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蛙的受精作用发生在水中;为体外受精。

②小麦发育的起点是种子;属于有性生殖。

③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是营养生殖;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发育成个体。

④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几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2、人体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的是()A.动脉和心室之间B.心房和心室之间C.静脉内D.动脉内3、非处方药的英文简称是()A.RBCB.HIVC.ABOD.OTC4、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使用铁制的炊具,这是因为()A.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C.铁是维生素C的重要组成部分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5、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蛇捕食青蛙D.蚕吃桑叶6、下列现象中,能遗传的变异是()A.晒黑的皮肤B.烫卷的头发C.术后留下的疤痕D.患白化病子女的肤色7、如图所示由于某些真菌的感染,几年内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的增长率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可能的结果是()A.B.C.D.8、人的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如果一对夫妇都是能卷舌(Aa),其子女是不能卷舌的百分比约为()A.25%B.50%C.75%D.100%9、科学家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

A.薄壳建筑。

B.雷达。

C.宇航服。

D.荧光灯。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下列描述中属于事实的是()A.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B.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D.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11、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B.绿色植物叶片中的水主要由根尖的伸长区从土壤中吸收,通过蒸腾作用运输到叶片C.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2、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3、下列各项中与鱼类均属相同分类阶层的是()A.动物类B.哺乳类C.脊椎动物D.鸟类14、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可以分泌胆汁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15、红花刺槐因其花色红艳、观赏价值高而成为城市绿化新树种,其繁殖方式一般采用白花刺槐做砧木嫁接而成.下列有关嫁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无性生殖B.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应紧密结合C.只保持砧木的优良性状D.接上去的芽或枝叫砧木,被接的植物体叫接穗1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所有细胞都有分裂能力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C.细胞分裂结束时,子细胞比母细胞小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平均分成两份1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的原因是()A.温度低,不利于细菌生存B.低温能降低水分蒸腾C.湿度低,呼吸作用弱D.温度低,细胞死亡18、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水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构成原生质的重要成分B.参与植物新陈代谢C.物质的溶剂D.繁殖时必需的环境条件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药物可以分为____和____.OTC是其中____的简称.20、(2014•赣州模拟)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环境中生物分布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哪一生物可用来合理推测太阳光会穿透到此池塘的底部?____

A.鱼B.虾。

C.水草D.岸边植物。

(2)此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对池塘内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是____.

(3)此生态系统内的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此现象说明____.(填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之一)

(4)此生态系统中的水草晚上只进行____作用,与鱼争夺氧气.21、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都用到了实验法.____(判断对错)22、(2013•泰安校级质检)如图所示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整个过程来看,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

(2)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蚕的幼虫有的是黄足的,有的是白足的,这种现象生物学成为____.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作茧自缚”这种行为是由____决定的.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选择不同性状的幼蚕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亲代性状子一代性状1黄足×黄足黄足2黄足×黄足黄足、白足3白足×白足白足则根据组合____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是隐性性状.

(4)为了测定基因型,从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方法是:选用____交配,根据产生后代蚕足的性状即可判断.若产生的后代全是黄足蚕,则亲代蚕的基因组成(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可能是____;若产生的后代既有黄足蚕又有白足蚕,则亲代蚕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其子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____.

(5)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____,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23、人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____,把动物分成两类,一类为____,另一类为____.24、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流下,当时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25、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动物分类的角度看,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其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此类动物体腔内特有的结构是____.

(2)藏羚羊与青草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

(3)青草做为绿色植物被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具有重要作用.

(4)藏羚羊群每年6至9月份从各地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迁徙产仔.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区分,迁徙属于动物行为中的____行为,是由____所决定的.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8分)26、海洋非常辽阔,所以海洋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____.(判断对错)27、现在类人猿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____.(判断对错)28、生物体的组织是由于细胞不断分裂变化所形成的.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9、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结构的血液循环及物质交换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虚线框分别表示肺部、部分消化道及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的血液循环中;保证血液只朝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除了静脉瓣外,还有[______]内的______。

(2)D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大部分都被小肠绒毛内的______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3)血管⑤内的血液和血管④内的血液相比较;大分子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这与[______]______的______作用有关。

(4)吴明同学在周末郊游时;由于食用了路边摊点上的过期食品,结果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①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急性肠炎,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填一种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②医生在吴明的上肢部位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3题,共21分)30、请将下列结构与其对应的描述联系起来。

31、将下列左右相符的各项用线连起来.

32、将下列植物类群的名称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A.蕨类植物a.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B.苔藓植物b.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C.藻类植物c.有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D.被子植物d.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解析】【解答】解:①蛙的受精作用发生在水中;为体外受精.①正确.

②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小麦发育的起点由受精卵.②错误.

③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③正确.

④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④错误.

故选:C.2、D【分析】试题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同时,在四肢静脉的血管里也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因此人体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的是动脉内,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瓣膜的作用。【解析】【答案】D3、D【分析】【分析】】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就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解析】【解答】解: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故选:D4、D【分析】【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例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据此解答.

【解答】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使用铁质炊具可以防止人体缺铁,预防贫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使用铁质炊具.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键点: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5、D【分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据此可以分析解答本题.【解析】【解答】解:A;青蛙、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青蛙捕食昆虫体现了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松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因此松鼠吃蘑菇体现了消费者和真菌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蛇、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蛇捕食青蛙体现了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桑叶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蚕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蚕吃桑叶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6、D【分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解析】【解答】解: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选项D;患白化病子女的肤色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选择中A、B、C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

故选D7、D【分析】【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当生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否则,生物就会被淘汰.【解析】【解答】解: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符合这一特点是D.

故选D.8、A【分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解析】【解答】解:人的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如果一对夫妇都是能卷舌(Aa);其遗传图解如图:

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其子女是不能卷舌的百分比约为25%.

故选A9、B【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仿生的内容;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据此作答.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ABC【分析】【分析】事实是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实有的事情,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事情等.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解析】【解答】解:A;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A正确;

B;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真实的事情,是事实,B正确;

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正确;

D;其他地区没有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只是一种观点,不一定是事实,D错误;

故选:ABC.11、BC【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涉及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等内容,识图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由此可知,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来完成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因此,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完成其过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B错误,符合题意;

C;通过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C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12、ABC【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直接价值指直接利用生物体,如食用萝卜等;间接价值,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气候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调节碳氧平衡的作用,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等;潜在价值,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将来利用这些野生生物改良品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等.A、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选项正确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选项正确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选项正确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选项错误。

故选:ABC13、B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它们都属于分类中的纲.

故选:BD14、AC【分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解析】【解答】解:如图:①是咽;②为食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④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⑤是胰腺,⑥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⑦是大肠,⑧是肛门.可见AC符合题意.

故选:AC15、CD【分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可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解析】【解答】解:A;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B正确.

C;嫁接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的优良性状的稳定;C错误.

D;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D错误.

故选:CD.16、AD【分析】【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时,动物细胞是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A;只有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B正确;

C;细胞分裂结束时;子细胞比母细胞小,C正确;

D;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D错误.

故选:A、D.17、A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保持低温,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存,不是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吗.也可以延长保存的时间.

故选:AC.18、ABC【分析】【分析】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水分含量的变化密切地影响着植物的生命活动.【解析】【解答】解: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有:1.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原生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地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便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在水中后才能进行.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由于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是植物体正常生存十分重要的条件.适时灌溉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可见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略

【分析】【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解析】【解答】解: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故答案为:处方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20、略

【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所有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上图中水草能在池塘的底部生长,可以推测太阳光会穿透到此池塘的底部.

(2)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所有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因此对池塘内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是水草.

(3)此生态系统内的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此现象说明生物要适应环境。

(4)此生态系统中的水草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与鱼争夺氧气.

故答案为:

(1)C.

(2)太阳能;水草.

(3)生物要适应环境.

(4)呼吸.21、略

【分析】【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解析】【解答】解: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是用实验法;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就属于实验法.他利用模型测试,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鸟喙求食的动作是由亲鸟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奥地利学者康勒德•劳伦斯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在进行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都用到了实验法.

故答案为:A22、略

【分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属于昆虫,反应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是完全变态发育.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解析】【解答】解:(1)家蚕的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蚕的幼虫有的是黄足的;有的是白足的,这种现象生物学称为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能遗传的变异.

蛹表示家蚕正在“作茧自缚”;是蚕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3)黄足和黄足杂交;若黄足是隐性性状时,则后代应全部是黄足,不会出现白足.而第2组后代出现白足,故可以判断,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属于隐性性状.

(4)为了测定基因型;从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方法是:选用纯合基因的蚕交配,根据产生后代蚕足的性状即可判断.若产生的后代全是黄足蚕,则亲代蚕的基因组成(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可能是AA与Aa两种.若产生的后代既有黄足蚕又有白足蚕,则亲代蚕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与Aa,其子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3:1.

(5)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1)完全变态;

(2)变异;遗传物质;

(3)2;白足;

(4)纯合基因的蚕;AA与Aa;Aa与Aa;3:1;

(5)转基因技术;基因控制性状.23、略

【分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解析】【解答】解: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故答案为:脊柱;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4、略

【分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把植物体内的水蒸发出去的时候会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据此作答.【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夏天宫殿房顶的温度高;当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流下时会通过蒸发带走房子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就像植物的蒸腾作用一样.

故答案为:降温25、胎生哺乳膈藏羚羊有系统,青草无系统碳-氧平衡先天性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分析】【分析】(1)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胞类型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线粒体.有: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5)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析】【解答】解:(1)从动物分类的角度看;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其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哺乳动物体腔内特有的结构是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2)藏羚羊是动物;青草是动物,因此藏羚羊与青草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藏羚羊有系统,青草无系统.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绿色植物被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藏羚羊群每年6至9月份从各地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迁徙产仔是藏羚羊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所以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区分,迁徙属于动物行为中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胎生哺乳;膈。

(2)藏羚羊有系统;青草无系统。

(3)碳-氧平衡。

(4)先天性,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四、判断题(共3题,共18分)26、×【分析】【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解析】【解答】解: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某些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

故答案为:×27、×【分析】【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解析】【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

故答案为:×28、×【分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解析】【解答】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生物体的组织是由于细胞不断分化形成的.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9、3房室瓣和动脉瓣毛细血管⑥肾小球滤过白细胞右心房【分析】解:(1)在人的血液循环中;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除了静脉瓣外,还有③心脏内的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心房,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2)脂肪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由脂肪分解成的部分甘油和脂肪酸由小肠绒毛里的毛细淋巴管吸收,通过淋巴循环后再进入血液循环。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被消化后的由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观察图示可知:血管④是入球小动脉;⑤是出球小动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从⑤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这与[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有关;

(4)①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内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②吴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因此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③;房室瓣和动脉瓣;

(2)毛细血管;

(3)⑥肾小球;滤过;

(4)①白细胞;②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