O2、I2、HgD.SiNaCl、SO217、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H20⇌H2SO2+OH-①HSO3-⇌H++SO32-②.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挂说法正确的是()A.加水稀释、平衡①、②均向右移,溶液中c(HSO3-)、c(H)+均减小B.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值均增大C.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c(OH-)+c()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c(H+)=c(OH-)18、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恒为rm{2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rm{2A(g)+B(g)?}rm{2C(g)},已知起始投入rm{4molA(g)}和rm{2molB(g)}经rm{2s}后测得rm{C}的浓度为rm{0.6mol/L}并且rm{2s}后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m{2s}内用物质rm{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rm{0.3mol/(L隆陇s)}B.rm{2s}内用物质rm{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rm{0.6mol/(L隆陇s)}C.rm{2s}后每有rm{0.6mol}的物质rm{B}生成,同时就有rm{0.6mol}物质rm{C}生成D.rm{2s}时物质rm{B}的浓度为rm{0.7mol/L}1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rm{CO}和rm{CO_{2}}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rm{7:11}B.体积比为rm{11:7}C.所含氧原子数比为rm{14:11}D.分子数比为rm{7:11}20、短周期元素rm{X}rm{Y}和rm{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rm{XYZ_{3}}rm{X}rm{Y}和rm{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rm{26}rm{Y}和rm{Z}同周期,rm{X}和rm{Z}不同周期,rm{Y}的电子总数是内层电子数的rm{3}倍。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rm{(}rm{)}A.rm{XYZ_{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rm{X}与rm{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rm{XY}B.rm{XYZ_{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rm{X}与rm{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rm{XZ}C.rm{XYZ_{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rm{Y}与rm{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rm{YZ}D.rm{XYZ_{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rm{Y}与rm{Z}能形成共价化合物rm{YZ}21、在同温同压下,由rm{CO_{2}}rm{H_{2}}和rm{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氮气的密度相同rm{.}则该混合气体中rm{CO_{2}}rm{H_{2}}和rm{CO}的体积比为rm{(}rm{)}A.rm{29}rm{8}rm{13}B.rm{22}rm{1}rm{14}C.rm{13}rm{8}rm{29}D.rm{26}rm{16}rm{57}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共3题,共18分)22、(16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Cl2的漂白性。①通入Cl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②集气瓶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③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若有2.24L(标准状况下)Cl2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mol。(2)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Cl2的氧化性。①实验开始后,观察装置A中的现象是:。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③停止通入氯气,取装置B中少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通入Cl2时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三个不同短周期元素里;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写出X、Y的元素符号:X____、Y____;

(2)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

(3)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4)用电子式表示Y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2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3)若X、Y、Z均为气体,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平衡时:①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倍;②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评卷人得分五、判断题(共1题,共5分)25、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2题,共4分)26、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①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②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③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④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C中的药品为足量的烧碱溶液,其作用为______.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实验结论】

(4)上述四种猜想中,猜想_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5)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如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27、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着火点;③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16,根据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相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并比较体积、密度关系.2、B【分析】解: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故A错误;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来源于空气,原料易得,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溶液,不产生有害物质,且操作简单,则是最优方案,故B正确;

C;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故C错误;

D;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制取氨气,故D错误;

故选B.

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来源于空气,原料易得,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溶液,不产生有害物质;

C;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D;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本题涉及铁的性质、硫酸铜的制备、氨气的制法等,比较容易,学生只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中等.【解析】【答案】B3、B【分析】解:rm{A.}钠镁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rm{10}硫、氯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rm{18}所以这几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错误;

B.rm{Na^{+}}rm{Mg^{2+}}rm{O^{2-}}rm{F^{-}}核外电子数都是rm{10}所以这几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B正确;

C.氟离子核外有rm{10}个电子,氯离子核外有rm{18}个电子,溴离子核外有rm{36}个电子,碘离子核外有rm{54}个电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不等,故C错误;

D.rm{K^{+}}rm{Ca^{2+}}rm{S^{2-}}核外有rm{18}个电子,rm{Ne}原子核外有rm{10}个电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不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简单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rm{=}质子数rm{-}电荷数,简单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rm{=}质子数rm{+}电荷数;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的判断,明确原子、简单阴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及电荷数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解析】rm{B}4、D【分析】氯化钠的氯离子缺少负号;氨气的氮原子缺少两个电子;NH4Cl的电子式中氯离子的外层电子没有标出【解析】【答案】D5、D【分析】【解答】解:A.镁的活泼性大于铁;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保护地下钢管而防止铁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错误;B.对金属护栏涂油漆使金属和空气;水等物质隔离而防止生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B错误;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了铁与空气;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铁防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C错误;

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阴极上得电子被保护,所以属于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说明该该金属防腐的措施中连接外加电源,且阴极连接电源负极.6、C【分析】解:A.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A正确;

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故C错误;

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错正确.

故选C.

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时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必须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常用的方法为:使用倒置的漏斗;使用球形漏斗、使用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据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尾气吸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常见的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尾气吸收时,必须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装置是否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解析】【答案】C7、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rm{7}个主族各占一列,rm{7}个副族各占一列,rm{0}族占一列,rm{VIII}族包含rm{8}rm{9}rm{10}共rm{3}个纵行,共rm{18}个纵行,故A错误;族包含rm{VIII}rm{8}rm{9}共rm{10}个纵行,共rm{3}个纵行,故A错误;rm{18}则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rm{N>As}则rm{NH}rm{N>As}rm{NH}rm{{,!}_{3}}比rm{AsH}

rm{AsH}则rm{{,!}_{3}}稳定,故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rm{Sr>Mg}则rm{Sr(OH)}rm{Sr>Mg}rm{Sr(OH)}

rm{{,!}_{2}}碱性比rm{Mg(OH)}rm{Mg(OH)}【解析】rm{B}8、C【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应热和焓变的应用。【解答】

已知乙醇、石墨和氢气的燃烧热分别为rm{a}rm{b}rm{c}rm{a}rm{b}rm{c}则rm{(1)C}rm{(1)C}rm{{,!}_{2}}rm{H}rm{H}rm{{,!}_{5}}rm{OH(l)+3O}rm{OH(l)+3O}rm{{,!}_{2}}rm{(g)-隆煤2CO}rm{(g)-隆煤2CO}rm{{,!}_{2}}rm{(g)+3H}rm{(g)+3H}rm{{,!}_{2}}石墨rm{O(l)triangleH}rm{O(l)triangleH}rm{{,!}_{1}}rm{=-akJ?mol}rm{=-akJ?mol}rm{{,!}^{-1}}rm{(2)C(}石墨rm{)+O}rm{(2)C(}rm{)+O}rm{{,!}_{2}}rm{(g)-隆煤CO}rm{(g)-隆煤CO}rm{{,!}_{2}}rm{(g)triangleH}rm{(g)triangleH}rm{{,!}_{2}}rm{=-bkJ?mol}rm{=-bkJ?mol}rm{{,!}^{-1}}乙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rm{(3)H}石墨rm{(3)H}rm{{,!}_{2}}rm{(g)+1/2O}rm{(g)+1/2O}rm{{,!}_{2}}rm{(g)-隆煤H}rm{(g)-隆煤H}rm{{,!}_{2}}rm{O(l)triangleH}可以根据以上反应经过rm{O(l)triangleH}处理得到,所以rm{triangleH=(a-2b-2c)kJ?mol}rm{{,!}_{3}}rm{=-ckJ?mol}故C正确。rm{=-ckJ?mol}

rm{{,!}^{-1}}【解析】rm{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BCD【分析】解:A、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A正确;

B、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Al3+离子,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2-离子;故B正确;

C、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Al3+离子,又能与碱反应生成AlO2-离子;故C正确;

D、金属铝与硫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2-和氢气;故D正确;

故选ABCD.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金属铝、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以此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归纳总结.【解析】【答案】ABCD10、CD【分析】【详解】

A.由图可知;4min瞬间浓度不变,不可能是改变压强;浓度,应是改变温度,此时反应物的浓度减小,产物浓度增加,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而正向为吸热反应,则应该是升高温度,故A错误;

B.10min瞬间氯气浓度不变;CO的浓度降低,故改变条件为分离出CO,故B错误;

C.14min瞬间各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小;且平衡正向移动,应为增大容器的体积,减小压强,故C正确;

D.T℃时由图像起点可得平衡常数K=若起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Cl2、Cl2、CO均为0.20mol,则Qc=正>v逆;故D正确;

故选:CD。11、BC【分析】【详解】

往氯水中滴加NaOH溶液,会使平衡Cl2+H2O⇌HCl+HClO正向移动;生成NaCl和NaClO,图中四个关键点的溶质E点为HCl和HClO,F点为NaCl;HClO和NaClO,G点为NaCl和NaClO,H点氢氧化钠过量,溶质有NaCl、NaClO和NaOH。

A.E点溶液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酸碱度,故A错误;

B.G点溶液的NaCl和NaClO的量1:1,NaClO部分水解显碱性,c(Na+)>c(Cl-)>c(ClO-)>c(OH-)>c(H+);故B正确;

C.对H点的溶液加水稀释,过量的NaOH大量存在,稀释对OH-浓度减小的影响比对NaClO水解的促进作用大;所以pH减小,故C正确;

D.分清F、H点的溶质,便可知F点溶液显中性,而H点溶液显碱性,c(Na+)=c(Cl-)+c(ClO-)只能在溶液显中性时成立;故D错误;

答案选BC。

【点睛】

判断出E,F,G,H的溶质成分是解本题的关键。12、BCD【分析】解: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可制造化工产品、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故选BCD.

三大合成材料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本题考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解析】rm{BCD}13、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铝的性质、铜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熔点:氧化铝rm{>}铝,所以加热的铝箔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故A正确;铝,所以加热的铝箔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故A正确;

rm{>}

B.溶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故B错误;,故C正确;C.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硅酸钠溶液呈碱性

故选AC。

D.钝化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解析】rm{AC}14、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导电的物质包括金属单质和电解质溶液或者熔融的电解质。【解答】A.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故不选;B.rm{Cu}是金属单质,可以导电,故选B;C.rm{NaCl}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故选C;D.rm{HCl}是电解质,其溶液可以导电,故选D。故选BCD。【解析】rm{BCD}15、AD【分析】【详解】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0~2s内,NO的物质的量由0.20mol变为0.08mol,△n(NO)=0.20mol-0.08mol=0.12mol,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O)==0.03mol·L-1·s-1;A正确;

B.其他条件不变,往原容器中再通入0.20molNO和0.10molO2,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达平衡时NO2体积分数增大;B错误;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其他条件不变,移走部分NO2;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

D.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在温度为T1时,根据表格数据,容器容积是2L,结合物质反应关系可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c(NO)=0.03mol/L,c(O2)=0.015mol/L,c(NO2)=0.07mol/L,化学平衡常数K=>0,说明k正>k逆,若k正=k逆,则K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改变条件是升高温度,所以温度T2>T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D。三、双选题(共6题,共12分)16、A|B【分析】解:A.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故A正确;

B.CO2为分子晶体,KCl为离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故B正确;

C.I2常温下为固体;Hg常温下为液体,故C错误;

D.SiC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O2为分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故D错误.

故选AB.

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一般来说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如晶体类型相同,要考虑影响因素.

本题考查晶体类型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解析】【答案】AB17、A|B【分析】解:A.加水稀释,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减小,则水解平衡①、电离平衡②均向右移,由于溶液体积对浓度影响较大,则溶液中c(HSO3-)、c(H)+均减小;故A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钠促进电离,平衡右移,抑制水解,平衡左移,c(SO32-),c(OH-)浓度增大,的比值增大;故B正确;

C.加入少量Na2SO3固体溶解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2c(SO32-)+c(HSO3-)+c(OH-);故C错误;

D.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c(SO32-)+c(HSO3-)+c(H2SO3),则c(Na+)>c(SO32-)>c(H+)=c(OH-);故D错误;

故选AB.

A.加水稀释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电离程度都增大,但是亚硫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都减小;

B.加入氢氧化钠促进电离平衡右移;抑制水解平衡左移;

C.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

D.依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比较.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三大守恒关系的应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含义及应用方法.【解析】【答案】AB18、AD【分析】【分析】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解答】A.rm{2s}内用物质rm{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rm{v(C)=dfrac{trianglec(C)}{trianglet;}=dfrac{0.6mol/L}{;2s}=0.3mol/(L?s)},rm{v(C)=dfrac{trianglec(C)}{triangle

t;}=dfrac{0.6mol/L}{;2s}=0.3mol/(L?s)}故A正确;

B.rm{v(B)=dfrac{1}{2}v(C)=dfrac{1}{2}隆脕0.3mol/(L?s)=0.15mol/(L?s)};故B错误;

C.rm{v(A)=v(C)=0.3mol/(L?s)}的物质rm{v(B)=dfrac{1}{2}v(C)=

dfrac{1}{2}隆脕0.3mol/(L?s)=0.15mol/(L?s)}生成,表示逆反应方向,同时有rm{0.6mol}物质rm{B}生成,表示正反应方向,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为rm{0.6mol}rm{C}不等于系数之比rm{1}rm{1}未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C错误;

D.rm{trianglec(B)=dfrac{1}{2}trianglec(C)=dfrac{1}{2}隆脕0.6mol/L=0.3mol/L},rm{2}时物质rm{1}的浓度为:rm{dfrac{2mol}{;2L}-0.3mol/L=0.7mol/L}故D正确。

故选AD。rm{trianglec(B)=dfrac{1}{2}triangle

c(C)=dfrac{1}{2}隆脕0.6mol/L=0.3mol/L}【解析】rm{AD}19、A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和微粒个数计算等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解答】A.因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则二者密度之比为rm{28:44=7:11}故A正确;

B.因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则二者体积比为之比为rm{dfrac{1}{28}拢潞dfrac{1}{44}=11:7}故B正确;C.rm{dfrac{1}{28}拢潞dfrac{1}{44}=11:7

}和等质量的rm{CO}和rm{CO}rm{CO}的物质的量比为rm{CO}rm{{,!}_{2}}故C错误;D.等质量的rm{11:7}和所含氧原子数比为rm{11:14}故C错误;的物质的量比为rm{11:14}所分子数比为rm{CO}故D错误。故选AB。rm{CO_{2}}【解析】rm{AB}20、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与化合物的知识是解答的关键。【解答】rm{Y}的电子总数是内层电子数的rm{3}倍,可知rm{Y}为rm{C}元素,rm{Y}和rm{Z}同周期可知rm{Z}为第二周期,结合原子序数总和为rm{26}可知rm{X}与rm{Z}原子序数之和为rm{26-6=20}rm{Mg}序数为rm{12}rm{C}序数为rm{6}rm{O}序数为rm{8}所以元素rm{X}rm{Y}和rm{Z}可结合形成常见化合物rm{XYZ}的电子总数是内层电子数的rm{Y}倍,可知rm{3}为rm{Y}元素,rm{C}和rm{Y}同周期可知rm{Z}为第二周期,结合原子序数总和为rm{Z}可知rm{26}与rm{X}原子序数之和为rm{Z}rm{26-6=20}序数为rm{Mg}rm{12}序数为rm{C}rm{6}序数为rm{O}所以元素rm{8}rm{X}和rm{Y}可结合形成常见化合物rm{Z}rm{XYZ}rm{{,!}_{3}}可以为rm{MgCO}rm{MgCO}序数为rm{{,!}_{3}},rm{Na}序数为rm{11}rm{N}序数为rm{7}rm{O}序数为rm{8}所以元素rm{X}rm{Y}和rm{Z}可结合形成常见化合物rm{XYZ}序数为rm{Na}rm{11}序数为rm{N}所以元素rm{7}rm{O}和rm{8}可结合形成常见化合物rm{X}rm{Y}rm{Z}rm{XYZ}A.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可能为酸,故A错误;B.rm{{,!}_{3}}可以为可以为rm{NaNO}微溶于水,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溶于水的盐只有rm{NaNO}rm{{,!}_{3}}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rm{XYZ_{3}}是离子化合物,rm{MgCO_{3}}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BD。rm{NaNO_{3}}【解析】rm{BD}21、CD【分析】解: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即为rm{28}而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28}则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m{28}即可;一氧化碳的体积为任意体积.

利用十字相乘法得二氧化碳和氢气的体积之比:

二氧化碳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rm{26}rm{16=13}rm{8}一氧化碳的体积为任意体积.

故选CD.

根据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即为rm{28}而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为rm{28}则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m{28}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即可.【解析】rm{CD}四、填空题(共3题,共18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1)①实验目的为探究Cl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Cl2+H2O=HCl+HClO,HClO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有色(或A中)布条不退色,湿润的有色(或B中)布条退色,结论:Cl2无漂白性,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②Cl2+H2O=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③氯气有毒,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环境污染;1mol氯气参加该反应转移1mol电子,所以0.1mol氯气参加该反应转移0.1mol电子;(2)实验目的是探究Cl2的氧化性。Cl2+H2O=H++Cl-+HClO,溶液含有H+所以紫色石蕊变红色,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紫色石蕊褪色;Fe2+具有还原性,被氯气氧化为Fe3+,反应的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的SO32-被氧化为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SO42-+2Cl-。考点: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解析】【答案】(1)①干燥的有色(或A中)布条不退色,湿润的有色(或B中)布条退色Cl2无漂白性,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②Cl2+H2O=H++Cl-+HClO③吸收氯气,防止环境污染0.1(2)①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退色。②2Fe2++Cl2===2Fe3++2Cl-③SO32-+Cl2===SO42-+2Cl-23、略

【分析】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核外各层电子数目分别为2;6,应为O元素,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说明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Y为N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的质子数为5+6=11,应为Na元素,所以X应为H元素,则。

(1)X为H元素;Y为N元素,故答案为:H;N;

(2)W为Na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应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Z为O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A族;

(3)常见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H4N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H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NH4NO3;NH4-+OH-=NH3•H2O;

(4)NH3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核外各层电子数目分别为2;6,应为O元素,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说明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Y为N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的质子数为5+6=11,应为Na元素,所以X应为H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作进一步解答.

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2)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2/2mol/(L.min)=0.05mol/(L.min);(3)若X、Y、Z均为气体,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0.9、0.2mol,刚开始的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1.0mol,故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0.7+0.9+0.2)/(1.0+1.0)=0.9倍;②该反应是是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增大。考点:化学平衡【解析】【答案】(1)3X+Y2Z(2)0.05mol/(L.min)(3)0.9增大五、判断题(共1题,共5分)25、B【分析】【解答】煤的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化学变化;

煤液化;是把固体炭通过化学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