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练习-第四、五章-_第1页
【状元之路】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练习-第四、五章-_第2页
【状元之路】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练习-第四、五章-_第3页
【状元之路】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练习-第四、五章-_第4页
【状元之路】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练习-第四、五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五章阶段练习(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1.若图中②岩层为砂岩、④岩层为页岩、⑥岩层为花岗岩,则⑦岩层最可能是()A.大理岩 B.玄武岩C.石英岩 D.页岩解析:图中花岗岩(序号⑥)是由岩浆侵入岩体所形成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很可能会使与其接触的②④两个岩层受热发生变质作用,砂岩(序号②)受热变质会形成石英岩。页岩(序号④)受挤压变质会形成板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玄武岩为岩浆喷发所形成的喷出岩,故本题应当选C。答案:C2.下列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乙处为断层,其形成时间早于①岩层C.丙处谷地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图中甲处构造形成的时间晚于乙处解析: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乙处为断层,其形成时间与①岩层无法比较;丙处为背斜顶部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图中甲处构造形成的时间早于乙处。答案:C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中,能确定的有()①水平拉伸作用②风化作用③岩浆活动④积累作用⑤流水侵蚀⑥变质作用A.①③⑤ B.③④⑥C.②③④ D.②③⑥解析:图中岩石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应有积累作用,而水平拉伸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无法体现;背斜顶部的丙处下凹可能是受风化作用而成,也可能是受冰川侵蚀而成。答案:B下图为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营建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预备盖房子出售。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急。据此回答4~5题。4.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急性最高,其理由是()A.甲基地最危急,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甲基地最危急,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基地最危急,因其位于山顶D.丙基地最危急,因其位于顺向坡地5.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在地质时代是如何生成的()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经由生物遗骸积累形成解析:第4题,由地质构造图可知丙地位于砂岩的顺向坡地,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全都。且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急,开挖山坡岩层易导致滑坡。第5题,开挖甲基地出露的岩层为砾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是经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答案:4.D5.B6.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平坦之地,是由于()①地势较高,可避开洪水之患②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③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 B.①②C.①③ D.①②③④解析:古代乡村聚落的分布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优越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都是选择聚落地的考虑条件,但本题的关键是“高亢平坦”的字眼,明显是从地形上考虑的,故③④都不符合题意。答案:B(2022·南京模拟)自然植被分布具有肯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猜测图,回答7~8题。7.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消灭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逝解析:本题考查自然植被分布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猜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旧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也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当上移。答案:C8.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区域性 D.开放性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A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端。结合所学学问,回答9~11题。9.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山地属于年轻的褶皱山,地表历经了多次下陷、抬升,这导致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和植被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变化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新功能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山地的抬升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进入,使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降水削减,植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10.航海家麦哲伦发觉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的岛屿时,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下列有关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B.有现代冰川发育,雪线海拔高C.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D.冬季游客多,是极地考察的物资补给基地解析:火地岛的西部为山地地形,且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所以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该岛屿纬度较高,有现代冰川发育,且雪线海拔较低;该岛屿位于50°S以南,不行能是C项所描述的地中海气候;该岛屿位于南半球,夏季(12月-次年2月)游客多,是极地考察的物资补给基地。答案:A11.南美大陆南端的西侧为森林景观,东侧则多荒漠景观。东侧荒漠的形成缘由是()A.沿岸有暖流经过B.地处背风坡C.受副热带高压把握D.受干燥的东南信风把握解析: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的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而多荒漠景观。答案:B(2022·广州测试)读我国2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12.中部植被带的主要成因是受()A.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季风环流影响解析:图中中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植被带。答案:A1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格局反映了()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的植被带呈东西方向延长、南北方向更替,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答案:B(2022·浙江嘉兴一模)读亚寒带针叶林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水分C.洋流 D.大气环流解析: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因而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答案:C15.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对其缘由分析正确的是()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整作用弱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D.距海远,受海洋调整作用较小解析: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区域昼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因而气温上升;而冬季正好相反,因而气温年较差大。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敞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四周,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化图”。(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4分)(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6分)(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缘由。(6分)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的形成受流水的积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古沙洲面积不断变大,最终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与北岸相连。第(3)题,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说明上游来沙削减,水土流失减轻。这与三峡工程的截留和上游植树造林有关。答案:(1)流水积累(沉积)作用;(2分)海水的顶托作用。(2分)(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积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2分)泥沙连续积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渐渐和大陆相连;(2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积累速度快。(2分)(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削减;(3分)三峡水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3分)17.下面为某大洲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以及45°S四周地理环境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什么自然带?(8分)(2)请说明丙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缘由。(6分)(3)在甲、丁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像,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45°S四周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6分)解析:第(1)问,依据纬度和轮廓可以确定该地为南美洲,然后结合所学学问依据南美洲西部自然带的分布回答即可。第(2)问,缘由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问,甲、乙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4)问,按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自然景观变化的思路分析即可。答案:(1)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丙:热带荒漠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