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8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2、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这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B.K对策的生物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等于零C.K对策的珍稀濒危生物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3、已知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随时间变化;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
②C点之前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③D点时;乙种群数量达到K值。
④甲、乙两种群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如图是依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种群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B.第2年,甲鼠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乙鼠迁入后,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C.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甲鼠种群的K值比乙鼠种群的K值低D.乙鼠种群在第2年由于没有环境阻力,种群的增长符合“J”形曲线5、每年水稻孕穗之前,农民会在稻田中放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苗,这些鱼开始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待到水稻抽穗扬花时,它们则主要以水稻凋落在水面的稻花为食,故名“稻花鱼”。与放养“稻花鱼”的稻田相比,普通稻田需要使用较多的农药以控制虫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了“稻花鱼”B.没有投放“稻花鱼”的稻田中,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可能较高C.“稻花鱼”的存在,能加快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水稻害虫与“稻花鱼”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6、下列没有体现出捕食关系的是()A.物腐虫生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鹬蚌相争D.螟蛉有子,蜾赢负之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将在阿联酋召开。中国一直都积极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下列相关措施不利于降低生态足迹,更好地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购置税,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B.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适当调整食物结构,增加植物性食物的占比C.为增加粮食产量,人们将林地改造成了农田D.各省市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工作8、在春天随着落叶松的生长;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同时出现。幼虫吞食松树松针导致松针减小,致使来年幼虫食物的质量下降,减少来年幼虫的数量。下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从曲线分析,虚线代表的是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密度,实线代表的是松树最大松针长度B.据图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灰线小卷蛾种群的作用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D.若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则灰线小卷蛾体内重金属浓度比落叶松中的浓度低9、“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取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开发水能等清洁能源来尽早实现,“碳中和”B.“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C.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D.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波,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给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12、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3、下列选项的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A.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B.在利用的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C.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D.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14、科研人员研究了某岛屿上某野兔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和平均死亡率(虚线)以及该野兔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资源量长期小于R时,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一定呈现“J”形增长C.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小1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出生率和死亡率、λ(等于Nt+1/Nt)、增长率及增长速率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列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是()A.B.C.D.16、下列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17、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总量。一段时间内,某一个营养级生物量的变化与呼吸消耗、被更高营养级的生物取食、生物的死亡等有关。陆坡是大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图示是我国南海陆坡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布(t/km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营养级生物量VI0.488V3.951IV17.890III38.000II50.810I218.000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18t/km2B.该生态系统生物量呈正金字塔形C.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与该生态系统不一定相同D.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量会一直保持不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9、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20、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2、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24、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6、草莓营养价值高且有保健功效;但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科学家常采用两种方法培育新品种:其一,培育无病毒组培苗;其二,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莓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草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培育无病毒组培苗;通常取植株的___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SMYELV一CP;其前提是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为维护pH基本不变,需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___________。
(3)重组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___________(填“复制原点”;“启动子”或“标记基因”);它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催化转录过程。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常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
(4)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曾大量种植草莓,但由于降雨量少,致使许多地方的草莓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___________原理。27、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28、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藤壶甲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而常暴露在空气中,藤壶乙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而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并取而代之。科研人员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观察到藤壶甲可以很容易占据深水区,而藤壶乙却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请分别分析藤壶甲和藤壶乙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因取食相同干树上的同种昆虫而发生竞争,但在自然条件下,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____________方向的分布而避免了生态位重叠和竞争。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____________的结果,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29、南非葵(一种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用本地物种对南非葵进行替代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方法。为了筛选目标替代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南非葵单种和混种时的南非葵的株高、生物量,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方式南非葵单种南非葵与南酸枣混种南非葵与假地豆混种南非葵与狗尾草混种生物量(g)4260818株高(cm)82704258
(1)在生态系统中,南非葵属于______(成分),其同化的碳除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外,去向还有______,碳主要以______形式在南非葵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2)南非葵与假地豆、狗尾草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南非葵入侵,当地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研究中,研究人员选用本地物种对南非葵进行替代控制,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3)根据实验结果,优先选择______作为替代植物,依据是______。
(4)南非葵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活性炭能吸收化学物质但对植物的生长无直接影响,为探究活性炭对南非葵与假地豆;狗尾草之间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处理下假地豆和狗尾草的株高如下图。
①南非葵产生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______。
②结果表明,南非葵产生的化学物质对______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学生识记演替的类型、演替的方向和演替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2、B【分析】【分析】
r对策物种只是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A、r对策的有害生物只有稳定平衡点S点;没有绝灭点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A正确;
B;当种群基数低于绝灭点X点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B错误;
C;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濒临灭绝,C正确;
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3、A【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和乙是图中A-C段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1,即甲种群数量>乙;C-D段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1,即甲种群数量<乙。
【详解】
①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①正确;
②B点到C点之间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逐渐下降;说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乙种群,②错误;
③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将为零,但乙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③错误;
④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种群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④正确;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④,A正确。4、B【分析】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种群数量增加;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对应K/2值。
【详解】
A;分析题图;甲鼠种群在第3年间的L值小于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在第3年年末达到最小值,A错误;
B;乙鼠在第1年年末迁入甲鼠生活的区域;乙鼠迁入后会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的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分析可知,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无法得知甲鼠种群的K值,因此无法与乙鼠种群的K值进行比较,C错误;
D;乙鼠种群迁入的是个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第2年的时候是有环境阻力的(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等),D错误。
故选B。
【点睛】5、A【分析】【分析】
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若分成两部分;则是指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
【详解】
A;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以自身消耗;只有少部分流向了下一营养级“稻花鱼”,A错误;
B;普通稻田没有投放“稻花鱼”;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可能较高,也可能很低,B正确;
C;“稻花鱼”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水稻害虫与“稻花鱼”属于捕食关系;存在着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A。6、A【分析】【分析】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中生物为食的现象。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详解】
A;物腐虫生;体现的是分解者的作用,即这里的虫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不存在捕食关系,与题意相符,A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包含了捕食关系,与题意不符,B错误;
C;“鹬蚌相争”说明鹬鸟以蚌为食;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鹬与蚌之间是捕食关系,与题意不符,C错误;
D;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A。7、C【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
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购置税;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减少碳排放,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A不符合题意;
B;在日常饮食中适当调整食物结构;增加植物性食物的占比,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B不符合题意;
C;为增加粮食产量;人们将林地改造成了农田,但不利于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意;
D;各省市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8、C【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如种群内部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其中生物因素一般为密度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幼虫密度增加导致松针长度减小;松针长度减小又导致幼虫密度减小,因此题图中虚线代表最大松针长度,实线代表幼虫密度,A错误;
B;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否在负反馈调节;无法推测,B错误;
C;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灰线小卷蛾种群的作用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C正确;
D;若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会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灰线小卷蛾体内重金属浓度比落叶松中浓度高,D错误。
故选C。9、B【分析】【分析】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
A;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总量;另一方面,可以开发风电、核电、水能等清洁能源,A正确;
B、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固定量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加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之和,而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错误;
C、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如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垃圾回收利用,能减少CO2的排放;有效减小了生态足迹,C正确;
D;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
C;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
D;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CD。11、A:C【分析】【分析】
【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以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为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浮游动物是分解者,A正确;
B、图示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由浮游动物输入到小型鱼虾类的能量为2948J•km-2•a-1,由小型鱼虾类输入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为3571J•km-2•a-1;后者大于前者,说明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浮游动物,B错误;
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C。
【点睛】12、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13、A:B:C【分析】【分析】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详解】
A、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符合生态经济,A正确;
B;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符合生态经济,B正确;
C;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符合生态经济,C正确;
D;“先生产;后治理”肯定会破坏环境,不符合生态经济;只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
故选ABC。14、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A正确;
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不是“J”形增长,B错误;
C;岛屿上不涉及种群的迁入和迁出;C错误;
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大,D错误。
故选BCD。
【点睛】15、C:D【分析】【分析】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减少。
2;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详解】
A;图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A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当0<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图中种群的增长率为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正确;
D;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地越来越慢),D正确。
故选CD。16、A:B:D【分析】【分析】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详解】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符合题意;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ABD。17、B:C【分析】【分析】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详解】
A、218t/km2是第一营养级储存的有机物的含量;不是同化的总能量,A错误;
B;生物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减少;呈现正金字塔形,B正确;
C;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可能因为生产者生活周期短被大量捕食而呈倒金字塔形;比如湖泊,C正确;
D;生物量会因呼吸消耗或被捕食等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略
【解析】代替19、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一初级消费者二三三级消费者四五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24、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25、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6、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为使草莓不易受病毒感染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无病毒组培苗;也可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草莓。培育脱毒苗常采用不含病毒的根尖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基因工程首先要扩增目的基因,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一个完整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草莓的种植要与环境条件相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详解】
(1)植物的茎尖或根尖等分生区细胞几乎不含病毒;因此培育无病毒组培苗通常采用植株茎尖或根尖等分生区进行组织培养。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为维持pH基本不变,需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
(3)为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重组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启动子,它能被受体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识别,以便于催化转录过程。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常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具体做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mRNA,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转录出了mRNA。
(4)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曾大量种植草莓;但由于降雨量少,致使许多地方的草莓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考虑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违背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点睛】
1;PCR技术的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该技术需要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生物与环境相适应;(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解析】分生区附近(如茎尖)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缓冲液启动子RNA聚合酶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mRNA,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转录出了mRNA协调与平衡27、略
【分析】【详解】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受食物、天敌等的影响;群落是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区域所有的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寄生或共生关系,要根据题意作出判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增加某种生物,既要考虑它的被捕食者,又要考虑其天敌,还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详解】(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鳙鱼的天敌;
(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
(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
【点睛】其一要理清藻类、浮游动物、银鱼、鲢和鳙鱼的种间关系:藻类被浮游动物和鲢、鳙所食,浮游动物被鲢、鳙及银鱼所食;其二投放鲢、鳙鱼,既要考虑其食物,又要考虑其天敌,还要考虑水库的容纳量。【解析】生产者(生物)群落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比例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产权车位买卖及车位增值服务与物业管理合同4篇
- 个人居间服务合同模板:房产交易中介合同版
- 2024年环保型废纸买卖合同
- 2024版医疗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度环保材料销售代理合同模板4篇
- 中英双语2024年土地租赁协议模板版B版
- 2025年度现代服务业场承包经营合同样本3篇
- 个人借款担保责任合同范本2024版B版
- 2025年度征收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范本(含安置补偿与产权过户)4篇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 英国足球文化课件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3年公务员考试新疆维吾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投诉案例分析及处理要点
- 烫伤的安全知识讲座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 练习20连加连减
-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员工内部岗位调换申请表
- 商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