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典》背景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研究摘要在《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在税收征管领域的重要性值得关注。当前我国在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法律规范位阶低且内容零散、受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过窄以及纳税人权利救济困难,反映出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力度不足。通过考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关于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本文提出以下法律制度完善建议:首先,应当确立保护纳税人权利的立法原则,强化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其次,提升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位阶,对分散于各种部门规范性文件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最后,明确规定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完善对纳税人的权利救济机制,加大对税务机关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在行政诉讼和民事赔偿方面拓宽救济渠道,以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体系,实现对纳税人权利的充分有效保障。关键词: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税收征收管理法目录TOC\o"1-3"\h\u30284导论 120185(一)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20024(二)文献综述 27032(三)概念界定 324149(四)研究方法 412244一、中国立法现状与问题评估 424386(一)《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对税法的影响 420135(二)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52848(三)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6273081.法律规范位阶低且内容零散 6118602.受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过窄 763743.纳税人权利救济困难 825406二、国外法律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89720(一)国外立法考察 9308991.美国的全面保护立法模式 9284712.加拿大的选择性保护立法模式 11167023.澳大利亚的专门保护立法模式 1225957(二)对我国的启示 1414705三、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 153638(一)立法原则:纳税人中心主义 159688(二)立法位阶提升与逻辑自洽 1717168(三)明确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 173391(四)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187838结论 1923147参考文献 20导论(一)研究的问题与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日益面临被泄露和利用的风险。在税收征管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税收征管方式,在带来便利与效率的同时,也于无形中使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权进一步扩张。在实践中,出现了税务机关滥用权力,过度获取纳税人涉税信息,以及泄露、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纳税人信息以谋取利益的现象,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另一方面,纳税人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愈发重视。因此,如何完善与加强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努力在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与满足国家税收管理需要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与效率价值相统一,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直接相关的立法主要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的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5条的解释,《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此外还有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如《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涉税信息查询管理办法》等,存在着立法层级较低、可操作性较差、权利体系不完整等缺陷。而与纳税人涉税信息相近的概念——个人信息方面,立法活动体现出越来越高的保护意识和决心。《民法典》首次系统地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人格权编的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中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的基础上,对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和处理规则《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二)文献综述在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内容界定以及如何实现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这两方面展开讨论。对于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内容界定,李建人指出,纳税人信息具有纳税人个体可识别性,包含纳税人商业秘密、正常生产经营信息、个人隐私和负面信息等四类信息;李建人.税务公开语境下的纳税人信息保护[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24-34.朱大旗认为纳税人涉税信息范围不应局限于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延展至所有纳税人个人涉税信息,而无论其合法与否以及私密性有无;朱大旗,曹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税收领域的适用与完善——以《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J].税务研究,2021(01):13-19.曹阳提出纳税人信息权的概念,即纳税人享有的能积极控制和保护其涉税信息,免受税务机关及相关第三方主体等侵犯或滥用的权利,涵盖纳税人信息决定权、处理知情权、更正与删除权、安全保障与救济权等诸多子权利的一个权利束。曹阳.大数据背景下的纳税人信息权及其构建研究[J].法治研究,2020(05):146-160.对于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于春敏认为当前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存在立法滞后、监管缺位、救济不足等问题,要从提升各方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意识、弥补法律和监管缺陷以及加快建立涉税信息侵权的民事赔偿制度等方面加强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于春敏.“互联网+税务”模式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初探[J].税务研究,2018(11):105-109.闫海指出面对税务信息管理权与纳税人信息权存在冲突的挑战,我国应当基于纳税人隐私信息划定课税禁区,完善涉税信息共享的收集、使用和披露规则,努力实现纳税人信息权和税务信息管理权的平衡。闫海.论纳税人信息权、税务信息管理权及其平衡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06):180-192+209.易卫中提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信息获取上存在矛盾,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应当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的信息隐私权,强化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提高纳税人主动披露涉税信息的意识。易卫中,万佳倩.试论纳税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21(08):84-89.李建人.税务公开语境下的纳税人信息保护[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24-34.朱大旗,曹阳.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税收领域的适用与完善——以《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J].税务研究,2021(01):13-19.曹阳.大数据背景下的纳税人信息权及其构建研究[J].法治研究,2020(05):146-160.于春敏.“互联网+税务”模式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初探[J].税务研究,2018(11):105-109.闫海.论纳税人信息权、税务信息管理权及其平衡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06):180-192+209.易卫中,万佳倩.试论纳税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21(08):84-89.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各自的观点。AgnesGesiko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用于披露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媒介增多,税务机关应当更加重视保护纳税人申报信息的保密性和隐私,采取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严格限制向第三方披露纳税人申报信息的情形。AgnesGesiko,TheProtectionofTaxpayer'sFederalTaxReturnInformationintheInternetAge—IsTaxReturnInformationBeingAffordedProperConfidentialityandPrivacyProtections?[J].TheTaxLawyer,Vol.62,No.1.2008,pp.175-187.StephenJ.Toope认为,随着税务信息的个人隐私在政府数据库中的广泛传播越来越难以控制,保护纳税人隐私存在困难,立法应对税务机关保密纳税人信息隐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允许披露的例外情形范围不能过于广泛,通过良好的法律、严厉的惩罚和强有力的执行,来解决未经授权、不允许或非法披露的问题。StephenJ.ToopeandAlisonL.Young,ConfidentialityofTaxReturnsunderCanadianLaw[J].McGillLawJournal,Vol.27,No.3,1982,pp.479-503.JosephJ.Darby强调,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保护其申报信息具有合理期待,税务机关保证纳税人申报的信息能得到保密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的重要激励因素,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税收制度的有效管理,可能会为国库带来更大的收入。JosephJ.Darby,ConfidentialityandtheLawofTaxation[J].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Supplement,Vol.46,1998,pp.577-588.PatrickBendin认为,立法涉及竞争利益的平衡,即纳税人关于其财务信息的隐私利益与国家税务部长在管理和执行程序中披露这些信息的利益,必须认真对待保密纳税人信息的问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隐私利益才会让位给国家利益。AgnesGesiko,TheProtectionofTaxpayer'sFederalTaxReturnInformationintheInternetAge—IsTaxReturnInformationBeingAffordedProperConfidentialityandPrivacyProtections?[J].TheTaxLawyer,Vol.62,No.1.2008,pp.175-187.StephenJ.ToopeandAlisonL.Young,ConfidentialityofTaxReturnsunderCanadianLaw[J].McGillLawJournal,Vol.27,No.3,1982,pp.479-503.JosephJ.Darby,ConfidentialityandtheLawofTaxation[J].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Supplement,Vol.46,1998,pp.577-588.PatrickBendin,TheRequirementofConfidentialityundertheIncomeTaxActandItsEffectontheConductofAppealsbeforetheTaxCourtofCanada.CanadianTaxJournal[J].Vol.44,No.3,1996,pp.680-722.ArchieW.Parnell,Jr.Therighttoprivacyandtheadministrationofthefederaltaxlaws[J].TheTaxLawyer,Vol.31,No.1,1977,pp.113-124.(三)概念界定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是指纳税人在日常经济活动及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税收征管有关的信息,从税务机关的角度看,则是指税务机关为了履行税收征管的法定职责而收集、利用的关于某位特定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不仅有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主动收集的信息,也有纳税人主动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的信息。尽管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的范围和内涵包括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93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依法制作或者采集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涉及到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纳税人、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信息范围。但笔者认为,将纳税人涉税信息范围局限于这两点会使保护范围过于狭隘,因此应当涵盖一切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过程中掌握的、涉及某一特定纳税人的、与该特定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密切相关的、具有身份识别性质的信息。涉税信息的主体为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单位和个人《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93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依法制作或者采集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涉及到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纳税人、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信息范围。《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第1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在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方面的制度展开比较研究,以发现并总结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搜集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问题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联系我国实际提出立法建议。一、中国立法现状与问题评估(一)《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对税法的影响在经济数字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立法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民法典》不仅在总则编第五章“民事权利”中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而且在人格权编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里,将个人信息权益界定为相对独立于隐私权的一种人格权益,以6个条文的篇幅,精炼概括个人信息的内涵并初步列举个人信息的外延,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合理使用和免责事由,最后强调了信息处理者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及行使公权力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第一千零三十六条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二)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三)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第一千零三十七条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发现信息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第一千零三十八条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王利明,丁晓东.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特色与适用[J].法学家,2021(06):1-16+191.(二)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反观税法领域,《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五十九条规定了税务机关的保密义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第五十九条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将税务机关保密的信息范围限定于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而税收违法行为被排除在外《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此外,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在自行纳税申报信息方面的保密工作提出了细致要求,如明确保密信息范围、保密工作具体操作环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详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7〕1248号)全文。《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第五十九条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详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7〕1248号)全文。详见《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93号)全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2009年第1号)二、保密权您有权要求我们为您的情况保密。我们将依法为您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主要包括您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您、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上述事项,如无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或者您的许可,我们将不会对外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个人提供。但根据法律规定,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范围。《涉税信息查询管理办法》(2016年第41号)第十三条对于未按规定提供涉税信息或泄露纳税人信息的税务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三)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1.法律规范位阶低且内容零散从前文梳理的立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规定零散分布于各个法律规范文件中,普遍效力等级较低。《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法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作为行政法规,两者在所有相关文件中位阶较高,但其中相关规定仅为原则性规定,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以规制税务机关处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行为。《通知》对税务机关履行保密义务的措施和执行程序规定的较为详细,但这种保护只针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未免有失偏颇,不能给予低收入者平等保护,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有所提及,但由于立法位阶较低,法律效力随之减弱,规则设计较为简单化,不够系统严密,零散的规定不利于为纳税人涉税信息提供全面而有效的保护。尽管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对完善,但由于纳税人涉税信息与个人信息两者概念不能等同,依赖《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显然针对性不足。因此整合散落于各个法律规范的相关内容,构建并完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十分必要。2.受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过窄无论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还是《暂行办法》、《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等文件,都认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才构成税务机关需要保密的纳税信息,即只涵盖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将纳税人涉税信息当中的非涉密部分和税收违法行为排除出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然而,如此规定会导致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过于狭窄,因为仍然存在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纳税人信息,如公开的纳税人涉税信息,通过某种方式的排列组合能够形成可识别特定纳税人的数据信息,一旦被滥用或非法利用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威胁乃至侵犯。税务机关在收集、储存、整理和使用纳税人信息的过程中,可能错误记录、不完整记录、不当记录或不当使用公开的纳税人信息,尽管此类行为并不侵犯个人隐私,但无疑侵犯了纳税人信息权益。因此绝非仅有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存在保密的价值。而在《通知》中,受保护的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范围有所扩大,如纳税人姓名等基本信息、纳税义务相关信息《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7〕1248号)二、完善措施,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工作(一)需要保密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是指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行纳税申报时报送的各种申报资料上的有关信息,包括:1.纳税人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境内有效联系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任职(受雇)单位及其税务代码。2.纳税人如实申报的境内外收入项目及年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已扣(缴)税额、抵扣税额、减免税额、应补税额、应退税额等。3.记载与自行纳税申报个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有关信息的申报资料、管理台帐、统计报表等各种内部资料。虽不属于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也被纳入保护范围,但《关于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7〕1248号)二、完善措施,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保密工作(一)需要保密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信息,是指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行纳税申报时报送的各种申报资料上的有关信息,包括:1.纳税人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境内有效联系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任职(受雇)单位及其税务代码。2.纳税人如实申报的境内外收入项目及年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已扣(缴)税额、抵扣税额、减免税额、应补税额、应退税额等。3.记载与自行纳税申报个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有关信息的申报资料、管理台帐、统计报表等各种内部资料。3.纳税人权利救济困难《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七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七条未按照本法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税务机关违反保密义务的责任追究只是行政处分,没有规定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是否需要对纳税人遭受的经济损失予以相应赔偿。行政处分固然能产生一定的惩罚效果,但其属于内部处罚性质,惩罚程度还是比较轻,并且对纳税人而言,这种内部人事处分不具透明性,其处罚得当无从知晓。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为相对人的纳税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纳税人提起行政诉讼存在纳税前置和复议前置的双重限制,纳税人救济渠道受到限制。至于刑事诉讼则门槛较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很难选取这一救济渠道。由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分别为公权力机关和私主体,两者地位不对等,民事诉讼也爱莫能助。由此观之,纳税人因涉税信息遭受侵害而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均无法得到救济,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七条未按照本法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二、国外法律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在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方面,英美法系国家较早进行立法活动,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体系,主要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基础、以隐私权为内核进行制度设计。而我国目前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取得显著立法成果,以《民法典》为首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备,但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稍显落后。由于英美法系国家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机制正是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发展而来,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选择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来研究其关于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状况,以期为我国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完善提供参考。(一)国外立法考察1.美国的全面保护立法模式美国纳税人税务信息保护制度建立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由《美国税法典》(IRC)、《纳税人权利法案》(TaxpayerBillofRights)、《隐私权法》(PrivacyAct)和《信息自由法》(FreedomofInformationAct)等法律构建出一个较为全面而完整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框架,逐步形成以隐私权为核心的全面保护立法模式。在美国,纳税人的联邦纳税申报信息会通过各种媒介发生披露,如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等,而且国内收入局依据行政命令向各州和地方税务当局、许多国会委员会以及各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广泛披露纳税人信息。AgnesGesiko,TheProtectionofTaxpayer'sFederalTaxReturnInformationintheInternetAge-IsTaxReturnInformationbeingAffordedProperConfidentialityandPrivacyProtections[J].TheTaxLawyer,Vol.62,Issue1,2008,Page175.为了防止税务机关滥用纳税人申报信息,加强纳税人信息保护,《美国税法典》第6103(a)条规定了一般原则,即纳税人申报信息必须完全保密,除非披露符合法定例外情况。I.R.C.§6103(a).第6103(b)(2)条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内容范围作出定义,包括纳税人身份、收入的性质、来源或数额、支出、税务扣除、免税、税收减免、信贷、资产、负债、净值、税务负担、税收扣缴等信息,以及其他任何与纳税人税务责任有关的数据信息。I.R.C.§6103(b)(2)(A).在第6103条中明确规定允许披露纳税人申报信息的例外情形包括:(1)向纳税人书面指定的人员披露;I.R.C.§6103(c).(2)向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人士披露,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分公司的股东、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遗产或信托的执行人或受托人进行披露,以及有重大利益的继承人或受益人、无行为能力的人的委员会或监护人、被指定代表解散的公司行事的人,以及破产中的受托人或接管人。I.R.C.§6103(e).(3)向联邦、州和地方机构及人员披露,如州税务官员和州及地方执法机构,AgnesGesiko,TheProtectionofTaxpayer'sFederalTaxReturnInformationintheInternetAge-IsTaxReturnInformationbeingAffordedProperConfidentialityandPrivacyProtections[J].TheTaxLawyer,Vol.62,Issue1,2008,Page175.I.R.C.§6103(a).I.R.C.§6103(b)(2)(A).I.R.C.§6103(c).I.R.C.§6103(e).I.R.C.§6103(d).I.R.C.§6103(f).I.R.C.§6103(g).I.R.C.§6103(i).在责任追究方面,第7213条规定,非法披露纳税人申报信息应定为重罪,处以最高5000美元的罚款或最高五年的监禁,或两者兼而有之,外加上起诉费用。如果此类罪行是由美国的任何官员或雇员犯下的,除任何其他惩罚外,一经定罪,将被免职或解雇。I.R.C.§7213(a).此外,纳税人可提起民事诉讼,可获得未经授权检查或披露申报表或申报信息的每一行为1000美元,或者实际损失加惩罚性赔偿之和,这两者中的较大数额,外加诉讼费用和合理的律师费。I.R.C.§7213(a).I.R.C.§7431(a),(c).《纳税人权利法案》规定了纳税人享有十项权利,其中与纳税人税务信息保护相关的是保密的权利,内容为纳税人有权期望他们向国税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不会被披露,除非经纳税人或法律授权。纳税人有权期望不当使用或披露纳税人纳税申报单信息的雇员、报税员和其他人会受到适当的制裁。参见美国国家税务局官方网站内容:/taxpayer-bill-of-rights.如果隐私权被定义为一个人有效控制与其有关的流通信息的能力,很明显,纳税人无权控制关于自己的信息。ArchieW.ParnellJr.,TheRighttoPrivacyandtheAdministrationoftheFederalTaxLaws,TaxLawyer,Vol.31,No.1,1977,Pages113-124.1974年颁布的《隐私权法》旨在规范政府组织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管理、使用和披露等行为,严格控制记录系统中包含的个人信息的传播和可访问性,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免受侵犯。《美国法典》第552a(b)条确立了“未经同意不得披露”规则,即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通信方式向任何人或其他机构披露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任何记录,除非根据当事人的书面请求或事先获得当事人的书面同意,但存在12种例外情况。这12种例外情况分别为:机构内部履行职责需要、《信息自由法》的要求、常规用途、人口普查、统计研究、国家档案记录管理、民事或刑事执法活动请求、影响个人的健康或安全、国会两院及委员会、联邦政府审计局、法院命令以及债务催收法。5U.S.C.§
552a(b).ArchieW.ParnellJr.,TheRighttoPrivacyandtheAdministrationoftheFederalTaxLaws,TaxLawyer,Vol.31,No.1,1977,Pages113-124.这12种例外情况分别为:机构内部履行职责需要、《信息自由法》的要求、常规用途、人口普查、统计研究、国家档案记录管理、民事或刑事执法活动请求、影响个人的健康或安全、国会两院及委员会、联邦政府审计局、法院命令以及债务催收法。5U.S.C.§
552a(b).5U.S.C.§
552a(e)(1)-(11).5U.S.C.§
552a(i).5U.S.C.§
552a(g).《信息自由法》为政府机构制定了更高的公开和披露标准,但也规定了九项允许机构拒绝披露的具体豁免。根据《美国法典》第552(b)(6)条,其中一项豁免为:私人和医疗档案,以及类似的档案,对其披露会构成明显无正当理由的侵犯个人隐私。由此在保护个人隐私权和排除那些可能损害个人的文件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平衡,保护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2.加拿大的选择性保护立法模式在加拿大,纳税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所得税法》(IncomeTaxAct)第241条的规定。由于该法的核心目的是维护自愿纳税申报制度运转的有效性,因此体现出有选择性保护的特点,侧重强调保护国家税务部长为《所得税法》的目的而获得的信息,尽管也是在不披露的一般原则之后的各小节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但这些例外情况的措辞较为笼统,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没有那么全面精细,主要关注国家税务部长自由裁量权的运作情况。根据《所得税法》第241条规定,全面禁止任何政府单位的官员或其他代表故意向任何人披露纳税人的信息。R.S.C.1985,c.1,s.241(1).在任何法律程序中,政府实体的任何官员或其他代表均无需提供或出示与任何纳税人信息有关的证据。R.S.C.1985,c.1,s.241(2).同时规定了对保密要求的豁免,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允许官员披露和使用纳税人的信息来管理和执行《所得税法》、《加拿大养老金计划》和《失业保险法》,以及与其他政府活动相关的目的如诉讼已经开始、涉及危险的情况、提供给某些合格的受赠人等等。详见R.S.C.1985,c.1,s.241(3).还有部长和政府单位的代表可就其提供或开展的项目、活动或服务,向公众提供商业号码持有人(不包括被排除在外的个人)的商业号码和姓名(包括其使用的任何商品名或其他名称)。详见R.S.C.1985,c.1,s.241(9.3),s.241(9.4).;第二类允许在根据上述法令和任何其他征税的联邦法令进行的刑事诉讼、行政管理和执行程序中披露纳税人的信息。官员可向警察组织的执法人员提供纳税人信息,如果该官员有合理理由相信该信息可用于证明在加拿大境内或境外的严重犯罪的证据。R.S.C.1985,c.1,s.241(9.5).主持与被授权人的监督、评估或纪律有关的法律程序的人可以命令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未经授权使用或披露纳税人信息的行为。R.S.C.1985,c.1,s.241(4.1).在责任追究方面,《所得税法》第239(2.2)条对不当披露纳税人信息的人规定了刑事责任,即违反第241(1)款或明知而违反根据第241(4.1)款作出的命令,即属犯罪,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不超过5000美元的罚款或不超过12个月的监禁,或两者兼而有之。R.S.C.R.S.C.1985,c.1,s.241(1).R.S.C.1985,c.1,s.241(2).如诉讼已经开始、涉及危险的情况、提供给某些合格的受赠人等等。详见R.S.C.1985,c.1,s.241(3).还有部长和政府单位的代表可就其提供或开展的项目、活动或服务,向公众提供商业号码持有人(不包括被排除在外的个人)的商业号码和姓名(包括其使用的任何商品名或其他名称)。详见R.S.C.1985,c.1,s.241(9.3),s.241(9.4).官员可向警察组织的执法人员提供纳税人信息,如果该官员有合理理由相信该信息可用于证明在加拿大境内或境外的严重犯罪的证据。R.S.C.1985,c.1,s.241(9.5).R.S.C.1985,c.1,s.241(4.1).R.S.C.1985,c.1,s.239(2.2).此外,《隐私法》(PrivacyAct)R.S.C.1985,c.P-21.和《信息获取法》(AccesstoInformationAct)R.S.C.1985,c.A-1.也是公民或纳税人隐私保密权的重要法源,在保护政府机构所持有的个人信息隐私的同时,也需要遵循政府信息应向公众公开的原则,为个人提供从政府机构控制的记录中获取信息的权利,因此访问权的必要例外情况应是有限和具体的,关于政府信息披露的决定应独立于政府进行审查。PatrickBendin,TheRequirementofConfidentialityundertheIncomeTaxActandItsEffectontheConductofAppealsbeforetheTaxCourtofCanada[J].CanadianTaxJournal,Vol.44,No.3,1996,Pages680-722.《纳税人权利法案》(TaxpayerBillofRights)描述并定义了纳税人的16项权利,其中第3项权利为隐私权和保密权。根据这项权利,纳税人可以期望加拿大税务局(CanadaRevenueAgencyR.S.C.1985,c.P-21.R.S.C.1985,c.A-1.PatrickBendin,TheRequirementofConfidentialityundertheIncomeTaxActandItsEffectontheConductofAppealsbeforetheTaxCourtofCanada[J].CanadianTaxJournal,Vol.44,No.3,1996,Pages680-722.参见加拿大税务局官方网站提供的《纳税人权利法案指南:了解纳税人的权利》(TaxpayerBillofRightsGuide:UnderstandingYourRightsasaTaxpayer):https://www.canada.ca/en/revenue-agency/services/forms-publications/publications/rc17.html3.澳大利亚的专门保护立法模式在澳大利亚,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通过专门出台一部修正案的方式作出规定。关于纳税人信息保密的规定最早出现在1953年《税务管理法》附表1第355分部(Division
355inSchedule
1ofTaxationAdministrationAct1953),后来通过修正案的形式对原355节予以废止并重新制定新的第355分部。根据《2010年税法修正案(纳税人信息保密)》(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的规定,此法制定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对税务官员以及其他获取受保护税务信息的人员施加严格义务,保护纳税人事务的机密性,从而鼓励纳税人向税务长官提供正确的信息;二是通过允许出于特定、适当的目的披露受保护的税务信息,促进高效、有效的政府管理和执法。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10.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30(1).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20.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1.详见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45,355-50,355-55,355-60,355-65,355-70.TaxLawsAmendment(ConfidentialityofTaxpayerInformation)Act2010Division
355-25(1).图1此外,澳大利亚税务局(TheAustralianTaxationOffice,ATO)专门制定了《纳税人宪章》(TheTaxpayers'Charter)对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列举,其中规定纳税人的权利之一是享有隐私权,ATO承诺在收集纳税人信息时会尊重其隐私并对信息保密,当纳税人认为其隐私或税务信息的机密性受到ATO的侵害时,可以与税务官员及其经理沟通,若仍不满意,可以通过访问ATO官网或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投诉,甚至如果对ATO处理投诉的方式不满意时可以找隐私专员(PrivacyCommissioner)寻求帮助。详见《澳大利亚纳税人宪章》(TheTaxpayers'Charter).au/About-ATO/Commitments-and-reporting/Taxpayers--Charter/Taxpayers--Charterwhat-you-need-to-know/(二)对我国的启示1.立法位阶较高且内容详细。三个国家关于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位阶普遍较高,美国主要规定在《美国税法典》、《隐私权法》和《信息自由法》中,加拿大主要规定于《所得税法》里,澳大利亚则规定于《税务管理法》中,而且都是设置了较大篇幅的条文规范予以周详细致的规定,从中可以体现出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重视程度之高。甚至税务机关会专门出台规范文件对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予以列举,如澳大利亚税务局专门制定的《纳税人宪章》,明确规定纳税人的权利之一是享有隐私权,税务机关负有尊重纳税人隐私并对信息保密的职责义务,公开具体的操作指南指引纳税人表达诉求,为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界定明晰。美国明确列举出受保护的纳税人申报信息范围,包括纳税人身份、收入的性质、支出、税务扣除、免税、税收减免、信贷、资产、负债、净值等信息,以及其他与纳税人税务责任有关的数据信息;加拿大侧重保护国家税务部长为《所得税法》的目的而获得的信息;澳大利亚将保护的纳税人信息定义为与纳税人事务有关的、依据税法的目的披露或获取的、能够识别纳税人的信息。不论是列举式还是概括式,都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界定,且不局限于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相关法律均确立了禁止披露或不当使用纳税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对允许披露的例外情形作出了相当详细的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与披露的权力边界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3.对纳税人权利救济较完备。在刑事处罚方面,三个国家都在立法中均明确规定了对税务机关违法泄露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责任追究,将非法披露纳税人申报信息定为犯罪,刑罚方式为罚款或监禁。特别是美国注重为纳税人提供更多元的救济渠道,不仅有刑事处罚,还有民事赔偿以及行政处罚。在行政责任方面,美国规定官员会被免职或解雇;在民事赔偿方面,美国赋予纳税人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赔偿的权利,对赔偿金额标准也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充分体现出全面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特点。这为我国当前存在仅规定行政处分这种单一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导致纳税人权利救济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三、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一)立法原则:纳税人中心主义税收是对政府强制的、无偿的支付,在大陆法系被视为公法之债,税法是侵权性规范,侵害了人民的财产权与自由权。杨小强.中国税法原理、实务与整体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第10页.尽管基于社会契约论,纳税人让渡给国家一部分的自由,理应容忍自身部分权利的减损,但这不意味着公权力可以肆意扩张而压缩纳税人的私权利。在财税领域,各国正逐步实现从国库主义向纳税人中心主义的转变,纳税人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曹阳.大数据背景下的纳税人信息权及其构建研究[J].法治研究,2020(05):146.而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呈现明显的管理法色彩,过于强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却很少关注其权利保护,张守文.税法原理[M].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87杨小强.中国税法原理、实务与整体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第10页.曹阳.大数据背景下的纳税人信息权及其构建研究[J].法治研究,2020(05):146.张守文.税法原理[M].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87.Anna-MariaHambre,TaxConfidentialityinSwedenandtheUnitedStates-AComparative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galInformation,Vol.43,No.2-3,2015,pp.165-233.在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易卫中,万佳倩.试论纳税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21(08):84-89.税务机关要依靠课税资料向纳税人征税,而课税资料一般由纳税人控制,税务机关除了以强制方式获取之外,还有赖于纳税人的协助,主动提供信息资料,才能顺利完成征税工作。基于理性的信任是有效税收遵从的关键决定因素,一旦纳税人改善对税收遵从的态度,愿意保持更高的参与度,那么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合作效果更佳。DuncanBentley,TaypayerRightsinAustraliaTwentyyearsaftertheIntroductionoftheTaxpayers'Charter[J].EJournalofTaxResearch,Vol.14,No.2,2016,pp.291-318.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是建构和谐征纳关系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税务机关向纳税人保证对其申报的信息履行保密义务是确保纳税人遵守税法的一个重要激励,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为国库带来更大的收入,促进税收制度的有效管理。易卫中,万佳倩.试论纳税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21(08):84-89.DuncanBentley,TaypayerRightsinAustraliaTwentyyearsaftertheIntroductionoftheTaxpayers'Charter[J].EJournalofTaxResearch,Vol.14,No.2,2016,pp.291-318.JosephJ.Darby,ConfidentialityandtheLawofTaxation[J].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Supplement,Vol.46,1998,pp.577-588.(二)立法位阶提升与逻辑自洽应提升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位阶,在高位阶税收立法中专门作出明确规定,并对位阶较低的税务部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目前我国税法领域法律效力较高的法律文件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可以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适时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设定专章对纳税人权利保护作出规定,并在该章中创设相应条款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落实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安全保障与保密等义务,以此作为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专门规定。如若上述操作存在一定困难,也可考虑先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用专门条款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作出基本规定,再于《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更为细致的保护措施,对涉税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管理等予以规范,以保持顶层税收立法的精练和简约。如此,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层级得以提升,保护力度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应将分散于低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涉及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规定予以整合,化解其中相互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删去存在歧义或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更新,以期实现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的逻辑自洽、条理有序与和谐统一。(三)明确保护的涉税信息范围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税务机关需要保密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范围仅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存在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的问题。笔者认为,所有与税收征管过程相关联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不论其是否含有违法性的内容,都应给予同等保护,建议在《税收征收管理法》或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可以采取先概括加列举、最后兜底的形式,列入保护的范围包括:1.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名称、身份证类型及号码、纳税人识别号、联系地址、邮编、联系方式等;2.纳税人的财产状况,如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值等;3.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如生产经营规模、销量、成本、费用等;4.纳税人违法信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状况;5.纳税人确有正当理由不愿公开的其他内容,即最后的兜底条款。汤洁茵,胡静.税务机关保密义务与纳税人的隐私权保护[J].涉外税务,2012(11):49-53.汤洁茵,胡静.税务机关保密义务与纳税人的隐私权保护[J].涉外税务,2012(11):49-53.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税务机关履行保密义务的例外规定,促进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使用更加规范的同时,也使得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更为理性妥当。比如:1.经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同意;2.税务争议的解决、税收违法行为的刑事追诉需要,由于涉及到纳税人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追究,此时进行涉税信息披露是税务机关配合司法执法程序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纳税人的利益着想;3.税务机关内部履行职责需要,避免其他税务机关或同一税务机关的其他部门重复调查收集涉税信息,而纳税人又重复提供涉税资料,降低纳税遵从成本;4.公共利益的需要,强调条件必须是公开涉税信息所实现的公共利益远远大于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所实现的私人利益,符合比例原则尤其是最小损害原则。(四)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救济机制古老的法谚有云:“无救济则无权利。”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真正得以实现,离不开完善的救济机制。必须严格落实对税务机关侵害纳税人涉税信息行为的责任追究,而现有的法律规范仅规定行政处分这种内部处罚措施,保护力度显然不足。就税务机关内部的违法、侵权行为,有必要加大惩罚力度,参照美国设置增加刑事责任制度,并处罚款,会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起到更有力的震慑效果,促使其牢记自己权力的边界,自觉提高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行政救济方面,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条文,取消复议前置的限制,使纳税人可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择一途径进行救济,赋予纳税人程序选择权。就行政诉讼而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仅规定行政机关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然而纳税人涉税信息兼具人格性利益和财产性利益,不能简单定义为人身权或财产权,这似乎使纳税人在行政诉讼这一救济渠道上陷入困境,但除外规定中又提到纳税人可以根据其他法律法规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结论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民法典》等法律的出台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应当成为税收征管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我国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现有法律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艺插画课程设计案例
- 物理有没有进展课程设计
- 2024年演员聘用合同
- 电子商务行业客服工作回顾
- 外科部门手术治疗工作年度总结
- 2024年社区工作者测试题库
- 生物教育的热点与趋势研究计划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之遵守社会规则
- 车身设计师的工作职能
- 酒店部门经理日常工作总结
- 公交车站台服务规范与安全意识
- 2024电商消费趋势年度报告-flywheel飞未-202412
- 慢阻肺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 《农机安全》课件
- 公共厕所清洁保养协议
-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答案)3
- 深圳大学《激光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试题和答案(50题完整版)1650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