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解析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1.(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唐德宗为培养近臣,于贞元二年正月特发诏书,以罹灾京畿诸县的名义,亲自从尚书省郎官、御史中拣择10员,外放为京畿诸县县令进行历练。其所亲选的外放地方官员均为士族出身。这反映了该时期(

)A.士族阶层垄断科举选官 B.君主亲掌地方官员选拔C.士族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D.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官【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其所亲选的外放地方官员均为士族出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为培养近臣,选了一批士族出身的官员,反映出唐朝虽然有了科举制度,但士族仍有较大政治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些官员参加科举考试,无法得出士族阶层垄断科举选官这一结论,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君主没有亲自掌握地方的官员选拔,且材料中外放“京畿诸县”,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门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湖南郴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唐代皇帝会对奏状中的潜在议题采取“搁置”的做法,不使之成为供大臣讨论的议题。皇帝的搁置权表现为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暂时不决策。这一做法(

)A.造成了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立 B.避免了朝廷决策中的失误C.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 D.破坏了政事堂的议政制度【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暂时不决策”可知,唐代皇帝对奏状不直接回复,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这一做法反映出皇权统治神秘性特征,进而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决策权和行政权分离与否,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且“避免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政事堂议事制度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二模)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 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 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可知,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真正原因是尚书令职权过大,说明皇帝意在削弱尚书省的权力,B项正确;材未体现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只是表象,并不是题干的实质,排除C项;“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安徽阜阳·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830年)以后”“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再结合所学,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可知户帖制度的背景是两税法的推行,D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与“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等信息无关,不是户帖制度的原因,排除A项;830年,唐朝已经终止租庸调制度,排除B项;“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唐代均田制规定,因军功而获得勋位的人,最多可以获得3000亩土地;五品以上的官员和贵族最多得永业田1万亩;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此外,中央朝廷所占有的大量专供军队粮食补给的屯田和营田,也没有分配给普通失地农民。可见,唐代均田制(

)A.无法杜绝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B.受到世家大族的强烈抵制C.没有改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 D.推动了土地的私有化进程【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中“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没有分配给普通失地农民”等信息可知,均田制下,官员和贵族得到政府的优待,失地农民仍然存在,这说明唐代均田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分配而非土地兼并,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A项;唐代将土地大量授予官员和贵族,受到权贵阶层的支持而非抵制,排除B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秋·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白居易(772~846年)在《赠友五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均田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B.贞观之治促进农业的发展C.恢复租庸调制成为趋势 D.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后期。根据材料“胡为秋夏税”可推知本诗描述的内容是两税法,由材料“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可知,诗人认为两税法的推行并没有减轻人民负担,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该诗反映了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D项正确;材料与均田制无关,排除A项;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租庸调制无关,废除租庸调制成为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2023春·湖南衡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唐代举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过著书立传提升名气,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唐代著名人物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这客观上(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C.削弱了门第观念的影响 D.反映当时社会文化多样【答案】B【详解】材料“通过著书立传提升名气,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可见举子可以通过文章提高名气,有利于文化繁荣,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阶层之间的流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文章写作现象,与门第观念的削弱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多种多样,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表为四朝门下省诸局情况表。下述材料突出反映的论题是(

)朝代门下省诸局梁公车太官太医骅骤厩北齐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隋文帝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隋炀帝符玺注:隋炀帝时,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都被移出门下省,另外组成殿内省负责皇帝生活起居。A.中央机构趋向专门化 B.古代社会生活进步C.士族的社会地位降低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至隋代。根据材料可知,北齐至隋文帝时期,门下省下设的诸局数量较多,而到了隋炀帝时期只剩下符玺局。由此可见,门下省的职能呈现出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门下省职能的变化,无法直接得出古代社会生活进步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士族地位高低的信息,隋代时期士族的地位仍然较高,排除C项;隋文帝时期灭亡了陈朝,实现了国家大一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山西晋中·统考三模)如图为唐代中后期中央与地方税额分配图。据此可知(

)A.国家税收不断增加 B.赋税改革成效显著C.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后期。根据题干“唐代中后期中央与地方税额分配图”可知,唐代中后期,中央留成额明显少于地方留成额,这为地方藩镇势力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表明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唐朝中后期的钱税和粮税,无法直接得出国家总体税收不断增加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中后期赋税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无法从钱税和粮税的角度得出改革的成效,排除B项;货币经济占据主导是在明清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唐高宗永淳年间,关中一斗米售价高达三百钱,皇帝出幸东都洛阳,扈从之士中不免有人途中饿死;中宗景龙年间,运输山东、江淮谷物至京师,挽车的牛死者十之八九,朝臣按照惯例,又请中宗到洛阳就食,中宗便发脾气,不愿当逐粮天子。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米价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 B.交通运输关系王朝兴衰C.北宋都城较唐东移的原因 D.关中地区经济一直落后【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高宗、唐中宗时期,关中粮食紧缺,从山东、江淮运送粮食至京师亦无法满足对粮食的需要,就连皇帝也不得不前往洛阳就食,说明此时关中地域已不适宜作为都城,都城东移成为必然,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粮价变化引发社会动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粮食问题而非交通运输,排除B项;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一直落后”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唐初对官吏和豪强地主占田行为做了规定:“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凡是“居官挟势”侵夺私田者“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过杖一百;五亩加一等,罪止徙二年半”。这一规定(

)A.有利于赋税制度的构建与运行 B.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C.推动廉洁高效的官僚体系建立 D.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最终确立【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规定,限制了豪强和官吏的土地兼并行为,一定程度保护了自耕农,为租庸调制的推行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内容为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进而保障赋税制度的构建与运行,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为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不是对官员监察管理,排除C项;封建小农经济确立也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辽宁大连·校考模拟预测)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这说明当时(

)类型比例(%)时期核心家庭(2~3人)主干家庭(6一8人)联合家庭10人以上其他家庭总计701~769年户数(户)471391483百分比56.615.710.417.3100820~876年户数(户)3612223百分比132651.29.8100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衰退 B.税制变化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前期家庭人口主要是小户制,这是因为在均田制下,唐前期农民家庭普遍授田不足,而且在当时制度下,规模较大家庭要承担更多的徭役和兵役。因此,为了保证对农田的精耕细作和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只能保持小规模家庭进行劳动。780年,唐朝颁行的两税法以户等高低和资产多少为收税标准,一改过去以“丁身为本”的税收原则,因此农户隐瞒户口的现象减少了,家庭规模也扩大了。农民经营模式多样化发展,也需要较多的劳动人手共同合作,这也是促使农民家庭人口由核心家庭向联合家庭整合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仅凭材料表格数据无法得出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衰退的结论,排除A项;敦煌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山东淄博·统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韩涛《唐代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研究》等材料二——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唐代进士籍贯分布的因素并加以说明。【答案】政治区位因素: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的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有政府政策支持,进士较多,对附近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展程度: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士数量较多。地理交通因素: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全国各地,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展,影响进士籍贯分布。文化传统因素:唐代进士的分布状况与区域范围内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的郡望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的地理分布。【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因素: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交通因素;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文化传统因素。说明: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地区,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的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有政府政策支持,进士较多,对附近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材料“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全国各地,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展,影响进士籍贯分布。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但是唐朝中期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士数量较多。同时,唐代进士的分布状况与区域范围内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的郡望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的地理分布。8.(2023秋·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唐朝的部分研究资料史料①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怀集县庸调十两银饼②后晋·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杨炎传》③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距今1200年④唐·白居易《赠友》:“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⑤《新唐书·食货志》:“……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⑥《唐律疏议·卷四户婚律》⑦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4月⑧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唐陶画彩胡人俑⑨洛阳博物馆藏,洛阳龙门唐代安菩夫妇墓出土,东罗马帝国金币⑩唐·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⑪敦煌吐鲁番文书P.3644号“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相关记载⑫敦煌吐鲁番文书P.3354号《唐天宝六载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⑬DenisTwitchett《唐代财政管理》,1963年⑭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辽宁朝阳唐蔡须达墓出土,唐代丝囊骆驼俑⑮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天启年间出土,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据相关资料整理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研究资料,自主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说明选题意义,并拟定简要的研究提纲。(要求:主题明确,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所选参考资料应密切联系主题,作答需写明所选资料的序号)【答案】示例一:研究主题:唐代赋税制度的流变及影响。选取资料:①②⑥⑫⑬选题意义: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前实行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国家财力衰竭,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为解决财政困难,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唐代赋税制度的流变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赋税制度影响深远。研究提纲:1.租庸调制的实施2.中唐以来的社会变化3.两税法的推行4.唐代税制变革的影响分析示例二:研究主题:唐代商业贸易中的新现象研究。选取资料:⑤⑨⑩⑪选题意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稳定环境和物质基础,其商业活动中产生的新现象成为经济繁荣的主要表征。飞钱、夜市等新因素的出现,一方面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也进一步推动了唐代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唐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新因素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提纲:1.唐代商业繁荣的社会背景2.飞钱、夜市等新现象的出现3.商业新现象产生的影响4.新现象面临的阻碍因素其他主题:经济文化交流对唐文化的影响;唐代的户籍管理;唐代的社会治理等。【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唐朝中国。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资料,确定研究主题,如选取资料:①②⑥⑫⑬,研究主题:唐代赋税制度的流变及影响。然后结合租庸调制、两税法相关知识阐明选题意义,如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前实行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国家财力衰竭,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为解决财政困难,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唐代赋税制度的流变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赋税制度影响深远。最后结合唐朝税收制度的变化列明研究提纲:1.租庸调制的实施;2.中唐以来的社会变化;3.两税法的推行;4.唐代税制变革的影响分析。还可以选择其他主题:唐代商业贸易中的新现象研究;经济文化交流对唐文化的影响;唐代的户籍管理;唐代的社会治理等。1.(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六部为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尚书省拥有行政权,而决策权归中书门下二省所有,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图示只有尚书六部机构,无法呈现降低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 B.市坊制被打破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 D.法律运行合理【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让做玉的工匠做一腰带,但是坠坏了,于是从私人手工业者手中获取,而后进贡,说明在当时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手工业者,而非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排除A项;市坊制被打破是在宋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手工业者,没有体现法律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2017·全国·高考真题)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北朝至唐中期(中国)。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北朝时期,北方人嘲笑南方的喝茶习俗,但是到唐中期时,在北方城市中,出现了多个茶铺,说明北朝至唐中期,南方经济文化对北方影响力在提升,C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无法得出确切的开始时间,排除A项;“趋同”,表述绝对,排除B项;唐中期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5.(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答案】D【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 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可以看出隋炀帝时期对土地的占有进行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的是以前的均田制度,规定了一家一户所占有的田地数量,因此会出现严格限制土地占有的现象,对超过占田数量的人进行惩罚,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土地占有进行严格限制,不能说明农民经济负担减轻,排除A项;对土地占有进行严格限制并不能说明隋朝推行严刑峻法思想,排除B项;对官员占有土地进行限制并不能说明其特殊权益消失,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D项。8.(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绢与马材料一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材料二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答案】影响:唐与突厥互市中,引入突厥马种,改良了中原马匹质量,装大了唐的骑兵部队。随着马匹数量的增加,驿递得到发展,而社会风气随之转变,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上运动兴起;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市往来,使得少数民族获得大量织物,同时通过中间贸易获得财富;互市往来活动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吸收汉文化,社会上层建造宫殿以居住,贵妇粉饰装扮。整体而言,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交往交流。【详解】影响:根据材料“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可知,唐与突厥互市中,引入突厥马种,改良了中原马匹质量,装大了唐的骑兵部队。根据材料“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可知,随着马匹数量的增加,驿递得到发展。根据材料“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球蔚然成风”可知,社会风气随之转变,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上运动兴起;根据材料“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可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市往来,使得少数民族获得大量织物,同时通过中间贸易获得财富;根据材料“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可知,互市往来活动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吸收汉文化,社会上层建造宫殿以居住,贵妇粉饰装扮。整体而言,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交往交流。9.(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查。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隋书》卷29《地理志》隋代分郡图——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