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共有多少(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内容,主要教授学生通过加法计算两个数量相加的结果。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计算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感,通过观察、比较和加法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能够理解加法概念,并能够将加法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具体包括:
-能够识别并理解加号和等号的意义,知道加法表示的是将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能够使用加法计算两个数量的总和,例如:3+2=5。
-能够将加法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深刻理解加法的实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以下几个细节:
-理解加法的逆运算,即减法,这是学生理解加法的反向过程,如从5个苹果中拿走2个,还剩几个。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混淆加法和减法的使用,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误用减法代替加法。
-掌握加法运算的顺序性,即先算哪个数不影响最终结果,如3+2和2+3都是5,但一年级学生可能还不容易理解这一点。
-在处理多位数加法时,学生可能会在进位和借位上遇到困难,例如计算7+6时,如何处理进位的问题。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练习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模型、数字卡片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PPT。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珠、小棒等实物材料,用于学生直观理解加法运算。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图画,画中有不同数量的水果,如苹果和香蕉。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画,数一数各有几种水果,每种有几个。
-学生回答:学生数出苹果和香蕉的数量。
-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我们可以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共有多少”。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呈现教材内容:教师打开课本,展示本节课的例题,如“3+2=?”。
-讲解加法概念:教师解释加法的含义,即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
-示范计算过程:教师用数字卡片演示加法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互动讨论:教师提问“谁能来说一说,加法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加法的概念。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数字卡片和小棒。
-实际操作:学生用卡片和小棒进行加法运算,如将3个卡片和2个小棒合并,然后计算总数。
-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正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用时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3+2和2+3的结果一样?”,“加法有什么用?”等。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总结和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总结本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创新点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加法接力”游戏,学生分成两队,每队成员依次进行加法运算接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使用了“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活力。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知识点梳理一、加法概念的理解
-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
-加法符号:加号“+”表示加法运算。
-等号的意义:等号“=”表示两边的结果相等。
二、加法运算规则
-顺序性:加法运算中,数的相加顺序不影响结果,即满足交换律。例如,3+2=2+3。
-结合性:当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数的组合方式,即满足结合律。例如,(3+2)+1=3+(2+1)。
三、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计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如购物时计算总价。
-实际操作:使用数字卡片、小棒、计数珠等工具进行加法运算的直观演示。
四、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互逆关系: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一个加法运算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验证。例如,如果3+2=5,则5-2=3。
-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加法或减法。
五、加法运算的进位与借位
-进位: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需要进位。例如,7+6=13,需要将10进位到十位上。
-借位:在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从高位借位。加法运算中不涉及借位。
六、加法运算的练习
-基本练习: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如1+1、2+3等。
-进阶练习:涉及进位的加法运算,如8+6、7+7等。
-综合练习: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复杂的加法运算,如计算购物总价、人数总和等。
七、加法运算的策略
-观察策略:观察两个数相加是否接近10,以便于快速计算。
-分解策略:将一个数分解为10和另一个数的和,再进行加法运算。
-数感策略:利用数感进行估算,快速得出加法运算的近似结果。
八、加法运算的教学评价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运算。
-问题解决: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将加法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逻辑思维: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加法运算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反思与改进今天的教学结束后,我感到学生们对于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改进措施。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我通过展示水果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都积极参与了进来。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数时可能会漏掉一些水果,或者重复数数。下次我会准备一些更加醒目的教具,或者使用电子白板来放大图片,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数数。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加号的含义还不够清晰。我可能讲解得不够详细,导致他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未来,我会通过更多的实物操作和故事情境来解释加号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进行加法运算,这个互动环节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进位运算时仍然感到困惑。我会准备一些专门的练习,重点强化进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确保学生们能够掌握。
关于课堂提问,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可能是担心答错。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计划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答案不正确,也会给予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知道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
针对教学改进,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加法概念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保健食品电商平台数据分析与用户画像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电影后期特效制作赞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节能玻璃检测与绿色建筑认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技术服务合同服务内容和技术要求2篇
- 二零二五版存量房买卖合同家庭定制版2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公厕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体育用品促销员赛事赞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钟点工家政服务合同-含家政员行为规范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汽车运输与品牌合作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能源节约型产品采购合同规范范本2篇
- 销售礼盒营销方案
- 领导沟通的艺术
- 发生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 南浔至临安公路(南浔至练市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样表)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三篇
-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 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
- (人教版2019)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