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1~3节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仪器属于观察仪器的是......(▲)A.显微镜B.盖玻片C.烧杯D.量筒【答案】A【解析】烧杯和量筒属于计量仪器,盖玻片是制作标本时盖物体的一种玻璃仪器,显微镜属于放大仪器。【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详解】A、显微镜属于放大仪器,属于观察仪器;B、盖玻片是制作标本时盖物体的一种玻璃仪器,不属于观察仪器;C、烧杯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不属于观察仪器;D、量筒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不属于观察仪器;故选:A2.下列“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的问题,需要进行实验后才能回答的是......(▲)A.您家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B.您家使用的是硬水(含较多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还是软水C.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洗完菜后的水用于冲厕所)D.请谈谈您家的节水措施【答案】B【解析】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来源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详解】A、不需要实验;B、从外观上无法辨别是硬水还是软水,需要通过实验探究;C、不需要实验;D、不需要实验;故选:B3.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保持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方式均可有效灭活病毒。95%酒精相对容易买到,但75%酒精对新型冠状病毒才有效,可以杀灭病毒。现在用100mL95%酒精配制75%酒精,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集气瓶和试管B.温度计和烧杯C.量筒和烧杯D.玻璃棒和烧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酒精需要用量筒量取需要的95%的酒精和蒸馏水的体积,再将他们一起倒入烧杯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焰心,这是因为......(▲)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焰心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焰心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答案】C【解析】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切忌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是因为灯芯处温度低,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选:C5.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ABCD【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详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腐蚀品标志。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爆炸---易爆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下列仪器适宜观察遥远星体的是......(▲)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D.天文望远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各仪器的用途分析即可。A.放大镜,用于日常一般的放大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B.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微观物体,故B不符合题意;C.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微观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D.天文望远镜,宜观察遥远的星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器材中,可以用来加热的是.......(▲)A.显微镜B.酒精灯C.秒表D.天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略8.下列有关酒精灯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即外焰、内焰、焰心B.用酒精灯的焰心对物质进行加热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灯内酒精体积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一D.实验完毕后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略9.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可以把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B.吸取液体后,胶头不可以倒置C.滴液时,滴管口应竖直在容器上方D.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答案】A【解析】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胶头滴管由胶帽和玻璃滴管组成。(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2)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3)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4)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5)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详解】A、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说法错误,故A错误;B、吸取液体后,胶头不可以倒置,防止腐蚀胶头,故B正确;C、滴液时,滴管口应垂直在容器上方,说法正确,故C正确;D、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故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在实验室里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不能用鼻孔去闻气体的气味C.特别注意不得随意尝药品的味道D.用剩的药品可以随意乱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闻药品味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子,不是不能闻药品的气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三不”,不能尝药品味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1.在实验与观察中,我们常常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可靠的数据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解析】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结论,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分析】此题考查了测量的必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正确、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做出科学判断的基本要求。【详解】A、人的感觉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有时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仅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故A不全面;要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进行测量。故B不全面;利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能够增大观察范围,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故C不全面;D、ABC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测量的必要性。故D正确。故选:D12.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请据此提出一个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以及液体的多少有什么关系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季节有什么关系【答案】C【解析】夏天的特点是气温高,冬天的特点是气温低,热豆浆在不同季节冷却的时间不同与周围的环境温度有关。【分析】此题以中国市民传统早餐--豆浆油条作为切入点,设计题目,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是一道好题。【详解】冬夏最明显的差异是温度差别大,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冬天冷却得较快。由于时间易于测量,所以直接联想到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就是: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故选:C13.试管在科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应是......(▲)【答案】B【解析】根据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解答。【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详解】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应把试管横放;故选:B1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镊子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液体药品-细口瓶【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方法的题目;【解题方法提示】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用镊子。【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从以下1个方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培养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详解】略15.“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答案】C【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难度不大,会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学以致用。【详解】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料饭盒倒入江河,又会污染江河的水体,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故符合题意;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答案】D【解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考虑;D、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引起火灾,故C错;在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物质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液体,故D正确。故选:D17.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其理由是......(▲)B.酒精易被空气氧化A.防止酒精自燃C.酒精蒸发引起中毒D.酒精蒸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使用时难以点燃【答案】D【解析】根据酒精灯帽的主要用途判断,酒精灯帽有如下作用:一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浪费;二是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使用时难以点燃。【分析】酒精灯是化学常用热源,它的使用是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考查热点之一,要掌握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解】酒精灯帽有如下作用:一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浪费;二是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使用时难以点燃;A、酒精在常温下不会被氧化,所以错误;B、酒精的着火点较高,一般不会自燃,所以错误;C、酒精无毒,不会引发中毒,所以错误;D、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水没有可燃性,使用时难以点燃;故选:D1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考点提示】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的加热及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题目;【解题方法提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从以下1个方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培养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详解】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选:C19.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答案】C【解析】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分析】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详解】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故说法错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故说法错误;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故选:C20.做化学实验时你一定留心观察过,在下列仪器中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熟悉各种仪器的作用。A、从仪器的形状与平时的了解可知,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药品;B、从平时对仪器的了解,仪器的形状,做出判断;C、从烧杯的形状和对烧杯的了解做出判断;D、从名称和在平时实验中集气瓶的作用做出判断。【分析】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实验中认真操作,就可答好此题。【详解】A、广口瓶,顾名思义瓶口较大,利于体积相对加大的固体药品的存放,所以广口瓶可用用来存放固体药品;故A正确B、细口瓶常用来存放液体药品,故B不正确;C、烧杯一般用来取液体,也可对液体进行加热操作,但不用来存放固体药品,故C不正确;D、集气瓶顾名思义,是用来收集和存放气体的,故D不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8分)2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规律的学科。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和思考。【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解析】【分析】【详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2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不准向▲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发生火火。【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灯帽燃着【解析】【分析】【详解】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外焰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的是外焰;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发生火灾;不准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发生火灾。故答案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灯帽燃着23.如图所示,AB为帽檐直径,CD为帽子高度。小明一看便说CD比AB高,而小红却认为小明这样的判断不一定对,理由是▲;小红可以通过▲的方法来说服小明。【答案】单凭感觉对事物做出判断并不完全可靠测量【解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长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分析】此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人得感觉并不总是正确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测量。【详解】经过刻度尺的测量我们会发现AB=CD,所以单凭感觉对事物做出判断并不完全可靠,我们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故答案为:单凭感觉对事物做出判断并不完全可靠测量24.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填序号,下同),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用来搅拌的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是▲。①酒精灯②显微镜③托盘天平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⑦电流表⑧停表【答案】①⑤④②③⑥⑦⑧【解析】【分析】【详解】略25.以下是实验常用的仪器,你都认识吗?请在横线上填出它们的名称,回答下列问题。(1)A是▲,B是▲,C是▲,D是▲。(2)若做溶解食盐的实验,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此外还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答案】(1)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电子温度计;(2)烧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图示及所学化学知识,可知A是烧杯,B是酒精灯,C是胶头滴管,D电子温度计。(2)若做溶解食盐的实验,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烧杯,此外还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答案】(1)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电子温度计(2)烧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26.(8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喷出伤人(1)加热试管前,应将试管外壁上的水珠擦干;▲。(2)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放回原瓶中:▲。(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答案】(1)B(2)A(3)C(4)D【解析】为了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试管破裂,应当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应当及时放回原瓶中;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当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防止液体冲出管口伤人,加热时,试管口应当朝着无人的方向,据此分析并解答。【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从以下1个方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培养对知识点的能力。【详解】略27.(4分)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1)实验时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加热。(2)下列仪器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填字母)。A.蒸发皿B.试管C.烧杯D.燃烧匙【答案】(1)外焰(2)ABD【解析(1)根据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2)从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等,其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量筒不能用来加热去分析。【分析】该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详解】(1)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故要用外焰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用来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故答案为:(1)外焰(2)ABD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8.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后平放或倒置会▲。(2)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会▲。【答案】(1)腐蚀胶头(2)污染瓶内药品(3)腐蚀标签【解析】【分析】【详解】(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2)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瓶内药品.(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腐蚀标签;故答案为:(1)腐蚀胶头(2)污染瓶内药品(3)腐蚀标签29.小红将两个同样的烧瓶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内温度保持不变),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下表给出了在时刻t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甲、T乙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t/min0510152025354555658095110125140155T甲/℃80726459555150413734302624222120T乙/℃80655648433832282624222221212020(1)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3)在这些水温的数据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数据?▲。【答案】(1)甲(2)20℃(3)甲35分钟时水温50℃【解析】(1)根据数据绘制出图象,分析数据或图象,在一定的时间里哪种材料包裹烧瓶中的水的温变化小,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就好;(2)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因此最后水温达到的温度和室温相同;(3)所给数据中t=35min的T甲=50℃最可能是测量或记录时的错误,因为这时温度变化明显太小。【分析】(1)本题关键在于绘制出正确的图象,表中数据较多,需要一定的耐心;(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实验中严格要求自己,多动脑思考,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