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3/03/wKhkGWeA5W6ATpqUAAGcBMyvkVQ086.jpg)
![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3/03/wKhkGWeA5W6ATpqUAAGcBMyvkVQ0862.jpg)
![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3/03/wKhkGWeA5W6ATpqUAAGcBMyvkVQ0863.jpg)
![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3/03/wKhkGWeA5W6ATpqUAAGcBMyvkVQ0864.jpg)
![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3/03/wKhkGWeA5W6ATpqUAAGcBMyvkVQ0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8篇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
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中学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这一
节,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因此教好,不仅能干脆帮助学生驾驭好本章中的,而且
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
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A、
B、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
B、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学问进行计算的实力。
(3)看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信任科学、敬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C、培育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实力;
D、培育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实力,激发学习爱好;
3.教材的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细致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
点:A、
B、重点的依据:只有驾驭了,才能理解和驾驭
教学难点:
A、
B、难点的依据:较抽象,不简单理解和驾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
谈:
二.说教法
教化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纳教学方法时,不仅要依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
生的相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试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纳了试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
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协
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打算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
(1)
(2)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须要老师将一个学问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
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这一节的,限于接受实力,
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力。
2.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肯定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是实力与素养的.表现
形态,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学问的学习实力、选择实力和创建实力,是一种素养。作
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擅长视
察、思索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视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
的。针对本节课,我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回忆引入新课:
2、问题教学法
3、边演示边讲解
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状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加深学生在课
堂上所学的学问,使学习得到正迁移。
5、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学问的回放,还可将
本节学问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熬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6、布置作业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7、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学问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学问条理化、
系统化,因屿E常重要。好的板书体现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消化汲取课堂教
学内容,顺当达到教学目标。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2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纳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试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纳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刚好对比、和试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
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纳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
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评价,让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确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详细的教学
流程: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当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运用上了自然气,请问自然气的成分是
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作为能源有哪些优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思索以
上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索回答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开采和运用自然
气造成的事故图片
自然气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很好的能源,另一方面在开采和运用的同时上演
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为了防止悲剧再次上演,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气,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它的
主要成分是甲烷,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甲烷的相关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和学习最简洁的
有机化合物一甲烷。
设计思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然气成分,存在及作为能源优点等相关信息;展示"西气东
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图片;开采和运用自然与造成
的事故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存在和储量境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信息
的实力。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激发学
习爱好,并引出《甲烷》课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甲烷的结构。初中我们就学习过甲烷的分子式CH4,你能依据前面学习过
的价键学问,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吗?
一学生演板,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结构式:H?C?H
H
从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知道,C与4个H形成4个C-H共价键,且已知4个C-H的长度及
夹角完全相等,据此,你能推想CH4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几种可能?
学生思索,探讨,得出两种可能:平面正方形或正四面体
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经过科学探讨证明,CH4是正四面体型,其中C位于正四面体的体心,4个H分别位于正
四面体的4个顶点,C-H键夹角为109。28,
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设计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老师评价后提出
问题甲烷原委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起先猜想。然后老师展示模型,引导学生正确相识甲烷空间
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探讨,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依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
动,同时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表象实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视察,正确相识了甲烷的分子
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结构确定性质,CH4的这种结构确定了CH4有哪些性质呢?首先来学习CH4
的物理性质。
池沼中的沼气图片
思索,探讨图片中体现了CH4的哪些物理性质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设计思路:展示池沼中的沼气图片,引导学生视察,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探究甲烷的物理性质不仅可以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实力,也为甲烷完整性质的建
立供应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那甲烷又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比如它和强氧化剂酸性高镒酸钾反不反应呢?
甲烷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
是的,在通常状况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特定条件
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比如甲烷可以燃烧
甲烷燃烧
视察甲烷燃烧现象;并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甲烷的燃烧方程式中不用等号而用箭头主要是因为有机反应往往教困难多有副反应,
故不用等号
化学性质:(1)可燃性:
CH4+2O2CO2+2H2O点燃
假如点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它马上就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呢?阅读课本P61资料卡片
自主阅读
原来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时,遇火花马上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就
是甲烷气体曝炸引发的,假如你是一名煤矿工人,当你在矿井采矿时,为预防瓦斯爆炸,你会实
行哪些措施?
思索回答:通风,严禁烟火
所以在进行甲烷的燃烧试验时,必需先检验其纯度
设计思路:先将甲烷通入酸性高铸酸钾溶液中,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甲烷燃烧的相关学问,并通过资料
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平安教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试验方法探讨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确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并
提高平安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甲烷还有哪些化学反应呢?
甲烷的取代反应
视察现象: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
上述试验中所视察到的现象,说明白什么?
探讨思索
色变浅——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出油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于水。
水上升,有白雾——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了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造成量筒内的
气压减小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
CH4+CI2CH3CI+HCI光
上述反应中,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生成了取代产物一氯甲烷。像这种有机物分子里的
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其实生成的一氯甲烷还可以接着和氯气进一步反应,依次又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
甲烷
书写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I+CI22CI2+HCI光CH2CI2+CI2光光CHCI3+HCICHCI3+CI24+HCI
甲烷与氯气能生成四种取代产物,均不溶于水,其中,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三
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最重要的有机溶剂。
若ImoL甲烷中的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取代,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呢?
原来了解事物要一分为二,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点燃时甲烷可以燃烧,在光照条件下,
甲烷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观看甲烷的取代反应的试验视频,并视察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断
取代反应的条件,产物,并刚好投影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
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探讨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肯定的分析解决问题实力。
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试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
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当知道了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感受到了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结构确定性质,以及相识事物的科学看法:以理论为指导,以试验事实为依据
设计思路: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学问层次清楚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学问进行回顾
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个清楚的学问脉络。
五、板书设计
最简洁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结构式:H?C?H
H
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光CH4+CI2CH4+2O2CO2+2H2O点燃CH3CI+HCI光CH3CI+CI22CI2+HCI
光CH2CI2+CI2光CHCI3+HCI
六、教学评价CHCI3+CI24+HCI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性质都是由老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
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师再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促成学生相识的转变和产生情感的共
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但因为是参与公开课,就没有方法课前布置用硬纸板制作甲烷的模型(课本上实践活动),
而只能展示模型,所以在甲烷的分子结构学习部分,学生的参加和主动性受到了肯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用化学的学问走进生活.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试验化学》是一般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相识试
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驾驭基本的化学试验方法和技能,培育学生运用试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试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
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亲密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
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学问动身,依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试验方案,并开展试
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学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
实力。
二、说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d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
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育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试验
综合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
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体现性质差异确定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留意了预设与
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
根据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样,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
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确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
鉴别方法须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动身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
现先行,找寻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寻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试验
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其主要教学内容与设计意图简述如下。
引入: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事务的视频报道,提出"为何会出现这类严峻的中毒事
务?"的问题;通过NaNo2样品呈现和NaNo2用途说明,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鉴别法来避
开这类中毒现象发生?”的问题。
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务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
习方向,使课堂快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把学习与探讨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
景之中,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
列的预期行为,并逐步将予页期行为转化为实践行为,使实践行为与正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
问题1:怎样用试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学生分组探讨的基础上,师生共
同得出"焰色反应法、气体法(与NaoH固体反应)、显色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色法(与
pH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过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
激活其用意旨在为新呈现材料的学习供应一个观念的框架这样有助于才智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通过对Nacl与NH4d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探讨,我fl]可以思索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
循的基本原理。即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
差异等三方面。
在分析固体Nacl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王嘘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完成学
生认知结构从个别到T殳,从详细到抽象的升华,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
供应了上位概念与规则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辅垫。
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学问储备?(呈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
搜寻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展示所写的科普小论文),投影呈现NaNo2和Nacl的性质
比照表。
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学生了解NaNo2的性质,它既提高了学生搜寻、接
受信息的实力,又培育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实力。性质搜寻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
展示不但呈现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问题3:怎样用试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学生分组探讨,初步形成简要
试验方案)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试验操作,必需综合考虑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
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发觉信息、评价信息、汲取信息
和利用信息的实力,从而优化其思维的迁移、发散、收敛品质,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
得出的试验鉴别方案。
对学生设计的典型理论鉴别方案,师生共同进行从实践视角的可行性评价,并分组进入方案
实践(四人一组,进行有明确任务的分组试验,并汇报试验步骤、现象与结论)0
体现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输出的学科特点,在试验中培育学生的相互合作实力,在试验中培
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在试验中检验理论设计的合理性、简约性、平安性、可行性,凸显试验
的"动”的功能,也彰显试验的"静”的功能(实践对理论的评价功能)。
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进行物质鉴别,必须要有足够的学问储备、必需驾驭一般的鉴别流程。
在此基础上,思索物质鉴知在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存在肯定区分?
问题4:建筑工人怎样用简洁的方法区分食盐和工业盐?
学问的达成,实力的获得须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思索,并反璞归真,让理论
学问、理论方法回来生活,再次调动学生应用理论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和才智,让学生感受
学习化学的胜利与喜悦,较好地实现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
总结:验证与探究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传统、现代方法;局部、整体
方法;基础、综合方法是沟通详细鉴别方法与物质组成、性质的桥梁,这些方法虽然在运用时肯
定存在详细状况详细对待的现象,但其独立学问、实力的构建应刚好融入化学学科的完整体系之
中。
刚好的归纳、总结与提升,能凸现对完整、系统学问的有序构建,也能强化对创新、综合实
力的优化培育。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4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课本学问结合试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演示试验,提出问
题引发学生思索,培育学生视察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和归纳的实力。以下就是我构造这节课
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L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
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探讨,
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探讨卤素性质相像性及其改变规律的须要,也是以后学习和探日同族
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须要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学问的进一步应用和巩
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相识,是以试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视察
实力及思维实力等提高供应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难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
二。目标分析:
卤素是一族元素,通过对氯气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联系和思索,更好的驾驭整一族的元素。
学问目标: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驾驭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
实力目标:通过试验形成科学的视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实力。
情感目标:通过试验探讨物质及其改变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巩固酷
爱科学、敬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
三。过程分析
1。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让学生视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及其状态,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储水,振荡后,在瓶后衬
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视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纳推理验证法。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想它的化学性质,再
通过试验来验证,最终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L设问激疑:依据氯的原子结构,请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应当如何?如何验证?培育
学生由原子结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2。试验验证:
(1)与金属的反应:做好两个演示试验①铜在氯气中燃烧。②铁在氯气中燃烧。有目的
地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和分析试验现象,留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
的状况(应用第一章所学学问)。在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试验时,老师一面演示一面提出问
题.为什么要灼热铜,视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不活泼金属铜能与氯气反应?把产物溶于水又有
什么现象?进一步加水又有什么现象呢?铁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氯气能与金属反应,那它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提巴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试验,⑴氢气在氯气中宁静地燃烧。⑵氢翎口氯气的
混和气体见光爆炸。特殊是其次个试验,当学生听尖锐的爆鸣声时,会全班鼓掌表示庆贺!这种
胜利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自来水能不能干脆用来养金鱼?为什么?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亲密的生活问题弓出氯
气与水的反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爱好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氯气有肯定的相识,驾驭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现象看本质,
分析和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许多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极其非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并且会写
化学方程式。培育学生视察试验,分析问题的实力,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
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氯气的性质为什么这么活泼?其电子结构排布?
(2)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会反应又生成什么呢?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专题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课堂设计、
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化学探讨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
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供应必要的物质和能源酬出,同时,应当留意到这一过程必需
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贯穿不章始终的核心观念。
以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为例,了解利用化学改变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以及这些过程
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背景和角度,有
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
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育作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实力;从学科学问的角度,右;利于学生将前面所
学过的学问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因此,本章作为中学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
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将来的升学
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肯定的影响。
2.内容编排
本节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分为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二、学生分析
学问方面:通过前面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一些基础
学问,因此本节课从这两方面入手比较简单;
实力方面:学生具备了肯定的试验实力,为本节课的试验教学供应了实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学生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应用的意识,通过这一节课的简洁介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
资源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依据教学要求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
相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本节的教学
目标如下:
学问与技能: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前面以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学问进一步加深水资源的利用、从海带中提取
碘的方法和实质的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的目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惊慌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冲突日益突出,化学在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相识和
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
爱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四、教材处理
(-).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相识水平确定本课的重点为海水的蒸储、海水中浸的
提取和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由于蒸储装置比较熟识,因此难点是海水中浪的提取和海带中碘元
素的提取。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支配
为了便于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过程探究,突出规律方法揭示,使学生通过试验
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探讨的基本方法。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
分为海水中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两部分。课堂教学中遵循低起点、小步伐、快步走的
教学设计。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易接受,我较多的采纳多媒体,放大现代技术效应,留意学生的参加强调
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只处于指弓I方向、启迪思维、设疑解惑的地位,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
学问,主动思索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二)学法
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分析实力和抽象思维实力都较弱,但老师要抓住学生的新奇心,勇
于动手的有利因素,创建机会让学生主动参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育,使其
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身受用的方法。
六、教学内容及课堂设计
1.引课设计
从问题入手:利用多媒体从"海水是漂亮的,也是富裕的”入手介绍海水资源的特点一提出
问题:利用海水资源,要解决哪些问题。
2.关于重点、难点的教学设计
实物呈现:海水淡扮装置一试验演示(原理分析)
给出蒸储装置,让学生自行组装完成整套装置。
多媒体呈现:海水化学资源概况一问题探究:海水提溟,海带提碘一试验T研讨:自然资源
的开源节流
3.例题和习题的设计:设计一些与水的淡化,海水提溪、碘的综合习题起到刚好反馈的作用,
保证课堂训练到位。完成书后作业中镁的提取的题目,强调海水的综合利用。
七、板书设计
海水资源的利用
一.水资源的利用
干瞄I」用
间接利用
二.化学资源的利用
演的利用
碘的利用
三.海水的综合利用
八、作业设计
按教学要求让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浸、碘等
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沟通。
设计意图:巩固学问,完善学问体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指责指正。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6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识。《一般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
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识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探讨的对象之——煌的含氧衍生物,相识
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学问说明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
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学问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探讨方
法,初步相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相识
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堆炫的学习中起先从微观结构相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
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
透结构确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
采纳学生小组试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探讨、沟通,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试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试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
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说明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
影响;
(4)通过阅读、沟通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相识,体会到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
新教材特殊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学问动身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
教学策略,主要采纳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学
问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一探讨、沟通,激活已有学问
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沟通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
有学问,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老师参加
总结。对于乙醇的分子结构,大部分学生正确写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不规范
的加以订正,在此引导学生:乙醇属于烧吗?并与乙烷的分子结构作对此,引出煌的衍生物的概
念.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能写出乙醇燃烧的
方程式;对于乙醇的用途,学生知道的还是相当多,在此基础上,借助两个新闻标题为学生介绍
了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乙醇汽油的推广运用,削减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
我国的能源危机然而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玉米从而出现了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
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和警醒,培育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其次环节一关注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
由3名学生到讲台表演我打算好的台词,也可以课前演练一下。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当然!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三杯五杯也没问题!
(甲、乙喝酒状)
甲:喝多了吗?还能升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1气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不算什么。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通过表演,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2、从这段对话中找
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相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加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发
言特别踊跃,主要双点有饮酒不能驾车,不应当劝开车的人喝酒,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
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但也有的同学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开车吗之类的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
充分确定,然后为学生出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学生对酒驾的相识更加全面。
对其次个问题,经过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老师的点拨,提出的须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1)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改变?(2)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
是什么?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教学第三环节一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生最为生疏的,是乙醇在人体内的改变。我为学生供应了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乙
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饮酒的
人很快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随之出现心
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机酒后肇事的罪魁祸首。一段时间后,
乙醛又被氧化为乙酸,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改变在人
体外用铜或银作催化剂就能实现,接下来我为学生示范了操作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我对
课本中的的试验做了简洁改进: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改为了小烧杯。改进之后的试验:一是对
学生来说插入铜丝更简单,防止插入过慢铜丝变冷,对学生来讲也更平安;二是降!氐了容器的高
度,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学生视察铜丝表面颜色的改变,并对比试验前后液体气味的改变。我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铜
是催化剂,实质是乙醇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并给出乙醛的结构,学
生通过对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原子守恒的‘角度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
这一过程,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会发觉做过催化剂的铜丝更新、更亮了(假如学生发觉不了就须要老
师点拨一下),那么假如想把旧铜器变新,可以采纳什么方法?我为学生展示了铜银在焊接时的
图片,对于银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说,可以把银器在火上烧热,立刻蘸一下酒精,就
会光亮如初。假如你家有T牛旧银器,你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的心情又变得高涨起来,他们肯定
在想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教学第四环节一验证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鉴于重铝酸钾氧化乙醇的应用价值,高锌酸钾作为有机
化学常用氧化剂的重要地位,再加上这两个试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我把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给
为学生分组试验,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还原性,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
液或酸性重铝酸钾溶液反应,被干脆氧化为乙酸。
教学第五环节一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建立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学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学问可以借助于网络
平台。因此,我为学生供应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钠”的相关信息,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
种西药的原料,之后我提出问题:水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那么由乙醇如何获
得乙醇钠呢?学生视察发觉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简单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N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想到氢气的验纯、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并提出了与教材相同的试验方案。但是以往试验中,由于老
师考虑到学生的平安,切取的钠块较小,大试管中的空气很难全部排出,氢气的验纯须要较长的
时间,钠块太小产生的氢气量较少则导致试验失败,因此我对本试验也做了改进取一支注射器,
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活塞,
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视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不纯净的气
体排出,快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逝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
推活塞,点燃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试验削减了钠的用量,无需
验纯,点燃时现象明显.通过这样的试验设计,验证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对比了钠与水反应
的猛烈程度,之后学生完成试验报告并书写方程式。
归纳整理:总结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对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状况的分析引出羟基、
官能团的概念,初步相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同时让学生相识到课本上的学问都是
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学问结构的途径有许多,要擅长从化学视角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并想方
法加以说明或解决。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用的有机物一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被干脆氧化为乙酸
(3)燃烧反应
2.乙酉字与钠的反应CH3cH2OH+3O
中学化学说课稿篇7
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学化学《钠的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的学问。在
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学问,但
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不熟识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驾驭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养教化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
目标:
1.学问目标:Q)使学生驾驭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驾驭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试验,使学生驾驭鉴别它们的方法。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科学的视察实力和思维实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法及爱国主义教化。
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应速率、热稳定性的比较,使学生驾驭这类可溶性
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区分。通过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还原的概
念,巩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纳试验探研法,首先做好一个演示试验和两个补充溢验,给
学生以正确、显明和深刻的印象,从试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分析过氧化钠应
具有的性质,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再用理性相识指导实践,培育学生科学的学习看法及
方法。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采纳对比探讨法。通过演示盐酸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
应的试验及热稳定性的试验,培育学生的试验视察实力。
2.说学法
引导学生驾驭试验探究、对比探讨的方法,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及推理实力。不同的教学内
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法。如学习钠的氧化物时,可展示样品,用视察法使学生对氧化钠和过氧
化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学问。在学习化学性质时,首先视察几个演示试验及补充溢
验,使学生相识到过氧化钠跟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是一种强
氧化剂。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学习上,通过演示盐酸与它们分别反应的试验,视察这两个
反应的速率有明显区分,然后演示热稳定性试验,视察碳酸钠受热时没有改变,而碳酸氢钠受热
后发生改变,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从而得出结论。钠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
钠的性质、用途则通过自学阅读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钠的性质怎样?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
学生回答后,总结,引入新课。
一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包括化学式、氧元素价态、电子式、颜色状态,详细略)
:这两种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应?
:把水滴入盛少许过氧化钠的试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随后滴几滴酚猷试验。
:通过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以Na20代替Na2O2?
2偿崛
①与水反应
②与C02反应
:过氧化钠能否与C02反应?如能,那么产物是什么?
: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快速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立即用瓶塞塞住,充分反应后,
打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上述试验可视察到哪些试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主要表现出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是否有漂白作用?
:过氧化钠溶于水后;将酚配试液滴入该试液中,酚酸远先变红,又很快褪色。
:Na2O2有漂白作用,(注:与HCIO、S0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用途。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结
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略)
: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02,将有白色晶体析出,此晶体为何物?这现象说
明什么问题?
溶解性:Na2CO3>NaHCO3
:如图所示,在气球中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且足量的Na2c03和NaHC03,同时分别倒入
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视察试验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
:将少量NaHC03装入试管中加热济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稳定性Na2CO3>NaHCO3
用途及制法:学生阅读课文,小结。并介绍侯氏制碱法。见。
2.硫酸钠,
俗名:芒硝。化学式:Na2SO410H2Oe用途自阅。
:侯德榜Q890-1974年),我国现代化学家。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高校硕士学位,1921
年又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国.从今为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将自己摸索的制碱技术毫无保留地公开于众,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
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9年他克服了苏尔维制碱法不能利用氯离子和产生大量氯化钙废
渣等问题,提出了联合制碱的连续过程,1942年该法成熟。即为“侯氏制碱法",对全世界化
月/口纯碱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总结:
:练习:
1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应,其中—放出C02快,—放出
C02多____消耗盐酸多。
2.⑴有一®白色晶体如何鉴别是Na2CO3还是NaH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临时租赁协议范例(三篇)
- 2025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公共场所安全保卫劳务分包合同
- 智能停车场装修合同范本
- 教育培训基地租赁合同
- 学校教室内墙装修工程合同
- 家电产品国内物流配送协议
- 大宗商品运输承运合同范本
- 主题美容院装修协议模板
- 水产加工污泥转运协议模板
- 2025年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 少儿财商教育讲座课件
- (八省联考)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药剂科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 春节节后安全教育培训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5章重难点突破02向量中的隐圆问题(五大题型)(学生版+解析)
- 水土保持方案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 印刷品质量保证协议书
- 202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