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1年岳麓历史必修3-单元验收(五)_第1页
【名师一号】2021年岳麓历史必修3-单元验收(五)_第2页
【名师一号】2021年岳麓历史必修3-单元验收(五)_第3页
【名师一号】2021年岳麓历史必修3-单元验收(五)_第4页
【名师一号】2021年岳麓历史必修3-单元验收(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验收(五)(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了解西方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派遣留同学出国学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材料反映了中国大部分官员闭目塞听,盲目自大。而林则徐与其他官员不同,即林则徐主动了解西方,B项符合题意。答案B2.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下列各项中体现“道咸之学新”的是()A.编纂古代最大的丛书B.早期反封建思想产生C.师夷制夷思想的形成D.托古改制思想的传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分析理解力量。“道咸之学新”指道光、咸丰年间形成的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迪人们面对现实,重新生疏世界,探究救国之路。答案C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双方论战的焦点是()A.是否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B.是否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C.是否推翻中国的封建君主政体D.是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解析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其焦点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即是否实行民主政治。答案B4.在奏章中往往接受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道理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C.严复 D.胡适解析从题干中的“‘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给皇帝讲‘必当变法’”可知是康有为主见君主立宪,发动维新变法。答案A5.1903年梁启超否定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见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形成这种生疏的缘由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强④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梁启超民主思想形成缘由的生疏。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形成于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进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而当时儒家思想并未被彻底否定。①②③正确。答案C6.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理解力量。严复的观点是秦朝以来的专制君主,都是窃国大盗,从哪里窃取的呢?是从人民这里窃取的,即反映了其民权意识。答案C7.如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解析1908年,民主革命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漫画中的人物要把“立宪”与“专制”两种截然对立的事物嫁接在一起,明显是一种愚蠢的举动。作者的意图是向世人昭示“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的道理。答案C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 D.训练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该刊物为《新青年》,其创办的目的是解放思想,唤醒民众。“求变”是变思想观念。答案A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A项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对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认为中西文化应当相互融合,不是维新派的观点;C项认为中学与西学本质不同,实际上反对洋务派将“西用”嫁接到“中体”上的主见,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严复的观点;D项认为人权、科学是西方优越的两大因素,是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来的。答案C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行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预备解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其称帝做舆论预备。答案D11.“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这副挽联是对谁较合适的评价()A.康有为 B.梁启超C.章炳麟 D.胡适解析本题可用排解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思想,新文化”应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物,而选项中四人,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章炳麟是革命派,胡适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答案D12.陈独秀在《偶像破坏论》中指出:“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像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当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吾人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久不能合一。”这一论述()A.把中西文化截然对立B.认为中西文化自有其特长C.认为中西文化没有优劣短长之分D.正确生疏了中国传统文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陈独秀认为“偶像”;即中国传统文化,与“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即民主科学思想不相容,由此可见他认为中西文化截然对立,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说法错误。答案A13.“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仆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动身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在陈独秀看来,能否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关键在于多数国民能否自觉把自己作为国家的仆人,言外之意是国民民主素养不高,阻碍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此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以唤醒民众觉悟,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制造条件。答案D14.“欲人译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当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从题干材料可知该人物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妄图用礼仪纲常维护清朝统治,这符合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答案C15.革命派与康有为等人也有过一场思想论战,论战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B.资产阶级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的学术斗争C.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D.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辩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有为的阶级实质来考虑。他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他们的论战实质是接受什么方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即接受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手段,是斗争方式的不同,而不仅仅是学术争辩。答案D1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辩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辩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比较力量。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开放的,救亡图存是其论战的共同话题。答案B17.孙中山指出:“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夺富人之田为己有是随口说说”,由此可知孙中山反对夺取地主土地。答案A18.“改造中国、挽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受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当这样回答他()A.“临时放弃政治革命,先进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气后卷土重来”B.“连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挂念”C.“实行更机敏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气在宽敞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限定“1923年前后”。当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前,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有了更深刻地生疏,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挂念下,开头生疏到人民的力气,渐渐走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道路,D项正确。答案D19.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文章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的斗争》D.《新民主主义论》解析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答案D20.“井冈山水美,十里杜鹃红”。2022年4月15日,围绕“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品牌目标,第三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开幕。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由于在这里()A.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气C.开拓民主革命的新道路D.确立土地革命的总方针解析A项不符合“红色摇篮”的寓意;B项是长征的影响;D项是八七会议的决策;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基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开拓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民主革命的新道路,C项正确。答案C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新三民主义③社会主义两类冲突学说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新三民主义从本质上讲仍旧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B22.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成功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解析依据“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可以推断该会议时间是1945年,因此选C。答案C23.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先进的政治思想”和“中国民主革命”这一要求。“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先进的政治思想;邓小平理论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排解①④,C项正确。答案C24.“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见的内涵全都()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崇尚科学”“愚昧无知”可以联系到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在历史进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受和思想带有鲜亮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受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行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独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受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生疏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见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缘由。(8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等角度概括;第(2)问要留意二者的比较,抓住二者主见上的不同;第(3)问要从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和资本主义的进展不充分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鸦片战斗后,民族危机严峻;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头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训练。(2)洋务运动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养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扬“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生疏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6分)(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受了一个怎样的进展历程。(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是地主阶级抵制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是洋务派的观点。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扬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知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连续和进展;影响可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第(4)问结合四则材料归纳总结。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材料一只生疏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材料三主见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连续和进展。影响:李大钊宣扬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受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27.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公平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由于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公平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公平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公平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假如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当照那样做,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