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N

(K-N)/K

Sl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含量减少对水产品产量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B.大气中的增加可通过减少热逸散影响地球的热平衡C.防治酸雨的有效办法之一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D.水质调查时测量的项目包括温度、pH、悬浮颗粒、细菌含量等3、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江苏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4、下列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其环境质量一定比人口数量少的地区差B.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C.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正相关变化D.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并已开始协调人口、发展和环境的关系5、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6、下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的年龄结构,Ⅰ~Ⅴ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B.该山地的甜槠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C.演替过程中只要生产者的总生物量不变则不影响初级消费者生物量D.在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甜槠较之马尾松更具竞争优势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研究者对大豆和禾草进行单种和混种实验。每个盆中种植的禾草个体数为0~4株;大豆为0~8株。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同一个盆中的大豆和禾草构成了生物群落B.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C.接种根瘤菌显著减少混种的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D.推测向盆中施加氮肥对混种的两种植物均无促进作用8、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9、下列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呈针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C.伞形树冠状乔木是稀树干草原典型的植物类型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不利于生存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6B.四个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C.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11、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B.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C.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12、美国生态学家WarderC.Allee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D.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13、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如图,图中的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1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出生率和死亡率、λ(等于Nt+1/Nt)、增长率及增长速率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列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是()A.B.C.D.15、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争、食物、捕食性天敌等,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小,则种内竞争越激烈B.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C.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7、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8、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19、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0、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9分)2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图1中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对于该种群而言)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K值的大小与种群初始数量______________。

(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4)如图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的计数室,若计数室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且稀释倍数为B,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森林边缘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发育好的群落交错区,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请回下列问题:

(1)交错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稳定性。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在草原开垦了一大片农田用于播种小麦,几年后该小麦地退耕还林,弃耕一段时间后,土壤表层有机质会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若干年后,该土地上出现了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演替。

(3)交错区中的某种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野牛才安静地让小鸟取食。据此分析,小鸟和野牛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

(4)该树林中有—种小型杂食性哺乳动物,其食物中植食性昆虫占25%,植物成分占75%,若将其食物中植食性昆虫的比例提高到50%,则—段时间后,理论上该动物的数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详解】

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错误;由图表知,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N=100时,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该点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故防治蝗虫应在S3点之前进行,B正确;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C正确;由于种群的K值为200,因此K/2为100,当种群数量为K/2(N=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K—N)/K值为0.50,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A【分析】【分析】

1;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

(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3)危害: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详解】

A;臭氧含量减少对水产品产量、农作物产量都有很大影响;A错误;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减少热逸散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正确;

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C正确:

D;水质调查时测量的项目包括温度、pH、悬浮颗粒、细菌含量等;D正确。

故选A。3、D【分析】【分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详解】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口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和死亡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人口增加,反之,人口减少;人口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入和迁出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则人口增长,反之,则人口减少,A正确;

B;据图可知: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二孩政策放开有关,B正确;

C;据图可知:2016年至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故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C正确;

D;由于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故婴儿的出生比率理论上为男性:女性≈1:1,故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故选D。4、D【分析】【分析】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详解】

ABC;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就环境污染的原因来说,人口增长只是原因之一,不能把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机械化”,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数量的增长,ABC错误;

D;当今社会;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因而已经或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力图协调人口、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D正确。

故选D。5、D【分析】【详解】

A;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正确;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等,C正确;

D;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D。6、C【分析】【分析】

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2;种群的年龄组成:①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②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③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3;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A正确;

B;该山地的甜槠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B正确;

C;演替过程中除了生产者的总生物量;其他因素如环境条件等也会影响初级消费者生物量,C错误;

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在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甜槠较之马尾松(数量不断减少)更具竞争优势,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C:D【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

【详解】

A;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大豆和禾草都是植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A错误;

B;根据题中图示可知;可知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B正确;

C;接种根瘤菌不会影响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C错误;

D;向盆中施加氮肥对大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ACD。

【点睛】8、A:B:C:D【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从无植被覆盖到植被茂盛,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人类活动会影响该岛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该岛屿处于太平洋深处;与世隔绝,故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9、A:B:D【分析】【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主要植物为草本植物,主要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性,两栖类和水生动物少见。

【详解】

A;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A错误;

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错误;

C;稀树干草原上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C正确;

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但善于奔跑,有利于生存,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特点。10、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

【详解】

A;据图可知;图示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且在食物链植物→鼠→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中鹰分别占居3、4、5、6四个营养级,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据图可知,在食物网中,蛇可以捕食鼠,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均可捕食食性昆虫,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食植昆虫的数量将会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D正确。

故选ABD。11、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a、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详解】

A;食细菌线虫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食细菌线虫可以捕食细菌,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A错误;

B;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该植物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多,能产生更多含氮物质,从而又导致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正确;

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使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CD。12、A:C: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正确;

B;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D正确。

故选ACD。13、A:B:D【分析】1;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若λ=1,种群数量不变;若λ>1,种群数量增加;若λ<1,种群数量减少。

2;据图分析;2008年~2010年,λ=2,且维持稳定,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2011年~2013年,λ继续增大,种群数量继续增加;2013年~2015年,λ降低,但是λ仍然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详解】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

B;2010年~2015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λ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错误;

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λ的变化趋势;2008年~2015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ABD。14、C:D【分析】【分析】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减少。

2;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详解】

A;图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A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当0<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图中种群的增长率为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正确;

D;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地越来越慢),D正确。

故选CD。15、B:C:D【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其影响主要是综合性的。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植物种子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冬季死亡;东亚飞蝗因气候干旱而爆发等。2.生物因素:种群内部和种群外部两方面影响。种内竞争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限制;种群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相互竞争关系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寄生虫也会影响宿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3.食物和天敌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如同样缺少食物,密度越高,种群受影响越大,这样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A错误;

B;病菌会影响种群数量;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B正确;

C;食物会影响种群数量;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C正确;

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天敌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完,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19、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20、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四、实验题(共1题,共9分)21、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五、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