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反应热、盖斯定律。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
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AI(OH)3Fe(OH)3.Fe(OH)2、Mg(OH)2、NaOH、
、、、、
Cu(OH)2Na2O2sNa2OAI2O3Fe2O3
、
CuONaHCO3x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02、S02、82、HNO3、H2s04、H2SO3、H2S、HCI、
NaCk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有机化学基础
⑥同分异构体
⑦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⑧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⑨乙醇、乙酸等几种特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
一、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
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包瓶和
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
充分反应V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
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
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
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口。
8、若需将HCI、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
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
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
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11、制CI2、HCLC2H4气体时,为
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
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二、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垸煌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银
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镜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
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12:易升华,
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遮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
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l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
况下为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
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
用22.4Lmol-1
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由于SO2、CO2、NH3、CI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
为SO2、82、NH3、CI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
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
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
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4昔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
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
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
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
中子。
常错点14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
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错误地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